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共享優質教育的新方式

2020-12-18 求是網

  近日,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入選的490門課程中,來自國內知名高校、由名師名家領銜的均達七成。

  在線開放課程其實就是中國版的 「慕課」(MOOC,英文直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縮寫)。回顧一下慕課興起的歷史即可發現,中國在推動慕課發展應用上可謂醒得早、起得快、亮點多。 2012年被公認為世界慕課元年,2013年教育部就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指導性文件,中國不少大學在國際著名課程平臺上開課。截至目前,我國有460餘所高校建設的3200多門慕課上線,數量穩居世界第一,比排在第二名的美國多近1000門。在這種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設立國家標準,遴選推出一批「國字號」在線課程,將吸引更多高水平大學、優秀教師加入慕課設計和製作,是一件值得點讚的事。

  「翻轉」傳統課堂、打破校園圍牆的慕課,不只便捷了「蹭課」,幫學生打開了知識空間,更促進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當幾乎每門課程都可以從課堂延伸到不同地域學生的電腦、手機上,當優質師資相對缺乏的中西部學生可以在線聆聽國內一流高校的優秀教師授課,並與之進行交流互動,意味著原本專享的「私房菜」變為眾人共享。幾年來推廣運用的成功實踐表明,慕課促進了優質教學資源在不同高校間的流動,為學生分享優質教學資源提供了新的渠道,如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迄今累計惠及上千萬學生,其中近三分之一學生來自西部。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國慕課應緊緊圍繞「提高質量、推進公平」兩個支點進行——質量是共享的基礎,公平是共享的保障;沒有質量的共享缺乏價值,缺乏公平的共享終將淪為空談。

  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慕課,也為解決教育領域的突出問題帶來啟發。科技日新月異,給人類發展帶來深刻變化,全球化浪潮湧向教育領域,網際網路正在創造無限可能。如果說教育可以改變命運,那麼科技則正在改變教育。當前,我國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充足、地區分布不平衡,不獨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同樣如此。拆除「圍牆」、填平「溝壑」,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無差別輻射,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科技創新是一大利器,用好用活網絡更是必要手段。 2017年11月底在北京召開的全球教育峰會未來教育大會,主題就是「科技創新推動教育進步」。目前,從一些中學名校在教育扶貧中運用網絡新媒體多地 「同上一節課」實踐看,以網絡技術打破教育地域障礙、彌合教育地域差異,不僅行得通,效果也不錯。正如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所言:「網際網路搭建起一條信息的通道,大大提升了貧困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為那裡的孩子打開了一扇窗。 」

  推動新事物發展應用不可能一蹴而就,慕課也不例外。比如,社會性是慕課的主要特色,僅僅在高校內部推廣慕課遠遠不夠,如何走出校園讓更多人受益?以學習者為中心是慕課的重要特徵,而不同人群甚至每個人要求不盡相同,如何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共享的前提是「能享」,偏遠地區的學生以及其他人群可能並不具備相應能力,如何防止技術壁壘、實現無障礙共享?科學評價體系至關重要,競爭機制也必不可少,如何讓競爭發生在平臺服務和課程增值服務上、不斷提高學習的價值?既把握未來走向、又堅持問題導向,既完善頂層設計、又鼓勵摸索探索,既樹立標準標杆、又改善基礎設施,才能讓慕課這種有質量、低成本、開放式的大規模在線教學活動更好地惠及社會。

  由知名高校名師名家領銜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慕課,對每一個渴望學習者而言就是他們夢想學習的課程。有人這樣評價慕課:「你有一個蘋果分給別人一半,你還有一半。你有一門知識,教會別人,你和別人都擁有一門知識。」慕課的本質是共享,保持開放心態,打通學習接口,探尋共享途徑,慕課之風勁吹,教育資源均衡化更可期。

相關焦點

  • 京頤512考試教育網引領護理教育進入慕課新時代
    擁有多年護理教學管理經驗的盧根娣教授十分推崇護理慕課的培訓模式,她結合自己醫院使用京頤512考試教育網進行護理培訓的經驗,認為基於512考試教育網平臺的優質資源共享不僅可以幫助護士迅速勝任工作崗位,而且能夠為減輕臨床護士的培訓負擔,有助於拓寬職業道路發展,並且寄語希望今後能夠與京頤共同大力發展中醫護理慕課課程建設。
  • 慕課 - 慕課-中青在線
    只需一根網線,就能連通高等教育殿堂的夢想之路——慕課這一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結合的產物,正最大限度共享優質課程資源,打破傳統教育時空界限和學校圍牆,顛覆傳統大學課堂教學方式。  近年來,中國特色慕課建設與應用,為破解校際教學質量差距大、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提供有效方案,推進了教育公平,促進了教育質量提升,已經成為新時代加速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引擎,是實現中國高等教育「變軌超車」的關鍵一招。
  • 復旦大學「慕課」共享優質課程資源 開闢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新途徑
    央廣網上海4月18日消息(記者傅聞捷)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只需一根網線,就能連通高等教育殿堂的夢想之路——慕課這一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結合的產物,正最大限度共享優質課程資源,打破傳統教育時空界限和學校圍牆,顛覆傳統大學課堂教學方式。
  • 我國慕課數量已居世界第一,用好優質資源是關鍵——
    慕課如何「打開」教學新方式 2018-01-17 來源:《中國教育報》   新聞回放  吳巖說,起步之初,我國慕課建設就確立了要體現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目標,且將應用對象定位於大學教育,旨在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促進高校教學質量提升。  課程建好還要用好  「在線課程建好了不用,就是擺放的花盆。共享優質課程,可以讓更多學生不出校門也能接受名校名師的教育。」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國龍說。
  • 世界慕課大會舉辦,學堂在線成為世界慕課聯盟創始成員
    聯盟各成員將樹立典範,通過開展合作教學、能力建設、知識共享與公共宣傳,引領全球高等教育應對在線教育提出的挑戰,促進在各成員機構所在地區及全球開展在線教育實踐,共同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作出貢獻。
  • 人大代表樊一平:通過慕課推進民族理論政策教育
    其中的原因,除了歷史慣性導致認識不足之外,許多普通高校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受限於民族教育資源的缺乏。「2015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了『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三大教育改革方向。
  • 世界慕課大會在清華舉行「世界慕課聯盟」正式成立
    陳寶生倡議,各國秉承合作共贏、開放包容的理念,繼續加大慕課與在線教育資源建設,加強慕課與在線教育資源應用與共享,促進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推進慕課與在線教育創新發展,共同推動慕課與在線教育的建設、發展和共享。本次世界慕課大會吸引了80多個國家的高校和機構代表通過線下及線上方式參會。
  • 在線教育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慕課?
    (圖二:慕課用戶屬性及需求)用戶以年輕高學歷者為主:從地域上看,當前慕課用戶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年齡上,用戶相對較為年輕,約50%為90後,渴望了解和學習新知識,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用戶的學歷水平普遍較高
  • 人民網慕課法學院:凝聚共識 共建共享
    王有銀:人民網慕課法學院是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中重要的新型力量,也是建設法治全媒體的最新實踐,是在融媒體傳播趨勢下全新的法律傳播模式。致力於打造全球華人最大的法律學習平臺,旨在「匯聚法學名師、博採專業智慧、借勢融媒之利、護航法治中國」,形成具有廣泛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全方位法律智庫體系。
  • 慕課正成為推動高等教育變革的重要引擎——世界慕課大會側記
    這場在線教育的實驗,也給未來高等教育課堂帶來了豐富的想像空間。隨著慕課和在線教育的深度發展,未來,我們對這樣的場景將不再陌生。慕課從2012年在全球興起,正在成為推動高等教育變革的重要引擎。這些年慕課和在線教育取得了哪些新成就?有哪些新變化?未來將如何發展?記者在世界慕課大會上一探究竟。
  • 學堂在線不斷創新教育技術 助力國家精品慕課建設與應用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工作要求,展示中國慕課的建設與應用成果,4月9日,中國慕課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 世界慕課大會來了!
    正是疫情衝擊下大學教育的一個縮影技術助推教育突破時空限制課堂形式開啟深刻變革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大學教育面臨新機遇、也伴隨嚴峻挑戰>疫情嚴重地區的大學校園面臨運作困難、學生無「學」可上的現實困境多種因素進一步拉大了教育的「貧富差距」如何跨越知識共享的壁壘?
  • 華中師大兩門慕課獲評首屆中國大學「最美慕課」
    楚天都市報8月27日訊(記者揭明玥 通訊員黨波濤 周兆雄)今天,記者從華中師範大學獲悉,在剛剛召開的「在線開放課程高校研討會」上,該校心理學院田媛老師團隊《心理學:我知無不言,它妙不可言》,在參選「最美慕課——首屆中國大學慕課精彩100評選展播活動」中斬獲一等獎,音樂學院趙洪嘯老師團隊
  • 合作共贏 開創數字教育新局面——世界慕課大會召開
    12月9-11日,世界慕課大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會議以「學習革命與高等教育變革」為主題,是自慕課興起以來首次以慕課為主題舉辦的全球性會議,旨在凝聚發展共識、匯聚創新力量、分享實踐經驗、展現技術前景,以推動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建設、發展和共享。
  • 共享教育學 教育科學發展新趨勢
    教育新現象共享教育的興起和發展共享教育的興起得益於共享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共享經濟是一種補充性經濟新形態。2015年,美國學者湯姆·斯利《你的就是我的》一書出版。在書中,斯利把共享經濟界定為:「一種新經濟潮流,它通過使用網際網路把顧客和服務商匹配起來,以期做成現實世界中的各種交易,比如短期公寓出租、汽車服務或者家政服務等。共享經濟的弄潮兒是優步和Airbnb(愛彼迎)」。根據斯利的研究,共享經濟真正進入主流經濟視野是在2013年和2014年。共享教育進入大眾的視野大約是在2012年。是年慕課在美國誕生,這一年也因此被稱為美國的慕課元年。
  • 世界慕課大會來了!
    正是疫情衝擊下大學教育的一個縮影 技術助推教育突破時空限制 課堂形式開啟深刻變革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 大學教育面臨新機遇、也伴隨嚴峻挑戰
  • [述評]學生青睞「慕課」背後:傳統課堂教育該改改
    從今年秋季開始,中國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正式運行,97所內地高校將共享課程,而上海高校課程中心,在今年秋季開學也開出了比首期多出一倍的14門課程,供30所上海高校4000多名學生選修。有專家認為,這種在線課程「中國慕課」正穿透大學的組織壁壘,形成一個獨立的課程市場。
  • 教育部:我國上線慕課達到1.5萬門 慕課促進東西部高校教學資源共享
    央視網消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也被稱為慕課。在讓本科課程優起來的同時,針對我國高等教育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我國慕課也在以新的教育形態改變中國高等教育的理念、經驗和模式。中宣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精品慕課增長至1100多門,中央軍委「軍職在線」平臺精品慕課增加至1200多門。慕課促進東西部高校教學資源共享
  • 中國大學「慕課」上線 要顛覆傳統教育?
    9月23日,北京大學的4門課程在edX平臺正式開課,成為中國大陸上線的首批全球共享課程。    在「慕課」面前,傳統教育模式正在受到挑戰。「『慕課』這種方式不在於優質資源分享,而在於教學改革,在於新的教學模式的探討,更重要的是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這樣認為。    教師被迫「討好」學生?
  • 慕課「風動」 高等教育「帆動」
    慕課給教育公平插上「翅膀」在偏遠的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13歲的王洵通過慕課平臺,學了「古文字學」等武漢大學的慕課課程,獲得了證書。中國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視員宋毅認為,這正是慕課推進中國教育愈加公平的例證。「慕課有效推動了我國東中西部高校優質課程資源的流通與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