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名女子來說,娘婆二家都與之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從小由娘家父母親養大成人,養育之恩終生難忘,而到了出嫁的時候,又不得不離開生養她的娘家,來到陌生的婆家,並且將在這裡生兒育女,直至終老,同樣感情深厚生活幸福。那麼,農村俗語「娘家飯香,婆家飯長」是啥意思?其實含義深刻,意味深長,令人深思。
「娘家飯香,婆家飯長」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非常通俗易懂,意思是說一個女人在娘家吃飯時,感覺是最香的,而在婆家吃飯的時間是最長的。古人說得好:「娘家雖好,不是久戀之家」。一個女孩子不管娘家的生活條件如何,飯如何香濃好吃,但是這樣的飯是不能夠吃一輩子的,因為遲早都還是要出嫁的。而當嫁到婆家以後,也不管婆家的家庭生活水平怎樣,飯好不好吃,合不合胃口,都要適應,因為婆家就是今後自己終生的家了,所以要在這裡長遠地生活一輩子。
古時候由於貧窮,所以俗話就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可見,過去的女子對生活的要求並不高,嫁人以後,只要能遇到一個對自己好些的男人,能吃飽肚子,穿暖衣服,就心滿意了。但是,作為女人,每每回憶起在娘家做女兒的時候,熟悉的環境,父母的嘮叨,吃慣的飯菜,還有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嬌公主生活,這也是人之常情。而等到出嫁後,成為了別人家的媳婦,生活環境和習慣都變化了,甚至吃的飯菜也隨之而變化了,尤其是遠嫁的姑娘,真的等於又重要開始了一個全新的,漫長的人生旅途。
吃飯本來是一件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事情之一,可是對於女人來說,從小是吃著爸媽做的飯長大的,父母對一家人的飲食偏好又是非常的了解,因此做的飯菜會更合胃口一些。而且一家人在一起吃飯,不會有太多的規矩,比較隨便,所以,吃起飯來肯定很香。而很多的女人嫁人後回到娘家,每次吃飯都要多吃一些,這大概就是「娘家飯香」的道理吧,這裡的深層次含義是在告訴女人們,要十分珍惜在娘家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要好好地孝順自己的父母親。
其實,每一個女人嫁人前後,在娘家在婆家,都不能做公主式的人物。特別是到了婆家以後,更是要儘快地進入角色,溶入生活。就拿吃飯來說吧,因為要長期和丈夫以及公婆等生活在一起,所以就不能由著自己的小性子來了,而需要照顧一家子人的想法。比如在娘家也許吃個現成的,可口的,還可以隨便吃,但在婆家可能飯要自己做,不習慣,還要注意形象和分寸,以適應新的家庭生活規律,學會顧全別人,儘量讓自己和一家人都吃得好,以便長久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所以,「婆家的飯長」的深意在於,在婆家的日子將要過一輩子,因此,為了以後的長遠考慮,就不能由著自己的小任性了。
是的,人的一生如果按照平均80歲來算,那麼,一個女人在娘家做女兒不過25年左右,而其餘的大部分歲月,都是在婆家度過的。如此看來,娘家的飯再好吃再香,也比不上在婆家吃飯的時間長。所以,作為女人一定要想方設法,把婆家的飯做得和娘家一樣香美可口,同時孝敬好娘婆二家的老人,讓自己和兩家的生活都能過得幸福美滿!大家以為如何?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