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娘家飯香,婆家飯長」是啥意思?其實意味深長

2020-12-09 我來說人文

對於一名女子來說,娘婆二家都與之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從小由娘家父母親養大成人,養育之恩終生難忘,而到了出嫁的時候,又不得不離開生養她的娘家,來到陌生的婆家,並且將在這裡生兒育女,直至終老,同樣感情深厚生活幸福。那麼,農村俗語「娘家飯香,婆家飯長」是啥意思?其實含義深刻,意味深長,令人深思。

「娘家飯香,婆家飯長」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非常通俗易懂,意思是說一個女人在娘家吃飯時,感覺是最香的,而在婆家吃飯的時間是最長的。古人說得好:「娘家雖好,不是久戀之家」。一個女孩子不管娘家的生活條件如何,飯如何香濃好吃,但是這樣的飯是不能夠吃一輩子的,因為遲早都還是要出嫁的。而當嫁到婆家以後,也不管婆家的家庭生活水平怎樣,飯好不好吃,合不合胃口,都要適應,因為婆家就是今後自己終生的家了,所以要在這裡長遠地生活一輩子。

古時候由於貧窮,所以俗話就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可見,過去的女子對生活的要求並不高,嫁人以後,只要能遇到一個對自己好些的男人,能吃飽肚子,穿暖衣服,就心滿意了。但是,作為女人,每每回憶起在娘家做女兒的時候,熟悉的環境,父母的嘮叨,吃慣的飯菜,還有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嬌公主生活,這也是人之常情。而等到出嫁後,成為了別人家的媳婦,生活環境和習慣都變化了,甚至吃的飯菜也隨之而變化了,尤其是遠嫁的姑娘,真的等於又重要開始了一個全新的,漫長的人生旅途。

吃飯本來是一件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事情之一,可是對於女人來說,從小是吃著爸媽做的飯長大的,父母對一家人的飲食偏好又是非常的了解,因此做的飯菜會更合胃口一些。而且一家人在一起吃飯,不會有太多的規矩,比較隨便,所以,吃起飯來肯定很香。而很多的女人嫁人後回到娘家,每次吃飯都要多吃一些,這大概就是「娘家飯香」的道理吧,這裡的深層次含義是在告訴女人們,要十分珍惜在娘家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要好好地孝順自己的父母親。

其實,每一個女人嫁人前後,在娘家在婆家,都不能做公主式的人物。特別是到了婆家以後,更是要儘快地進入角色,溶入生活。就拿吃飯來說吧,因為要長期和丈夫以及公婆等生活在一起,所以就不能由著自己的小性子來了,而需要照顧一家子人的想法。比如在娘家也許吃個現成的,可口的,還可以隨便吃,但在婆家可能飯要自己做,不習慣,還要注意形象和分寸,以適應新的家庭生活規律,學會顧全別人,儘量讓自己和一家人都吃得好,以便長久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所以,「婆家的飯長」的深意在於,在婆家的日子將要過一輩子,因此,為了以後的長遠考慮,就不能由著自己的小任性了。

是的,人的一生如果按照平均80歲來算,那麼,一個女人在娘家做女兒不過25年左右,而其餘的大部分歲月,都是在婆家度過的。如此看來,娘家的飯再好吃再香,也比不上在婆家吃飯的時間長。所以,作為女人一定要想方設法,把婆家的飯做得和娘家一樣香美可口,同時孝敬好娘婆二家的老人,讓自己和兩家的生活都能過得幸福美滿!大家以為如何?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臘八不吃娘家飯,祖祖輩輩還不起!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今天是臘八節,天氣雖然陰沉,但是溫度卻保持在了三四度,很多村裡的老人,聚在一起,或者下象棋,或閉目養神,或聊著關於臘八節的傳統,在這些老人聊天的過程中,他們偶爾會說出幾句關於臘八節的農村俗語,其中頗有爭議的就是幾句,下面我們就看看。
  • 農村俗語:「吃過冬至飯,一日長一線」啥意思?馬上冬至不妨一看
    農村俗語:「吃過冬至飯,一日長一線」啥意思?馬上冬至不妨一看本周末咱們將迎來冬至節氣,現階段很多城市已經切身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不過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還是有不少地方依然保持在最低溫度零度以上的。故而冬至算是一個臨界點,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關於冬至日的俗語,「吃過冬至飯,一日長一線」,啥意思呢?冬至,又被稱為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氣,同時也是我們國家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古代有「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便是冬天的大節日。
  • 農村俗語「娘家屋住不老,親戚飯吃不飽」,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俗語又稱「老話」,是千百年來先輩智慧的結晶,很多農村老話都具有警示與訓誡的意義,比如說,以下的五則俗語,你們知道其中的含義嗎?一、滿堂兒女,當不得半席夫妻在農村,這句老話告訴我們,夫妻之間的相互關懷與照顧,遠比子女對父母的孝心!這句老話,其實不就是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告誡我們家和萬事興嗎?
  •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這句農村諺語的什麼意思?一線是啥?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這句農村諺語的什麼意思?一線是啥?「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這個農村俗語透露這深深的科學現象,或許聽過的人並不是很多,但是這是一個十分經典的諺語,不少人奉為經典。自古就有春分者陰陽相半的說辭,什麼意思的呢?大白話就是說白天和夜晚的時間一樣的長短,都是十二個鍾,其實,不僅僅是春分,學過物理的都知道,還有秋分這一天也是的,一天對半分。我們可以看一下,今年的春分時間就是2019年是3月21日。那麼,吃了春分飯,是否真的如諺語所說,白天時間是否一天長一線的呢?
  • 春分節氣將至,俗語「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一線是指啥?
    春分節氣將至,俗語「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一線是指啥?文/農夫也瘋狂不經意間,寒冷的冬天成為了過去式。在2019年3月12日,就正式結束了長達81天的數九天了。俗語「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這個「一線」又是指啥呢?(1)春分是什麼意思?分的是什麼呢?春分節氣是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前後,當太陽位於黃經0°時,就迎來了春分點。在這一天太有將會直射赤道,而在南半球則正好相反,其這個時候是秋分。農夫查閱了一下,今年的春分是在3月21日,農曆二月十五日。
  • 老話講:臘八不吃娘家飯,祖祖輩輩還不起!農村臘八節有何講究?
    文/惜談老話講:臘八不吃娘家飯,祖祖輩輩還不起!農村臘八節有何講究?前幾天臘八節剛過,想必各地的年味也是越來越濃了。不過雖然大家過的是同樣一個節日,可能各地過節的習俗卻各不相同,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講究,而在我國有些農村就流行著這樣一句俗語:「臘八不吃娘家飯,祖祖輩輩還不起講」,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過臘八節還有什麼講究嗎?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就是在臘八節這天,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夠吃娘家的飯的,就連用娘家的糧食做飯都不行。
  • 農村老話:「寧受婆家一鬥氣,不受娘家一口氣」什麼意思?
    第一句,寧受婆家一鬥氣,不受娘家一口氣這句話其實說的呢就是因為畢竟是嫁到婆家去的,不是親身的,所以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隔閡,有一些間隙的。而娘家的話,就是從小到大最愛自己最關心自己的人了,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做,也就是為什麼說不受娘家一口氣啦。
  • 農村俗語「吃過冬至飯,一日長一線」,什麼意思?一線有多長?
    過了冬至之後,太陽就逐漸北移了,白天自然也會越來越長。這種晝長夜短的規律,老祖宗早就發現了,並且將其總結成了通俗易懂的話語,「吃過冬至飯,一日長一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一線」究竟指什麼,它有多長呢?
  • 農村俗語「婆家上門大似天,親家登門不值錢」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有各種各樣的民間俗語存在。有一些通俗易懂,有一些則比較奇怪,甚至當時所表達的意思跟現在的現實生活完全相反。比如說這句農村俗語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老話說「婆家上門大似天,親家登門不值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現在還這麼說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 農村俗語「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啥意思,啥道理?
    農村常常說一些話糙理不糙的語言,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是道理卻是非常在理實用的,而這句俗語說的「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道理呢?這句話聽起來就比較粗俗的感覺,又是井裡蛤蟆又是飯裡面的沙子,又是醬裡面的蛆,聽起來以及想像起來就不雅觀,這句話到底想讓人吃好飯呢還是噁心人呢?其實這句俗語源自一句歇後語也可以說是俏皮話,後面的釋義是「算不了一回事」,就明白了許多了。
  • 農村俗語:寧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過頭話是啥意思?為何不能說
    農村人說話總喜歡用一些俗語,而那些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有許多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比如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叫:寧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下面就來看一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人認為「過頭飯」就是飯吃得太多,導致自己撐得難受。其實「過頭飯」在古時候指的是犯人在行刑前吃的最後一頓飯,基本上這頓飯吃完之後,以後也就不用再吃飯了。而農村人所說的「寧吃過頭飯」,也就是「寧可死」的意思。
  • 農村俗語:寧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過頭話是啥意思?為何不能說
    農村人說話總喜歡用一些俗語,而那些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有許多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比如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叫:寧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下面就來看一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到底什麼是「過頭飯」呢?
  • 農村老人說:「碗邊飯吃不飽人」,你知道是啥意思嗎?說得太好了
    農村老人說:「碗邊飯吃不飽人」,你知道這話是啥意思嗎?說得太好了在農村人們聊天時,經常會說一些俗語老話,這些老話都是人們生活中經驗之談,對年輕人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有的俗語一聽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有的俗語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 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啥意思?快過年了不妨了解下
    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啥意思?快過年了不妨了解下在千百年的生產活動中,勞動人民總結了很多生活經驗,經過幾代人的口口相傳,濃縮成短短的一兩句話,用來指導後輩的生產生活。很多人或許會覺得農村人讀書少,受教育時間短,但是農村人懂得的道理卻不少,像一些我們常聽到的俗語,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所謂俗語通俗一點來講就是上不了大場面的一些詩句,只能在下面被人們給流傳。
  • 俗語「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導讀:俗語「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什麼意思?你怎麼看?俗話說得好「好男兒志在四方」,從古自今對於男人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他們肩上的責任也很重大,不僅要肩負起養家餬口的責任,而且還必須要表現出堅強、勇敢、有責任。
  • 農村俗語「六七不吃家常飯,單等女兒擺酒宴」啥意思?有道理嗎?
    眨眼間,已從那個懵懂少年成為油膩大叔的,回想起兒時在農村的生活,總是那麼的美好!在農村,小時候最喜歡來到村中的古樹下,不為別的,只為老人口中念叨的哪些俗語段子,這些從老人口中飛出的俗語,猶如委婉動聽的民謠,讓人懷念,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也積累大量的俗語,但它大多根植於民間,來自於勞動農民之。,今天老農就為大家整理幾句農村俗語,希望大家喜歡。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講的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多多少少都流傳著一些富有特色的俗語,在不同的地方,這些俗語在句式和表達形式上略有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是相似的。它們在農村被一代一代的口口相傳,富有人生哲理,是我們祖先的重大發明。充滿了我們祖先的智慧,祖先們用「話粗理不粗」的俗語教會我們人際交往、為人處世、農耕經驗等。
  • 俗語:娘家屋住不老,親戚飯吃不飽,有什麼含義嗎?含義很現實
    俗語:娘家屋住不老,親戚飯吃不飽,有什麼含義嗎?含義很現實在農村生活也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特別是農村的一些俗語,這些話都是有很多含義的,裡面包含著教你做人的道理,無論在什麼時候,你們也許也可以用到。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娘家屋住不老,親戚飯吃不飽,有什麼含義嗎?含義很現實。這句話其實看上去也很簡單,理解起來也很簡單,但是很多人就會感覺到這好像有些不對啊!這娘家不就是自己家嘛!為什麼會住不老,這住不老也就罷了!這親戚家怎麼吃個飯都吃不飽了呢?其實說出含義是很現實的。大家請往下看。首先是「娘家屋住不老」。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見了不管飯,是什麼意思?
    導讀: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見了不管飯,是什麼意思?農村是我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在以前,我國絕大多數居民都是農民,因為古代皇帝不讓從商的原因,所以人們也沒有選擇的餘地。但是這些有大智慧的先民還是通過生活總結出來了很多富有教育性的俗語,這些俗語有很多在現在還依然適用。
  • 農村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是啥意思?俗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