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6日消息《高招時間》是央廣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的一檔專訪欄目。節目邀請各高校招辦負責人詳解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幫助家長與學生全面了解最新高校招生政策。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兼入學資助處處長王淑英做客央廣網,為廣大考生學子介紹香港中文大學2020年招生信息。
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兼入學資助處處長王淑英
以下為訪談實錄:
央廣網教育:各位央廣網友大家好,這裡是2020年央廣網高招時間高考特別欄目,今天有幸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兼入學資助處處長王淑英。節目的開始,首先請王校長介紹一下香港中文大學的基本情況以及辦學特色?
香港中文大學師資優越 來自世界各地頂尖學府
王淑英:各位央廣網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王淑英,很高興今天在這裡給大家介紹香港中文大學以及今年2020年的招生計劃。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於1963年,是一所研究型綜合大學,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校訓為「博文約禮」。培養學生有綜合的思考能力,以及在專業知識教育方面,能夠做到精通專業知識,開闊視野,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世界大學的排名,我們排在前50名之內。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國際化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排在第五。
在教學課程設置上,香港中文大學是非常用心的,保送到牛津大學訓練的研究生,碩士、博士、研究生都是保送的。香港中文大學在香港區的大學裡面,培養了最多的羅德學者,總共有14個羅德得獎人。另外,路透社有一個亞洲最具有創新力的大學排名,香港中文大學連續4年拿到香港特區裡面最具有創新力的大學。我們的學生來自本地、內地以及世界各地,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學生組合。
香港中文大學現在總共有17000多本科生,12600多研究生,有超過7400個國際學生,在校園裡就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學生組合。外地來的學生,國際學生來自50多個不同的國家。所以,常常都說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園裡面,每10個學生你就會碰上3個學生,是來自國外的學生,來自我們國家內地的學生。香港中文大學的師資非常優越,來自世界各地頂尖的學府的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
全香港高等院校裡面,我們是唯一一所大學,有諾貝爾得主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授,當中包括『光纖之父』高錕教授我們都很習慣叫他高校長,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前校長,也是工程學院的創院院長,當然還有楊振寧教授,也是博文講座教授,還有蒙代爾莫裡斯教授,都是諾貝爾得主,丘成桐教授,也是菲爾茲得主。從世界頂尖學府,包括科研方面達到最頂尖成就的諾貝爾得主,都在香港中文大學認證。在科研方面也有非常卓越的成就。我們的專業包羅萬象,遍及各個學科。在嚴格的自我要求之下,大學的研究一直保持上乘的水準。
另外,國家給我們最高榮譽的科技成就:香港中文大學現在總共有13個兩院院士,包括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大家都很熟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香港中文大學有5所,學校把國家交付給我們的科研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
新增幼兒教育、人工智慧、金融科技學3個專業
央廣網教育:謝謝王校長的精彩介紹,相信考生對港中文更全面的了解,很多考生非常關注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科優勢有哪些?有無新增專業?
王淑英: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到香港中文大學來上課,學生們就有多種選擇,香港中文大學總共提供了超過70多個課程,分布在8個不同的學院裡面。香港中文大學除了提供超過70多個本科課程以外,我們還會讓同學有其他的選擇;包括雙學位的選擇,以及跨學院,或者是跨學科的雙學位選擇。
今年,香港中文大學推出多項新課程,配合社會需求,包括幼兒教育,人工智慧系統與科技以及金融科技學,這是新的課程。分別由教育學院以及工程學院開辦。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幼兒教育,因為教育是一個跨學院的課程,是由教育學、文學院以及社會科學院協助開辦,主要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創新思維,社會道德價值觀念深厚的幼兒教育,以及幼兒服務的全球領袖。我們的課程注重實務,培訓學生紮實的兒童發展基礎知識以及教學技巧,通過學生在不同的幼兒教學工作範疇當中開闊視野,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去分析重要的教育議題。
第二個新增的人工智慧課程,主要是迎合了現在本地和全球就業市場對人工智慧專家的巨大的需求。涵蓋了許多的專業領域,比如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邏輯運輸城市設計,人機互動,大數據的分析等等,主要培養具備設計和操作人工智慧系統和技術的能力的人才,開發出尖端的人工智慧的解決方案。
最後一個給大家介紹的是金融科技學,金融科技學是一門新興的工程學科,它注重在金融實戰當中的創新應用技術,主要讓學生深入掌握最尖端的技術技能,並且具有廣闊的視野,能夠清楚了解金融科技對金融服務發展的作用,把握對社會各個方面的潛在影響。這三個課程,是在香港中文大學去年新增的。
香港中文大學非常注重教學工作,我就給同學介紹一下香港中文大學的教學的特色和優勢。首先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兩文三語的語言政策,秉承了我們結合傳統與現代,融匯中國與西方的辦學理念。首先香港中文大學非常注重學生在兩文三語方面的學習,我們的兩文三語,中文和英文。所以每個同學畢業的時候都能夠充分掌握中文和英文兩個最重要的語言。
香港中文大學除了我提到的兩文三語的雙語政策,帶來雙文化學習氛圍以外,另外一個特色是彈性學分制度,我們非常注重學生的多元組合的學習,希望學生達到專精的知識,在校四年學生基本上要修滿123個學分,彈性學分制從123個學分分布在不同的課程裡面,既有學院的主修課程,學生們也可以選擇其他學院的副修的課程,打個比方,工程學院的學生,可以根據他自己的興趣選修人文學院的課程。所以,學生既可以給自己一個多元化的選擇學習機會,也會更多的發現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才能。
學校除了培養學生,在本科專業的學科知識理論和應用以外,當然還要求學生學習語文,還有通識課程,信息科技和體育課,保證我們的學生在畢業以前,在科技和強身健體的培訓得到充分機會。
在四年大學裡面,我們希望他們沒有一塊是空白的。走出校園,香港中文大學提供了很多不同種類的國際交流活動,四年的學生生活是非常寶貴,最美好的青春歲月請到香港中文大學來上課。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制的院校
央廣網教育:請問王校長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
王淑英: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生活是最具有特色的,最有親密關係的地方,是我們特有的書院制。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制的院校,書院其實就是進行非形式教育的團體,考上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都會被分配到9所書院當中的1所,我們9所不同的書院,書院的模式結合了牛津劍橋的模式,以及宋明時代的書院傳統,我把書院跟學院的區別,給大家介紹一下。
今天剛剛提到的學院,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文學院等等。大家知道學院裡面以學科為本。比方說我們上工商管理學院,裡面就有2000多都是工商管理學院的學生,在4年裡面,學院是進行正規教育,常常我們都是在一個大講堂,或者是實驗室裡面進行本科的專業培訓,當然也加上培養每個同學獨立的學習能力,這些都是本科的形式教育,以學科為本,那麼我們剛剛說的非形式教育,一般在書院裡面進行。書院是小規模的,每個書院都各有特色,有一些小規模的書院,整個書院才300個學生,採用了全宿共膳的模式,但是書院最重要的就是給學生提供住的、吃的,日常生活的地方。
每個同學考進香港中文大學,你住宿的地方由書院提供,書院就是我們常說的宿舍書院裡面不但提供住的地方,還有食堂,文娛康樂活動,非形式進行的教育。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擴展他們的社交網絡,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通過書院他們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非常好的成長。學生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學院身份,如果是醫學院的學生,工程學院或者是工商管理學院的學生,這是第一個身份,是學習基礎也是以本科發展為主的,這是在學院裡面獲得的一個身份認同。但是港中大的學生在另外一個是書院的身份,港中大很注重個人成長以及個性化培養和發展。所以,在9所書院裡面,他屬於哪一個書院?書院提供的教育模式,非形式教育的模式,主要在個人成長和個性培養方面打下非常重要的基礎。這是香港中文大學獨有的教育模式。
香港中文大學在香港所有的大學裡面擁有最廣闊的校園,港中文是個山城大學,風景優美,佔地137公頃,而且依山傍海,人文氛圍特別濃厚。由於面積廣大,港中文學生數目也是全香港最多的。港中文為學生提供了超9500個住宿的學生宿舍,每個同學到香港中文大學來,非常期盼住到學生宿舍裡面,內地學生四年的大學裡,保證四年裡有三年可以住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宿舍,除住進美麗的校園以外,香港中文大學還提供了非常美味的餐廳食堂,有超過30多家的餐廳,咖啡室、食堂,提供多種多樣的美食,素食清真和香港地道的美食。香港中文大學隨便都可找到一個可以讀書,思考,幽靜的地方。共有7所圖書館,康體設施非常的多,包括運動場、體育館、健身室等。學生生活很有趣、很健康,也很有意義。
除硬體設備以外,軟體對學生也是非常全面,書院設有學生輔導處和學生輔導長,也就是港中文大學老師教授擔當這個職位。書院獎學金或是經濟的援助,對學生成長過程心理輔導。這對書院學生提供了適時的幫助。輔導處管理組織好書院的學生,學生可通過書院裡面成立學生團體,舉辦各種不同的文娛活動,加強全人教育豐富校園生活。
學生事務處是由大學來管理,學生輔導處是由書院來管理。大學的學生事務處提供了給學生很多不同種類的服務,甚至活動當中特別需要一提的,每年為內地的學生,有內地生的學長參與,為內地生籌備為期8天的迎新活動,學習輔導主任提供關顧的服務,幫助內地來的同學很快的去適應校園的學習生活。生病了怎麼辦?香港中文大學有一所全港最大的附屬醫院,嚴重的生病大家可以到附屬醫院接受治療。如果感冒牙科的小毛病,在大學校園保健處提供免費的服務。
提前批次報考本校 不影響在其他批次填報
央廣網教育:請問王校長2020年內地的招生政策和招生計劃是怎樣的?與往年相比有哪些變化呢?計劃招生人數有無增加?
王淑英:香港中文大學在內地設有本科招生計劃,若以內地高考成績申請入讀本校,香港中文大學1998年開始在內地招生,已招收了超過4700名的本科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每年招收約300名內地高考生入讀本科課程,招生模式是通過內地統一招生計劃,各省高招辦投放計劃進行的,香港中文大學屬於提前批次招生,給考生多一個考慮的機會,不影響在其他批次的填報。招生模式也把申請手續簡化,內地各地區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都可考慮本校。
香港中文大學設有8個學院,開辦不同的主修科,涵蓋範圍廣闊,現有超過70多門主修課程,為了讓內地考生可全面考慮主修專業,招生計劃是以大類招生方法,設有4個學科門類,包括人文、理科、工科及商科,在每個大類之下包含了不同的學院,人文大類提供文學院、教育學院、法律學院及社會科學院的所有主修專業,理科類包括了醫學院及理學院的課程,工科類則主要是工程學院的課程,而商科類就涵蓋了商學院的課程。同學在申請時只需填報大類,入學後大學設有選科輔導,讓同學在學院介紹及了解專業的情況下,在開學前才定下主修專業。大類招生的好處是讓考生可多點時間去慢慢考慮清楚主修專業的選擇。我們的招生官網上都有各專業的介紹,歡迎查閱。
通過各省高招辦進行投檔 英語分數基本要求120分
央廣網教育:請問王校對於內地的考生都有哪些方式可以考入我們學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線是怎樣的呢?
王淑英:香港中文大學在內地招生是通過各省高招辦進行投檔,網上錄取,我們的錄取原則是參考內地高考分數,不包括各類政策加分,最基本的要求是高考分數達到本科線就可填報。錄取是按考生的高考實際分數即原始分從高到低排序,擇優錄取。除了高考分外,我們也要求考生在英語方面有一定的水平。因為大學是兩文三語授課,而主修課都採用英語,所以,要求高考的外語必須是英語,而英語分數基本要求是120分,若申請獎學金類的要求130分。
來香港讀書的費用也為大家介紹一下,內地學生的學費是145,000港元,約合128,000人民幣。另外校園住宿費一年約1萬港元,加上生活費約4萬港元,約合35,000人民幣,一年總費用約16萬人民幣。考慮到港升學的同學在經濟上可做好預算,學生在校園生活費比較便宜,大學設有30多家餐廳、食堂,學生可享受各類美食,另外,也可針對個人口味在宿舍的公用廚房做飯,而大學保證內地生可住宿校園三年,我們特別為優秀的內地高考生設有入學獎學金,減輕來港讀書的費用。
獎學金分為三種,分別是全額獎學金,全免學費獎學金及本科入學獎學金。考生不用另外向大學申請,在錄取時會自動考慮關於各類獎學金的要求及詳情,可參閱招生網的獎學金章則。
港中文申請手續是在高考出分後,通過填報志願就可報考香港中文大學屬於提前批次,只需在提前批次的志願表上填上本校就可以了。港中文不設面試或筆試,錄取主要是參考高考分數,所以內地高考生不用提前向本校申請,只需跟報考內地高校程序就可申請香港中文大學。通過簡短介紹,希望考生對港中文的內地招生計劃有所了解,希望考生可以在美麗的香港中文大學校園開展燦爛的大學生活。
開展海內外交流計劃 開闊視野並加強國際的人際關係
央廣網教育:請問王校港中大的國際交流合作都有哪些?
王淑英:大家首先在熒幕上看到的,寰宇暑期實習計劃在全球44個國家有夥伴的關係,每個暑期會把學生送到跨國企業,在暑期4個多月的真正實戰,把學科知識配合、技能配合的一些學習機會。每年都保送大概650個學生,在暑假到國外去學習實習。另外是海內外的交流計劃,關於海外交流學生有機會跟其他合作大學以一個交換生的身份入讀世界各地很多著名學府,開闊視野並加強國際的人際關係。
港中大和海內外280多所高等學府籤訂這種交換形式的協定,遍布在35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海外交流機會非常的多。還有很重要的就是交換計劃,完全由學生自己安排,自己申請,我們不做分配。到海外交流也可以選擇一個學年或者是一個學期。實習期間修得的成績,還可以交換學分,在280多個不同的海內外學府,遍布了35個不同的國家地區。同學們現在屏幕上看到的是給同學選擇了一些廣為人知的一些海內外的知名學府。
接下來,我很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新開辦的雙學位課程,雙學位課程非常不一樣,是跟海內外的頂尖學府合作開辦的一個雙學位課程。比方說大家在屏幕上看到的北京大學,是非常知名的頂級學府。日本有名的早稻田大學,西班牙的IE商學院和英國倫敦大學的城市學院以及卡斯商學院。課程涵蓋了文學院、商學院以及社會科學院,最重要的同時在四年期間可以獲得兩個本科的學位,所以,海內外新開辦的雙學位課程是非常吸引人的。
央廣網教育:每年都有內地的本科生畢業,那麼畢業生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他們的去向如何呢?
王淑英:港中大畢業內地生的去向。首先我們有一個非常宏大的校友網絡,香港中文大學差不多有22萬的畢業生,在香港本地以至海外內地都有校友的網絡聯會,給我們的校友畢業生提供了很多不同的工作,以及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意見。學校大部分的內地學生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以後,都選擇留在香港,或是到海外知名學府繼續進修。去年內地學生畢業以後,留在香港工作的就有31%,選擇進修的留在香港,考上研究生,或是進修另外一個課程的超過22%。剛剛說考上海外知名學府,進修讀研的有40%,回到內地工作的也有7%。
所以,香港中文大學的內地畢業生,都有非常好的去向。無論是就業或者是進修。而且香港特區政府為了鼓勵內地的畢業生留港工作,內地本科生畢業後可留在香港12個月,期間可以工作或是繼續深造,不需要再申請特別的學生籤證。所以畢業以後的內地生在香港的發展也是非常多元化,也是可以隨著自己的計劃而選擇。
央廣網教育:請王校對於2020年即將報考的考生和家長給出一些建議?
王淑英:好的,考生都會在想上香港中文大學,但是現在還沒有確定下來,那麼,填報香港中文大學與其他內地的高校會不會有衝突?我現在就告訴大家,由於香港中文大學在統招計劃當中,是屬於提前批次的高等院校,屬於提前批次錄取考生,考生都可以填報香港中文大學的同時,也可以填報其他本科一批的內地重點高校。如果考生在提前錄取的時候,因為我們的名額所限不能夠獲得本校的,也有機會在本科的一批錄取的時候,獲得內地已經填報的高校錄取機會。所以是不需要擔心的。
央廣網教育:節目的最後請王校為我們今年的考生送上高考祝福?
王淑英:各位網友,非常感謝你們今天收聽收看我給大家的香港中文大學的介紹,以及在本年度2020年的招生計劃,深受感動。現在是非常抗疫時期,既要兼顧讀書,還有高考臨近心理方面一定有相當大的負擔。首先希望同學們都能夠調整心態,向著陽光出發。高考延遲一個月,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發揮到最好。在此我衷心祝願大家今年在高考期間能身體健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更希望今年的9月份,歡迎同學們相遇在香港中文大學,謝謝大家。
香港中文大學官方聯繫方式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學生資助處
電話:(00852) 3943 8946、13068470068或13068470069
傳真:(00852) 2603 5184
電郵:ugmain@cuhk.edu.hk
網址:http://www.cuhk.edu.hk/adm/mainland
微博:香港中文大學本科入學處CUHK
微信公眾號:香港中文大學本科入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