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一節視頻、一段文字,背後都是感人的故事。11月25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廣東省新聞戰線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東莞,來自廣州、深圳、東莞、惠州、中山、陽江的15名記者分享了新聞職業生涯中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舞臺上,15名記者結合自己的採編工作經歷,用樸實而真摯的語言,講述在新聞實踐中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精彩故事,展示了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發展變化;展現了全省新聞戰線積極踐行「四力」的良好精神風貌;展示了廣大新聞工作者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的政治品格,忠於職守、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頑強拼搏、忘我工作的優良作風。
15名記者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新聞工作者肩負的責任光榮而神聖。新聞工作者要高舉旗幟、把牢方向,當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要腳下有泥、心中有光,當好廣東新時代的記錄者;要堅定自信、高度自覺,當好廣東好故事的講述者。作為新聞工作者,在這個偉大的新時代,更要深入基層一線,不斷開拓創新,創作生產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新聞作品,為新聞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連結】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人名單及演講主題
(以出場時間為序)
1.東莞日報鎮街新聞部記者鄧文燕 《餘生永不忘你》
2.陽江日報新媒體發展部副主任張健青 《我,走在媒體融合路上》
3. 廣東新快報社攝影視頻部首席記者夏世焱 《逐夢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
4. 深圳廣電集團融媒體中心民生新聞中心記者李星毅 《深圳經濟特區40歲的生日禮物》
5. 南方日報時政新聞部科衛工作室副主任李秀婷 《愛,讓我們如此堅持》
6. 中山廣播電視臺綜合採集部記者、責任編輯張媛媛 《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孩子!》
7. 惠州市廣播電視臺綜合頻率記者、編輯周惠婷 《瞬間》
8. 南方日報時政新聞部副主任趙楊 《為了千家萬戶的團圓》
9. 廣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DV現場》記者張爽 《埋下一顆火種》
10. 廣州市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記者鄭瀚菁 《隔離不了的愛》
11. 深圳廣電集團融媒體中心區域新聞中心記者趙暢 《偉大的奇蹟 永恆的使命》
12.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經濟科教頻道《南方財經報導》主編李明 《我和中醫在武漢》
13. 深圳廣電集團融媒體中心民生新聞中心記者欒少文 《只為心中那束光》
14. 南方都市報珠中江新聞部內容總監劉軍 《到武漢工作第一天 我成了密切接觸者》
15.廣州日報社全媒體時政部高級記者黃蓉芳 《你可能不知道的南山故事》
【延伸閱讀】
好新聞是跑出來的,好故事催人上進
在「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舞臺,戰「疫」是最熱的話題,民生最受老百姓關注。
來自廣州日報社的黃容芳,講述的是鍾南山院士的戰疫故事。在這次疫情中,她通過採訪鍾院士團隊成員,用團隊成員口述的方式,推出10萬多字的連載《南山戰疫日誌》,「復盤」了這位84歲的勇猛戰士81天(1月18日夜馳武漢至4月8日武漢解封)裡的輾轉奔襲和嘔心瀝血。
密密麻麻的行程表、近千張照片、上百個視頻,全程記錄了鍾南山……在這個過程中,黃容芳坦言:「與其說是在採訪,不如說是在接受一場精神的洗禮。」
東莞日報記者鄧文燕則從疫情下農民工吳桂春寫給東莞的臨別「情書」入題,還原「一位農民工」和「一座圖書館」故事背後的城市包容與大愛,展現媒體人努力踐行「四力」,通過多平臺、多形式的融媒體手段,引導、激發社會向上的力量。她說,東莞外來人口多,希望越來越多的「吳桂春」被關注、被善待,一起感受新時代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榮光。
腳下有泥,眼裡有光,民生新聞始終是記者追逐的「富礦」。張媛媛是中山廣播電視臺的記者。她說,近幾年一直在做社會民生新聞,經常會碰到各種需要幫助的人員,「整個過程就是採訪對象在溫暖我,助推我往前走。我覺得,每當我懈怠時,或者每當我覺得疲倦時,總有人在後面助推我一把。」
把鏡頭對準身邊的小人物,講述他們的好故事,激勵更多底層人奮力拼搏實現夢想。新快報社攝影記者夏世焱用心用力用情,先後拍攝了重症患兒家庭、城市孤兒、流浪歌手、創業青年等「小角色」,並用6年時間追蹤一個乞討家庭培養大學生的故事。通過這些報導,展示生活中雖然困境重重,但還是有許多人堅韌不拔,朝著自己的夢想奮勇拼搏。照片拍得不夠好,是你離得不夠近。夏世焱說:「用鏡頭講好故事的這份初心,給了我最大的勇氣。」
文字/周桂清
攝影/鄭志波 視頻/鄭志波
編輯/賈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