2025年濟南或將完成重點名泉景觀提升,打造泉水遊精品線路

2020-12-16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日前,濟南市政府網發布《關於加強水資源管理工作的意見(徵求意見稿)》(簡稱《意見》)。

2025年底前全市90%以上行政村完成生活汙水治理任務

《意見》指出,到2025年「十四五」末,全市年用水總量控制在21.9億立方米以內,到2030年,全市年用水總量控制在22.57億立方米以內,2025年再生水回用率達到4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6543以上;除地質原因外,城市水源地、城鎮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於三類比例持續保持100%;國、省控斷面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達到水質考核目標要求;各區縣建成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全市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25年底前,全市90%以上行政村完成生活汙水治理任務。正常降水年份,實現泉水持續噴湧,重要河湖生態水量得到保障。

《意見》指出,要嚴格總量控制,強化剛性約束。強化水資源論證,嚴格取水許可審批。實行常規水和再生水取水許可制度,從嚴控制新增取水審批。對取用水總量接近年度用水控制指標的區縣,限制審批該區域內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對取用水總量已超過年度用水控制指標的區縣,除取用再生水的建設項目外,暫停審批該區域內建設項目新增取水。

嚴格用水計劃管理。嚴格用水計劃的監管,對超計劃用水戶徵收超(計劃)定額累進加價水費、水資源稅;對城市居民用水繼續實行階梯水價制度,利用經濟槓桿促進居民節水意識的提高。強化取用水監督管理,加快重點取用水戶監測系統建設,實現重點取用水戶遠程實時在線計量監控。

《意見》指出,要加強節水管理,提升用水效率。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深入開展節水型載體創建,到2025年,全部市直機關及60%以上市屬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60%以上區縣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加快推進節水技術改造,實施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探索水權制度改革,強化節水監督管理。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單位和其他用水大戶實行計劃(定額)用水管理,建立重點用水單位監控名錄,強化用水監管。

規劃策劃雪野水庫與東部城區水源連通工程

《意見》指出,要加強再生水利用,提高綜合效益。加快再生水利用系統建設,探索推進再生水利用特許經營,強化再生水利用監管,制定《濟南市再生水利用實施意見》,按照公益類、生產經營類等不同類別,科學制定再生水水價。

要加大保護力度,嚴格規範管理。嚴格地下水管理保護。進一步加強地下水開發利用管理,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全面實行地下水取水總量和水位控制,到2025年,完成濟南市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整治目標任務。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意見》提出,建設水源工程,提高保障能力,加強水源工程建設。全完成白雲水庫、東湖水庫擴容增效工程,結合南水北調二期工程,規劃建設先行區太平水庫和萊蕪區馬頭山水庫,實施鵲山水庫除險加固及供水能力提升工程,進一步論證建設埝頭水源地。

實施水源連通工程。實施臥虎山—錦繡川水庫連通工程、白雲—東湖—杜張—狼貓山四庫連通工程、玉清湖水庫至鵲華水廠調水工程;加快推進田山灌區與濟平乾渠連通工程擴建項目;規劃策劃雪野水庫與東部城區水源連通工程;統籌萊蕪區、鋼城區水資源,推進雪野水庫與大冶水庫、楊家橫水庫、喬店水庫連通工程;積極協調省直有關部門,利用濟平乾渠每年向濟南調引東平湖水1億立方米,緩解水資源總量不足的問題。

提高城鄉供水保障能力。推進東湖水廠、旅遊路水廠等已建水廠併網運行,完善東部臨空經濟區、唐冶、章錦、彩石片區供水管網。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片區、東客站片區等新建片區供水設施,不斷擴大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提高供水水質。持續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十四五」期間完成供水管線改造160公裡。完成鵲華水廠二期深度處理工藝改造工程和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程,進一步提升城市供水水質。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建設任務,解決全市225萬群眾飲水安全問題。

2025年市區範圍內市政道路基本實現雨汙分流

《意見》提出,強化排水管理,打造優美環境。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濟南東站片區汙水處理廠、唐冶新區汙水處理廠,高新區水質淨化廠改擴建工程,玉頂山汙水處理站、雪山汙水處理站等工程,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7.5萬噸/日。紮實推進雨汙分流改造,到2025年,除老城區外,市區範圍內市政道路基本實現雨汙分流。

提高城市汙水收集能力。完成党家、陡溝、濟微路、段店等區域汙水管網完善工程,加快完善東部城區、西部城區、小清河以北片區和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汙水收集系統。對城區市政汙水管網進行全面清淤檢測,根治管網病害,實現汙水納管、清水入河。到2025年,基本形成運行高效的汙水管網系統。加快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到2025年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汙水治理任務。

加強水環境治理。按照「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宜遊」的總體目標,持續開展小清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推進城區河道有水工程。統籌考慮防洪、生態、景觀功能,系統治理劉公河、土河、楊家河,實施全福河、柳行河、萬盛大溝等河道有水工程及大辛河、臘山河等河道生態治理,全面改善城區水生態質量。

《意見》指出,加強泉水保護,彰顯泉城特色。加大依法保泉力度。按照《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濟南市名泉保護總體規劃》,落實泉水保護目標和職責,建立市區兩級泉水保護互動機制。加大泉水補給區保護力度。按照涵源保泉至上的原則,嚴控泉水直接補給區、泉水重點滲漏帶、城市河道水系、城市山體四條保泉生態控制紅線。

實施泉水景觀打造提升。全面梳理名泉現狀和文化淵源,以歷代七十二名泉為重點,統籌考慮周邊其他名泉,結合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和旅遊資源要素,保護和提升名泉及周邊文化景觀風貌。2025年完成重點名泉景觀提升,將名泉「打造成景、串聯成線、組團成片」,形成覆蓋主要泉水景觀的多條泉水遊精品旅遊線路。

加快泉水申遺工作。積極推進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工作,進一步完善遺產要素的本體保護和修復,提升環境風貌。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要求,加快推進濟南泉城文化景觀遺產保護地方立法保護工作。

相關焦點

  • 2025年濟南將完成重點名泉景觀提升,打造泉水遊精品線路
    強化取用水監督管理,加快重點取用水戶監測系統建設,實現重點取用水戶遠程實時在線計量監控。  《意見》指出,要加強節水管理,提升用水效率。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深入開展節水型載體創建,到2025年,全部市直機關及60%以上市屬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60%以上區縣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加快推進節水技術改造,實施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探索水權制度改革,強化節水監督管理。
  • 濟南計劃利用3-5年的時間對重點名泉景觀進行改造提升
    9月30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相關情況。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濟南市以五龍潭公園為示範區,計劃利用3-5年的時間完成其他重點名泉景觀提升打造工作,形成多條泉水遊精品旅遊線路。
  • 濟南將逐步實施市民直飲水工程,提升城市供水水質
    為提高供水能力,濟南將完成白雲水庫建設,結合南水北調二期工程,規劃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太平水庫和萊蕪區馬頭山水庫;實施臥虎山水庫至錦繡川水庫連通調水工程、東部水源四庫連通調水工程、玉清湖水庫至鵲華水廠調水工程;規劃雪野水庫與東部城區水源連通工程;統籌萊蕪區、鋼城區水資源,推進雪野水庫與大冶水庫、楊家橫水庫、喬店水庫連通工程;積極協調省直有關部門,利用濟平乾渠每年向濟南市調引東平湖水
  • 濟南強化水資源管理 逐步實施市民直飲水工程
    「十四五」末,濟南市年用水總量控制在21.9億立方米以內,再生水回用率達到40%;正常降水年份,實現泉水持續噴湧。濟南將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在區域發展、產業布局等方面的剛性約束;實行常規水和再生水取水許可制度,從嚴控制新增取水審批,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禁止新增自備井,2022年年底前,原則上關停建成區內全部自備井。
  • 2021濟南將籌建泉城文化景觀博物館,打造「十大泉群景觀」,你期待嗎?
    大會書面印發了《關於濟南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計劃草案的報告》(簡稱「報告」),從報告中了解到,濟南將加強泉水保護,籌建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博物館,完成50處名泉景觀提升,打造「十大泉群景觀」。攝影:王琴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是濟南加快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 十四五濟南將謀劃雪野水庫與東部城區水源連通
    「十四五」濟南將建設大橋、臨空、白雲等水廠「十四五」時期,濟南將完成臥虎山水庫-錦繡川水庫連通、白雲-東湖-杜張-狼貓山東部城區四庫連通、玉清湖水庫至鵲華水廠調水等水源連通工程,謀劃雪野水庫與東部城區水源連通工程,逐步形成多水源聯合調度、覆蓋全域的全市大水網。建設大橋、臨空、白雲等水廠,完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新東站片區等供水設施。
  • 濟南泉水直飲試點工程要來了!年內12個小區嘗鮮,水價暫定每升0.3元
    李季孝介紹,在加快泉水申遺方面,結合「中優」戰略規劃,「十四五」期間還將建成泉水博物館;積極推進「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工作,進一步完善遺產要素的本體保護和修復;加快推進「濟南泉·城文化景觀」遺產保護地方立法工作。據了解,濟南市政府於2006年首次宣布泉水申遺,至今已經有15年。李季孝說:「申遺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泉水,一個是古城。
  • 靈巖寺將打造一體化旅遊綜合體,濟南還要打造演藝之都
    郅良說,目前濟南吃的不少,但是在宣傳上和品牌的打造上也需要聚力,像武漢、長沙、成都,一說起來大家想到的都是吃的,「在這一點上可能還不夠,我們也將在這方面發力。」濟南將圍繞72名泉打造文創產品泉水是濟南的一些特色,圍繞著泉水、文化的建設,我們今年也有一些想法,比如說我們今年要重點圍繞著文旅產品的打造下功夫。另外,最能體現我們濟南泉城人家的生活狀態,就是老城區,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 濟南首個名泉保護總體規劃出爐 七十二名泉50米內禁深地基建築
    規劃指出,要加強泉水保護,彰顯泉城特色,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將濟南建設成為泉水文化彰顯、風貌特色突出、生態環境美好的「泉水之都」。為與城市發展銜接,設立近期目標年為2020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規劃提出近期目標為保護、修復、提升直接補給區和重點滲漏帶入滲補給能力,補給區雨水入滲總量不減少;保持正常降雨條件下趵突泉泉群持續噴湧;完善七十二名泉及「泉·城文化景觀」遺產要素的風貌保護與提升,推進十大泉群的詳細規劃。
  • 「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 濟南釋義城市發展新格局
    根據《綱要》,濟南將構建「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著眼促進全域資源合理布局、科學配置,強化市級統籌,完善協調機制,突出抓好重點載體建設,促進錯位特色發展,加快形成更加有效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推動城市能級提升、內涵式發展。
  • 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打造精品泉水文化景區
    市民爭相從黑虎泉打泉水-鞠川江攝影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全力打造精品泉水文化景區,成為對海內外旅遊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今年以來,景區省外客流增長比例明顯,總客流量同比增長「天下第一泉景區是集獨特的自然山水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於一體的濟南首家5A級旅遊景區,今年以來景區園容園貌、服務水準及品牌知名度、影響力大幅提升,遊客接待量持續增長。僅五一黃金周期間,景區接待遊客達到62.7萬次」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管理中心主任助理馬國康說。
  • 「十三五」期間 濟南成功創建全國第一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
    ,在全省率先消除了劣Ⅴ類水體,濟南小清河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併入圍山東十大環保事件,連續18年保持全國節水型城市稱號,趵突泉等重點泉群實現17周年持續噴湧,繼續保持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圓滿完成了「十三五」目標任務。
  • 2025年濟南將新建或改造提升博物館15家,年展覽數量達到350個
    6月24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意見》進行解讀。發布會上,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市文物局副局長於茸就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市文物局副局長於茸《實施意見》的出臺將重點解決哪些問題?
  • 推進名泉保護修繕,泰山景區完成泉井開發保護利用13處
    明代汪子卿《泰山志》記載「水以泉名者三十七」;清代徐宗幹、蔣大慶《泰安縣誌》記載泰山及當時泰安縣範圍內有名泉115眼;1993年出版的《山東省志》記載的泰山72名泉中有42處在泰安市境內,其中天外泉、廣生泉、王母泉、玉液泉、明堂泉等28處泉水至今依然噴湧旺盛。
  • 濟南將加大科學保泉和泉水申遺力度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4日訊 泉水是濟南最靚麗的名片,也是這座城市的靈魂。今年,趵突泉已經實現了17年持續噴湧,泉水申遺工作也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無論是泉水保護還是泉水申遺工作都還有很多路要走。濟南市在今後泉水保護工作方面還有哪些具體措施?
  • 擘畫展望,五年後新時代新濟南變成什麼樣子?
    強化生態用水保障,開展濟西、雪野湖、玫瑰湖、白雲湖等溼地公園保護提升行動,打造西起攻瑰湖、東至白雲湖的溼地群落,増強生態修復、水源涵養、生物棲息功能。提升百裡黃河風景區,實施重點河段和重要節點適度自然化、景觀化改造,打造一批能夠深度親近黃河、感知黃河的場景,增強黃河堤防生態旅遊、觀光休閒和城市交通功能。
  • 擘畫展望,五年後新時代新濟南變成什麼樣子?——數讀「十四五...
    強化生態用水保障,開展濟西、雪野湖、玫瑰湖、白雲湖等溼地公園保護提升行動,打造西起攻瑰湖、東至白雲湖的溼地群落,増強生態修復、水源涵養、生物棲息功能。提升百裡黃河風景區,實施重點河段和重要節點適度自然化、景觀化改造,打造一批能夠深度親近黃河、感知黃河的場景,增強黃河堤防生態旅遊、觀光休閒和城市交通功能。
  • 《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要點解析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的通知,加快發展以二三產業為重點的鄉村產業。包括提升農產品加工業、拓展鄉村特色產業、優化鄉村休閒旅遊業、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村創新創業等方面。
  • 濟南可建名泉博物館、名士館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 2012.02.29 星期三 政協委員建言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濟南可建名泉博物館、名士館 作者:沙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