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是根正苗紅的紅色高校,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首批「雙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為世界大學聯盟、亞太國際教育協會、京港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
華東五校,即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網絡上民間對中國東部沿海華東地區和長三角經濟區五所頂尖高校的統稱,簡稱「華五」。這五所高校皆實力雄厚,社會口碑和影響力毋容置疑,稱得上是中國最頂尖的高校天團。
中國人民大學地處北京,本來和華東五校無任何交集,但自去年國家公布雙一流大學名單後,中國人民大學和華東五校開始被拿到一起來作比較,因為這六所高校一同入選首批雙一流A類大學,並且中國人民大學一流學科入選數量排在第七位,僅比南京大學少一個一流學科,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多出3個一流學科。同時,中國人民大學又一直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大學,地處北京,人才聚集效應強,一時間中國人民大學將成為「第三」的說法被傳播開來,讓一群華五支持者倍感不爽,今天我們就從她們雙一流大學的布局和建設上看看中國人民大學能不能和華東五校「掰腕子」。
從上表可以看出:中國人大學重點打造的是文科,華東五校則主攻方向為——浙江大學(工科)、上海交通大學(工科、醫學)、復旦大學(文科、理科、醫學)、南京大學(理科、工科、文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科、理科)。從這個方面看,中國人民大學和華東五校的可比性不強,畢竟專業和方向大不相同,把中國人民大學和華東五校放在一起比,好像有點「戲謔」的味道,但真的如此嗎?下面筆者就為大家仔細分析下。
第一,看學科成熟度。
中國人民大學擁有最成體系的學科方向,經濟學、管理學獨樹一幟,法學和哲學更在國內出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僅歷史學屬於布局階段,但相信中國人民大學依靠其多年的人文社科發展經驗和深厚底蘊,其歷史學趕超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也僅是時間問題;反觀華東五校,學科門類都較為單一,除了南京大學有三個穩定的體系外,其他均是在理工上「較勁」,入選的一流學科數量雖多,卻未出理工的範疇。
第二,看學科前景。
理工科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硬支撐,而人文社科則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軟支撐,目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決定了理工科更重要,但放眼全球一流高校,均是基礎學科和人文社科及其強大的高校,經濟學和管理學作為社會科學的「雙冠」更是代表一個學校發展的水平,這方面中國人民大學真的是佔儘先機,華東五校可謂是「先天不足」。
第三,看社會影響力。
目前中國人民大學應該是在精品化道路,其文法專業天下無敵,社會上有「想從政,去人大」的說法,華東五校這方面除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保有這個特色外,其他高校皆有靠辦學規模取勝之嫌。
所以,從以上分下,中國人民大學絕對有實力和華東五校「掰腕子」,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某天: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成為世界一流的綜合類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為世界一流的理工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則將成為世界一流的人文社科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