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棋子、烏龜、蝴蝶等道具,到眼神殺、撥燈芯等肢體動作,再到螳螂、蜘蛛網等空鏡設計,《虎嘯龍吟》的每個鏡頭都飽含深意。
歷經司馬懿「躲貓貓」、劉備日常「哭唧唧」、曹叡沉迷「女裝秀」等劇情之後,《虎嘯龍吟》終於迎來了大轉折,司馬懿病褪穿紅袍崛起,司馬昭野心顯露,快要走上「兒大不由爹」的道路,看得人熱血沸騰!
不過,待激情退去,再細細回味劇情就會發現,除了演員演技在線、劇情緊湊高能之外,鏡頭語言的使用和調度的背後竟然暗含深意,從頭到尾再看一遍,竟然解鎖了諸多隱藏線索!
在最近的劇情中,司馬昭因為與何駙馬交好、欲除異己而被爹爹訓斥,司馬懿甚至以照顧母親為由將其軟禁。回憶起司馬昭此前雖然總有大膽的想法,但每每面對司馬懿的教導和處理時,即便不滿但也算順從,而這一次,背對著父親的他第一次面色陰沉、眼神狠毒,如果說司馬懿是「鷹視狼顧」,那麼司馬昭這匹小狼可以說已經初長成了。
隨後,司馬懿似乎感受到了背後狠辣的目光,回頭一道嚴厲的目光與司馬昭四目相對,空氣突然安靜,司馬昭瞬間收起銳氣,低眉向爹爹行禮,直到對方走遠,再次抬頭又變成了先前讓人覺得可怕的眼神。
由此可以知道,司馬昭對於權力的嚮往、復仇的迫不及待已經快要溢出屏幕,衝破司馬懿的限制和管束只是時間問題了。這一組鏡頭的調度,基本將焦點集中在臉部和眼神,讓觀眾能夠真切感受到司馬昭的蛻變,是不是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
回想之前的劇情,原來還有很多鏡頭讓人回味無窮。比如張郃死的時候,其中一個鏡頭是張郃率軍追擊蜀軍,進入一片樹林時,鏡頭反而給了蜘蛛網一個特寫,這也與劇情相呼應,暗示張郃已經進入了蜀軍布下的天羅地網;
隨後,張郃果然中計,身陷木門道無法脫身,最後被蜀軍萬箭穿心身亡,不過鏡頭沒有直接拍攝他倒下的畫面,而是大刀跌落,一支箭恰好扎在了大刀旁邊,鏡頭也隨之從彩色慢慢變成了血色一片,以此暗示張郃中箭身亡。雖然畫面沒有太多衝擊,但這樣的處理反而舉重若輕,更能凸顯戰況慘烈。
街亭一戰中,魏軍夜襲蜀軍,一夜的廝殺後天色漸漸轉亮,既預示著魏軍的大獲全勝,也交代了隨之而來的炎熱天氣,引出馬謖帶領的大軍斷水斷糧,恐難長久支持。
另外,諸葛亮向來是羽扇綸巾,坐在四輪車裡永遠都胸有成竹,扇扇子的樣子簡直仙風道骨。而當他老去後,身體無法再承受日夜辛勞的負荷,最終在戰場上,壯志未酬的他停止了搖動這把扇子,鏡頭沒有切換到諸葛亮的特寫,而是對準了這把扇子,以小見大,讓人心疼不已,甚至更加淚目。
棋子的出現也總是充滿隱喻。這個道具第一次出場是曹丕拿它丟司馬懿,結果地上唯獨一枚白棋翻過來了,與司馬懿一回頭的「鷹視狼顧」相互呼應,預示著其有反骨,日後必反曹魏;
另外,曹丕召見柏靈筠時正在下棋,其實也寓意柏靈筠不過是他的一枚棋子,即便進入司馬家,也擺脫不掉政治任務;曹氏宗親目無天子讓曹丕十分憤怒,回到後宮後,他看到郭照在下一盤殘棋,於是抓起棋子灑下去,巧妙破解了皇后的殘局,還預示著他下定了重新洗牌、推行新政的決心。
除了道具,許多人物看似不經意的肢體動作也有寓意。
比如第一部中,曹操其實對兩個兒子的偏心已經很明顯了,將甄宓賜給曹丕,以此激發子建的鬥志,甚至在曹丕的文章中劃掉「蘭」字,讓二人在爭鬥中不必做君子,希望子建能有所行動。
不過,看到曹丕滿身傷痕的來給弟弟求情,曹操畢竟也是一位父親,難免會心疼,於是回身把歪了的燈芯撥正。看似是不經意的動作,或許也是想藉此告誡自己,不應該在兩個兒子中間有所偏袒吧,而鏡頭的特寫也預示著太子的人選由此塵埃落定。
以小寓大的手法還在楊修被行刑時出現過。當時一隻蝴蝶落在了斷頭臺上,楊修竟然看著蝴蝶笑了,完全沒有臨死之人的樣子。隨後他輕輕將蝴蝶吹走了,煽動翅膀的蝴蝶正是昔日月旦評上楊修的暗喻,而楊修吹走蝴蝶這一動作,也代表了其內心希望從官場鬥爭中脫身、縱情於山水間的願望。
而小烏龜「心猿意馬」可以說是最搶鏡動物演員了!無論是名字寓意著與司馬懿「二馬並行」,還是其肯隱忍、長壽的特性像極了司馬懿,都讓它的每一次出現調節氣氛,也深扣主題。
為了更好地理解劇中的鏡頭語言,小劇利用周末時間找到了優酷版權劇集監製李基業。北京電影學院學攝影出身的他,對於《虎嘯龍吟》的鏡頭運用如數家珍。
聊起司馬昭的個人成長,他提到了當初曹叡賜給司馬懿一座府邸時的細節,觀眾會跟著鏡頭欣賞這座豪宅,但有心者就能發現,當大家進去之後的一個中景鏡頭中,只有司馬懿、張春華、司馬師、夏侯徽,這個時候司馬昭已經忍不住跑進去欣賞別的房間和陳設了
「導演是通過畫面內沒有司馬昭來預示他的急切,對於權力的欲望、富貴的享受跟其他人不一樣,跟以前的自己也不一樣了,開始顯示出了一些特性。」
同樣還是在這一組鏡頭中,司馬懿和張春華進屋就注意到了機器滿覆,他說這是皇帝在提醒自己滿招損、謙受益,而在後續的劇情中,這一道具也經常在意義非常的情節中出現
比如司馬家著急尋找徽兒時、司馬懿身陷險境時,雖是無形水流,但卻擔任起了警鐘的功能。另外,李基業還透露,在這座坐北朝南的院落中,機器滿覆、冰鑑、假山石等的設置、方位,乃至張春華接受了柏靈筠後一東一西居住也都別有深意。
讓李基業津津樂道的,還有曹叡和司馬懿在在張郃死後的一組對話鏡頭。曹叡想要賜死司馬懿,看著他喝下那杯酒後,還調侃他說「他的這杯酒喝得不安哪」。隨後,曹叡轉身上臺階回寶座,而司馬懿則從高臺走下,「鏡頭方向一上一下,是由此以曹叡的視角告訴司馬懿,他是君,司馬懿是臣,誰在上,誰在下得搞清楚。」
此外,曹爽陪小皇帝去高平陵後,久病不起的司馬懿讓所有人放鬆了警惕,對於曹爽等人的欺辱忍無可忍的他決定帶領死士發起政變。
不同於身穿紅裙在岸邊吟誦《出師表》,此次司馬懿的衣服更加鮮豔,紅色的長袍與眼中的殺機完美融合,看得出其決心和信心。
而李基業表示,導演在這裡用升格鏡頭來處理,不僅是希望激發觀眾心中的熱血,更是以此暗示並非歷史記載,而是以後人的角度來理解,「司馬懿從來都沒主動想過起義,一是藉此表達他的無奈,說明這不是他的本意;歷史上司馬懿是把自己葬在了曹丕墳前,這裡導演只是作為一個後人來理解,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因為他也希望司馬懿能崛起,總之就是希望觀眾看得很燃。」
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時,空城計的情節備受稱讚,司馬懿與自己神交的設置可謂妙哉,當時諸葛亮在虛幻中闡述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司馬懿遂決定撤兵,緊接著鏡頭就切換到了一隻螳螂,由此闡釋深遠含義。李基業表示,「對空城計的這種解答很早就有了,但對於從司馬懿的角度去詮釋,這種對話的形式很高級,有點寫意的感覺。」
他還爆料稱,其實導演還在這裡剪掉了一句臺詞。在《軍師聯盟》中,司馬懿曾畫過諸葛亮,雖然白衣飄飄,但卻沒有臉↓↓
而在《虎嘯龍吟》的這一次會面中,司馬懿神交時原本第一句話是「孔明終於看清了你的臉」,「諸葛亮回了一句:你帶十五萬大軍,不只是為了看清我這張臉吧。然後才有了後面的對白。其實離得那麼遠,根本看不清彼此,這樣設計是司馬懿帶著點追星的心情,以此表達對諸葛亮的崇拜。只是後來導演還是決定剪掉,因為這是司馬懿與自己的交流,不應該出現那麼明確的臺詞。」
縱觀《軍師聯盟》《虎嘯龍吟》,鏡頭語言都能暗藏如此多的信息,在國產劇中確實很難得,細數了種種的隱藏關卡後,李基業也坦言,能夠做到如此,主創團隊確實不容易,畢竟在電視劇拍攝市場普遍只有三四個月的當下,視聽語言的豐富和深刻便是需要耗費333天拍攝的原因之一了,「這才是國產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而單從視聽語言的角度來看,除了要承載大量信息,做到每一個鏡頭都各有功能外,實際拍攝中也是難度不小,相比於只拍攝兩個視點的簡單易操作,《軍師聯盟》和《虎嘯龍吟》基本都是三個視角以上。
在李基業看來,這樣做的話,一天最多也就拍三四場戲,但最後呈現的效果卻讓一切都變得值得,「多個視角展示場景的空間、人物的位置等,有助於觀眾帶入,比如曹爽第一次要殺司馬懿的時候,司馬懿、曹爽、小皇帝,甚至宮女的視角都有,這樣,等司馬懿最後帶著小皇帝逃命時,觀眾早已清楚知道了空間方位,鏡頭對逃命鏡頭的跟進也讓觀眾可以通過腦補進行更豐富的想像。」
至於主創團隊如此用心良苦,觀眾能否全部get,李基業也笑稱不必太計較,觀眾如果能夠在追劇時心情愉悅就很好了,至於對歷史有研究或略微專業的認識,能夠領略一些導演的用意也不錯。
所謂術業有專攻,《虎嘯龍吟》用專業的品質開啟了2018年,背後有這樣一個講究細節的團隊,怪不得追劇時隨便快進就有可能漏掉重要信息~看完了小劇和幕後人員的揭秘,想必大家也已經躍躍欲試了吧,不如一起來分享下你注意到的隱藏線索?
編輯:鍾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