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已過秋分將至,今年秋分節氣是哪天?秋分是「分」什麼?
文/農夫也瘋狂
9月13日,也是農曆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迎來了傳統節日——中秋佳節。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可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節日,更是代表著家人團聚的日子,每年到了中秋節,很多在外的遊子都趕回家一起團圓吃月餅、賞月亮。如今中秋佳節已經過去了,馬上就要迎來秋分節氣了。那今年秋分節氣是哪一天呢?秋分是啥意思,到底「分」的是什麼呢?
秋分是24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到太陽到達了黃經180°的生活,就迎來秋分節氣,其時間點比較固定,在每年公曆的9月23日-24日之間,而今年的秋分節氣是9月23日,農曆八月二十五日。從去年開始秋分節氣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每年的秋分節氣也被規定為「農民豐收節」,這是一個專門屬於農民慶祝豐收的節日。到了秋分節氣,大部分農作物也開始收穫並且成熟了,而在南方大部分地區這個時候也開始進入秋季了,也就意味著天氣會更加涼爽了,尤其是在早晚的時候溫差更大了。
在古代的時候有著「春祭日,秋祭月」的說法,據史料記載在古代的帝王有春天祭太陽,秋天祭月的禮制。其中最早的時候是在秋分節氣這天祭拜月亮,也被稱之為「祭月節」。但是秋分節氣這天不一定能看到月亮,而祭拜月亮怎麼能少了月亮呢?於是後來就「祭月節」提前到了中秋節,這個也就是中秋節被稱之為「祭月節」的原因。目前國內不少地區還保留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在秋分節氣依然有三候,其中「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意思是說到了秋分節氣的時候,不再會像之前一樣出現雷雨天氣了,這個期間秋意漸濃了,氣溫也會逐漸下降了。而五天以後因為天氣逐漸變冷了,一些蟄居的小蟲子就要開始進入到洞穴裡面,並且用泥土把自己封藏起來,以此來抵禦寒氣的侵襲。等到十天以後,在北方地區降水會明顯減少,還有可能出現秋旱。總之,秋分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能夠感到濃濃的秋意,秋高氣爽的天氣也來臨了。
至於秋分到底「分」的是什麼,這個是有兩層含義的,其中秋分中的「分」也是「半」的意思,也就是一分為二的含義。而這個分的第一層含義就是指晝夜平分,和春分是一樣的。因為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將會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一樣長的,也就是白天和黑夜的時間都是12個小時。等到秋分節氣以後,隨著太陽直射點逐漸由赤道進入南半球,在北半球就開始出現晝短夜長,一天之內白晝的時間開始短於黑夜;而在南半球則正好相反,白天的時間長於黑夜。
第二層含義,那就是把秋季一分為二了。因為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稱為四季的劃分,也就是立秋到了秋天就到了。而每個節氣之間是15天的時間,一個季節有6個節氣,秋分節氣正好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秋分日這天剛好把秋季平分了。
到了秋分節氣的時候,秋忙也就拉開了序幕。正所謂「夏忙半個月,秋忙四十天」,這個期間農民都是比較忙碌的,不僅秋收的作物開始豐收了,而且還要忙著播種。像華北地區還有著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在這個期間不僅要忙著播種小麥,還有大蒜、油菜等作物。在你的家鄉,秋分節氣種植小麥、大蒜了嗎?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