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一起最喜歡的就是「鬥線」。在滿牆的支點上,用光規劃你的路線,你能挑戰嗎?
扎西說,「我喜歡在不斷練習、挑戰中遇見新的自己。」
女子攀巖帶來了陰柔之美。
在巖壁上舞芭蕾。
攀巖運動,一般遵從三點固定,移動另外一點的原則。
打上八字結、繫上安全繩,安全不容忽視。
挑戰自己。
記者王俊星/圖 李雙雙/文
昆明城市新生活系列圖片報導1
愛死昆明的理由,寫兩頁紙恐怕也列不完。而這些理由只會隨著我們對這個城市的不斷探索而繼續增多。隨著昆明的開放程度不斷加大,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更為豐富多樣。攀巖、抱石、探洞等小眾的戶外運動項目也逐漸揭開神秘面紗,開始在昆明城裡落地生根,在提供給市民多樣的娛樂休閒方式的同時,也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穀雨」降至,這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蒼鷹」和他那群朋友們特別喜歡在這個「接地氣」的日子裡去抱石、攀巖,過壁虎爬牆的日子。他講「因為這時節裡有個"谷"字,覺著特別親切,像是能跟著這時節生根、發芽,一起從地裡長出來,不斷向上!向上!」。
從10多年前開始接觸攀巖,蒼鷹與15名朋友一起組了個攀巖俱樂部,每周固定時間都會到一個倉庫裡練習,到了周末還會組織成員們到富民等地抱石、探洞。而在平日的時光裡,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身份:公司職員、學習法醫的學生、瑜伽教練……但當他們手腳觸到巖壁的那一刻,就只有一個共同目標: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無論遇到何種困難,絕不輕易言棄。
蒼鷹:「兩面派」的快樂生活
作為一個每周起碼攀巖兩次的攀巖老手,蒼鷹說,他要是不每周在石頭上爬一爬,骨頭都要發癢。常年的攀巖讓他五指有力,掌節處有繭,但不粗糙,剛柔並濟。恰如他的生活歷程。
在辦公時間裡遇到的蒼鷹,一如這城裡每個寫字間裡的普通職員穩穩噹噹地做好分內之事,而等他打上八字結、繫上安全繩、換上攀巖鞋,個性中好強而冒險的那一面就開始演繹著全然不同的生活。他說,「當我攀巖的時候,總覺著回到了人類最初的時期,有一種要不斷向上、不斷挑戰高難度的念頭」。
除了那股子向上的勁頭之外,還有潛意識裡的「意志勝利」。「攀巖能鍛鍊身體,巖壁上的風景很美,手抓住點的時候很刺激,但攀巖帶給我的,更是一種戰勝極限的快感。你會忘記生活中的束縛,你能徵服心理恐懼,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對於個人來說,這是一種成功。」
蒼鷹說,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兩面派」,生活與工作中的自己全然不同,但這城市以極大的包容性給了他夥伴和活動的場所,溫柔以待地給了他生活的空間。
扎西:人生就該像攀巖一樣
他不是那個詩童扎西。但他對生活的熱情卻絕不少於一位詩人。
儘管是個需要經常面對各類遺體和人體器官的法醫院學生,扎西卻是個充滿幽默感的樂天派,而選擇法醫專業的初衷也是「為了在戶外運動的時候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儘管才進入攀巖圈子4個月,他已經達到了5.10的優美地係數,「這個係數是一般業餘攀巖愛好者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需要攀登者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攀登技術和技巧。但這個係數非常主觀,很難進行客觀評價」。根據他的介紹,同樣一條線路,對於程度不同的攀爬者來說難度係數是不一樣的。
至於他所追求的最高難度係數,扎西說「優美地係數沒有上限,有的攀巖者推崇的是成為一面巖壁的首攀者,有的追求速度,有的追求巖壁的陡峭係數,但我的追求就像優美地係數一樣無上限,我喜歡在不斷的練習、挑戰中遇見新的自己」。
艾迪:讓思維領導身體攀爬
看艾迪攀巖,是種享受。當她在蒼鷹的攀巖俱樂部裡徒手攀巖時,總會引來巖壁下眾多小夥子的注目。
因為常年練習瑜伽的關係,她柔韌度絕佳,只要找到兩個觸點,就可以在15度的巖壁上保持一個將近180度的身體弧度。看似輕巧,腳尖觸著離手約1.4米的抓點,像是在巖壁上舞芭蕾,身體線條卻繃得很緊。
艾迪不是朵只在溫室練習的「壁花」,她也享受和隊員一起到富民山上攀巖的時光。但她非常看重攀巖的安全性,她會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繩索和保護。她介紹「攀巖時,一般遵從三點固定,移動另外一點的原則。安全起見,一般在向上移動時,手抓到新的點要使勁拉拽幾下,確認不會鬆動再施力。腳也一樣,移上來後,先用力踩踩,覺得不再鬆動,巖石的尖已經被踩掉,才會將重心移上去」。在每一個向上的動作中都要謹慎小心,讓頭腦領導身體,考慮周全,不能一味圖快。經過近一年的攀巖練習後,艾迪說她心理有了很大的變化,「更加沉靜了,遇到事情壓得住,能冷靜考慮應對方式」。(來源昆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