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剡山小學桌球特色教育側記:繪就剡山亮麗長空

2020-12-11 浙報融媒體

每當大課間、放學後,只要你走進嵊州市剡山小學,耳邊就會不斷迴響著「乒桌球乓」的聲音。到了晚上,300多平米的桌球館依舊燈火通明,幾十個孩子正全神貫注地揮著球拍,時而一個上旋,時而一個抽殺,銀球在桌上來回穿梭……

桌球教育是剡山小學一貫堅持的體育特色項目,學校也是浙江省桌球傳統項目學校。剡山小學以桌球為載體,深刻挖掘其育德、啟智、健體之內涵,培養學生善於合作、敢於競爭、勇於創新的精神品質。小小銀球舞出最美風景,繪就剡山亮麗教育長空。學校先後承辦紹興市級桌球比賽7次,在紹興、省級乃至全國比賽中摘取冠軍100多項。

小小桌球 傳承已久

自2003年起,剡山小學就開始桌球特色課程的實施。學校首先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校桌球運動領導小組,再投資了5萬多元,添置了23張桌球桌和發球機等設施,另外,每年還撥款2萬元作為桌球活動專用基金。

為了提高桌球訓練水平,學校聘請專職教練,挑選校內桌球愛好者,專門成立了一支校級桌球隊。經過短短一段時間的訓練,隊員們竟在我市桌球比賽中一舉奪冠,並在當年的紹興市錦標賽中取得佳績。這樣成績的獲得,大大振奮了人心!2004年2月,時任國家桌球隊總教練蔡振華蒞臨剡山小學,他現場指導小隊員打球,充分肯定了剡山小學桌球群體運動的開展。

從此,校內熱情高漲,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學習打球!桌球,已然成為了剡山一張閃亮的名片!

校園普及 人人「在行」

近兩年來,學校加快發展桌球特色,進一步完善桌球課程體系,堅持桌球課程進課堂,普惠全體學生掌握桌球技能。學校組建了一支以體育老師為主體、外聘教練為補充的桌球教練隊伍,全面落實桌球特色課程。每周一節的桌球課上,學生人手一拍,學習基本動作、技能和技巧的同時還普及桌球文化:從1904年桌球引入中國到1955年桌球協會成立;從第一次由中國舉辦的世界錦標賽到桌球外交文化;從中國「紅雙喜」桌球拍走向世界到中國桌球隊創世界乒壇新記錄……《剡舞桌球》校本教材的編制和教學更是把國球精神和技能都紮實地根植在每個剡山學子的心中。

學校已開展千人桌球賽16次,從班級選拔賽到年級八強賽,再到校隊爭霸賽、師生對抗賽、親子桌球賽、教工桌球賽,師生人人參與。在抓普及的同時仍不忘特色:吸收班級特長生組建校級桌球社團,形成比較完善的桌球運動員梯隊,由專職教練呂明擔任主教練。她採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科學的指導方法,在動作連貫性和技術準確性上日漸突破,從而提高隊員整體實力,校桌球隊競賽成績穩步提升。桌球作為剡山小學的特色教育,傳承不息,普及廣泛。

榜樣指引 一路前行

一批批優秀的桌球健兒在剡山誕生,在剡山成長;奮勇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也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2012年7月,嵊籍桌球世界冠軍倪夏蓮、德國桌球俱樂部中心主教練託米光臨我校,和桌球小將切磋球技後,高度讚揚了隊員們的紮實基本功。

多年來,學校一直保持嵊州市桌球比賽15連冠的殊榮。隊員王樹坤獲全國少兒桌球賽單打冠軍,並被浙江省桌球隊錄取;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優秀桌球人才,現有多名學生後續以桌球特長特招進入蘇州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寧波大學等知名高校。剡山小學也相繼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浙江省傳統項目體育學校、紹興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紹興市中小學陽光體育工作先進學校、紹興市業餘訓練先進單位、嵊州市業餘訓練工作突出貢獻獎單位等。

以球怡情 超越自我

學校通過開展桌球文化拓展,形成以「桌球文化」為核心的獨特校園文化。創設桌球文化氛圍,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桌球世界的榮辱,打造學校桌球文化。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宣傳我國桌球健兒和學校歷屆桌球隊取得的成績,定時組織學生觀看桌球世界的精彩片段,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讓每個學生較多地了解桌球的光輝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感。二是組織桌球文化節,開展桌球技巧展示、桌球卡通形象徵集、策劃桌球趣味活動,舉行桌球知識小報展評等活動。

今年,為豐富學生室內活動形式,結合學校近視防控工作,學校在疫情復學後還創編並推廣了一套「桌球護眼操」,這套操一共設計了六個動作,分別是:拋球擊掌、雙手交換拋球、彈球接球、雙手交換接球、眼隨球動、手掌拍球。每個動作分別有8個節拍,簡單易學,趣味無窮。同時,配上輕快活潑的音樂,讓全校學生隨著音樂快樂玩球,輕鬆護眼。這一新聞已被學習強國、體壇報、浙江省體育局、紹興新聞聯播等媒體爭相報導。

讓全校師生在與桌球的親密接觸中,在實實在在的文化拓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感悟桌球文化並受其滋養,在春風化雨中拓寬師生的文化視野,陶冶師生的情操、啟迪師生的心靈,實現自我超越。

通過桌球特色文化的融通,剡山小學營造了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育人環境,實現了桌球精神與學校教育理念的互動融合,桌球精神化為一種精神追求,從而使剡山小學的育人內涵更加廣博、豐富,滋養學生的科學追求和人文素養。

相關焦點

  • 嵊州市剡山小學教育集團校園美麗風景線掠影
    剡山小學教育集團其前身系剡山書院,清乾隆23年(公元1758年)創建,自1906年改為剡山私立高等小學堂算起,剡山小學已有111年歷史。百年老校,盡吐新綠,奮展新顏,以其獨特的「美」詮釋著百年的「魅」!剡山,顧名思義,剡縣之山。剡山小學以山為名,依山而建,背靠鹿胎山,側立剡溪畔,是一座「階梯式」美麗校園。
  • 嵊州市剡山德育教育新名片——以善為樂 行善之事
    分管德育的副校長求英介紹:「剡行志願服務隊是剡山小學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各支小分隊履行的職責雖然不盡相同,但他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讓公益引領夢想,用愛心溫暖越鄉。』」從校內到市內,從國內到國際,剡山「剡行」一直行走在路上……第二篇章:踐行「公益」 讓夢春暖花開校內志願服務 我們是剡山小主人2017學年開始,剡山小學改常規的班幹部管理制度為班級志願者管理模式,在班主任的組織下,學生自願報名班級的志願服務項目,把班級裡的每項工作細分化
  • 嵊州市剡山小學教育集團舉行「魅力閱讀節」主題活動
    嵊州市剡山小學教育集團「魅力閱讀節」已堅持了十餘載,但時逢這個不一般的春日,如何讓活動得以繼續讓老師們頗費周折。進行了多次討論,最終,剡山教育集團語文教研組決定把今年的閱讀節活動安排到線上,並將「童心戰疫,魅力閱讀」作為此次活動的主題,希望通過孩子們的誦讀行動,讓他們增強防控意識,感恩抗疫英雄,加固必勝信念。
  • 愛上學丨嵊州市剡山小學開展「遊泳進課堂」活動
    2月21日上午,嵊州市剡山小學四近日,嵊州市剡山小學組織開展新學期的「遊泳進課堂」生存教育活動,教學生們習得至少一種泳姿,並掌握一些基礎的生存教育知識。「遊泳是一項強身健體的運動,會遊泳、善遊泳更是一個人在生命歷程中應該掌握的一項生存本領。」這是學校學泳活動告家長書中的第一句話。
  • 嵊州地名雜識——剡坑
    剡山下有剡坑
  • 剡溪風物狀元詩——簡述南宋王十朋的吟剡詩及其特色
    這是八百多年前,南宋狀元名臣王十朋在嵊縣(今嵊州)剡溪書院任師席時所作的一首吟剡詩(《剡溪雜詠·剡溪》)。在物慾橫流的今天讀來,依然是那樣清新脫俗,比唐詩毫不遜色。王十朋自認是王子猷的後人,對王子猷十分傾慕。
  • 剡中第二泉 鹿苑寺深藏的飛瀑美景
    盤旋碧水跌宕題刻直瀉飛流嵊州境內的西白山主峰是紹興市第一高峰下鹿苑寺,《剡錄》記載:山接太白山(其上即披雲寺,宋元嘉二年建,號靈鷲寺,會昌廢,鹹通十四年重建。治平元年改)。有隱天閣。山有龍潭,潭洩水下為飛瀑,對瀑水為玉虹亭。葛翁仙壇,壇之北有仙井,水極清美,下通海眼,四時不竭,上有石覆之。上鹿苑寺,初稱披雲院,《剡錄》記載是:有姚聖姑者,來赴,下麈梵供不納,遂披雲登山中,曳裾止處有靈犬,隨之遂立寺。山中有接山堂。後併入下鹿苑寺。
  • 說到浙江的山水詩路就離不開剡中
    剡中是一個現世的地理存在,也是審美趣味的代名詞,說到浙江的山水詩路就離不開剡中,說到浙江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也離不開剡中,就算只是懷思古之。情也不得不回到剡中。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 雖然極少有中學老師會詳細講解「剡溪」和「剡中」對於唐代詩人的意義,也很少有人會深究王子猷所居的山陰到戴安道所居的剡中的山川形勝,但對很多中國人來說,「剡」雖然屬於生僻字,「剡溪」和「剡中」卻並不是陌生的詞彙,六朝名士和唐代詩人對這個地方的青睞也是一經 提醒便可明白的事實。
  • 雙塔公園、剡樂園、劉阮公園!嵊州市這三個公園有名字了
    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彰顯城市魅力,提倡「全民健身」,嵊州市新添三個公園,分別為嵊州市雙塔地塊、剡興路地塊、上楊地塊。本端從嵊州市園林管理服務中心獲悉,活動自今年7月開展以來,深受廣大市民支持,踴躍投稿參與。
  • 富陽小剡村文化禮堂裡擺起「百壽宴」·杭州日報
    小剡村老年協會會長李金富告訴記者,本次活動的費用,由一些成功人士和企業家回鄉贊助的,他們都是走出去仍不忘鄉恩的小剡村人。  「只有得到群眾的支持和喜愛,這類活動才能開展。」小剡村黨委書記李希國說,活動突出「信、誠、孝、忠」主題,增強了村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據介紹,小剡村有著3000多年的建村史,境內的永安山是全國滑翔傘訓練基地。
  • 嵊縣儾|唐朝版的「三個嵊州」,你了解嗎?
    攝影:謝南華嵊州作為行政區劃之名,首次出現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新唐書·地理志》越州會稽郡載:「剡,望,武德四年以縣置嵊州,並析置剡城縣,八年州廢,省剡城以剡來屬。」01山水嵊州一一四山為嵊「正懷王謝俯長流,更覽餘封識嵊州」這是唐人趙嘏吟詠剡中的詩句。
  • 嵊縣儾|唐朝版的「三個嵊州」,你了解嗎?
    攝影:謝南華嵊州作為行政區劃之名,首次出現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新唐書·地理志》越州會稽郡載:「剡,望,武德四年以縣置嵊州01山水嵊州一一四山為嵊「正懷王謝俯長流,更覽餘封識嵊州」這是唐人趙嘏吟詠剡中的詩句。
  • 群媒品嵊州:從茶山新雨後的邂逅到越鄉龍井中的幽香
    嵊州,古時稱剡屬越,有「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之譽,也有「剡茶聲,唐已著」之稱,更有茶僧皎然茶聖陸羽論道之雅,是一個註定與茶相愛相生的地方。在貴門鄉,媒體代表們遇見千畝上塢山高山茶基地,在輕煙濡溼下,顯得更發的青翠明亮,滿目新綠,茶山新雨後,格外多了一份意境。
  • 臥廬詩話之 自愛名山入剡中
    品茗剡水地,修道天台府。願守支林跡,文章自肺腑。>謝靈運故鄉嵊州三界鎮嶀浦村
  • 嵊州地名雜識 王舍
    王樹村  仙巖鎮有王舍之地名,位於嶀山之東,舊屬靈芝鄉民國《嵊縣誌》卷十八載:「銍,官居樞密院編修,忤秦檜,避地剡中之靈芝鄉,自號雪溪居士。……紹興初泛舟入嵊,時梅雪夾岸,幽香不斷,稱非人間世也,遂家焉。」
  • 了不起的「中國茶葉之鄉」——嵊州
    (剡縣即現在的嵊州)。嵊州茶葉源於漢晉,已有2000多年產茶歷史。02 茶聖陸羽「月色寒潮入剡溪」陸羽曾「月色寒潮入剡溪」,為後世留下了「剡茶聲,唐已著」的記載。《會稽東小山》成為陸羽留存下來的二首完整詩歌之一。
  • 嵊州地名雜識
    《剡西秦氏宗譜》重修譜序記載:「唐天寶末,諱系字公緒者,避亂會稽,遁跡於桃源鄉。其九世孫諱億,拓業構樓,名曰秦高樓。厥弟諱佻,任臨彰令,後改紹興密推,遂佔籍焉,為會稽人。」世系譜序稱:「唐諱系,字公緒,天寶末避亂來剡溪之白石山下,植松柏百餘,結松而處,覽翠而樂。
  • 守護剡城藍,向這種行為說「不」!
    案例分享 【案例一】11月16日下午,剡湖中隊執法隊員巡查至荷花坪村附近時,發現不遠處飄來滾滾濃煙,立即循著濃煙方向趕往現場,發現農田上有一農戶正在焚燒秸稈,嚴重影響周邊大氣環境。該中隊隊員當場立即制止,並將火撲滅。隨後,執法隊員對當事人進行了批評教育,對其涉嫌違法行為立案查處。
  • 剡誠住宅家具變革中式風格,帶來全新實木體驗
    剡誠住宅家具在產品基礎上主打實木家具,比起其它材質的家具,實木材質更加天然和環保,因為這種家具的材料多採用樺木、楓木、橡木、松木等原材料為主,為了放大這種優勢,剡誠住宅家具採用傳統工藝,用榫鉚結構為主,這種傳統的製作方式可以避免焊接時產生的有毒物質,讓用戶更加健康;此外,他們的家具表面漆膜也是非常健康的,可以有效分解甲醛,抗輻射,持續釋放氧負離子,環保安全,孕婦接觸也沒有任何問題,
  • 青山秀水耀剡城 和諧共存譜新篇——嵊州市「五水共治」工作紀實
    「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嵊州因水而名、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境內澄潭江、長樂江、新昌江、黃澤江等四大水系匯合於剡溪,1000多條支流星羅棋布、縱橫交織,形成了自然優美、旖旎迷人的江南水鄉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