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國棟 孫曉磊:也說「衡陽雁」

2020-12-18 金臺資訊

作者:孟國棟、孫曉磊,均系浙江師範大學副教授

「衡陽雁」是古代詩詞中的經典意象,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均與之相關,如杜甫「萬裡衡陽雁,今年又北歸」、範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等。

「衡陽雁」意象之所以生成,當與「雁不過衡陽」的觀念有關。關於其成因,前人有幾種不同說法:一是地勢使然。南嶽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南端即位于衡陽的回雁峰。古人認為回雁峰地勢極高,阻擋了雁南下的進程,故而將衡陽當作大雁南飛之極點。這是想當然之論,衡山七十二峰中最高的乃位於回雁峰北面的祝融峰,南來的大雁能夠飛越祝融峰,又豈能飛不過回雁峰?實際上回雁峰本身並不高,範成大曾親自登上此峰,並云:「登回雁峰,郡南一小山也。」藉助現代地理學知識,我們更是能準確知道它的海拔只有90多米,根本無法抵擋住南飛的大雁。二是外形酷似。宋犖等人認為回雁峰的得名源自其外形如飛動之雁:「衡州回雁峰因峰勢取名耳,世傳謬甚。」並附有明代胡貞開《回雁峰遊記》中的解釋:「世傳『衡陽雁斷』,其說有二:一曰山高,雁不能過;一曰江有毒,雁飲水死耳。淺人耳食,奉為信史,可笑也……蓋衡之七十二峰,從洞庭疊翠南來,如飛如翰,奔八百裡至湘江,而一峰夭矯回伏若雁之落,而乘風迅折,復起項領,羽翼翩翩欲動者,勢使然也。」(宋犖《筠廊偶筆》)倪璠也曾說:「或曰峰勢如雁之回,故名。」然此種解釋難與詩歌中的「衡陽雁」意象以及「衡陽雁斷」等典故發生關聯。三是氣候適宜。《呂氏春秋·季秋紀》曰:「季秋之月,候雁來賓……是月也,霜始降。」因此有人將雁與霜聯繫在一起,認為回雁峰以南氣候極熱,常年無霜、無雪,不利於雁的生存。《埤雅·釋鳥》中說南地罕見雪,故雁飛不至:「舊說鴻雁南翔,不過衡山。今衡山之旁有峰曰『回雁』,蓋南地極燠,人罕識雪者,故雁望衡山而止。」明楊本仁《九日虞山宴集短歌行》:「桂海無霜雁不來,黃華紫萸觸客襟。」桂海即南海,在衡山之南。這種觀點看似有理,實則不通。仇兆鰲注釋杜甫《歸雁》時即曾發出疑問:「今詢之粵東人,卻雲有霜有雁。」雖然《呂氏春秋》提到雁來、霜降,但此處的「霜降」乃二十四節氣之一,只是用以記載鴻雁南來的時間,而鴻雁的遷徙實與其地是否有霜並無必然聯繫。

可見以上三種說法都不能準確解釋「雁不過衡陽」的成因。並且就實際情況來看,大雁確能飛至衡陽更南之地。寇準《舂陵聞雁》:「誰道衡陽無雁過,數聲殘日下舂陵。」舂陵在今永州寧遠,位于衡陽之南。範成大也說:「世傳陽鳥不過衡山,至此而回。然聞桂林尚有雁聲。」可見雁亦能南飛至桂林。不僅如此,據《會稽典錄》記載,甚至連越南也可見到大雁:「虞國少有孝行,為日南太守,常有雙雁宿止廳上,每出行縣,輒飛逐車。」日南郡,在越南中部地區。既然雁可以遠飛至廣西、越南等地,為何還會產生「雁不過衡陽」的說法呢?我們認為應當與古人對雁的生活習性和九州邊界的認識有關。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雁春去秋來的生活規律,認為大雁於農曆八九月間南來,十二月至翌年二月北歸。上古時期人們對雁的認識雖然還較為感性,但也頗能與現代生物學知識相印證:大雁作為候鳥的重要代表,每年秋季從西伯利亞和蒙古國向南飛行,到中國的湖湘一帶越冬,第二年春天再返回蒙古和西伯利亞。因大雁的遷徙整體呈現出隨陽性的特點,《尚書·禹貢》將其稱為「陽鳥」。古人認為隨陰陽之鳥都不是中國固有的物種。《禮記·月令》:「盲風至,鴻雁來。」鄭玄注曰:「凡鳥隨陰陽者,皆不以中國為居。」《大戴禮·夏小正》云:「雁以北方為居。何以謂之居?生且長焉爾。」

雁既然不居「中國」,則其所居當在邊裔,古人認為可以用來區隔「中國」,也就是古九州邊界的重要地點有以下兩組四地。一組是碣石與會稽。碣石、會稽是燕、楚兩地的聖山,在古人心中具有特殊地位。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東行郡縣,刻石頌秦德,凡數處:泰山、琅琊、芝罘、碣石、會稽等。最北者碣石,最南者會稽。秦二世初立,亦欲效仿其父,《史記·封禪書》曰:「二世元年,東巡碣石,並海南,歷泰山,至會稽,皆禮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書旁,以章始皇之功德。」碣石、會稽也代表著古代「九州」沿海一線的南北兩端。另一組是雁門與衡陽。《爾雅·釋地》有「五陵」之說,雁門為北陵,是北方荒涼邊裔之地,正如《山海經·北山經》中所說:「雁門之山無草木。」山南曰陽,衡山之南即是衡陽。《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孔安國云:「北據荊山,南及衡山之陽。」《周禮·職方氏》:「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荊州是從其北面的荊山到南面的衡山之陽,故衡山是天下的南端。《禮記·王制》中也說:「南不盡衡山。」

碣石、會稽、雁門、衡陽均在九州的邊界,是上古時期人們對「中國」邊界認識的極限,更南、更北之地實屬蠻荒,尚未被納入他們的認知範圍。清人迮鶴壽曾總結《尚書·禹貢》中九州的劃分:「古人畫州分界,無不因乎山川之大勢,則《禹貢》之山水澤地俱在,可約而得之。豫州居中,其餘八州鄰於四裔。沇青徐之東,以渤海、潦水、東海為界。揚荊梁之南,以南海、衡陽、瀘水為界。梁雍之西,以岷山、黑水為界。雍冀之北,以豬野、雁門為界。」大雁的遷徙是一個綜合而複雜的過程,既有外在的溫度、日照、食物等原因,亦有其自身內在的生理因素。現代生物學研究表明,大雁在西伯利亞、我國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北部一帶繁殖,其南飛至越冬地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是從其繁殖地出發,沿著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過黃河、長江流域進入福建、廣東等地,最遠可到南洋諸島;二是從其繁殖地出發,經由內蒙古進入華北地區,南下可至雲南、四川等地,最遠可到緬甸、印度。(馮國超主編《動物百科全書》)雖然碣石與會稽、雁門與衡陽不是鴻雁遷徙路線的真實兩極,卻均位於這兩條路線上。古人之所以將此四地看作大雁遷徙路線的極點,應當與他們對九州邊界的認識有關。正如《通典·序目下》所說:「《禹貢》荊州南境至衡山之陽,若五嶺之南地非九州之境。」《通典·古南越》也說:「自嶺而南,當唐虞三代為蠻夷之國……非《禹貢》九州之域,又非《周禮·職方》之限。」

雖然古詩文中的「衡陽雁」意象最早可追溯至張衡的《西京賦》:「上春候來,季秋就溫。南翔衡陽,北棲雁門。」但這只能說張衡是率先將這種觀念施之於文學創作中的。鄭玄與張衡生活的年代相近,這說明雁棲衡陽已經是當時學者們普遍認同的看法了,這一觀念的生成必遠較張衡生活的時代為早。先秦典籍中的諸多記載表明上古時期人們對大雁遷徙的時令和習性都了解得非常清楚。我們相信,他們不僅僅是觀察大雁遷徙的時令和習性,對其遷徙的路線肯定也是進行過思考甚至考察的,只是受限於對九州地理邊界的認識,以衡山為「中國」的最南端,認為位于衡山七十二峰最南面的回雁峰即是九州南端之極點,進而認為鴻雁棲居于衡陽的回雁峰而不再南飛,這個觀念產生的時間當不會晚於《呂氏春秋》的成書年代——戰國末年。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先秦時期,人們囿於對九州邊界的認知局限,以衡陽為九州的南極,雁門為九州的北極,認為鴻雁從碣石和雁門南下,棲止會稽和衡陽,即鄭玄所謂鴻雁「不以中國為居」者也。所以我們也就更容易理解為什麼早期的詩文中均會將衡陽與雁門對舉,也自然就明白為什麼大雁除了被稱為衡陽雁、回雁以外,還會有塞雁、朔雁、胡雁等代稱了。後來唐宋詩詞中經常出現的將衡陽當作雁南飛之極點的含義當由此演變而來,只是人們已經搞不懂其真實原因了,前人給出的解釋如南地無霜、回雁峰太高、峰勢如雁之回等,均因沒有認識到此種觀念並非真實生活經驗的總結,而使得他們的釋因努力變成一種徒勞。我們在今天有必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入地讀懂跟「衡陽雁」有關的作品,同時對理解塞雁、胡雁甚至碣石鴻、碣石雁等意象的生成也有一定的啟發。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版:也說「衡陽雁」
    作者:孟國棟、孫曉磊(均系浙江師範大學副教授)「衡陽雁」是古代詩詞中的經典意象,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均與之相關,如杜甫「萬裡衡陽雁,今年又北歸」、範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等。「衡陽雁」意象之所以生成,當與「雁不過衡陽」的觀念有關。關於其成因,前人有幾種不同說法:一是地勢使然。
  • 雁不過衡陽
    然而,眾多的詠雁詩詞都與衡陽有關,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衡山的回雁峰,感覺氣溫暖和,在此棲息越冬,來年開春後再北歸,所以有「雁不過衡陽」之說。衡陽雁去圖 亞明/繪  東漢大文學家張衡在《西京賦》中說:「上春候來,季秋就溫
  • 舉頭忽見衡陽雁
    眾多的詠雁詩詞,不少都與衡陽有關,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衡山的回雁峰棲息越冬,來年開春後再北歸,所以有「雁不過衡陽」之說。    東漢大文學家張衡在《西京賦》中說:「上春候來,季秋就溫。南翔衡陽,北棲雁門。」可見在漢代就有「衡陽雁」的記載。南朝齊梁之際有「神童」之譽的劉孝綽在《賦得始歸雁詩》中云:「洞庭春水綠,衡陽旅雁歸。」
  • 雁至衡陽不南飛
    作者特意解釋:「這奠雁卻是個古禮。奠,安也。鵝的別名叫作『家雁』,又叫作『舒雁』,取其『家室安舒』之意。」這段關於鵝的來源解釋確實無誤,被人稱為「戰鬥力爆表」的家鵝正是野雁馴化而來。瑞典童話《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裡,家鵝和大雁一起飛遍全國,開啟了尼爾斯的一段奇妙之旅,也是雁鵝原本同源的佐證。
  • 「紙雁·探覓」第三季衡陽時裝周圓滿落幕
    「紙雁·探覓」第三季衡陽時裝周現場。 「紙雁·探覓」第三季衡陽時裝周現場。 「紙雁·探覓」第三季衡陽時裝周現場。 「紙雁·探覓」第三季衡陽時裝周現場。   紅網時刻10月30日訊(衡陽分站記者 蔣楠)10月29日,為期三天的「紙雁·探覓」第三季衡陽時裝周圓滿落幕,時尚個性的服裝、華麗新潮的布景、熠熠生輝的紙雁,讓觀看演出的市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在探尋「真我」的同時也了解到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活動現場,T臺上模特或俏麗活潑,或成熟穩重,將國際大牌、國內一線品牌、設計師潮牌秋冬新款一一展示,讓觀眾們大飽眼福。
  • 《王者榮耀》主題曲演唱者孫曉磊回鹽過年
    當天來做客的除了親戚之外,還有2006年星光大道人氣王李靜,遊戲《王者榮耀》主題曲的演唱者孫曉磊等阜寧籍藝人。在吃飯期間,孫曉磊從車後備廂裡拿出音響唱了一段淮劇《買油條》,讓親朋好友大呼「接地氣」。今年32歲的孫曉磊,出生於阜寧縣金沙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原施莊鎮岡北村),他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爺爺和父親都在當地從事有關音樂的工作。
  • 雁字回時|綠源物業湖南衡陽新項目次第花開
    去年九日在衡陽,滿林霜,俯瀟湘。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山到衡陽盡,峰迴雁影稀。路入衡陽天一角,更山環水繞無重數。衡陽,一座「活」在詩詞裡的城市,一座氣韻生動的落雁之城,這片神奇的土地,文明奧區,五嶽獨秀,融匯了自然之美、生態之貴、人文之魅。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世間的某些相逢,在冥冥之中早已註定。比如,綠源物業之于衡陽。一個是卓越精益的物業服務品牌,一個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清秋誕日一相逢,緣來緣往就此生。
  • 十四城字畫像|衡陽你的「雁」,領銜高飛中
    2018年6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衡陽考察時提出,衡陽要做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領頭雁」。2018年前三季度,衡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9.89億元,增長速度時隔27個季度後重回全省榜首。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衡陽市營造良好環境,承接產業轉移的典型經驗。   古人云「雁至衡陽不再飛」,以示衡陽的溫暖與魅力。
  • 衡陽來雁新城建設見聞:好天一天當兩天
    好天一天當兩天——衡陽來雁新城建設見聞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孟姣燕 通訊員 廖為 在衡陽市石鼓區,湘水、耒水、蒸水三江匯流之處的合江套湘江兩岸,是正在建設中的衡陽城市文旅融合生態新城——來雁新城。黃友濤說,大夥5點半開始上班,11點休息,下午再從3點幹到夜裡12點。 「工期緊、任務重,天晴是好天,在高溫中也要搶工期。」中建五局三公司項目經理徐喬介紹,為了確保規劃館在7月底如期完成主體封頂,項目優化施工組織,增加工人至200人,變一天3班為2班,錯開午時,分段施工效率更高。同時,開展勞動競賽,設置「安全文明之星」獎,員工不僅比進度、質量,更比安全。
  • 《天雁》廣流傳 衡陽精神「藏」歌中
    歌曲《天雁》以大雁的雁陣和雁鳴為切入點,從大雁的生活習性和飛行規律著筆,言物託志,在大氣磅礴下闡述了一種團結協作和勇於擔當的精神。大雁因為生存而飛翔,因為夢想而飛翔。《天雁》曲作者以空靈悠揚的三拍旋律把大雁對目標的執著追求、信念的激情綻放和熱愛生命、以苦為樂的生活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歌曲2010年一經問世,反響強烈,好評如潮,先後在中央、省、市的各級媒體相關欄目播出,該歌曲還被改編成合唱歌曲。該作品曾獲衡陽市文學藝術獎金獎、湖南省三湘群星獎金獎。
  • 衡陽迴雁詩社組織詩人謳歌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記者歐陽勝梅報導 9月1日上午,衡陽迴雁詩社召集部分詩人在雨母山開展「謳歌新中國·美麗鄉村行」詩歌主題活動,並就圍繞「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這個大主題進行全面部署。參加活動的詩人們紛紛表示響應詩社號召,寫出心中最美的詩句。
  • 多情湘女瓊瑤:不信衡陽雁不回
    「如何伴徵雁,日日向衡陽」。歐陽修或言歡聚,或訴離愁,與遊子瓊瑤的心是多麼相通。 二、人似秋雁來有信 在瓊瑤夫婦下榻的雁城賓館3棟6樓套間,離散多年的親人歡聚一堂。身居異鄉的瓊瑤和故鄉的親人都期盼著這一天,兩岸骨肉,一支血脈,兩相期盼,一樣情切。「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已』改鬢髮衰。
  • 古代衡陽的文化1:衡陽的大雁文化
    而衡陽大雁文化則起源於東漢時期,張衡(發明地動儀那位)在《二京賦》的《西京賦》「上春候來,季秋就溫。南翔衡陽,北棲雁門」一句中指出,北雁南飛去的地方便是衡陽,他在五十歲所作的《鴻賦》的「南寓衡陽,避祁寒也」一句中進一步指出,衡陽是大雁的家。
  • 御街行•秋來雁過衡陽日(原創)
    文/雪域之光秋來雁過衡陽日。暮色煙波逝。殘花無語落黃昏,散盡點滴香字。回首向來冷暖,多是風雨無情致。銀鉤錦瑟竹林寺。婉轉蒼涼賜。天涯何處不成眠,難隱望鄉心事。不堪惆悵,顓臾岸芷,曉夢空飛翅。
  • 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雁城衡陽
    「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 被稱為「雁城」的衡陽 不僅山光明媚,水色秀麗 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 衡陽又得雅稱雁城。
  • 男子100米仰泳入江陵介摘第二冠 孫曉磊奪銅
    在男子100米仰泳決賽中,出發失誤的日本選手入江凌介反敗為勝,以53秒61奪得冠軍,他的隊友古賀淳也以53秒88屈居亞軍,中國選手孫曉磊拼得一枚銅牌,成績是54秒46,另一名中國選手何健彬以55秒36排名第五。男子100米仰泳可謂日本選手的天下,入江凌介是這一項目52秒24的亞洲紀錄保持者,古賀淳也更在2009年的羅馬世錦賽上摘得該項目金牌,並打破世錦賽紀錄。
  • 南陽市文聯副主席 孫曉磊點評《春回雁歸》——作品盪氣迴腸 劇情令人淚目
    南陽市文聯副主席 孫曉磊點評《春回雁歸》——作品盪氣迴腸 劇情令人淚目南陽網訊(全媒體記者王延娟)9月3日下午,南陽市文聯副主席孫曉磊觀影后表示,作品拍得盪氣迴腸,跌宕起伏,富有人情味、充滿正能量。孫曉磊說,《春回雁歸》是南陽日報社為感恩英雄、記錄歷史、鼓舞士氣、頌揚時代而傾心打造、奉獻社會的精神大餐。這部作品拍得盪氣迴腸,跌宕起伏,富有人情味、充滿正能量。它以小見大,淋漓盡致地體現出無數抗擊疫情的白衣天使群體舍小家為大家的犧牲精神。
  • 衡陽雁去無留意,從此億龍是路人!
    這段在老家瀏陽陪老父,正好趕上前衡陽市委書記李億龍落馬。 李曾任長沙市芙蓉區委書記和長沙市委常委兼瀏陽市委書記,駛上仕途快車道後,歷任懷化和衡陽市委書記。 至於李案本身,令人印象深刻的戲劇性細節在兩個地方,恕不一一展開,推薦各位看下在湖南官場頗有輿情影響力的陳杰人寫的兩篇評論(《湖南衡陽前市委書記李億龍臉上的傷和手上的銬》、《……衡陽官員的誤發簡訊為何讓人心寒》)。 作為湖南輿情市場上的剛需產品,傑人這兩篇水準都還不錯,所以估計大家只能去微信對話框裡搜索看了。
  • 因雁結緣、藝術走親「大雁·迴雁」書畫聯展西安開幕
    開幕儀式 北有大雁塔,南有回雁峰,西安和衡陽因雁結緣11月7日,由陝西書學院與湖南衡陽市書畫院共同舉辦的「大雁·迴雁」書畫聯展在西安拉開帷幕,展覽展出了120餘幅書畫作品,其中不乏西安、衡陽兩地眾多書畫家的精品力作。
  • 琴曲《雁過衡陽》怎麼欣賞?
    △宋大年據《琴學練要》本,參合《五知齋琴譜》訂拍整理「雁過衡陽」又名「雁度衡陽」或「雁渡衡陽」。最早見於明嘉靖十八年(1539)徽王朱厚爝所編撰的《風宣玄品》之中。其後《西麓堂琴統》和《琴書大全》等二十家琴書譜集相繼收錄。本首「雁過衡陽」是據《治心齋琴學練要》參看了《五知齋琴譜》訂拍整理而成,全曲共分十段,每段皆有小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