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追本溯源,古代的鎮遠,地處歷史上「五溪蠻」和「百越人」聚居的結合部,早在春秋開始,鎮遠即有建置,秦屬黔中郡;漢代時屬陵郡,隸荊州;為雙千年古鎮,為兵家、貿易重鎮,水運昌盛,始為繁華。宋寶佑六年(公元1258年)築黃平城,賜名鎮遠州,為鎮遠之名的開始。
清晨早早的起來,先去了鎮遠博物館,了解和學習課一下鎮遠悠久的歷史文化。博物館參觀免費,刷身份證即可,祠內現存的石雕、木雕均為上乘雕刻精品。石木俱佳,非常氣派。管內實物陳設罕少,主要以老照片噴繪為主。陳列圍繞鎮遠的「歷史文化名城」為主題,內容有小鎮的發展、民族風情、民族節日、民居擷萃等。
然後又轉走老巷子繼續參觀。鎮遠古宅民居建築格局依山傍水。古民居依山勢地貌,逐層遞升,街巷狹長幽深,交叉銜連。「旁門左道」是它的格局,七條古巷層次錯落,但卻不一致,房門對後巷,後巷對遠山。斜坡過後拐彎抹角,巷中有巷,巷中有井,不經意處還可以遇見深宅大院
巷子曲徑通幽,建築飛簷翹角,雕梁畫棟,白牆黛瓦,與青山相映,清新搶眼,小巷更有井槽,如四方井,泉水清澈,可直接飲用。
巷子裡大院比較多,我參觀了傅家大院,有院子,書房、客廳、廚房、臥室,上下兩層樓屋,可以說是鎮遠古民居之代表,屋裡廂有一張名貴的紅木床,雕刻精美,據有很高的欣賞性和收藏性。
門窗雕花刻畫,也是非常精美,牌匾、供桌、臉盆架也極具特色,古韻古香之味。
登石屏山而攬舞陽河勝景,站在觀景臺可以看整個鎮遠古鎮,一條s線舞陽河把鎮遠分成南北兩岸,呈太極圖形狀。那陽河畔散布著大大小小的碼頭,在明淨的彩色波光裡一一晃過,訴說著鎮遠當年水上貿易的繁華舊夢。
當吹來第一縷微風,坐在祝聖橋橋墩上欣賞著靜謐的舞陽河,碧綠的河水,河面如鏡,一切歸於平靜,這才是真正的古鎮原貌,安逸,神秘,不自覺地讓旅途上的疲憊一掃而空……
青龍洞位於舞陽河邊,從老街上走過祝聖橋便到。青龍洞建築建於山體上,有懸空寺之說,看似不大的建築群,卻融合了儒、佛、道三家之景觀。其結構巧妙,山體內有洞窟,洞洞相連,洞內供有佛像、道教天君等像,建築以石階互相連通,又呈各派教會之特色,和諧相處,又各不相干。登樓閣可觀舞陽河全景,小船悠悠,猶為美麗。
一座小城,滿街故事,這裡的山水是你心中柔軟的夢,不知道這世上有何樂事,勝似在這浪跡遠遊。鎮遠,期待下次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