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雲 受訪者/供圖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有這樣一位法官。他始終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聖使命,將自己對法律信仰的堅守和對審判事業的熱愛,融入工作的一言一行;他以紮實有力的工作作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他以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簡單平實的語言,推進中國行政訴訟制度不斷深入推進。
他就是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第二巡迴法庭分黨組成員、二級高級法官梁鳳雲。
近20年來,梁鳳雲一直從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司法政策制定和案件審理工作。憑著豐富紮實的法學功底,他全程參與了三大訴訟法之一的行政訴訟法修改,作為執筆人起草行政訴訟法修改人民法院建議稿,多數內容被採納。他辦理了包括最高人民法院88號指導性案例在內的大量疑難複雜行政案件,多篇典型案例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載。工作期間榮立個人三等功4次。
近日,梁鳳雲獲評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這是對他從事行政法理論研究工作的積極肯定,也是對他多年實務工作的有力認可。
堅持法治思維
作為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梁鳳雲要面對各類大案要案,他總是善於將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緊密結合,堅持法治思維,堅守法治底線,確保案件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完美統一。對他來說,運用司法智慧和良知辦好每一起案件,就如同工匠精心雕刻每一幅作品,將公平正義刻在字裡行間,讓它們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多年來,他注重運用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原理,辦理了數千件行政案件,其中一些案件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和良好的典型意義。他承辦的「張道文等三輪車主訴四川省簡陽市政府通告」一案,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通知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並庭審直播的案件。該案確立的正當程序規則以及情勢判決等,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範本,先後入選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十大行政裁判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88號指導性案例、中央電視臺2017年度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例,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
一封由梁鳳雲主審案件的當事人給最高人民法院的來信中寫道,「人們都說民告官,有理也告不贏,但通過我公司4年多的訴訟過程,我們切身體會到法律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的護身符,最高院是捍衛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的堅強陣地,最高院的法官是人民的保護神……最高法院的裁定,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地看到了、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和正義,密切了黨和群眾的關係,更加堅定了人民群眾一心跟黨走的決心。」
像這樣的感謝信,在梁鳳雲近20年的法官生涯中收到了很多。讓人民群眾在行政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溫度,是梁鳳雲從事法官工作,特別是從事行政審判法官工作的初心。近兩年,梁鳳雲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工作期間,堅持巡迴審判,堅持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他審理的白山市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訴吉林省白山市政府案、某木製品公司訴瀋陽市政府案,均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極大影響,對統一法律適用、促進東北全面振興、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起到了積極的示範效應。
除了在審判實踐中的貢獻,在理論研究方面尤其是在如何提高和升華中國行政審判理論水平方面,梁鳳雲同樣也花費了很大的心血。
在長期的行政審判實踐中,梁鳳雲十分注重研究對於行政審判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重大批覆答覆,撰寫了《行政訴訟批覆答覆解釋與應用》(三卷本)。這部著作是國內首部闡述最高人民法院批覆答覆的書籍,闡釋了行政審判的「中國故事」,提升了中國行政訴訟理論的含金量,成為中國行政審判的重要智慧成果。該三卷本榮獲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三十年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和首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提名,一些高校將其作為研究中國行政訴訟理論和實務的重要參考書。
此外,在結合司法實踐的基礎上,梁鳳雲撰寫了近千萬字的行政訴訟理論書籍。特別是他針對行政訴訟法和司法解釋,撰寫了一系列的書籍。例如,《新行政訴訟法講義》《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講義》《行政協議司法解釋講義》等,深入闡述了法律精髓和司法解釋要義,理論起點高,創新價值強,已經成為深入理解新行政訴訟法的重要參考書籍,在學術界和實務界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2009年至2014年期間,梁鳳雲作為行政訴訟法修改小組成員全程參與行政訴訟法的修改。之後,梁鳳雲又先後承辦了2015年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2018年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政府信息公開司法解釋等多部司法解釋、請示批覆答覆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多次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表彰。
踐行法治理想
多年來,梁鳳雲堅持對法治的不懈追求,在緊張的辦案間隙,注重撰寫有關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方面的文章,在重要法學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物權法中的行政法問題》《政府信息公開與法院審查範圍》《行政協議案件的審理和判決規則》等,先後出版了《新行政訴訟法講義》《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講義》等10餘部個人專著。
與此同時,他還與許多行政法專家合作,出版了數量可觀的合作作品。其中,與最高人民法院原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合作出版的《行政訴訟法理論與實務》,榮獲第三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目前已經修訂到第三版;二人合作完成的《國家賠償法理論與實務》,是國家賠償法研究領域的一部重要著作。為了使行政審判法官和行政執法人員準確掌握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梁鳳雲還和江必新合作出版了《最高人民法院新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國家賠償法教程》等,這些書籍已經成為研究和掌握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制度的重要參考書籍。
多年來,梁鳳雲在國家法官學院講授的行政訴訟課程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價值,被列為精品課程,深受各級法院行政審判法官的歡迎。他作為中國政法大學兼職研究員、西南政法大學兼職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等,為研究生講授行政訴訟法課程,特別是針對行政審判實務問題,結合案例進行講授,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理論聯繫實踐的能力,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經過梁鳳雲授課的學生,都有著同樣的感覺,就是實用,這也是梁鳳雲一直堅持的「二八開」教學理念,即20%的理論,80%的實踐內容。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是他信奉的學術理念。
堅守社會正義
談到獲評「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梁鳳雲感到十分欣喜。這既是對他多年來從事法官工作的肯定,也是對他今後工作的鞭策。今後,他將繼續殫精竭慮做工作,安穩踏實作研究。「這是一個開始,也是對之前的一個總結。希望之後的研究成果能夠更具有創新價值,更符合中國實際,為中國的行政訴訟制度未來走在世界前列,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梁鳳雲說。
「人生且有涯,做好一件事。」這是梁鳳雲的信條。他說,行政訴訟法作為行政法理論的基礎和支撐,還有許多重大問題需要深入研究,今後將以畢生精力繼續研究行政訴訟理論,真正作出屬於自己的成績和奉獻。
關於中國行政法訴訟制度的未來,梁鳳雲認為,中國行政訴訟制度目前在許多方面體現出中國特色,這是中國行政訴訟制度對世界的貢獻。在與外國行政審判同行的交流中,外國同行對中國行政訴訟制度取得的巨大進步、對中國行政審判法官表現出來的專業素養表示驚訝和讚賞。正是以梁鳳云為代表的一批中國行政審判法官堅守法治信念,不懈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不懈確保「官」民平等,不懈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中國行政訴訟制度的實踐才不斷深入推進。
面對未來,梁鳳雲表示,進一步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訴訟制度,更要強調以人民為中心,要給老百姓實實在在的保護,將更多的社會矛盾化解在正常的法律解決渠道範疇之內。
「一個良好的行政訴訟制度,可以直接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直接推動政府守法守信,直接推動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一位從事行政審判實務的行政法學者為之奮鬥的目標。」梁鳳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