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和區域發展研究院共同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在京舉行。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公管學院院長江小涓,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區域發展研究院院長楊偉民,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等權威專家深入解讀了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楊偉民指出,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基本要求,要把握「格局」、「循環」和「開放」三個關鍵詞。「格局」就是要優化我國經濟的生產、分配、需求、技術等基本格局,把握髮展主動權和先手棋;「循環」就是暢通國內生產、分配、需求及其相互之間的循環,打通堵點、清理瘀點;「開放」就是要促進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繼續當好「世界工廠」,還要當上「世界市場」。他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涉及經濟發展的供需格局、需求格局、分配格局、生產格局、技術格局、開放格局等的調整優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
江小涓認為,近十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產出的比重快速增長,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先進機器人等數位技術的支撐下,數字經濟的整體形態將初步顯現、持續演進並產生深遠影響。她指出,數位化消費、數位化生產、數位化服務、數位化安全、數位化資源配置、數位化創新合作等都有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她建議,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要完善包括提供應用場景、建設基礎設施、支持網絡互聯、政府數據公開、數位技術治理等在內的適應數字時代的體制和政策。
王志軍解讀了「十四五」規劃建議關於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五點要求。一是堅持推進位造強國建設戰略,加大技術創新和要素資源向製造業有效集聚。二是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發揮企業家作用和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三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關注產業基礎能力、產業分工水平和配合能力、產業安全和穩定性等要素。四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同各個產業深度融合,推進先進位造業集群發展,鼓勵企業兼併重組。五是加快數位化發展,既要加快數字資源的基礎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也要解決數字鴻溝,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金輝)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