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個重慶人」系列紀錄片人物影像展現身曾家巖書院 見證重慶人與...

2020-12-17 華龍網
88個重慶人包括藝術家、音樂家、科學家,更多的是剃頭、擦鞋的等小人物。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4月28日17時訊(記者 董進)悠悠歲月,一座重慶城有著多少的故事,又有著多少的傳奇呢?今(28)日上午,《「88個重慶人」系列紀錄片人物影像展》開展儀式,在渝中區中山四路曾家巖19號曾家巖書院內舉行。用影像記錄下的88個重慶人,用他們各自的方式展現當代重慶人堅韌不拔、智慧勤勞的生活與工作狀態。

88個重慶人系列紀錄片主要記錄了當代重慶人堅韌不拔、勤勞智慧的生活與工作狀態。記者 李文科 攝

  每個人都是「推廣大使」

  「88個重慶人」系列紀錄片耗時三年拍攝完成,並在超過30個平臺上播出,全網點擊量突破六億次。該系列片去年獲得百度視頻「全國2017年度最具影響力」大獎第一名的榮譽。該系列紀錄片主要記錄了當代重慶人堅韌不拔、智慧勤勞的生活與工作狀態,涵蓋了藝術、文化、娛樂、網際網路等各個行業。

  本次在曾家巖書院內舉行的《「88個重慶 人」系列紀錄片人物影像展》則是把88個紀錄片主人公,精心攝製成88幅人物肖像,他們每一個人都是重慶城市形象和歷史文脈的推廣大使。這88位城市人物所構成的群星譜,豐富了人們對重慶文化和歷史的認識。

重慶圖書館(羅斯福圖書館)曾家巖分館授牌儀式舉行。記者 李文科 攝

  曾家巖書店正式開館

  在今日上午,曾家巖書院還接受了重慶市圖書館館長任競先生代表市圖書館授予的「重慶圖書館(羅斯福圖書館)曾家巖分館」牌匾,這意味著該公益圖書館也正式開館,市民可免費借閱。

  據介紹,曾家巖書院位於重慶中山四路曾家巖19號,書院老建築現為重慶渝中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末,為本地望族書院。現存大門、二門之石朝門形制及「從善如流」石匾,中式傳統純正,書香文脈尚存。

相關焦點

  • 國民政府警察局舊址變身「民國範」圖書館 重慶曾家巖書院今開院
    在書院展出的經典書籍書院被授予重慶圖書館曾家巖分館曾家巖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曾家巖書院是一座公益圖書館,也是「重慶圖書館(羅斯福圖書館)曾家巖書館」和「渝中區圖書館曾家巖分館」。曾家巖書院負責人呂真表示,曾家巖書院是重慶公共圖書系統最有特色的市民免費閱覽室,也是全國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民國文化為主題的圖書館,作為民國文化風範的一個具體載體和展場。
  • 這座中山四路上的百年書院迎來新生:曾家巖書院開門迎客
    開院展覽講述重慶人堅韌的故事作為曾家巖書院開院系列活動之一,28日同時揭幕的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88個重慶人」系列紀錄片人物影像展》。據呂真介紹,這些紀錄片由靶點影視耗時三年拍攝,截至目前已經在全國超過30個平臺播出,全網點擊量突破六億次。
  • 國民政府警察局舊址變身曾家巖書院
    和其他圖書館通借通還「作為重慶圖書館和渝中區圖書館分館,市民在這裡都可以通過辦卡,和市內其他圖書館通借通還,也可以在這裡免費閱覽。」曾家巖書院負責人呂真表示,曾家巖書院是重慶公共圖書系統最有特色的市民免費閱覽室,是全國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民國文化為主題的圖書館,作為民國文化風範的一個具體載體和展場。
  • 「我們的黃葛樹」主題影像展在渝中區曾家巖書院開幕
    新華網重慶9月28日電 9月28日,「我們的黃葛樹」主題影像展在渝中區上清寺街道曾家巖書院開幕,即日起至11月,市民可前往曾家巖書院免費觀展。    黃葛樹是重慶市的市樹,栽種歷史源遠流長。此次展覽共展出影像作品40餘幅,根據主題內容分為黃葛樹習性科普、街巷風貌、重慶老城、生活場景等多個板塊。
  • 重慶首個黃葛樹主題影像展今日在曾家巖書院展出,將持續至11月
    很多重慶人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提到「我家門前的黃葛樹」。今(28)日,首個以黃葛樹為主題的影像展——「我們的黃葛樹」在曾家巖書院一樓展廳正式開幕。影展上,歷時3個月拍攝的40餘幅照片和20餘分鐘紀錄片記錄了黃葛樹的根、黃葛樹的葉和黃葛樹下的人。據悉,影像展將持續至今年11月,期間免費對公眾開放。
  • 「重慶最美街道」中山四路怎麼逛?這個影像展是最好的旅遊指南
    這是一個設問句,它的答案就藏在「走進中山四路」主題影像展的展覽之中。24日上午,這個由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渝中區政府聯合主辦的影像展在渝中區曾家巖書院正式拉開帷幕。一部長約30分鐘的紀錄片和兩百餘幅影像作品一起還原了中山四路近百年的歷史。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呂真女士告訴記者:這也是重慶城歲月變化的縮影。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曾家巖書院創始人呂真挖掘傳播重慶歷史...
    這些紀錄片的主角包括300多位重慶人,以及重慶4次築城史等,在每集紀錄片裡,都可以看到重慶人的堅韌、執著、頑強和包容。  不僅如此,呂真還為這些紀錄片的主角舉辦了影像圖片展「88個重慶人」「城與人」。「我希望市民能夠走進展廳,了解自己的來路。」7月16日,呂真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 賞年畫、學剪紙、聽琴品酒……曾家巖書院為你準備了免費新年福利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文/圖、視頻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古琴距今有3000多年歷史,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樂器之一……」今日(11日)下午,一場古琴分享會在位於渝中區中山四路的熱門打卡地曾家巖書院舉行,現場不僅有古琴修習者演奏悠悠琴聲
  • 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熱播 再現100多年前的重慶城
    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央視熱播   「讓人更加形象地看到重慶曾經的模樣」 (劇組供圖)   9月3日晚,「重慶造」歷史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第二集《城門開》,在央視紀錄頻道(央視九套)和重慶衛視熱播,該片自9月2日首播後便成為重慶市民的關注熱點。
  • 重慶這座山城真的會給人帶來無限的驚喜
    店名:曾家巖書院咖啡茶飲地址:渝中區中山四路曾家巖19號曾家巖書院坐落在文物舊址裡和著名的周公館僅一牆之隔它見證了、經歷了許多始建於清末曾是本地望族書院陪都時期成為了重慶公安局曾家巖派出所解放後又變成了大雜院和老茶館在2018年才得以修繕成了現在的曾家巖書院書院整個風格都保持了民國時期的特色灰磚黑瓦
  • 三峽博物館-曾家巖,一條充滿重慶特色的風景線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差不多是每一個到重慶旅遊的人必去的地方,位於重慶渝中區,是我國首批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大後方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的綜合性博物館。雖然經常逛歷史博物館的人都會覺得這些差不多都一樣,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中清楚地感受到「巴」是「巴」,「蜀」是「蜀」。在這裡,小編推薦一個非常值得認真看的館,「西南民族民俗風情」。在這裡,展示了重慶博物館從上世紀50年代初到現在徵集的部分西南少數民族物品。其中包括少數民族服裝,少數民族藝術品、生活用品,甚至還包括了藏傳佛教的一些法器。
  • 曾家巖有一條「很重慶」的臨崖步道
    懸空棧道為大樹留了空間   5層旋轉樓梯、百米懸空走廊……渝中區又一條「很重慶」的步道亮相!   渝中區上清寺街道相關負責人昨日告訴記者,長達1200米的曾家巖臨崖步道一期已投入使用,春節前後還將進一步完善相關導視功能和文化打造。屆時,這條步道不僅會成為市民健身休閒的一個新打卡地,而且還將向上直接連通中山四路,向下與嘉濱路無縫連接,方便附近居民出行。   這條步道究竟哪點「很重慶」?請你跟隨記者來看看吧。
  • 賞年畫、聽古琴、學剪紙……「幸福中國年」活動在曾家巖書院啟幕
    ,喜慶的對聯……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曾家巖書院裡年味濃濃。由渝中區上清寺街道辦事處等單位主辦的《幸福中國年》活動正式在曾家巖書院啟動,送福送春聯、古琴分享、新年音樂會、剪紙藝術展示等各項活動陸續上演,現場的觀眾們在不同的藝術門類中都感受到了新春佳節即將到來的喜悅。
  • 重慶圖書館曾家巖分館開館
    重慶日報消息,近日,重慶圖書館曾家巖分館——曾家巖書院開館,市民又多了一個看書、休閒的安靜空間。曾家巖書院由渝中區區級文保單位國民政府警察局舊址,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改造而成。
  • 視頻|藝術「雙城記」 成都·重慶當代影像展有點「酷」
    四川在線記者 韋維 攝12月1日下午,《雙城記——成都·重慶當代影像展》在成都當代影像館開幕,全國多家影像藝術機構負責人、藝術家、專家、學者到場。「成都與重慶,本就如雙花並蒂溯其文化根源,都有著許多一致性。」成都當代影像館藝術總監王慶松告訴記者,這些作品出自12名成渝兩地藝術家之手,他們有一些生於成都,通過在川美學習成就了強烈的個人風格,有的是生於重慶,現居於成都,成為了極具地方代表性的藝術家。《被排除的剩餘目光》、《回家》、《北方,南方》……如果只聽名字,我無法想到這是關於成渝雙城的影像作品。
  • 《雙城記—成都重慶當代影像展》成都金牛開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夏帆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實習生 楊霽月12月1日,《雙城記——成都·重慶當代影像展》在成都當代影像館舉行了展覽開幕儀式12名川渝藝術家作品展覽本次的參展藝術家共計12名,分別是來自成都的木格、駱丹、李俊、黎晨馳、雷文晴驁、蘇葵以及來自重慶的李一凡、寧佳偉、童文敏、王維思、楊迪和張小濤。
  • 視頻|藝術「雙城記」成都·重慶當代影像展有點「酷」
    四川在線記者 韋維 攝12月1日下午,《雙城記——成都·重慶當代影像展「成都與重慶,本就如雙花並蒂溯其文化根源,都有著許多一致性。」成都當代影像館藝術總監王慶松告訴記者,這些作品出自12名成渝兩地藝術家之手,他們有一些生於成都,通過在川美學習成就了強烈的個人風格,有的是生於重慶,現居於成都,成為了極具地方代表性的藝術家。
  • 雙城記——成都·重慶當代影像展昨日開幕
    12月1日,「雙城記——成都·重慶當代影像展」在成都當代影像館開幕。全國多家知名影像藝術機構負責人、藝術家、專家、學者和媒體代表共數百人參加活動。現場展出了木格、駱丹、黎晨馳、雷文晴驁、蘇葵、李一凡、寧佳偉、童文敏等12名成渝雙城藝術家的作品。
  • 重慶的文化品牌:黃桷樹下的「渝派紀錄片」
    當時除新聞紀錄片(《電影新聞》、《抗戰特輯》、《中國新聞》)有大量出品之外,時事專題紀錄片、風光紀錄片、人物傳記紀錄片等種類也先後出現。其中像《淞滬前線》(徐蘇靈導演)、《活躍的西線》(潘孑農導演)、《勝利的前奏》(餘仲英導演)、《七·七抗戰周年》(史東山導演)影片長度已超過三本。
  • 重慶曾家巖老居民樓後隱藏的百年羅馬柱,入選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位於渝中區曾家巖一帶的加爾默洛(記者註:也作加爾默羅)女修會牆柱榜上有名。幾根隱藏在大溪溝渝建村126號老居民樓後的羅馬柱僅是當年坐落在這裡的天主教堂的一面外牆,已經歷百年風雨。近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走進曾家巖一帶,探尋百年羅馬柱背後的故事。隱藏在老居民樓後為尋找加爾默洛女修會牆柱記者跑了三次,說是隱藏在老居民樓後一點沒錯,而且「藏」得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