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掌握著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活態傳承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
昨天,記者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嘉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近日開展了第四批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經各地申報、專家評審、社會公示和覆核審定等程序,確定了第四批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95人。
此次入選的傳承人所屬項目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類別。其中,傳統技藝類入選人數最多,達到37人。
記者發現,入選者中年齡最大的是南湖區的張永堃,今年已有88歲,他所屬項目是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的倒同棋;年齡最小的是來自海鹽縣的王國忠,今年34歲,所屬項目是傳統舞蹈海鹽滾燈。
值得關注的是,新一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有9個「80後」。新一代的傳承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堅持匠心,並且將「非遺」推陳出新。
2011年,王國忠認識了海鹽滾燈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屠堯璋,就此和海鹽滾燈結緣。
「海鹽滾燈有9套27個動作,而且滾燈一般比較大,小的直徑有90釐米,大滾燈直徑1.1米到1.2米,重量則有30斤到40斤。」王國忠表示,要把那麼重的滾燈舞得好看,其實不容易,技巧和力量缺一不可。
從體校畢業,又在部隊鍛鍊過的王國忠有著先天優勢。他勤奮學習,掌握了海鹽滾燈的要領。現在,他們又將海鹽滾燈的傳統動作用舞蹈串聯起來,不斷豐富海鹽滾燈的表現形式,吸引更多觀眾觀看。
海鹽是滾燈之鄉,許多村、社區都會組建滾燈隊,這些年來,王國忠時常去普及滾燈文化和技藝,讓更多人能夠接觸滾燈。
成為新一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國忠表示要繼續做好海鹽滾燈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讓傳統的海鹽滾燈藝術在現在煥發新魅力。
2009年,嘉興評定了第一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此後,一些「隱藏」在民間的高手陸續「浮出水面」。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8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1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嘉興在線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