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蘇格拉底是有名的哲學家,他和年輕人們談理想談真諦,到最後卻因為「毒害青少年」的罪名而死。
前幾年網絡上流行著各種各樣的雞湯文,成為大家奮鬥時累了的精神食糧。
到現在,大家把「雞湯文」,稱為「毒雞湯」,認為它是空中樓閣,之前的文化現在變成了「糟粕」。
陳果,前幾年一位倍受推崇的老師,但現在,她的言論卻被「萬人炮轟」。
她在央視的一檔節目上,將「耄(mào)耋(dié)」讀成了「毛至」,大家又開始懷疑她的學識。
「人情味兒」
陳果,1981年出生於上海,讀書時成績優異,高考考入復旦大學,大學畢業後,又繼續攻讀本校的哲學系基督教哲學專業的博士學位。
畢業後陳果留校任職,教授「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就是我們大家所說的思修課。
陳果精通三國語言,因為兼職做過模特,還被稱為「模特姐姐」,她身上散發著高知女性的獨特魅力,十分吸引人。
一般來說,思修課都很枯燥,但是陳果的課卻生動而有趣,她和大家「談星星談月亮」,給剛進入大學校門的學子帶來一種「人情味兒」。
有人說:「雖然學期後半段不怎麼聽陳果老師的課了,但這並不影響我對她的尊敬,我覺得我身上存著的那點人情味,還是有當初大一上陳果老師思修課的功勞。」
紅了
之後有人將陳果的課程錄製下來,並且發布到了網上,陳果因此也紅了,原本就受人歡迎的思修課更是座無虛席。
陳果獨到的愛情見解也成為學生們的「精神食糧」,越來越多人慕名而來,作為老師的陳果也被貼上越來越多的標籤。
「復旦女神教授」、「心靈雞湯導師」、「青年才俊」都是陳果的標籤。
但也是因為這些標籤,讓不了解的人對陳果的印象更加模糊,她似乎成為了完美之人。
但網絡流行趨勢更新的十分快速,當時的雞湯文學漸漸被人批判。
人們開始奉行實用主義,雞湯文變成了「無病呻吟」的矯情語錄,認為這些都是「假大空」。
有人將陳果、於丹和咪蒙並稱為「三大雞湯始作俑者」,人們開始牴觸陳果的言論。
之後更是因為節目上的一次口誤,將陳果推上了風口浪尖。
口誤
在一檔央視節目中,陳果誤將「耄耋」讀成了「毛至」,大家開始懷疑陳果的學識,一個大學教授提前不會對稿子嗎?在節目上大庭廣眾地讀錯字嗎?
「耄耋」是指年齡很大的人,出處是《漢·曹操·對酒歌》,人們也常說耄耋之年。這兩個字雖然複雜,但也算是常見。
一個大學的思修教授,連基本的文學知識都不知道,這讓網友對陳果的反彈更大。
炮轟
陳果從「神壇」跌落,開始有人讓陳果走下講臺,說她不配為人師,毒害當代青年等等。
這些罪惡的標籤和之前的形成了鮮明對比。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對陳果的質疑當中。陳果意外走紅後迎來了「萬人炮轟」。
但是大家好像沒想過,陳果只是大學剛開始一門課程的老師,她告訴剛入校園的懵懂學子們,什麼是復旦,什麼是情懷。
但之後你是否認同她的這些觀點,那就需要你自己來摸索了,畢竟人生也要自己過。
陳果連「領路人」都算不上,不過是散發著人情味兒給大家「開個門」罷了。
也沒有想過,陳果能成為大學教授,並不是因為她的「雞湯」,而是因為學識。
小結
「耄耋」事件之後,陳果也漸漸在網絡上消失了,她或許已經回到了原本的工作崗位上,做著本職工作,還會和講臺下的學生們侃侃而談。
對於陳果這個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