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長安十二時辰》的原聲,讓「唐樂」成爆款

2020-12-15 澎湃新聞

《長安十二時辰》海報。

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終於更完了,意猶未盡的劇迷們亦很有默契地「追蹤」到OST,將自己對該劇及原聲音樂的喜愛直接回報給原聲專輯,促其在蝦米與豆瓣分別收穫9.8與9.6的高分。除去熱播中便有眾多古風、古樂愛好者爭相模仿、刷爆抖音的《短歌行》《清平樂·禁庭春晝》等主題曲不提,劇中或深沉內斂、或大氣激燃、「託戲而不搶戲」、「既有現代時尚的國際範兒,又不失唐風古韻」亦成為大家一致的贊點。

《清平樂·禁庭春晝》MV。(01:55)

將原聲帶完整聽上一遍,劇中對應的情節、畫面、人物關係及情感一一浮現,感嘆其對慣用的「旋律式」配樂有意識地收斂與調配,和對「主題式」「氛圍式」配樂的大膽突破與巧妙運用,背後可謂「高人」。近日,筆者連線《長安十二時辰》的音樂指導劉小山、作曲/編曲趙亮棋,探究「唐樂爆款」背後的秘訣。

劉小山

趙亮棋

【對話】

澎湃新聞

:看到蝦米、豆瓣上的評分,驚喜嗎?還是預料之中的?

劉小山

:絕對是驚喜!完全沒有想到會(這樣)。當然可能因為劇本身的熱度和評價很高吧。

澎湃新聞

:關於《長安十二時辰》的配樂,蝦米和豆瓣上加起來有一千多評論,很多人都提到音樂的唐代氣韻。這是你們在創作之初就首先考慮、達成共識的切入點嗎?

趙亮棋

:看過劇的觀眾應該會有很明顯的感覺,就是這部戲的情節、包括場景、服裝、道具等視覺方面都是很寫實的,甚至為復原做了很多案頭工作。所以,音樂方面的整體定位我們覺得可以「虛」一點。當然不能是「虛無縹緲」,而是要有魂,要有「唐韻」。

劉小山

:但說實話,沒有人聽到過「唐樂」。雖然有音樂學家根據古譜譯出過一些片段,從唐代流傳到日本/韓國、並留存的雅樂也是一種參考,但這些對於今天的大多數觀眾來說,還是很難接受的。我們需要創作的,一定是符合當代觀眾審美的「唐代音樂」,是世界觀眾能夠聽懂的中國表達。

澎湃新聞

:沒人聽過、卻要讓人覺得像、覺得好聽,這樣的「唐樂」你們怎麼打造?

劉小山

:更多是從當時的樂制、律制、調式音階等相關史料的考證吧。比方說,雅樂音階的運用。這樣出來的旋律既和我們今天的歌曲相近,但又有一定的距離感,尤其升fa這個音很容易給人一種歷史感。

趙亮棋

:而且相較於燕樂音階的降si而言,雅樂音階不太會有悲苦的聯想,也沒有那麼鮮明的地域感,它更加柔和,更容易給人歌舞昇平之感,和劇中的「盛世」也更相符。所以,這個基調也幾乎貫穿整劇的音樂。

澎湃新聞

:原聲帶給人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元素是鼓,這也是備受廣大觀眾好評的一點。

劉小山

:對,劇中就有大量鼓的鏡頭。有望樓的傳令鼓,龐靈的報時鼓,樂舞中的鼓,以及配合劇情烘託氣氛或者情緒的鼓點。每一種的音色其實都有區別。起初,劇組找人做了不下四五十面鼓,但是聲音並不理想,最終還是通過MIDI來實現的音色。當然,最終的效果是我們運用音色的多次疊加、混音的調節等手段進行反覆試驗的結果。

趙亮棋

:除了音色之外,鼓的打法,它的節奏、律動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創作之前我有專門學習了解傳統鼓的曲牌,但現成的曲牌與劇中所需要的情境未必完全合拍,而且也要考慮MIDI合成的各式鼓聲與管弦樂隊、電子音樂的音色融合等問題。所以,改編、甚至新創是必不可少的。我自己比較得意的是對鼓梆敲擊音色的活用。幾乎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鼓,有自己的鼓樂,但是因為中國鼓「木質」的特性,敲擊鼓梆產生的特殊脆響變成了極具辨識度的「中國音色」,無論從音樂風格、音響氣質,還是表現力、戲劇張力方面,鼓的發揮空間就變得很大了。

澎湃新聞

:其他一些具有特別音色的傳統樂器也是通過MIDI來完成嗎?

劉小山

:不不不,像笛、蕭、琵琶這些,都是用的原聲。當然四弦琵琶,我們不可能拿正倉院的來,我們用還是今天的琵琶。只不過通過後期的調節,讓它的延音更短,對音色做了一些處理。

澎湃新聞

:進入創作階段後,你們是先從主題歌入手,還是會先選擇某一段情節進行配樂,在風格方向上與導演達成一致後再繼續?

趙亮棋

:應該說是同步進行的吧。

劉小山

:這部劇的音樂其實是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功能性的,主要是情感化、鏡頭化、氛圍化的配合,這部分音樂在戲裡比重很大,對劇的作用也很大。另一部分是主題性的,根據導演更新給我們的典型性的場面、情節,我們會有一個大致的創作規劃。比如長安、死亡、危機、闕勒霍多……而這些主題也並非都是以旋律為標識,也可以通過配器或節奏等等。在我們看來,相較於主題曲而言,這些其實更重要。

澎湃新聞

:《長安十二時辰》的原聲帶一共50首曲目,有哪幾首是你們最喜歡或者最得意的?

劉小山

:大長安吧,淡淡的憂傷、闕勒霍多……

趙亮棋

:還有不退、大荒落……

劉小山

:還有俠客行,搖滾!這是特意等到大結局更新完才上線的,音樂上也要保持新鮮度。說到這,還要特別感謝優酷,劇集第二次更新後就去掉了「自動跳過片尾曲」的設置,讓許多在劇中沒機會出現、或沒能完整出現的音樂,作為隨劇情實時更新的片尾曲被觀眾們聽到。

澎湃新聞

:許多網評、包括彈幕中都有說到,這部劇的音樂有史上最牛作詞人「李白」。這當然是一大亮點,但是對於作曲而言,這樣的「命題作文」應該也有著不小的難度吧?

趙亮棋

:挑戰與機會並存。唐詩宋詞其實原本就是唱出來的,只不過原來的曲調沒有流傳下來。沒有現成的旋律參考,對觀眾而言有更大的想像空間,對我而言也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但實際操作中確實會碰到一些問題,比如古詩詞的長短句、篇幅上的局限等,需要做一些技術性的處理來彌補。比如通過歌詞重複來滿足樂句的規整,儘量避免旋律的大跳,通過前奏、過門等的延伸增加器樂部分的比重,從而保證樂曲的篇幅,等等吧。

澎湃新聞

:從原聲帶的曲目信息中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音樂是由兩位共同作曲的。劉老師劇組中還是音樂指導。實際合作中,你們的分工是怎樣的呢?

劉小山

:我們倆應該是互相「博弈」吧。作為音樂指導,我會更多從劇的角度來考慮,這段音樂放在這裡是不是最貼切,最合適。而趙老師會更多從音樂上來構思,一段曲子的音樂性怎麼樣,主題的發展、樂曲的結構如何。這種「博弈」可以防止往任何一方跑偏,在戲劇方面和音樂方面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澎湃新聞

:所以你們的「博弈」是激烈的嗎?

趙亮棋

:並沒有。我們很早就結識,都在西安音樂學院任教,影視配樂方面也早有合作,對這部戲的配樂構思、設想也早有共識,只是在具體的一些細節上會有一些分歧。真正雙方提出的異議,也大多是自己沒有考慮到的地方,所以彼此都能夠接受和認可。

澎湃新聞

:《長安十二時辰》的原聲帶收穫好評,有什麼「秘訣」嗎?

劉小山

:秘訣談不上,但是我認為,從音樂到音響的貫通是我們這個團隊的優勢。不管是從作曲到編曲的過程,從交響樂隊的現場錄製到混音的試驗等等,全部都是由我們自己的團隊親力親為,很好地保證了最高效最保真的成品,這很難得。

澎湃新聞

:在《長安十二時辰》之前,兩位老師都有過影視音樂方面的經驗,進入這個領域有什麼機緣或者想法嗎?

趙亮棋

:我原本學的就是作曲,後來又學了電子音樂製作。所以也一直都在從事影視音樂的創作。這部戲之前我已經和劉老師合作了曹盾導演的《海上牧雲記》。再早,我參與更多的是紀錄片配樂,舞臺劇方面也有涉獵。相對而言,我個人還是更喜歡影視音樂的創作,感覺承載量更大,可以表達出來的東西更豐富,當然也就更過癮。

劉小山:其實現在的作曲大概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學術型的,一種是應用型的,電影音樂就屬於應用型作曲。這應該是我從兒時就有的情節吧。考大學的時候曾經規劃學錄音,後來到了上海音樂學院讀洛秦老師的研究生,論文研究是「科技對當代音樂的影響」。現在雖然在學校任教,但是依然希望學術研究、理論設想能夠通過親歷的音樂實踐來驗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部《長安十二時辰》的原聲 讓「唐樂」成爆款
    一部《長安十二時辰》的原聲 讓「唐樂」成爆款 原標題:   《長安十二時辰》海報。  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終於更完了,意猶未盡的劇迷們亦很有默契地「追蹤」到OST,將自己對該劇及原聲音樂的喜愛直接回報給原聲專輯,促其在蝦米與豆瓣分別收穫9.8與9.6的高分。除去熱播中便有眾多古風、古樂愛好者爭相模仿、刷爆抖音的《短歌行》《清平樂·禁庭春晝》等主題曲不提,劇中或深沉內斂、或大氣激燃、「託戲而不搶戲」、「既有現代時尚的國際範兒,又不失唐風古韻」亦成為大家一致的贊點。
  • 《長安十二時辰》收官 詩人李白以歌詞作者的身份再受關注
    8月12日,熱播一個多月的《長安十二時辰》迎來大結局,千萬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盛唐時期的傳奇故事。《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作家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一個死囚與靖安司司丞攜手拯救長安的故事。紮實的故事、豪華的演員陣容、出色的製作班底,讓《長安十二時辰》備受關注,豆瓣22萬網友為該劇打出了8.6分的高分。
  • 《長安十二時辰》收官 古風歌曲帶你夢回大唐
    8月12日,熱播一個多月的《長安十二時辰》迎來大結局,千萬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盛唐時期的傳奇故事。《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作家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一個死囚與靖安司司丞攜手拯救長安的故事。紮實的故事、豪華的演員陣容、出色的製作班底,讓《長安十二時辰》備受關注,豆瓣22萬網友為該劇打出了8.6分的高分。
  •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代「樂遊原」的歷史變遷
    《長安十二時辰》中,何監所住的地方叫「樂遊原」,我們隱約能夠感覺到所謂「樂遊原」應該是一片靜謐高雅之地。《長安十二時辰》第17集截圖那麼「樂遊原」在唐代到底存在與否?古代的「樂遊原」有什麼發展歷程?廟至唐世跡基尚存,與唐之曲江、芙蓉園、芙蓉池皆相併也」。隋唐時期的樂遊原與南面的曲江池、芙蓉園、杏園、大雁塔形成了長安城東南部最大的一處園林風景區。《長安十二時辰》截圖曲江池與樂遊原南北相望,位於樂遊原原下,長安城東南角。
  • 《長安十二時辰》刮唐風 展現傳統文化之美
    導演揭《長安十二時辰》幕後故事              《長安十二時辰》 可媲美美劇《24小時》              《長安十二時辰》悄悄上線 「大唐反恐故事」能量密度高             馬伯庸小說改編劇《長安十二時辰》引熱議 十二問解讀               《長安十二時辰》「暗藏」戲骨,原來都來自話劇舞臺
  • 《長安十二時辰》配樂及歌曲走紅網絡 新銳作曲人趙亮棋談唐風樂曲
    詩人李白作詞、現代音樂人作曲演唱,被網友稱讚「這才是真正的中國風音樂」  《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代主管偵緝逮捕的「不良人」張小敬為戴罪立功,需要在十二時辰之內,與靖安司主腦李必共同偵破混入長安城的可疑人員,解救長安城的黎民百姓。
  • 《長安十二時辰》隱藏劇情:郭利仕的來意,李必沒懂
    恰恰相反,《長安十二時辰》已成為豆瓣當前熱度最高的國產劇。是不好看嗎?恰恰相反,豆瓣評分一夜衝至8.7,很有希望成為年度最佳古裝劇。現在我認為,僅就目前播出的十二集來看,《長安十二時辰》配得上8.7的評分。這部劇的鏡頭是電影級的,構圖非常講究,隨便截一張就能當海報。幾乎所有重要角色都是原聲出演,甚至有點大舌頭、帶點口音的也要原聲出演。中盤開局,多線並進,節奏不慢。
  • 一文看懂「爆款」《長安十二時辰》
    對原著細節的尊重,促成了《長安十二時辰》的高口碑,但似乎也增加了《長安十二時辰》的觀看「門檻」。《長安十二時辰》的第一集是按「面」來交代信息的,一下子鋪開了靖安司、不良人、狼衛等多條線索。觀眾需要密集地吸收,包括但不限於唐代三省六部的政權體制,複雜的長安城地理名稱,各類古代文言用語等等。 青年君整理了劇中涉及的諸多知識點和唐朝文化背景,為您觀劇掃清障礙,一同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 解碼《長安十二時辰》 唐長安為何成為世界繁華中心?
    >> 觀潮背景 《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還原了繁盛恢弘的長安景象其它如以十二城門取象十二支方位;門闢三道,取象天街,以皇城正南東西布局排四列坊,象徵一年四季,皇城東西兩側南北十三坊,象徵一年有潤,而都城東南隅曲江池的規劃設計,也是取地不足東南,以海為池的天象觀念。這些都體現了長安城象天設都的思想。」她說。
  • 《長安十二時辰》:什麼才是古裝劇的魅力
    《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近期最為火爆的一部網劇。除了類似美劇的緊湊劇情著實抓人眼球之外,劇中可圈可點的服飾、道具更成為這部古裝劇的一大亮點,引來一片熱議。這不由令人心生感慨,「古裝劇」,就是應該這樣拍。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漢唐古音
    所謂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這次譜了曲的《清平樂·禁庭春晝》,恰似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唱了起來,即便放在《長安十二時辰》的片尾,依舊沒有掩蓋出它的魅力。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圖片來自網絡作為期待《長安十二時辰》上線的一員,一口氣便看完了前12集,大呼過癮,又大呼不過癮。過癮在於引人入勝的情節和環環相扣的節奏,讓自己根本停不下來,而不過癮就是在等待後13集更新的時間裡,萬分急切。
  • 《長安十二時辰》邀星粉齊聚長安~
    一杯咖啡 一場旅行暑假悄悄來臨你想好去哪旅行了嗎《長安十二時辰》低調開播卻高走古裝劇強勢刷屏微博熱搜「全國十二時辰」之熱榜的唐長安城你還不心動噓,別說話這個夏天 來一場別樣的西安之旅吧細膩驚豔的「油畫」場景之外長安108坊布局建造大唐時期的民俗民風都淋淋盡致的展現了出來這裡我們也要點名下吃播「張小敬」的西安(長安)美食
  • 口碑炸裂的爆款熱劇《長安十二時辰》居然有人「第一集都沒看下去...
    :這說的是目前正在優酷熱播的爆款大劇《長安十二時辰》。次年,馬伯庸把網貼回複寫成了小說《長安十二時辰》,隨即引發熱議。大家目前看到的網劇就是以此為藍本創作而來。原著小說走紅第一標籤就是「十二時辰」,馬伯庸把所有故事都濃縮到了大唐長安城的一天之內:不用宵禁、可以全城狂歡的上元節前夕,一夥秘密潛入的「狼衛」密謀焚毀長安,城中反恐機關「靖安司」不得已從死牢中「撈」出殺人如麻的死囚張小敬(雷佳音),勒令他在燈會前抓住「狼衛」。
  • 《長安十二時辰》,它是一部發生在唐代長安的優秀反恐劇
    為了更好的理解《長安十二時辰》,小編是在看完原著書本之後才回頭細細品味這部劇的,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這部劇,那麼,它是一部發生在唐代長安的反恐劇。《長安十二時辰》那麼《長安十二時辰裡》所展現的長安到底是什麼樣子?
  • 《長安十二時辰》,一部值得三刷的國產神劇,細節篇
    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不僅有著無比燒腦的劇情,諸多精緻真實的細節,同樣讓人眼前一亮。劇中呈現的各種服裝、道具,甚至街頭巷尾的小吃,都無比真實,且讓人心神嚮往。所以,我們在《長安十二時辰》的不良人身上,看到了這種奇特的武器。3、多樣化的唐十三鎧唐代的鎧甲樣式很多,比如明光鎧、山文鎧、細鱗甲、皮甲、木甲、鎖子甲等,又被稱為唐十三鎧。
  • 《長安十二時辰》,一部值得三刷的國產神劇,劇情篇
    《長安十二時辰》的時代背景是唐天寶三載,此時的長安依舊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然而平靜和盛世背後,早已激流暗湧,並在十餘年後,被醞釀已久的「安史之亂」撕的粉碎。而《長安十二時辰》,在這三個方面,都相當出色。一、炸裂燒腦的劇情作為一部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情節,不但包括小人物的掙扎、復仇與求活,而且涉及到帝國高層的權利鬥爭和角逐。
  • 《長安十二時辰》火了之後,我選擇給自己降溫
    由於《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的熱播,讓《兩京十五日》又一次得到影視行業的青睞,據馬伯庸透露,目前已經授出影視版權。這股風頭應該已經過去了,如果還在持續,我反而會尷尬了,總不能一輩子躺在一部作品上面。 新聞晨報:從《長安十二時辰》,到新作《兩京十五日》出爐,其中間隔了多久?你是不是又回到了寫作的日常? 馬伯庸:大概三年吧。
  • 為什麼說《長安十二時辰》比《琅琊榜》:有過之而無不及
    《長安十二時辰》是由娛躍影業與留白影視聯合出品,曹盾執導,梁超擔任製片人,雷佳音、易烊千璽、周一圍、熱依扎、李媛、韓童生、徐璐主演的古裝歷史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近日,《長安十二時辰》悄悄上線,憑著精良的製作以及節奏一上線就在豆瓣獲得8.7的高分。如此強勢,更被網友稱為比《琅琊榜》:有過之而無不及。
  • 夢幻西遊:《長安十二時辰》中真實的長安與遊戲中的長安對比
    夢幻西遊:探索《長安十二時辰》中真實的長安與遊戲中的長安對比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製作精良,各種服飾布景精製華麗,尤其更是在時局風貌的還原上極致的考究。看了這部劇後就聯想到,夢幻西遊中的主城也是長安城,遊戲的策劃們同樣也下了不少的功夫去還原。只不過一個屬於歷史正劇,一個取材於《西遊記》。
  • 《長安十二時辰》和《陳情令》真的是一個水平的作品?
    《長安十二時辰》和《陳情令》這兩部電視劇都是根據網絡小說來進行改編的。《陳情令》主要是圍繞少年成長史來的仙俠劇。《長安十二時辰》則是圍繞化解長安城的危局的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是以角色為故事服務雖是時常一天的故事,由於小說背景厚重,情節複雜,節奏過於緊湊,讀起來會有疲憊感,所以書迷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劇中重現了唐長安的質感,還原度很高,人物的演技在線,影視畫面感細膩。《陳情令》是故事為角色服務。《陳情令》的情節比較虐人,每個角色都充滿了悲情的色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處理方式,造成了每個人走向不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