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小匠:新中國鈞瓷恢復者盧廣東先生及劉富安楊志大師

2020-12-14 騰訊網

在中國鈞瓷界,盧氏是一個令人敬仰的姓氏。作為中國近現代鈞瓷的奠基者,盧氏一族在100多年前恢復了自元末失傳近500年的鈞瓷工藝。新中國成立以後,以盧廣東、盧廣文等為首的盧氏藝人為鈞瓷的恢復燒製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日後鈞瓷藝術的「百花齊放」奠定了基礎。

盧廣東生於1890年,卒於1977年。他8 歲就跟隨父輩學習燒制鈞瓷技藝。其後,由於時局的動蕩,盧廣東於1945 年砸毀爐子,扔掉窯具,隻身到陝縣(今三門峽市陝州區)一家粗瓷廠做苦工。

新中國成立後,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河南省於1955年成立了恢復鈞瓷委員會,神垕鈞瓷生產合作一社派人請回盧廣東。1957年,他應邀出席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朱德委員長等領導人的接見。回廠後他親自動手,試驗生產,經過208 次的試燒,藍釉帶彩鈞瓷脫穎而出,鈞瓷生產又恢復起來了。

盧廣東在鈞瓷界有兩個著名的徒弟,一位是劉富安,另一位是楊志,這兩人都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劉富安出生於1948年9月14日,於2004年7月4日去世。河南禹州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第一位鈞瓷作品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當代大師,第一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鈞瓷藝術家,第一位全部掌握鈞瓷全部工藝的鈞瓷大師,鈞瓷拍賣第一人,134萬拍出當代鈞瓷最高價。

為了保證作品藝術水準, 劉富安大師從選料、粉碎、練泥、配釉、制坯、素燒、施釉、釉燒等每道工序都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到了幾近苛刻的地步,給鈞瓷研究所員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大家記憶尤深,無法忘懷:那時無論拉坯、修坯還是施釉、修釉,只要稍有瑕疵,不管費了多少工夫,付出了多少勞動。先生二話不說,均要求立刻打碎廢棄,出窯時都親自檢驗每件產品,凡不合格產品全部銷毀,即是在患病期間他也坐著輪椅親臨驗收,有時員工看工已近成,於心不忍,先生便親自下手,毫不留情,致使大家均認為先生要求太為嚴格,乃至害怕先生上前進行工藝指導。他常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我是國家任命的大師,我得對鈞瓷事業負責,應拿出大師的高水平作品,不能讓一件殘次品流入市場,毀壞鈞瓷的聲譽」。令大家釋懷的是,待到作品燒成,捧著溫潤如玉的成品,大家才真正體會到了先生的苦心。

楊志,生於1958年,禹州市神垕鎮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鈞瓷燒制技藝傳承人。鈞瓷的重要創新發展者,當今鈞瓷三傑之首,其藝術風格「師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媚新」。楊志大師擅長傳統的鈞瓷手拉坯成型工藝,並在此基礎上,勤於探索,銳意創新,其窯變釉色的配製有獨特的風格,創新的施釉方法使其作品窯變成色別具一格。代表作品《象鼻尊》榮獲輕工業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獎、設計二等獎,《三足爐》獲首屆「中國瓷都景德鎮杯」國際陶瓷節創作精品獎,《吉祥尊》2006年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20世紀60年代初,楊志被招入禹縣神垕陶瓷合作生產一社,分配到鈞瓷實驗組。他與劉富安一起同時拜鈞瓷老藝人盧廣東為師,成為他的第二代藝徒。一開始,楊志以學習手拉坯成型為主。揉泥、攏泥頭、拉坯、旋坯……很快,楊志的手拉坯技藝就得到了師傅們的肯定。隨後,楊志被派到專業院校進行深造。由於受到工藝美術大家和教授的培養,他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他不但可以帶徒,還擔任了鈞瓷科研和設計造型的領導工作,成為鈞瓷生產的主要領導骨幹力量。

20世紀70年代以後,楊志創作設計的作品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的創新設計獎,多件作品被省、市評選為優秀作品獎。他與劉富安大師合作研製的「翠玉釉」項目,被評選為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其作品《秀玉瓶》被定為一級文物被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永久收藏。同時他們也為鈞瓷的發展解決過不少技術難題,死環變活環就是他倆的共同傑作。活環瓶是當今流傳較廣的一個鈞瓷造型,尤其是活環作為一種耳飾,更是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鈞瓷器皿。但在當時,鑲嵌在器皿上的都是死環,其主要原因是釉在高溫下不斷流動,活環常易崩裂或黏合。當年,楊志和劉富安憑著紮實的技術功力,歷經數月,通過採取無釉耳環裝飾,並在環與瓶的接口處墊一泥餅的辦法,使活環問題迎刃而解,這一看似簡單的技術革新,對鈞瓷的創新產生了難以估量的長遠影響。

相關焦點

  • 大師小匠:鈞瓷楊志劉富安師從新中國鈞瓷恢復第一人盧廣東
    在中國鈞瓷界,盧氏是一個令人敬仰的姓氏。作為中國近現代鈞瓷的奠基者,盧氏一族在100多年前恢復了自元末失傳近500年的鈞瓷工藝。新中國成立以後,以盧廣東、盧廣文等為首的盧氏藝人為鈞瓷的恢復燒製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日後鈞瓷藝術的「百花齊放」奠定了基礎。
  • 大師小匠:新中國近現代鈞瓷奠基人盧廣東、劉富安、楊志師徒
    在中國鈞瓷界,盧氏是一個令人敬仰的姓氏。作為中國近現代鈞瓷的奠基者,盧氏一族在100多年前恢復了自元末失傳近500年的鈞瓷工藝。新中國成立以後,以盧廣東、盧廣文等為首的盧氏藝人為鈞瓷的恢復燒製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日後鈞瓷藝術的「百花齊放」奠定了基礎。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富安大紅袍鈞瓷作品以134萬元成交
    劉富安先生是中國鈞瓷界第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與紫砂大師顧景舟同時在1988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劉富安先生從事鈞瓷製作四十年,其作品先後獲得國家級大獎八項、科研獎二項,是鈞瓷藝術的重要創新發展者,到他去世為止,一直是鈞瓷行業唯一一位由國家命名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第一個使鈞瓷造型突破300種大關的大師,是第一個獲得國家級金獎,讓鈞瓷作品走進國家珍寶館的大師,他的作品曾多次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
  • 大師小匠:非遺巨匠,鈞藝傳承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志
    1961年就職於禹縣鈞瓷一廠1964年拜鈞瓷老藝人盧廣東為師學習鈞瓷藝術1978年參加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舉辦的陶瓷美術設計培訓班1982年參加全國建築陶瓷業廠長培訓班1986 年任禹縣鈞瓷一廠科研所副所長1988年創建楊志鈞窯1991年與日本中國陶瓷藝術交流會代表團進行學術交流1991年鈞瓷作品三足爐榮獲首屆中國瓷都景德鎮杯國際陶瓷節創作精品獎
  • 華禹鈞瓷——鈞瓷大師楊志
    楊志-禹州鈞瓷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近照楊志,曾用名楊金志,1947年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河南省五一勞動將章獲得者。
  • 大師小匠:鈞瓷雙料國大師第一人楊志
    楊志,1947年5月生於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碩士研究生導師,香港國際陶瓷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香港國際陶瓷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 當代大師鈞瓷備受追捧
    北京盤古2014年春拍「薪火溢彩」鈞瓷專場6月25日在崑崙飯店開拍。作為北京首場鈞瓷大師作品專場,本場拍賣會由北京宣翰文化、北京盤古拍賣、河南隱山居聯合舉辦,徵集了劉富安、孔相卿、楊志、任星航、苗長強、晉曉瞳、劉建軍、劉紅生等13位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的63件作品,獲得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被譽為「中國鈞瓷第一拍」。
  • 大師小匠:楊志大師60年的鈞瓷藝術之路
    楊志,1947年5月生於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91年作品《三足爐》獲中國瓷都景德鎮國際陶瓷節創作精品大獎;2001年鈞瓷雞心碗,將軍瓶等八件作品榮獲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中國宋代五大名窯真品暨防品展珍品獎; 2005年作品《三足爐》獲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
  • 神垕盧家救活中國鈞瓷
    「會議沒結束,劉保平就在北京向社裡發了電報:趕快把盧廣東請回來,等我回去再做安排。」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志說,「劉保平返回神  ,盧廣東已經被請了回來。」  是時,他衣衫襤褸,落魄不堪。  劉保平為其接風洗塵,替其清償外債,工資定為全社最高,任命其為鈞瓷實驗組組長,「以慰其心,排其憂,解其難」。
  • 大師小匠:當代「文物」大師楊志的經典代表鈞瓷作品
    在鈞瓷界,「鈞瓷三傑」之首楊志的名字如雷貫耳,《佛尊》《吉祥尊》《富貴瓶》《長壽瓶》《象鼻尊》……其作品更是赫赫有名,但不少鈞瓷愛好者很難見到楊志大師的真容。相對於他顯赫的鈞瓷生涯和所獲得的榮譽,楊志顯得過於低調。
  • 大師小匠:非遺鈞瓷—楊志從禹州走向國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主席雅克·考夫曼一行造訪千年瓷都—禹州市神垕古鎮,蒞臨參觀楊志鈞瓷藝術館,現場感受中國鈞瓷器韻之美,探討交流當下陶藝美學概念。(從左至右)楊曉平、楊志、雅克·考夫曼、李勝強雅克·考夫曼先生是法國和瑞士雙國籍
  • 《大河》之後藏鈞瓷 當代大師有奇珍
    參加本次拍賣的鈞瓷藝術家,有已經作古的鈞瓷泰鬥,也有正值創作巔峰的中青年藝術家,上拍作品各具特色,展示出了鈞瓷不同時代的藝術風貌,從中可以看出鈞瓷技藝與審美不斷發展和傳承的軌跡。  本場拍賣著重推出數件著名鈞瓷大師劉富安先生的精品。
  • 大師小匠:初心不改,楊志大師「型為本,釉為魂」的鈞瓷藝術人生
    在鈞瓷界,「鈞瓷三傑」之首楊志的名字如雷貫耳,《佛尊》《吉祥尊》《富貴瓶》《長壽瓶》《象鼻尊》……其作品更是赫赫有名,但不少鈞瓷愛好者很難見到楊志大師的真容。相對於他顯赫的鈞瓷生涯和所獲得的榮譽,楊志顯得過於低調。在旁人看來,花白的頭髮、挺拔的身姿、言語不多的楊志可能有些難以相處,但真正接觸起來,就會發現他那不苟言笑的外表下,有著一顆對鈞瓷藝朮赤誠的心。
  • 大師小匠:鈞瓷國禮《三羊開泰尊》
    《三羊開泰尊》是由大師小匠攜手苗家父子聯袂創作,鈞瓷泰鬥苗錫錦是新中國鈞窯恢復「五老」之一,是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被稱為「鈞瓷界的活化石」。苗長強出生於神垕鈞瓷世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 大師小匠:鈞瓷國大師苗長強
    苗長強,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鈞窯泰鬥苗錫錦之子。從事鈞瓷藝術研究三十餘年,擅長作品設計與釉色研發,成功恢復宋「官鈞」之蚯蚓走泥紋、天青、月白等鈞瓷歷史經典釉色。同時突破了鈞瓷傳統造型的傳統格局,開創了鈞窯造型藝術的新局面。2012年其窯口被文化部授予首批中國陶瓷界唯一一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
  • 大師小匠:鈞瓷國大師苗長強
    苗長強,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鈞窯泰鬥苗錫錦之子。從事鈞瓷藝術研究三十餘年,擅長作品設計與釉色研發,成功恢復宋「官鈞」之蚯蚓走泥紋、天青、月白等鈞瓷歷史經典釉色。同時突破了鈞瓷傳統造型的傳統格局,開創了鈞窯造型藝術的新局面。
  • 大師小匠攜手苗家鈞窯共同成立苗長強(北京)鈞瓷藝術中心
    由大師小匠天工院聯合苗家鈞窯共同成立苗長強(北京)鈞瓷藝術中心籤約儀式在河南禹州苗家鈞窯隆重舉行。來自各地藝術家、專家、收藏家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大師小匠公司是世界非遺傳承人大會副秘書長單位通過自製《大師小匠》非遺紀錄片節目、非遺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等形式,充分展示中華文化與工藝底蘊、傳播匠人匠心、締造品牌傳承的核心理念,攜手中央級傳媒機構、眾多非遺傳承人、各國駐華大使館成功舉辦「全球外交官非遺文化交流論壇」、「世界非遺傳承人大會」等系列品牌活動,踐行著非遺的產業化融入、國際化表達和社會化普及。
  • 大師小匠:揭密中芬建交70周年國禮鈞瓷《三羊開泰》
    三羊開泰尊代表的不只是一件國禮鈞瓷,更是中國千年文化的「絕對代表」,這不僅是中國「大國崛起」的時代宣誓,更是大國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和輸出,是中國對和平發展的美好祈願和祝福。》首播,展現了鈞瓷的發展歷史,呈現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藏。
  • 藏於神垕古鎮老巷的鈞瓷大師慄耀峰
    1979年,十七歲的慄耀峰來到神垕鎮東大藝術瓷廠「學活」,師從苗庚喜、裴麥囤等鈞瓷老藝人學習手拉坯成型和燒成。1982年,到神垕鎮北大藝術三廠負責拉坯成型。他憑著過硬的拉坯手藝,先後工作於孔家鈞窯、劉富安大師工作室、爐鈞張工作室等多家窯口,負責鈞瓷成型。
  • 華禹鈞瓷——國大師談鈞瓷
    鈞窯瓷器源遠流長,鈞瓷是中國瓷器中的璀璨之星,也是十分寶貴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鈞窯瓷器近幾年收藏熱度很高,就此鈞瓷界的幾位國大師們都有一些自己的獨特見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志老先生說:氣由心生,藝在指尖。每一件鈞瓷都是手藝人的心血之作,鈞瓷美在:紅為貴,紫為最,天青月白勝翡翠,它古樸大方,自然渾厚,是當今瓷器界不可缺少的藝術收藏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