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貞觀年間,蒲州永樂縣有個官宦之後名叫呂讓。他的妻子生兒子的那天,突然滿屋飄異香,房頂上也飛來幾隻仙鶴盤旋著。
這孩子降生不久,門外便來了一個仙風道骨的先生,說見此戶有祥瑞,要見見剛出世的嬰兒。呂讓命人把孩子抱出來,異人一看,大驚道:「此子相貌非凡,定是高人轉世,你們一定要好好待他,因為他將來註定要成仙的……」呂讓夫妻都高興萬分,對兒子的將來充滿期待。
先生走後,呂讓按孩子出生的八字,為其取名為呂巖,字洞賓,號純陽子。呂洞賓從小就在父親的精心教導下苦讀詩書,一心想著考個功名光宗耀祖,所以他遲遲未婚,20歲的時候還在閉門讀書,心無旁騖。
雖然呂洞賓滿腹經綸,無論做詩詞還是寫文章都不居人後,但是,仿佛天不遂人願,他連續三次科舉都名落孫山。從此,呂洞賓心灰意冷走出書房,獨自雲遊消愁去了……
有一天,呂洞賓正在長安的一家酒樓上喝悶酒,突然對面桌上來了一個道士。那道士點了幾個清淡小菜,又向夥計要來筆墨紙硯,邊喝邊寫起詩來。呂洞賓見狀,大大的來了興致,主動與道士坐在一起攀談。
過了一會兒,道士停下筆,邀請呂洞賓也即興做幾首詩表表志向。呂洞賓沒有推辭,揮筆寫下一首,大概意思是自己對世間功名已經沒了興趣,希望能得道成仙……
道士讀過詩後,高興地對呂洞賓說:「我隱居在終南山的鶴嶺,也是修仙之人,道號雲房先生。你既有成仙之心,可願隨我同去?」呂洞賓聽了,卻流露出猶豫的神情。雲房先生很明白,呂洞賓還是難捨人間功名。
為了徹底斷絕呂洞賓的俗念,雲房先生想出一個妙法,於是他吩咐夥計去蒸一鍋黃梁米飯來。而呂洞賓呢,不知不覺中竟開始犯困,不一會兒竟然趴在桌上睡著了……
在夢中,呂洞賓中了狀元、娶了美麗的妻子、十年間歷任朝中要職、又做了二十年宰相,一生高官厚祿子孫滿堂,榮華富貴真是享受不盡!
到呂洞賓年事已高,正要告老還鄉之際,突然天降橫禍,家產全部被抄,妻離子散,自己拖著老邁的病體發配嶺南……正當他仰天哀號時,夢醒了……
雲房先生在一旁微笑地看著呂洞賓,悠然說道:「黃梁尤未熟,一夢到華胥。」呂洞賓暗暗驚奇,這道士竟然知道我做了什麼夢,一定不是尋常之人,於是果斷拜師跟他到終南山去了。
轉眼十年已經過去,呂洞賓在雲房先生的指導下,學會了仙遁劍法和龍虎金丹秘文,技藝高超出神入化。
有一天,雲房先生要教呂洞賓點金術。呂洞賓問道:「點鐵成金,點石成金,這點出來的金子是永遠不變的嗎?」雲房先生笑道:「當然不是。不過,那也要三百年的時間才能現出原形。」
呂洞賓聽後,果斷拒絕學習此法,說:「我不能誤了後人!我不學!」雲房先生欣然笑道:「你有如此仁厚之心,成仙之日不遠了……」
轉眼又過十來年,有一天,雲房先生終於接到玉帝旨意,說他大道已成,被封為金闕上仙,並要立即往天宮任職。
雲房先生臨走的時候,特意叮囑呂洞賓:「你雲遊天下去建立功德,總有一天會跟我一樣成仙得道的。希望你潔身自好,認真修行。」說完飄然而去……
呂洞賓又獨自在終南山修煉了十年道術,覺得各方面技能都不低於雲房先生後,才下山去雲遊。
有一次他走到了江淮地區,正趕上洪水泛濫,百姓苦不堪言。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江中有條惡蛟龍在興風作浪,不但淹沒了農田,還四處欺辱良家少女。除此外,凡是被它欺負過的女子,都會得一種怪病而死……
呂洞賓聽完,怒不可遏,立即跑到江邊做法,江水突然沸騰起來。不一會兒,蛟龍竄出水面來與呂洞賓打鬥在一起。但是,終歸是呂洞賓道法高深,蛟龍被刺破了肚子,死在了江中……
呂洞賓又做法使江水恢復平靜,洪災也停止了,百姓又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對他的功德爭相傳誦著……
就這樣,呂洞賓行走在人間,不知做了多少拯救蒼生的好事,幫助過多少遇到危難的百姓。很多年過去了,他想:「只我一人幫助眾人,再累再忙能幫到幾個人呢?不如多點化些有仙緣的人一起來做這件事。」於是,他開始了尋找有緣人之路……
一天他來到湖北,好不容易找到了個合適的人選,此人是個開酒館的老闆。於是,呂洞賓開始每天到酒館裡吃飯喝酒,卻從來不給錢。老闆是個善良人,也從來沒主動朝他要過錢。就這樣一連白吃白喝了半年,老闆都始終如一。
呂洞賓很滿意,覺得老闆是個可造之才,決定最後試一試他,於是喝個大醉,不但不給錢還耍起酒瘋,把別的客人都嚇跑了。夥計們實在忍受不了,圍著呂洞賓就要打,老闆卻苦苦勸住,依然放呂洞賓安全離開……
這回,呂洞賓真的決定要點化老闆了。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再去酒館時,老闆已經關了店門,到別處經營去了……呂洞賓長嘆一聲:「可惜呀,可惜。」
還有一次,呂洞賓化做一個老翁,在街頭賣一把又舊又破的梳子。因為要價高得離譜,一連好幾天都無人想買,反取笑老翁不識好歹痴心妄想。
呂洞賓廢盡唇舌,向圍觀的人講解梳子的神奇之處,比如能使人返老還童、白髮變黑髮、禿頭長濃髮等等,百姓卻無一人相信,都說這老翁是個瘋子。
直到呂洞賓叫住一個頭髮花白稀疏的老太太,用梳子在她頭上梳了幾下,神奇的作用馬上顯現——老太太變得一頭黑色濃髮,臉和皮膚恢復了年輕時的光滑亮澤。全街的百姓都轟動了,爭先恐後地來買梳子……
呂洞賓卻苦笑一聲,道:「不識寶者,即使有寶在手,也於廢物一般!」於是,他不理會任何人,只將梳子往長江中拋去……
從此以後,呂洞賓深感世間有悟性、有大智慧的人太少了,濟救世人實在太難……但是他沒有灰心,依然在四方遊走,不停地尋找可以點化的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