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舉辦「唱響牧歌」——第三屆赤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昭烏達長短調民歌大賽

2020-09-03 中國巴林右旗

為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提高全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助推文旅融合,推動赤峰民族團結示範市創建工作,營造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傳播民歌文化,堅定文化自信,8月21日,由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巴林右旗人民政府主辦,赤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巴林右旗文化旅遊體育局,巴林右旗融媒體中心承辦,巴林右旗文化館,巴林右旗非遺辦,巴林右旗翁根毛都景區,赤峰廣播電視臺電視蒙編部協辦的「唱響牧歌」——第三屆赤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昭烏達長短調民歌大賽在我旗翁根毛都景區舉行。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蔚治國,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產業處處長鄔韶峻,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吳立新,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領導,赤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陳玉華,旗委常委、宣傳部長韓穎,旗人大常委副主任孟和烏力吉,旗人民政府副旗長斯欽圖、田海峰,旗政協副主席哈斯牧仁、薩如拉,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所原首席研究員、博導,全國《格斯(薩)爾》工作領導小組秘書長斯欽孟和,原旗人大常委會主任、民間聯誼會名譽主席那·恩和,區內外著名的歌唱藝術家們出席開幕儀式;全市各旗縣區的參賽選手們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參加開幕儀式。巴林右旗文化旅遊體育局局長達布希拉圖主持開幕儀式。

斯欽圖致辭,他代表巴林右旗人民政府向各位領導蒞臨巴林右旗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參加大賽的全體參賽人員、評審專家表示誠摯的問候;向籌備本次比賽付出辛勤勞動的全體工作人員以及支持和關心比賽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斯欽圖指出,巴林右旗堅持以建設民族文化大旗為目標,實施品牌引領戰略,強化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各項文化事業都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尤其是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成效顯著。斯欽圖強調,民歌是先進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源於生活、源於基層,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本次大賽在我旗舉辦不僅彰顯了巴林右旗民族文化工作的成績,也為全市基層群眾搭建了展示自身才能的平臺,更為傳承弘揚發展昭烏達民歌建立了夯實的基礎。

儀式上,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吳立新講話;參賽選手代表宣誓;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蔚治國宣布大賽開幕。

在翁根毛都嘎查還舉行了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翁根毛都祭祀活動。

據悉,本次民歌大賽為期3天,比賽分為專業組、業餘組、老年組、兒童組,每組均設置長調組和短調組。本次民歌大賽進一步擴大了昭烏達民歌的影響力,推進非遺傳承保護和旅遊的深度融合,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為赤峰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增光添彩,對赤峰民族文化的發展繁榮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相關焦點

  • 「唱響牧歌」第三屆赤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昭烏達長短調民歌大賽
    ,營造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傳播民族文化,堅定文化自信,8月21日至23日,「唱響牧歌」第三屆赤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昭烏達長短調民歌大賽在巴林右旗翁根毛都景區舉行。巴林右旗人民政府主辦,赤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巴林右旗文化旅遊體育局、巴林右旗融媒體中心承辦,巴林右旗文化館、巴林右旗非遺辦、巴林右旗翁根毛都景區、赤峰廣播電視臺電視蒙編部協辦。
  • 「唱響牧歌」第三屆赤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昭烏達長短調民歌大賽圓滿結束
    8月23日晚,「唱響牧歌」第三屆赤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昭烏達長短調民歌大賽頒獎晚會在巴林右旗翁根毛都景區舉行。頒獎儀式上,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對本次大賽提供場地、給予支持的翁根毛都旅遊區頒發「特殊貢獻獎;對積極組織參與本屆大賽的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敖漢旗文化旅遊體育局頒發「優秀組織獎」;鑑於烏雲格日勒老人對昭烏達民歌的傳承所做的貢獻,大賽組委會研究決定授予其「特別貢獻獎;
  • 赤峰市第二屆那達慕大會在巴林右旗舉辦
    那達慕大會主會場 記者於子月攝  民族廣播網7月23日呼和浩特消息(記者於子月)2017年7月23日,「中華一家親 巴林草原情——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那達慕暨赤峰市第二屆那達慕大會」開幕式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麻斯他拉草原舉辦。
  • 赤峰市巴林右旗總工會舉辦「中國夢·勞動美」全旗職工巴林石雕刻技能大賽
    為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引導和激勵廣大職工提高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加強巴林石雕刻行業交流,提升巴林石雕刻行業職工技能水平,推動巴林石雕刻技能創新發展,9月8日,由巴林右旗總工會主辦,巴林右旗工藝美術協會承辦的2020年「中國夢·勞動美」全旗職工巴林石雕刻技能大賽在巴林右旗大板職業中學拉開了帷幕
  • 借燈取影 戲若人生—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之巴林左旗皮影戲
    巴林左旗皮影是流傳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右旗和林西縣東北部等地區,具有強烈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的傳統皮影藝術形式。它屬於北方皮影的唐山影派,以唐山灤縣灤州皮影音樂唱腔為基礎,又兼融了其他皮影流派。
  • 赤峰市巴林右旗舉辦職工巴林石雕刻技能大賽
    為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引導和激勵廣大職工提高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加強巴林石雕刻行業交流,提升巴林石雕刻行業職工技能水平,推動巴林石雕刻技能創新發展,9月8日,由旗總工會主辦,旗工藝美術協會承辦的2020年「中國夢·勞動美」全旗職工巴林石雕刻技能大賽舉行
  • 我市舉辦第三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
    為了展示我市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深入挖掘、傳承蒙古族服裝服飾文化,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由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阿魯科爾沁旗文化旅遊體育局承辦的赤峰市第三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於11月27日至29日在阿魯科爾沁旗會展中心成功舉辦。
  • 經久不衰的巴林民歌
    巴林左旗的民歌流傳非常廣泛,擁有許多的傳承人和愛好者,現已收集整理300多首,其內容主要為讚頌山水, 在巴林民歌中,種類有悠長嘹亮的牧歌,讚美家鄉的頌歌,紅火熱烈的婚禮歌,催人淚下的寓言體敘述歌,眷戀故居的思鄉曲,細膩纏綿的搖籃曲,虔誠肅穆的祭神歌,鞭撻邪惡的諷刺歌,表現古代遊牧民族生活情景的傳統民歌,表現近現代革命鬥爭及對解放後新生活讚美的新民歌。巴林民歌以聲音曲調高亢,婉轉悠揚,內容豐富多彩而聞名,其節奏自由,裝飾音多而細膩,並具有較強的朗誦性。
  • 赤峰市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那達慕大會在阿旗舉行
    8月24日至26日,赤峰市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那達慕大會在阿魯科爾沁旗賽罕塔拉蘇木隆重舉行。內蒙古民委八協處一級調研員、處長玲斯瑪,內蒙古民委《蒙古語文》雜誌社編審魯布桑東日布,內蒙古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法政學院教授薩巴特爾, 蒙醫首屆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助理斯欽圖,赤峰市政府副秘書長昭日格圖,赤峰市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升, 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立新,巴林右旗委常委
  • 「法進校園」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抓實青少年法治教育護航青少年...
    「法進校園」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抓實青少年法治教育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2020-07-08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長調民歌
    蒙古族長調民歌是內蒙古自治區地區的傳統音樂。它與蒙古族的社會生活密切有關,它反映了蒙古族人們的生活品味與價值取向。蒙古族長調民歌具有鮮明的遊牧文化與地域文化。歌曲中表達了蒙古民族人民對歷史文化、習俗等的感悟,長調民歌在蒙古族形成前就已經存在。
  • 巴林右旗公安局微電影《光明》榮獲「第八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平安中國單元優秀作品」獎項
    2020年11月6日,第八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在雲南省臨滄市開幕。巴林右旗公安局報送的微電影《光明》榮獲「第八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平安中國單元優秀作品」獎項。微電影《光明》是以巴林右旗公安局達爾罕派出所所長
  •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原常務副旗長金山被判有期徒刑13年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9日電(記者賈立君)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人民法院依法對赤峰市巴林右旗原旗委常委、常務副旗長金山犯貪汙罪、濫用職權罪、單位行賄罪一案進行宣判,一審判處金山有期徒刑13年。
  • 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巴林草原
    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床金嘎查,庚子年賽罕汗烏拉敖包祭祀傳統文化活動正式拉開序幕。蒙漢等各族群眾齊聚賽罕汗烏拉山,祈福祖國繁榮昌盛、草原風調雨順。在山下的草原上,烏蘭牧騎隊員們用歡快的民族歌舞,為各族群眾送上節日的祝福。而搏克、賽馬、射箭「男兒三藝」傳統比賽,讓人感受到蒙古族漢子的豪放之情。如今在巴林草原,崇尚自然、敬仰聖山的敖包祭祀文化活動,已成為多民族共同參與、具有共同文化認同的盛會。
  • 興安盟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
    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傳統工藝振興工作水平,推動興安盟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7月6日,興安盟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全盟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各級代表性傳承人和相關從業人員近70名學員參加培訓。
  • 內蒙古巴林右旗出土「紅山文化鳥形玉玦」
    巴林右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赤峰市北部,駐地大板鎮,地處西拉沐淪河北岸,大興安嶺南段山地。那日斯臺紅山文化遺址位於巴彥漢蘇木那日斯臺村。鳥形玉玦1978年那日斯臺遺址出土鳥形玉玦 現藏 巴林右旗博物館
  • 66歲「巴林蒙古靴子」技藝傳承人:從女教師到女匠人
    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23日電 題:66歲「巴林蒙古靴子」技藝傳承人:從女教師到女匠人  中新網記者 張瑋  「我做了35年教師,一輩子教書育人,退休了也希望把我所學都教給我的學生。」23日,來自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的66歲退休老教師薩仁格日樂和記者聊道。
  • 傳承民族文化 守護精神家園
    赤峰市直屬烏蘭牧騎隊員進行黨建融合促發展文化惠民演出。巴林右旗烏蘭牧騎的舞蹈《巴林德布斯樂》獲內蒙古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翁牛特旗烏蘭牧騎隊員進行蒙古族舞蹈排練。克什克騰旗烏蘭牧騎隊員在達來諾日嘎查演出。
  •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蒙古族長調
    2005年11月25日,"蒙古族長調民歌"和"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雙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其中"蒙古族長調民歌"是中國首次與外國就同一非物質遺產聯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並通過的項目。
  • 文化丨蒙古族傳統民歌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為兩大類:禮儀歌和牧歌。禮儀歌用於婚宴等喜慶場合,以歌唱純真的愛情、歌唱英雄、歌唱奪標的賽馬騎手為主要內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遷時唱,內容以讚美家鄉,狀物抒情者居多。蒙古族民歌節奏自由,裝飾音多而細膩,並具有較強的朗誦性。其燎亮、悠長、親切的曲調,沁人心脾。牧歌的歌詞既擅於抒情,又注重寫景,情景交融,表現人和大自然的和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