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世界最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什麼未能徵服希臘的蕞爾小邦

2020-12-07 斟北鬥

希波戰爭是古代地中海世界影響最為深遠的戰爭之一。波斯的失敗不僅讓希臘城邦得以繼續存在,還推動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發展,經濟文化繁榮。當時的波斯是世界最龐大的國家,擁有7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2000萬的人口,而希臘卻是300多個蕞爾小邦,並未形成統一的國家。為什麼波斯帝國不能徵服希臘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探索的問題。

一,古希臘和波斯是兩種不同的文明

波斯帝國入侵希臘之前,已經徵服了米底、新巴比倫、埃及、呂底亞等王國,統一了所有的古代北非西亞文明。這些國家在文明形態上具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在政治上都是君主專制體制,在經濟上推行國有制土地制度,文化方面則是宗教色彩濃厚。波斯的崛起,可以說是古代西亞北非文明的大綜合,符合了歷史發展的趨勢。波斯統一後,在帝國內實行了行省制度,發行統一的貨幣,修建全國性的路網,這些措施對西亞北非加速了西亞北非文明的交流,加速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不過希臘和北非西亞文明可不同。希臘文明屬於海洋文明,而西亞北非文明屬於大河文明。希臘文明的發展雖然吸收了大量西亞北非的先進因素,但是在文明形態上卻不認可西亞北非。例如,西亞北非推行的是君主專制,希臘則將君主專制稱為「僭主」,認為這是非法的。希臘人在政治上推崇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在希臘人的眼中,希波戰爭不僅是一場反入侵的戰爭,還是對東方專制的戰爭

戰爭之前,波斯和希臘的一些「僭主」統治的城邦結為了同盟,不過此舉讓斯巴達、雅典等重要城邦和波斯成為了敵人。斯巴達為貴族政體,並且在希臘幹涉各國內政,打擊各國的民主政體和僭主政體,波斯在希臘扶持「僭主」,也就和斯巴達發生政治利益衝突了。雅典在克裡斯提尼時代確立了民主政體,為了對付斯巴達,雅典試圖和波斯結盟。但是波斯要求雅典臣服,雅典選擇拉了拒絕。同時波斯的徵服也讓雅典的海外利益受到損害,雅典和波斯也成為了敵人。

在波斯徵服了呂底亞之後,希臘愛奧尼亞(小亞半島)十二城邦被迫臣服于波斯。波斯皇帝也認識到了兩種文明的區別,於是給予了小亞城邦許多自主權,這樣是有利於保護小亞城邦的經濟利益和文化繁榮的。可是,小亞城邦卻寧願犧牲其經濟利益也要得到政治上的自由。小亞城邦的許多公民流亡到雅典,有些則轉移到了殖民地。公元前500年,小亞城邦爆發了反對波斯統治的起義,這次起義也是希波戰爭的開端。從小亞的例子可以看出,想要徵服一個文明不同的民族,是更加困難的。

愛奧尼亞地區

二,希臘的聯盟

波斯帝國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帝國,但是這個帝國有100多個民族,情況十分複雜。波斯對希臘發動全面戰爭時,帝國才統一不久,國內的民族矛盾還未緩和,難以形成強大的合力。波斯的軍隊也是全國各地的不同民族組成的。在第一次遠徵失敗後,大流士要求全國各省提供更多的軍隊、船隻、馬匹、糧食,結果導致國內的民族矛盾激化。前486年,埃及爆發了起義,到薛西斯上臺後才鎮壓下去。在之後的戰爭中,波斯內部的各民族也不斷爆發起義,試圖擺脫波斯的控制,導致波斯的後方不穩定。

大流士

面對外族的入侵,團結是十分重要的。希臘雖然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國家,但是統一的民族已經形成,也形成了一些軍事聯盟。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形成了以斯巴達為首的軍事同盟;在彼奧提亞形成了以底比斯為核心的「彼奧提亞人之國」的軍事聯盟;在希臘北部,也有帖撒利軍事同盟和弗西斯軍事同盟。軍事同盟的形成就讓300多個獨立的城邦變成了幾大勢力的對立。在波斯入侵時期,幾大同盟就可以快速聯合。

不過希臘的聯合也需要一個過程。前500年,小亞爆發反波斯的起義,此時希臘只有雅典和埃雷特裡亞援助。前490年,大流士發動第二次遠徵,結果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帖撒利、彼奧提亞、亞哥斯等迎風而降。不過在第三次遠徵的消息傳達希臘後,希臘迅速聯合了。前482年,斯巴達提出了召開全希臘的代表大會,此次會議宣布禁止了希臘境內的一切內戰,出席的31個城邦結成軍事同盟,規定了各邦需要提供的軍隊數量。這次會議還對之前投降波斯的城邦進行了懲罰。這個同盟實際上就是斯巴達同盟的擴大,其軍隊全部由斯巴達來指揮。根據資料推測,當時希臘城邦集結的陸軍總數可以達10萬人。

前480年,希臘人又召開了一次同盟大會,此次大會宣布對波斯的防禦重點轉為海上,重點打造海軍,雅典逐漸成為了希臘海軍的指揮者。在希波戰爭中,斯巴達同盟主要負責陸地作戰,雅典主要領導海上作戰,分工明確。波斯第三次遠徵失敗後,波斯的陸軍不再遠徵,於是斯巴達同盟退出了戰爭,雅典則成為了戰爭的領導者。雅典前478年,雅典和希臘各邦成立了「提洛同盟」,又稱為「海上同盟」,參與的城邦有200多個,人口有200多萬。

希臘的同盟

希臘城邦的聯盟成為了希臘抵抗侵略的必要條件。如果在戰爭中,有的城邦選擇投降,有的選擇逃亡,那麼剩下的城邦就只能孤軍奮戰,最終會被消滅,希臘文明也會因此滅亡。幸運的是,希臘各邦在外敵到來時最終團結在了一起。不僅是城邦和城邦聯合了,城邦內部的各大派別也聯合了起來,如雅典內部的「平原派」和「海岸派」實現了合作,化解了內部矛盾。

三,波斯的軍事實力難以發揮

希臘位於地中海東北,和小亞之間隔著愛琴海和土耳其海峽。想要徵服希臘,就必須渡海而戰,必須擁有強大的海軍。然而,波斯是大河文明,習慣於陸地發展。波斯也認識到,想要徵服希臘,就必須建設強大的海軍。波斯每一次遠徵希臘,都有海軍的協助,沒有陸軍單獨遠徵的情況,因為波斯擔心土耳其海峽被海軍封鎖,如此陸軍就無法撤回。為了徵服希臘,波斯依靠腓尼基人打造了規模龐大的海軍,並在土耳其海峽修建了浮橋。

但是波斯的海軍多數都是過去的陸軍臨時轉化而來的,對地中海的航線不熟悉,對水性不熟悉,難以和雅典競爭。前492年,波斯海軍遠徵雅典,結果在航行的時候遭遇大風,損失的艦船有300隻,許多戰士被淹死。前480年,波斯發動了大軍入侵,但是波斯的海軍主力選擇在狹窄的薩拉米海峽和雅典海軍決戰。在海戰中,波斯身軀龐大的艦隊無法轉身,而雅典小型的艦船卻來去自如,導致波斯海軍又損失了300多隻艦船。由於海戰失敗,波斯的陸軍則不敢繼續進攻,趕緊退回國內。

雅典海軍

實際上,波斯的陸軍在希臘也很難發揮出優勢。西亞地勢較為平坦,有利于波斯的大軍奔襲。但是希臘的地形就複雜多了。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帖撒利等相對平坦一點,所以波斯比較容易徵服這裡,但是希臘南部就基本是山地了,使得波斯的大軍無法展開。斯巴達等裝備的步兵是重裝步兵,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十分適合山地作戰。如薛西斯遠徵時,波斯對德摩比利隘口的希臘守軍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猛攻,但是德摩比利窄小的通路使波斯人不能同時往這裡調遣大量的兵力,所以隘口守軍擊退了敵人多次的進攻,殲滅了進入隘口中的所有的敵人。馬拉松戰役、溫泉關戰役、普拉提亞戰役都有同樣的情況。

希臘重裝步兵

在整個希波戰爭中,陸地上的戰爭一直都是配合,波斯出動陸軍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消滅希臘的有生力量。但是,希臘城邦擁有眾多的殖民地,當波斯軍隊到來時,希臘人可以選擇轉移。前480年的第二次遠徵,波斯的陸軍曾佔領了希臘三分之二的土地,毀滅了雅典等城市,不過雅典的居民已經轉移到了其他地區,保護了有生力量。海洋民族的流動性是波斯無法具備的。

溫泉關戰役

既然陸軍一直處於配合狀態,那麼戰爭的主角就基本是海軍了。前479年的普拉提亞戰役之後,波斯的陸軍就不再參與參戰,而海上的進攻也從攻勢轉為了守勢。第二年,雅典的海軍就攻陷了色雷斯、拜佔庭等戰略要地,控制了土耳其海峽。此後,雅典海軍不斷收復被波斯佔領的島嶼。前449年,希臘海軍在賽普勒斯島附近重創波斯海軍。之後波斯和雅典籤訂了《卡裡阿斯和約》,規定波斯不準幹涉小亞城邦的自治,希臘不幹涉波斯在在小亞細亞、賽普勒斯、利比亞和埃及的事務。合約的籤訂標誌著希波戰爭最終結束,波斯帝國徵服希臘的計劃宣告失敗。

參考資料

李天祜《古代希臘史》

哈蒙德《希臘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西亞北非文明》

相關焦點

  • 希臘如何以少勝多打敗強大的波斯帝國?波斯為什麼輸給希臘?
    以這些衛城為中心,結合周圍的農村就誕生了古希臘的奴隸制城邦,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城邦都走過相同的建邦之路,有一些是通過徵服其他的居民,通過努力其他部族建立奴隸制城邦,比如說斯巴達就是還有一些就是像海外殖民形成城邦,當時的古希臘先後有200多個奴隸制城邦,其中最有影響力的邦國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 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什麼打不過鬆散城邦組成的希臘?
    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有一半都是產生於中東地區。先進的文明給英雄的誕生提供了土壤。早在2500多年前,中東地區就出現了一位叫居魯士的英雄,他推翻了米底王國的統治,統一了伊朗高原,先後徵服了小亞細亞、兩河流域等地區,建立起了幅員遼闊、世界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
  • 世界歷史上能被稱作帝國的,有七個
    曾經徵服了西亞?地區的波斯王國並不滿足於此,經居魯士和岡底斯兩代國王的徵服,波斯終於成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奴隸制大帝國。作為在公元前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其治下涵蓋腓尼基人,猶太人,亞述人等眾多民族。其文明對後世的波斯地區有著極大的影響。
  • 鬆散的古希臘聯邦為什麼能夠多次擊敗強大的波斯帝國
    它可以被視作是亞洲陸地帝國對歐洲城邦海洋文明國家的一次進擊。倘若亞洲的遊牧民族成功地徵服了希臘半島這個西方文明最早的發祥地和搖籃,那麼,我們確信此後的世界歷史就要大為改觀了。首次對發動對歐洲的侵略者是波斯。波斯帝國建立後從伊朗高原不斷對外擴張,到公元前六世紀,它的控制範圍達到了地中海和愛琴海的海域。
  • 跟著李零讀希臘:民主在西方,根子在希臘
    可能基於此,李零認為有必要用中國的眼光讀一點世界史,在歷史考證中,釐清事實脈絡,溯源求正,讓我們更客觀地了解希臘人怎麼看城邦制度,怎麼看波斯帝國史。我們且跟著李零老師的閱讀筆記往下走。讀希臘史,他的印象是:希臘只是地中海沿岸的一批蕞爾小邦,不是統一的政治實體。希臘臨海多山,地形碎片化,窮山惡水,不適合發展農業。
  • 兩約之間:波斯帝國的衰亡以及希臘的興起
    波斯帝國衰亡的外因——強大的希臘帝國的入侵連年的宮廷政變以及多次的內亂都使得這個外表看似強大的波斯帝國迅速失去往日的輝煌,而走向沒落。尤其是當還算比較有作為的亞達薛西三世於主前338年被毒死之後更是如此,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帝國再也無法顧及任何國際事務了,它只能眼睜睜看著另一個新興的強大帝國——希臘將其取而代之。
  • 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何敗在希臘小城邦之手?
    波斯帝國版圖然而,現實總是那樣的殘酷,無比強大的波斯竟然敗在了希臘小城邦的手中,陰溝裡翻了船。那麼這場舉世聞名的希波戰爭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何會失敗呢?一、 利令智昏,準備不足:大流士一世被勝利衝昏頭腦,急於進攻希臘波斯帝國起源於伊朗高原,曾經一度作為米底王國的附屬國。直到出現了一個才華卓越的君主——居魯士二世,在居魯士二世的帶領下,波斯人取得了國家的獨立。
  • 希波戰爭: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何沒能踏平各自為政的希臘城邦?
    上文中,我們講到了波斯帝國的建立,波斯帝國是由居魯士大帝建立的,居魯士在位時期寬仁治國,而且軍事才能很強,因此穩固了王朝。 而這個由居魯士大帝一手締造的奴隸制國家波斯帝國,到了大流士一世統治的時期,已經成為世界古代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強大帝國。
  • 曾經稱霸世界版圖的帝國---波斯帝國!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二世舉兵反抗米底統治,並於公元前550年取代米底對波斯地區的統治。原屬米底統治的埃蘭、帕提亞、基爾卡尼亞、亞美尼亞等可能在公元前549—548年之間也相繼歸降了波斯。徵服米底不僅擴大了波斯人統治的範圍,增強了波斯的實力,而且使以前還不為世人所知的波斯,一下子便躍上了世界歷史的廣闊舞臺。公元前559年居魯士大帝統一古波斯部落,建立阿黑美尼德王朝。
  • 李零:大波斯為什麼敗於小希臘
    *文章選自李零教授新著《波斯筆記(上下)》(三聯書店 2019-10)。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在文末留言波斯波利斯的黃昏 任超 攝大波斯為什麼敗於小希臘文 | 李零文藝復興以來,歐洲人認祖歸宗,把希臘當歐洲歷史的源頭。
  • 盤點世界歷史上的超級帝國(1)——波斯第一帝國
    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的三洲大帝國,他陸續徵服和入侵了世界五大文明發祥地中的四個(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埃及和希臘),極盛時期版圖達850萬平方公裡,人口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44.48%。
  • 李零新著《波斯筆記》:用「我們」的眼光重新審視世界歷史
    波斯,古代世界的中心,與秦漢並立的強大帝國,中西交流的關鍵樞紐。繼《我們的中國》之後,李零教授用「我們」的眼光審視東西之爭和世界歷史,精彩大片再現帝國餘暉。這部關于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著作,則是李零研究中國史的延伸,至於為什麼要選擇波斯作為研究對象,他在書中表示:波斯(今伊朗)位於歐亞大陸的中央,是古代世界互相交流的關鍵樞紐,波斯帝國不僅是伊朗高原的大一統,也是近東古國的大一統——從字面意義上講,堪稱另一個「中國」;同時,在所有早期帝國中,伊朗的三大帝國也與秦漢隋唐時期的中國最相似,在絲綢之路東西交往的歷史上,伊朗與中國的關係也最密切
  • 從超級帝國到今日伊朗,波斯有著怎樣的興衰史
    在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現過一些橫跨亞、歐、非的超級帝國,像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等。而發源於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國,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超級帝國。早在公元前2700年,就有關于波斯人的記載,這個種族屬於歐羅巴人種南支地中海類型。早期波斯人是中亞地區的遊牧民族,並於公元前2000年進入伊朗高原。
  • 五大文明徵服三個,怪不得波斯帝國的大流士敢稱自己是萬王之王
    波斯帝國,一個曾經無比強大的霸主,其鼎盛時期的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和帕米爾高原,南至埃及、利比亞,西抵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和鹹海。大流士一世統治波斯期間,對內鎮壓了米底、埃及、巴比倫和亞述等地的叛亂;對外 ,他在公元前517年將印度河流域納入波斯版圖,公元前513年,又進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峽和色雷斯一帶,前鋒直指希臘諸城邦。成為第一個向歐洲擴張的東方君主。當時,波斯帝國的疆域西至埃及,東括印度,南達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北到裏海及黑海一帶。
  • 波斯帝國的崛起: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帝國
    這個民族就是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的祖先。由於他們的語言同屬雅利安一系,所以通常被稱為雅利安族。 當雅利安人有一部分遷至印度時,另一部分向西南方遷移,其中最強盛的就是米底人和波斯人。公元前七世紀後半期,伊朗高原西部形成米底人的奴隸制國家,它曾與新巴比倫王國結成軍事聯盟,於公元前612——605年擊滅並瓜分了亞述帝國。
  • 慘遭汙名化的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跟他一比希臘人才是野蠻人!
    但如果將這些富有傳奇性的油彩抹去,仔細研究當時的歷史背景,就會發現波斯對希臘的徵服絕非出自某個帝王的虛榮心,而有軍事和政治上的必要性。當時一群來自米利都的求援使者來到了雅典,作為愛奧尼亞沿岸的希臘殖民地中最強大的一個,米利都使者來到雅典的目的是向自己的同族兄弟請求支持以反抗波斯人的統治。米利都的使者已經去過了希臘最強大的城邦斯巴達,但穩重斯巴達人拒絕了他們的請求,除了對海外事務不感興趣以外,還有一個可能是斯巴達人是多利安人,與愛奧尼亞人並非同族。
  • 薩拉米斯的決定性一戰,擊碎波斯的帝國野心,造就雅典的黃金時代
    而希臘被認為是西方文明的起源,而波斯則代表的東方文明。在薩拉米斯海戰之前,希臘處於被動的地位。若沒有薩拉米斯海戰中希臘的勝利,整個希臘幾乎都會處在波斯帝國的控制之下。波斯代表的東方文明也會徵服希臘代表的西方文明,所以薩拉米斯戰役也被認為是挽救了西方文明的一場重要的戰役。也是在這場戰役中,雅典重創了波斯,成為希臘最強大的城邦。
  • 古代超級大國之一,波斯帝國的興盛與衰落
    這一次的大融合後這些伊朗人便開始聚居的生活並且各自慢慢地建立了在自己的範圍內的小國家,其中有兩個國家最為強大,一個叫米底另一個就是波斯王國。波斯王國的勢力範圍都是在法爾斯地區,他們信仰神明阿契美尼德,自詡是其後裔所以波斯王國的王族就自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
  • 發動戰爭,插手政務,覬覦希臘已久的波斯,卻不知即將身陷囹圄
    從波斯帝國在居魯士二世時期徵服呂底亞王國的時候,波斯人的勢力就已經來到了小亞地區的希臘城邦,並且不斷向希臘半島本土擴張。由此,波斯帝國在國家實力不斷上升,軍事實力不斷加強的時期,也逐漸展現了龐大的野心,那就是將歐洲地區的希臘半島納入到帝國的本土當中。
  •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馬其頓是古代位於希臘半島北部的一個王國,從約公元前800年一直持續至前146年,其中又以阿吉德王朝(約前700年至約前302年)的名聲最為鼎盛,甚至一度統一希臘半島、徵服波斯帝國,即亞歷山大東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