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範昭 實習生 丁磊)9月20日,2015年度《中原弦索樂藝術人才培養》項目結項驗收匯報演出在河南省藝術中心上演。該項目是由鄭州大學作為申報主體,鄭州大學音樂學院作為執行主體的一個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項目,該項目於2015年11月立項手,受資助金額105萬。該項目的培訓學員共35名,由來自全國22個單位的青年教師在讀博士,博士研究生以及職業院團的青年演奏員組成。
大河網(www.dahe.cn)記者了解到,演出共分為《傳》、《承》、《創》三個篇章。已是88歲高齡的省級非遺傳人黃天錫老先生以一首《一門五福》亮相舞臺,其唱腔宛轉悠揚,令人回味無窮。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宋光生老先生今年已76歲高齡,他與另外老藝術家合奏的板頭曲《慢引》《唧唧咕》令全場觀眾為之讚嘆。
現場觀眾觀看演出
弦索樂《松青夜遊》,弦索樂在我國傳統音樂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如今我國現存的傳統音樂形式中,弦索樂彌足珍貴。目前僅存弦索樂中的另一種形式清代·容齋的《弦索十三套》,是我國北方弦索樂的重要代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板頭曲《落院》《蕭妃舞》,河南板頭曲是以琵琶、三弦、箏、軟弓京胡等器樂為主的合奏形式,其演奏曲目多半源於古老曲牌《八板》體及各種變體,同時廣泛吸取河南曲子、曲牌、唱腔及民間小調的音樂素材,成為中原傳統音樂的代表形式。
大調曲子《二嫂買鋤》
板頭曲合奏《高山流水》《大泉》,高山流水是中原弦索樂代表性樂曲之一,描述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中原地區,藝人們初次相見時,必定要彈奏高山流水,其意把對方作為知音
在河南民間音樂中有一首廣為流傳的《釘缸調》,《好漢歌》的創作中大量借鑑了河南民間音樂《釘缸調》的藝術手法。
三弦齊奏《上樓》《葡萄架》
琵琶彈唱《蝶戀花》
弦索四重奏《寒鵲爭梅》,為河南板頭曲傳統代表曲目。
古箏重奏《官渡賦》,官渡古戰場在今河南省中牟縣內,是歷史上著名的戰役之一,此曲在河南箏派中,影響較大。
最後全體學員以一曲《弦索聲聲譜新章》結束今晚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