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丈紅塵三杯酒,
千秋大業一壺茶。
書法作者:董書民
1.神農說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2.西周說
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說
現存最早較可靠的茶學資料是在漢代,以王褒撰的僮約為主要依據。此文撰於漢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經之前,茶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其文內筆墨間說明了當時茶文化的發展狀況。
4.六朝說
中國飲茶起於六朝的說法,有人認為起於「孫皓以茶代酒」,有人認為系「王肅茗飲」而始,日本、印度則流傳飲茶系起於「達摩禪定」的說法。然而秦漢說具有史料證據確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說的正確性。
~~~~~~~~~~~~~~~~~~
書法作者簡介:
董書民,河北固安人,一九五五年六月出生。武警重慶市總隊原政委、少將軍銜,中共十八大代表,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著名詩人、作家、書法家。 書民書法,多從張旭、懷素脫胎而來,上溯「二王」,以草書見長,筆力遒勁,氣勢豐沛,常有古意盎然之感。既不拘泥於古人古法,又不一味苛求新奇,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 其書作曾參加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入選「中國百名將軍書法展」,多次刊載於《人民日報》《人民畫報》《解放軍報》《 光明日報》《北京晚報》《中國書法》等報刊,並被中國駐加拿大、英國、德國、智利、委內瑞拉等十幾個使領館收藏。出版了由其恩師著名教育家、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書名的書法詩集《書民書作》《雲南紀行》和《書民詩詞》。並且還出版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程新編》《幽燕風》《中國大緝毒》等書作,以及《大緝毒》等電視劇作。
編輯 | 百將文化藝術中心昕虹
|
|
|………///………///…………///…………///………///……匾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獨特的一種民裕文化。它是一塊懸掛在殿堂、樓閣、門庭、園林、賓館、酒店、商店等單位的一塊牌子。匾額是各種建築物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的意義相當於建築的眼睛,是告知建築物的名稱及用途,也是用於宣傳的一張名片。書聖王羲之是中國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也是將軍。百將中心可以邀約文武雙全的將軍書法家和名人書法家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