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評價改革「破」與「立」

2020-12-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總體方案》針對我國教育評價的突出問題,堅決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列出了若干個「不得」禁令,符合教育邏輯規律,指向明確、可操作性強。同時,《總體方案》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新的教育評價理念,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破舊立新,我們必須堅決執行和落實到位。

  要妥善處理「破」與「立」的辯證關係,破除傳統管理主義思想的束縛,進一步增強教育評價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廣泛吸納利益相關者參與評價,充分聽取各評價主體的意見和建議;破除傳統高等教育評價中簡單化、單一化、工具化、功利化、過度量化等弊端,創新基於客觀事實的主觀評價方法,在科學凝練核心指標的同時,構建注重過程、突出增值、多元多維、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等新的評價體系;破除科學主義評價範式的不利影響,避免單純注重結果和以統一的量化指標體系去評價所有高校,全面發揮高等教育評價的導向、激勵、檢查、監督、診斷、選拔、管理等系統功能,把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突出評價高校為「四個服務」所作出的貢獻。

  《總體方案》明確了對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用人評價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改革思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規劃了推進措施、工作抓手和方式方法。上述改革的對象不同、各有側重,但又指向一致、有機統一,構成了一個科學、系統的評價體系,重點和難點之一在於改進學科評估。應準確把握高等教育評價的基本定位和改革部署,著力提升「元評價」的水平和能力,不斷完善高等教育評價的組織機制、制度機制和價值機制及其所構成的評價治理機制,積極探索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的高等教育評價制度,使之更好地體現和適應高等教育現代化和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等要求,使得我國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更加有地位、更具話語權。

  評價是以事實為依據的主體價值判斷,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培養導向,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優化對辦學理念、培養定位、生源質量、培養過程、課程體系、畢業生質量等多視角多方位評價,著力使所培養的人才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進一步加大教育評價後服務,拓展分析服務內容,充分發揮「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發展」的功能,加強對評價結果的反思與研究,多元運用評價結果。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評價現代化,大力強化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開展評價工作,有效為被評價單位減負。加強評估倫理和文化建設,提高專家評價能力。

  高校之間的基礎、實力和發展水平不盡相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承擔的任務和服務對象也各有側重,但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歷史傳統和優勢特色,這是在辦學實踐中形成的寶貴財富,必須倍加珍惜和發揚光大,也要堅持守正創新,根據時代需求變化加快轉型發展。《總體方案》增強了改革的科學性、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這也體現了分類指導的方法論。高等教育評價應堅持統籌兼顧、分類設計,引導各高校充分挖掘傳統,因地因校制宜,科學定位、各顯其能,找準發展坐標,科學規劃辦學類型、規模和層次,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辦出水平、辦出特色,促進高校及其師生員工鼓勁加油、激勵上進,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我國已進入加快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新階段和新徵程,更加需要現代化的教育評價體系。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是興校治校的指揮棒,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關心、理解和支持,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使得教育評價更好地服務於教育發展的目標、方向、任務。高校更要勇於走在教育評價改革的前列,清醒認識教育規律、自身狀態、努力方向和相應措施,按照教育評價改革的新要求,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加快院校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辦好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敢於擔當、突破難點,不斷總結經驗和堅持不懈地推進,確保教育評價改革的安排部署落得準、落得穩、落得好。

  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堅持以人為本,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教育評價的根本標準,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構建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評價改革體制和機制,增強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和塑造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和學習型社會。(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 張煒)

相關焦點

  • 破「SCI至上」後,科研評價體系如何立
    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誇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不利於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不能滿足新時代對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不利於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  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看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全面轉型階段:徹底改變「文革」中不重視科技的問題,推動了科學春天的到來,科技創新走向國際舞臺。
  • 破「五唯」立在其中
    原標題:破「五唯」立在其中   【論教】   編者按 「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是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的重要內容。教育評價是教育發展的指揮棒,影響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行為和心態,因此教育部提出2019年「要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最硬的一仗』來推進」。破解「五唯」難題,是教育進入全面普及階段能否健康前行、科學發展的重要前提,在新時代具有特殊意義。
  • 「破」「立」結合 打造新時代教育評價體系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黨中央名義印發的教育評價改革文件,是指引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獻。《總體方案》高屋建瓴,繪製了新時代中國教育評價改革的藍圖,有利於舉旗定向、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展素質教育鋪平道路。
  • 破「四唯」後,高校人才評價立什麼
    原標題:破「四唯」後,高校人才評價立什麼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科院、中國工程院等五部門發布《關於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在最近教育部的通知中又增加了清理「唯帽子」內容,聯手「掰正」國內教育、科技等領域的評價體系問題,對「四唯」現象出手整治。
  • 日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與發展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歷程1947 年日本進行了第一次教育改革。這次改革的首要目標是成立「新制大學」,即將多種類型的高等教育機構統一為一種類型的大學;在高等教育機構合併與調整過程中,使區域分布更加合理化,日本政府提出了「一府縣一大學」的指導方針;將「一般教育」引入大學課程,並使其具有與專門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971年開始的經濟調整增長期階段,日本高等教育發展主要表現為數量增長和結構演化。
  • 用好教育改革的指揮棒
    這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總體方案》從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入手,破立並舉,推進教育評價關鍵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文件有哪些新亮點,下一步如何貫徹落實?多位專家從不同角度提供了分析與思考。
  • 「深化高校教育評價改革高峰論壇」在華東政法大學舉行
    《破「五唯」構建科學教育評價體系的實踐探索》研究報告進行了論證。郭為祿表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是新中國歷史上規格最高的評價改革方案,也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文件。
  • 從「不破不立」到「以立促破」
    (原標題:從「不破不立」到「以立促破」)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印發,對改進師範院校評價提出...
    《總體方案》的基本定位和考慮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主線,以破「五唯」為導向,以五類主體為抓手,著力做到政策系統集成、舉措破立結合、改革協同推進。「破」的是短視行為和功利化傾向,「立」的是科學履行職責的體制機制,相應提出完善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3項任務。 二是改革學校評價。
  • 1986:「破」而後立,國企之「破」帶來改革新生
    專題:改革開放30年系列述評之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如果1986這一年有什麼主題詞的話,用「破而後立」來形容當時人們的困惑、焦灼和大徹大悟似乎比較貼切。
  • 用教育評價改革引領新時代教育體制改革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童彤)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5個方面22項重點改革任務。其中,《方案》對傳統教育評價進行深化改革,有「破」有「立」,對外傳遞出深刻且堅定地推進教育評價改革之決心。
  •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統籌推進北京高等教育改革...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2018年6月8日關於統籌推進北京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北京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 德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歷程與趨勢
    20世紀60年代,大學生運動席捲歐洲,使聯邦德國政府及高校內部管理層產生了極大震動,德國開始推行高校改革。1976年,聯邦德國頒布《高等學校總綱法》——聯邦德國高等教育史上第一部運用於各州的綱領性法律。  1990年,柏林圍牆的倒塌使德國開始了一場全面而深入的社會變革。
  • 研究生院黨支部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新聞網訊 12月11日,研究生院黨支部擴大會議在浩園901會議室召開,會議主題是如何結合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研究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叢海林主持會議。叢海林指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對教育評價進行了系統的指導,通過五破五立,明確了教育發展的方向和思路。破的是短視行為和功利化傾向、重分數輕素質、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的片面辦學行為,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不科學做法、文憑學歷至上的不合理用人觀。
  • 直面教師「晉升之痛」,高校職稱評審如何「破」與「立」?
    央視新聞10月29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特別是有關教師評價的相關改革,這在社會和行業內引發廣泛關注。出臺意見和方案,改革高校教師評價體系面對高校教師評價中存在的問題,今年7月,人社部、教育部專門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意見稿中的諸多要點也被納入其中。
  • 人民日報新語:破立結合,營造良好評價體系
    分類評價、同行評價、代表作制度是體現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三種評價原則,有利於建設破除「SCI至上」後的評價體系      日前印發的《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目的是破除「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校良好的創新環境。
  • 2020年影響中國高等教育進程的十件大事
    02 破 局 新興勢力呼之欲出對於終於啟動的「雙一流」動態調整工作,中國高校早已翹首以望。2020年,首輪「雙一流」建設進入驗收期。「雙一流」高校已經基本完成了自評和專家評議兩個評價階段。教育部的評價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中。相關消息透露,首輪「雙一流」評價體系設計方案已經得到通過,對「雙一流」高校數據採集的主要工作也將在今年12月結束。
  • 改革號角!上海市學習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培訓...
    上海市學習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培訓班舉辦時間:2020/12/11 11:17:05 來源:上海市教委新聞辦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12月9日-10日,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舉辦本市學習貫徹
  • 「十四五」:高等教育立足當下 更將引領未來
    「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取得新的顯著成就,2019年高等教育階段毛入學率達51.6%,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張端鴻認為,「十四五」期間高等教育在步入普及化階段後,將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將進一步提升,更多的社會人群通過成人高等教育進一步提升受教育年限。
  • 萬年召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研討交流會
    12月15日,萬年縣召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研討交流會。萬年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程學江出席會議並講話,縣委辦、縣政府辦、縣委宣傳部、縣委組織部、縣教體局等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及各中小學校(園)長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