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佛陀涅槃日|佛陀涅槃前最後一次開示

2020-12-05 上果下空禪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佛陀大般涅槃前,留下三條真言」

2020年3月8日,農曆二月十五,是釋迦牟尼佛涅槃日。

兩千多年前,世尊示寂,在印度拘屍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吉祥而臥,入般涅槃。經云: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佛大音普告,聲至有頂;面門放光,遍照三千,六趣遇光罪垢消除;眾生悲鳴,大地山海皆悉震動。

涅槃,並非世人理解的生命的終結或者開始。《涅槃經》云:「若見佛性能斷煩惱,是則名為大般涅槃。」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一起憶念佛陀,祈願眾生煩惱不現、清涼寂靜!

「佛陀涅槃前入禪定中,再授永恆真理」

佛陀示現生滅的真相

釋迦佛祖百千億劫來屢屢的示生示滅,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世尊把他方便示現生滅的真相揭示出來了:

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所以者何。諸薄德人,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或有見佛,或不見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諸比丘,如來難可得見。」斯眾生等、聞如是語,必當生於難遭之想,心懷戀慕,渴仰於佛,便種善根,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

佛陀涅槃

「佛陀涅槃前,為弟子做最後一次開示」

佛陀入滅時,眾弟子公推阿難陀請問佛陀四個問題:

1、佛陀在世時,我們依佛為師,佛陀涅槃後,我們依誰為師?

2、佛陀在世時,我們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後,我們依什麼安住?

3、佛陀在世時,惡性的比丘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後,惡性的比丘,如何調伏?

4、佛陀在世時,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後,經典的結集,如何叫人起信?

佛陀回答:

1、我涅槃後,應依戒律為師。

2、我涅槃後,應依四念處安住。

3、我涅槃後,惡性比丘,應默擯置之。

4、我涅槃後,一切經典首句應安「如是我聞」等證信的句子。

感恩佛陀

讓芸芸眾生有所依怙

讓我們有幸得聞佛法

從此不再迷茫顛倒

我們應對自己的生命懷有信心

依教奉行,勇猛精進

不負如來,不負己心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凡逢諸佛菩薩佳期

如能吃素行善,讀經拜懺,

放生,念佛,守戒行善,

必蒙佛力加持,

消除無邊業障,

累積無量福德!

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相關閱讀

禪七心得體會-學員疾病康復篇(真實反饋)

初次參加網絡禪七-學員分享打坐心得體會

師父,請問網絡皈依合理嗎?

家裡能設佛堂嗎,有什麼講究嗎?

靜坐的妙用!太神奇,妙不可言

上果下空禪師簡介

自我介紹修行之路(1)

自我介紹修行之路(2)

自我介紹修行之路(3)

果空禪師遇到的奇蹟

入群必讀:打坐實修實證竹林精舍群入群須知

打坐零基礎,從哪一步開始學?

原來雙盤打坐竟然這麼簡單-晃海視頻講解

《觀呼吸詳解》

今生是解脫的最後一生

認識並克服淫慾心

上果下空禪師:去除淫慾心的修法

想要解脫出來,先要找到煩惱的根源!

眾生從哪來,最終到哪去?

眾生成佛後是同一個佛嗎?

人是否有往生?在哪裡能證悟到?

人面對死亡時,怎麼樣才能自己做主

怎麼才能不再投胎,不入六道輪迴

關注中道,守持中道(1)

關注中道,守持中道(2)

關注中道,守持中道(3)

關注中道,守持中道(4)

如何做到動念即乖

出離心與菩提心(1)

出離心與菩提心(2)

佛教中的「八正道」

佛祖交代的話,這才是真正的持戒。

為什麼不能殺生

師父,對不起……

什麼是真正的戒定慧

釋果空禪師開示1

釋果空禪師開示2

釋果空禪師開示3

釋果空禪師開示4

釋果空禪師開示5

釋果空禪師開示6

上果下空禪師:不求神通就不會偏

如何認證自己是否開悟

上果下空禪師開示:如何見「道」

人能修行到佛的果位嗎?

師父,能收我做徒弟嗎?莫把『假我』當真我

什麼是真正的自己,是這顆肉團團心嗎?

開悟的「味道」你想嘗得,照此修去!

分享學員打坐受益的案例

一位打坐成功的師兄分享自己的經歷

明心見性師兄的分享_慧霞

學佛的目的(為何要學佛)

上果下空禪師,談學佛皈依與生活

開悟與見性的區別(1)

開悟與見性的區別(2)

開悟與見性的區別(3)

相關焦點

  • 佛教經典,佛陀涅槃前最後回答4個問題!
    佛教文化中,佛教經典都記錄著佛陀時期弘法的內容。其中佛陀弘法49年,在佛教經典《佛遺教經》及《涅槃經》都記錄著佛陀涅槃前最後回答4個問題,而這四個問題可以說是佛陀的遺囑一樣,對而後的佛教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
  • 佛陀涅槃前,接受了最後一人的供養,卻被害得病但這個人卻有功德
    佛陀涅槃前,接受了最後一人的供養,卻被害得病但這個人卻有功德。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49年,渡化了很多人,有不少人證得阿羅漢。不久,魔王波旬現身佛前,請問佛是否不想入涅槃?佛告訴波旬:「別急,我自知何時當入涅槃,現在還不是時候」。
  • 佛陀在涅槃時,最後一次開示,其中有八個字,讓後人們受用一生
    佛陀在涅槃時,最後一次開示在《遺教經》內,其中有八個字,讓後人們受用一生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古賢德人留下了太多的智慧,以至於讓我們談起文化時,只能制心一處。佛家《遺教經》簡釋佛家有本經典《佛遺教經》,簡稱為《遺教經》,又名《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是佛陀的一生弘法言教內容的概括的總結,是佛將入涅槃前對眾弟子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也是佛留給後代所有想離苦得樂者的得度因緣。
  • 佛陀涅槃實相——釋迦道場興國寺妙覺師父為四眾弟子開示
    祈願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究竟圓滿;祈願佛日增輝,正法久駐,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祥和安樂!佛陀在八十歲高齡的時候,來到拘屍那城外的娑羅雙樹林。依照與魔王波旬的約定,示現滅度。在示現滅度之前,佛陀傳來弟子們,最後一次回答他們心中的疑問。這一夜有位120歲的老人名須跋陀羅,聞佛欲滅度,前往雙樹間,見佛聞法,當夜受具足戒,成為佛陀住世最後弟子。佛陀入滅後火化的舍利,由摩竭陀國王阿闍世和釋迦族等八王帶回建塔(即舍利塔)供養。
  • 佛陀在涅槃前著重講了它
    本文摘自佛教慧日公眾號,作者為慧日法師 ,版權歸其所有,圖文無關,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大般涅槃經▇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經典簡介僧眾誦《大般涅槃經》第五捲來自佛教慧日00:00
  • 佛陀為何食物中毒最後涅槃?
    從佛陀食物中毒涅槃說起 有很多人質疑佛陀為何食物中毒最後涅槃?難道是供養的那個居士心懷叵測,居心不良?還有反對佛教的人胡說八道去嘲諷。 不是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印度的?熱帶幾十度高溫,那裡經常會熱死人。食物放一晚上都會變質。即使現在的印度的衛生條件也差得不得了,還不如中國最差的農村。 佛陀八十歲時進村化緣食物。
  • 佛陀涅槃前的遺訓,學佛要謹記,有福自來!
    佛陀以一大因緣事示現於人間,在世間說法四十九年中,於娑羅雙樹林下將入涅槃時,在多聞尊者阿難的提問中,佛陀涅槃前宣說了最後的遺訓。而佛陀的遺訓,也是同樣告誡了學佛之人最應該注意的問題,學佛一定謹記,做到有福報自召來!《佛遺教經》記載了一段佛陀涅槃前的遺訓。
  • 佛陀的一生 (連載十 大般涅槃)
    於是佛陀為他們開示了勤政、愛民、如法、教化民眾、低稅賦無為而治等一系列治理國家的要點。令眾人歡喜不已。他們依佛陀所教,如法治理國家,保持了國家百年的繁榮穩定及百姓的安居樂業。所以天臂國的國民很少受到佛陀的正法教,直到佛陀住世最後一年,才有天臂國五位年輕人到佛陀僧團中出家。他們對於佛陀不久後將入涅槃感到非常傷心,佛陀教導他們依佛陀教法如法修行,即如親聆佛教。也能快速證得阿羅漢果。
  • 見好不求難的故事,佛陀涅槃前遺訓,佛陀面對塵世的智慧
    他是天下眾生的導師,我何不去求佛陀,請佛為我開示皈依?」於是他即刻傳令準備馬匹,動身到祇園精捨去。  到了祇園精舍求見佛陀時,國王一見佛陀,覺得像是遇見故人一般,他想「我在那裡見過他呢?」佛陀微笑地答:「才沒有多久的時間,你怎麼不認得我了?」那時,國王見到佛陀這麼慈祥的態度,於是會意過來,趕緊五體投地,感謝佛陀啟發他的智慧。
  • 佛陀涅槃前的最後教誨 都說了什麼?
    在喬薩羅國,一個傍晚,佛陀和比丘在娑羅樹林,佛陀著阿難陀在兩棵娑羅樹之間稍作清理,讓他在那兒躺下。佛陀側臥著,頭頂向北。所有比丘都圍在他身邊坐著。他們都知道佛陀當夜便要進入涅槃。也是在此時,佛對他的弟子作了最後一次的教誨
  • 佛陀涅槃前,這個問題他為什麼不予回答?
    而佛陀的弟子阿難有意阻撓,以為世尊此時已無力再為任何弟子開釋,但佛陀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忘普度弟子,他讓阿難請須跋陀近前來面談,悉心聽取了須跋陀的疑問。須跋陀問:「世尊,諸多外派別教的導師都自稱已斷盡制,得道開悟,此言是否為真?」
  • 佛教: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據典籍記載,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裡,阿難尊者與諸比丘得知佛陀將入涅槃。雖諸弟子和比丘很難受但卻沒能忘卻眾生。因此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中,問了佛陀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也是當下修行之人,皆需知曉的問題,為何?因為如果不知道這四個問題和答案,那麼你可能連經藏的真假都分不清。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 這有佛陀(釋迦牟尼)涅槃時的場景,有舍利數量及其去向
    2018年2月11日至4月10日,河南省博物院舉辦了《佛像的故鄉 犍陀羅佛教藝術展》。犍陀羅為今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盆地與阿富汗相鄰的周邊地區,佛經記載此地為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其佛教藝術,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東南亞產生了重要影響。
  • 恭迎釋迦牟尼佛涅槃日
    今天是釋迦牟尼佛涅槃日。成佛後的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覺悟者;釋迦牟尼佛是後人對他的尊稱。「釋迦」是他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為「文」、「仁」、「寂默」,所以漢文翻譯又作「能仁寂默」、「釋迦文佛」等。民間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稱呼佛祖、如來佛祖。在佛教中記載著佛陀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最後證得佛果,開顯佛教,度化眾生。
  • 佛陀入涅槃前,為什麼不把佛位傳給弟子?
    譬如佛陀在八十歲那年,示現涅槃,他訓誡弟子要以戒為師,為何不乾脆將佛位傳給一位德高望重的弟子,作為眾生的師父呢?今天小編蓮荷就通過一則典故,為您揭開這個問題的答案。龍樹菩薩所造《大智度論》中,記載佛世時有位畢陵伽婆蹉尊者,他是一位聲聞菩提的四果大阿羅漢。一日,畢陵伽婆蹉尊者要渡過恆河,去對岸化緣。
  • 如來如去-世界各地佛陀涅槃圖像概覽
    依照漢傳佛教的傳統,今天(農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涅槃紀念日。 涅槃是佛陀教導的核心要義,是指佛教修行的最高成果。涅槃的意思是從苦解脫,是苦的止息。佛陀曾說,貪嗔痴的息滅就是涅槃(《相應部》)。 大約2560年前,80歲的佛陀走到生命的盡頭,他臥於印度拘屍那羅城外的兩棵娑羅樹下,安詳入滅。佛陀進入涅槃前為眾人最後說法:「無論是身體上的感受,或是心裡的變化,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變幻無常的,所以你們要精進努力,心不放逸。」
  • 今日釋迦牟尼佛涅槃日,緬仰佛陀,福勝千金,功德無量!
    在一般人看來,佛陀的一生充滿了神秘,神聖得不能談及。但佛陀首先是一個人。他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於人間成佛。他在人間宣說他所覺悟的正法,利益教化眾生。他的出現,使我們的尊嚴、人生的價值得到了充分肯定。即便他涅槃,他的法身永遠在人間。我們大多數人是不是認為涅槃是失去生命,離開世間?
  • 佛經故事:外教弟子登門請教 佛陀妙解涅槃之道
    婆羅門問佛陀:「如果我死了要如何才能進入涅槃?」(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佛陀在弘法時,須面對芸芸眾生以及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者,不斷地為人解惑。若有人提出問題,佛陀就為他們詳細解釋說明。佛陀提倡涅槃寂靜的境界,也教導弟子們如何進入涅槃寂靜的心境,凡是佛陀的弟子都很嚮往,甚至外教弟子對此也都很好奇。
  • 佛陀涅槃日 請恭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圖)
    佛陀涅槃日 請恭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圖) 2005年03月24日 11:08:59 佛教在線 點擊:0次 >    佛教在線訊 今天(農曆二月十五日),為本師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
  • 佛陀涅槃前的告誡:這2句話非常重要,一定要牢記!
    在佛教經典《佛遺教經》及《涅槃經》中,都記載了佛陀在涅槃前,阿難尊者向佛問了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都非常重要。第一個問題:佛陀涅槃後,以誰為師?第二個問題:佛陀涅槃後,以什麼安住?第三個問題:佛陀涅槃後,遇到惡人如何調伏?第四個問題:佛陀涅槃後,經典的結集,如何才叫人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