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盲人劇社:林兆華導演給吃了定心丸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12名盲人困於一個孤島上,面對狂暴的大自然,等待一位領路人……《盲人》話劇就這樣開始了。

  聚光燈照向他們,他們的臉上有了光亮——那12雙眼睛,你永遠無法回視——晉吉徵、商振水、滕偉民、李璐瑤、楊付雲、王有才、梁江波、郝東武、宋惠英、鮑家麗、權靖、牟悅,他們都是盲人。舞臺上的他們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做自己……

  這是北京首個盲人劇社。現實生活中,他們都有自己的職業——按摩師、學生、作家……走近他們,你會發現演話劇帶給他們的是對生活的無限嚮往。而這正是盲人劇社——北京紅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負責人鄭曉潔和大偉希望看到的:讓盲人走進社會,融入社會……

  走上舞臺

  林兆華導演給吃了定心丸

  《盲人》是象徵主義戲劇大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梅特林克的著名劇作,講述了12位盲人在牧師的帶領下進入原始森林,但途中牧師去世,盲人們在等待救援過程中發生的故事。

  這個劇被多次排演過,但是林兆華導演想全部起用盲人來演,這個想法讓很多人心裡打了一個問號:「他們能行嗎?」事實證明,行!

  但剛接觸這部戲時,盲人朋友都大吃一驚:「我們還能演話劇?能行嗎?」郝東武猶豫半天才答應,他特怕演砸了,毀了導演牌子,後來郝東武演一個只有兩三句臺詞的盲人,但他每天都像魔怔一樣地排練,到哪兒都嘟囔著自己的那句「可憐可憐我們瞎眼人吧,給我們點吃的。」後來演興奮了,他還給自己加了一句詞:「麵包什麼的都行」。

  梁江波說自己排練時「站也不會站了,話都不會說了。」是林兆華導演讓大家吃了定心丸。在梁江波心目中,林兆華導演親切得像鄰家小老頭。但他特有辦法,因為常規的導演方法,對這些盲人演員沒用,林兆華設計了一些特殊方法:他讓所有演員平躺在舞臺上,邊聽音樂邊放鬆;為了讓演員的肢體語言更有目的,他還創造了「循聲而去」,一個人小聲哼哼,另一個人一點點安靜地去尋找;為了熟悉彼此位置,導演讓大家分散坐開,一個人站起來,一點點走,直到摸到另一人的時候再坐下;他還要求演員邊走邊說,不要站在那裡一本正經地說,於是,當演員把精力集中在行走時,臺詞也開始自然和流暢;為了分清方位,排練時還有暗語——12點,正對觀眾席,3點,正右方,9點,正左方,6點,正後方。

  走下舞臺

  人生的好戲剛剛開始

  「12名盲人演員手拉手地走上舞臺,地上放著四噸多鵝卵石,每跨前一步都發出譁啦譁啦的聲音,這猶如盲人生命中艱難的歷程。我努力地按照導演的意思去說好每一句臺詞,第一場演出落下帷幕,周圍的掌聲嚇了我一跳。」滕偉民回憶著當時的場景。

  觀眾反應如此強烈,盲人朋友們不得不兩次謝幕。謝幕後,觀眾仍然鼓掌,很多人流了淚。而演員中,年齡最小的盲姑娘號啕大哭,事後她說,她哭得很快樂。郝東武說,其實每一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流下了淚水。得到了社會的認同,心裡痛快、激動。

  北京紅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的鄭曉潔告訴記者,盲人演話劇的意義已經超越了話劇本身。明眼人和盲人,都在審視彼此之間的關係。「心中沒有愛的人,都是盲人,心中有愛,有希望,眼睛就能看得到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是明眼人。」

  郝東武就是那個眼睛看到五彩斑斕世界的人,他今年42歲,新婚不久,記者前去採訪他的時候,他還特意穿上了結婚時穿的衣服。愛人杜鵑就在他開辦的盲人按摩店內工作,按摩店內有郝東武的劇照,杜鵑每天都仰著頭看,她說老公比她這個明眼人還厲害。而剛開始杜鵑到郝東武店裡應聘的時候,兩個人並不來電。「也許是從演話劇開始後,她對我有點崇拜了。」

  而多年前郝東武剛從老家承德來北京謀生的時候,沒有人陪都不敢上街。第一次一個人出門,從盲人按摩店到小西天牌樓短短200多米,明眼人一個來回不過10分鐘,他花了一個多小時。下一次他一個人到了西單,並為自己買回了一身李寧牌運動衣。而這次,他走上了舞臺,這讓他確信,自己人生的好戲剛剛開始。

  演戲背後

  重要的是走進社會

  一臺液晶電視、一部DVD機、一個麥克風和四五十把椅子。電影院不定期會播放兩部影片,到時,大偉會坐在電視前,一邊盯著屏幕,一邊聲情並茂地用形象的比喻講解電影情節,「看」電影的是一群盲人朋友。

  這是北京紅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的「心目影院」,大偉是鄭曉潔的愛人。影院坐落在北京西城區鼓樓西大街的一四合院內。盲人劇團,「心目影院」,紅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為盲人融入社會一直努力著。

  說起心目影院的來歷,得回到2004年的一天,當時大偉和一位盲人朋友在家裡看美國電影《終結者》,大偉一邊念對白,一邊解說電影情節,講完以後,盲人朋友激動地抱起他在地上轉了兩圈。「我怎麼也沒想到,一部電影能給盲人帶來這麼巨大的快樂。」

  看到盲人們「看」電影時的認真勁頭,演話劇時的執著勁頭,鄭曉潔和大偉知道他們要繼續下去。他們設想著盲人劇社的未來:讓明眼人和盲人一起演,一起體會那種走進社會的感覺。「特別希望有人給我們免費寫個劇本,素材就是我們的心目影院。」

  本報記者 於建

相關焦點

  • 林兆華導演《盲人》免費看 "九個劇場"連演半月
    林兆華導演《盲人》免費看 "九個劇場"連演半月 2008年04月30日 10:26 來源:新京報 記者 郭延冰 攝   今晚,林兆華新作《盲人》將在九個劇場免費上演,4噸石頭營造的神秘舞臺將向觀眾講述一出人類悲劇。該劇排練、演出的費用由林兆華個人承擔,而九個劇場以比較低廉的價格提供了場地。
  • 大導林兆華新戲請盲人演《盲人》
    本報訊(記者王潤)在把金魚池回遷居民、亦莊保安、陝西秦腔、老腔藝人、搖滾樂手、工廠民工等各種非職業演員相繼請上話劇舞臺之後,林兆華導演此次又有驚人之舉,在其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梅特林克的劇本改編導演的新戲《盲人》中,將再次邀請非職業演員——13名視障人士共同主演這部以盲人處境象徵人類生存境遇的作品
  • 話劇《盲人》正式建組 林兆華起用十多位盲人
    昨天,北京人藝的話劇《盲人》正式建組,導演林兆華將率領十多位盲人非職業演員演出該劇。《盲人》是戲劇大師梅特林克的一部象徵主義戲劇,講述了12個盲人陷入原始森林、等待著已經死去的教士前來搭救。林兆華說:「這個戲中有恐懼、有絕望,甚至還有死亡,但是我們也要相信未來。在和這些視障演員的交流中,這種信念讓我感受很深刻。
  • 《盲人》獲觀眾起立致意 林兆華稱無所謂公益
    盲人演員手持盲杖小心地邁出每一步,有了這些石頭做定位標誌,他們走臺時不再那麼茫然。因座椅被拆除,每次演出只能容納200名觀眾。  演出中,這些來自各地的盲人演員用自己的方言,大聲說出臺詞,很多時候,他們說的話似乎都是在說自己。  演出結束後,演員們激動地擁抱在一起。飾演盲姑娘的李璐瑤大聲哭了。她說:「能順利演出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在排練中我們吃了很多苦。」
  • 林兆華導演經典《盲人》 觀眾不僅用眼「看」戲
    簡樸的油布,粗礪的石塊……這虛擬出的荒島,因為十二個真正的盲人演員,使殘酷和荒涼變得格外真實。觀眾們也不僅僅是用眼睛「看」戲,更是用心靈去傾聽和感受著眼睛看不到的世界。  昨晚,林兆華導演將比利時象徵派戲劇作家梅特林克100年前的經典之作《盲人》搬上了朝陽文化館九個劇場。
  • 體味創作的快感 林兆華帶領視障者排演《盲人》
    體味創作的快感 林兆華帶領視障者排演《盲人》 2008年04月18日 14:19 來源:北京日報 林兆華。   不安分的林兆華又出「么蛾子」了,他正帶領一群盲人排演象徵主義戲劇大師梅特林克的代表作《盲人》。
  • 林兆華簡介
    《哈姆雷特》排練現場 「眾星捧月」,中為林兆華    林兆華,話劇導演。1936年7月出生,祖籍天津,早年參加工作,196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後開始從事藝術工作。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前副院長)、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所長;中國著名戲劇導演、現代京劇導演,至今已導演60餘部舞臺作品。    在北京人藝,林兆華導演的《紅白喜事》(1984)、《狗兒爺涅磐》(1986)、《茶館》(新版,1999)等許多名劇,在藝術上和票房上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 盲人演繹梅特林克巨作《盲人》 四噸石頭建舞臺
    昨天,在話劇《盲人》的排練現場,導演林兆華手把手指導盲人演員排練。儘管排練的過程十分辛苦,起用非職業演員的做法也受到不少爭議,但林兆華表示,該劇能喚起盲人內心的一點希望,明眼人看了之後想想自己和未來,劇組的努力就值了。  舞臺上散落著重達四噸的石頭。在演出開始時,盲人演員將在志願者的帶領下上臺,演員還戴了護膝以防摔傷。
  • 對話著名戲劇導演林兆華:探索話劇的中國學派
    11月30日—12月19日,中國當代著名戲劇導演林兆華,舉辦首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林兆華從事戲劇導演藝術50多年,導演70餘部戲,見證並參與了上世紀60年代北京人藝從焦菊隱到于是之等藝術大家的創作;開啟了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小劇場的先河;並在90年代初探索到「當代戲劇」的觀念;最近20年來,既堅持「一戲一格」,又始終未曾偏離對戲劇中國學派的探索。  對林兆華來說,戲劇創作目的是什麼?他是否有獨特的中國式的導演手法來實現創作目的?
  • 從《銀錠橋》到《仲夏夜之夢》,林兆華導演的先鋒在何處?
    《仲夏夜之夢》2017年12月31日《三姐妹·等待戈多》2020年10月15日,《仲夏夜之夢》復排再登場林兆華導演對傳統現實主義戲劇而言,文學劇本通常發揮著「一劇之本」的作用,導演的思想與演員的表演都應與劇本一致,但林兆華等先鋒導演則認為,真正的舞臺戲劇表演所呈現的藝術效果,應該遠大於文學劇本。
  • 2019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偽君子》在北京上演
    7月3日,第八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壓軸大戲《偽君子》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正式首演,接下來,還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連演兩場,並將在「中演院線」旗下廣州大劇院、泉州大劇院、上海大寧劇院、廈門滄江劇院等劇院傾情上演。
  • 《仲夏夜之夢》將北京首演 林兆華潘斌龍再合作
    11月13日,林兆華導演的最新話劇《仲夏夜之夢》首次開放媒體探班。今年80歲的中國泰鬥級話劇導演林兆華先生,已經排演大小劇目近百部,但卻是首次嘗試愛情喜劇這個類型。導演這次選擇了莎翁經典劇目《仲夏夜之夢》,不止是為了紀念莎翁逝世400周年,同時也希望能挑戰新的表達方式,用導演的話說,「希望這個劇可以活潑些。」
  • 林兆華執導易卜生名作《人民公敵》 王學兵主演
    10月27日至30日,這部由豐碩果實林兆華戲劇創作中心出品,林兆華導演,王學兵、高亞麟領銜主演的話劇將登陸北京保利劇院連演4場,隨後從11月起在全國近30個城市的保利院線的劇院展開巡演,預計演出規模將超過100場。本劇已於日前建組,即將在京啟動排練。  易卜生被譽為「現代戲劇之父」 , 《人民公敵》是其最後一部社會問題劇,創作於1882年。
  • 林兆華:在藝術上說真話是很難的,人藝也有爛戲
    【簡介】林兆華,1936年生於天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1984-1998年任北京人藝副院長。現任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所長。  對自己的批判  作為中國排演莎士比亞作品最多的話劇導演,林兆華在1990年代導演的《哈姆雷特》創造了購票隊伍長達數百米的演出紀錄。20年後,他成立的林兆華戲劇工作室不僅重演這一經典,而且第一次以民間戲劇機構身份邀請德國版《哈姆雷特》來京演出。
  • 保利劇院 林兆華作品京味兒大戲《銀錠橋》
    林兆華戲劇作品《銀錠橋》話劇界大導林兆華導演,倪大紅、史可、陳雅狄、崔永平等主演故事梗概在北京銀錠橋旁,一個普普通通辛勤開著飯館的小人物於五主創介紹:導演:林兆華林兆華,中國著名話劇導演,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早期作為演員進入北京人藝,於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擔任導演,至今已導演八十餘部舞臺作品。1984年至1998年任北京人藝副院長。
  • 林兆華 導了三十六年戲 最想「中國學派」得以傳承
    林兆華 1936年生於天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是中國戲劇界獨一無二的「大導」。代表作《絕對信號》《哈姆雷特》《建築大師》《窩頭會館》等。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絕對信號》劇照。焦菊隱在中國文藝領域,電影、電視、戲劇,甚至網劇、綜藝中,有千百位從事導演工作的人。但有資格以「大導」兩個字指代,而且毫無爭議的,只有一位,他就是戲劇導演林兆華。從46歲開始執導戲劇,到今年82歲。
  • 北大藝術系—林兆華戲劇工作室招生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與林兆華戲劇工作室合作—戲劇高等研修班招生簡章>>>點右鍵下載簡章  北京大學即將成立藝術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系與林兆華戲劇工作室合作籌建北大戲劇研究所。
  • 上海話劇又添民營劇社
    很長一段時間,上海的話劇舞臺除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這支「正規軍」,就只剩下「現代人劇社」這一民間力量。上海東方早報記者昨天獲悉,一批來自京滬戲劇學院、電影學院、電視媒體的專業青年戲劇工作者自發組成一個劇社,並於日前領到了文化部統一頒發的《營業性演出許可證》,從而成為上海第二家民營劇社。
  • 林兆華:排經典是下策 戲劇應反映當代(圖)
    林兆華: 我是一個不用功的導演,我拍戲沒那麼認真。「半偷閒」那句話是林語堂說的,我不會玩命投入進一個戲,像別的導演那樣一下構思好幾大本。我就瞎劃拉劃拉就完了。  我為什么半用功?我更在乎的是靈感的東西,這個東西說不清楚,全憑感覺。我總說藝術是一種感覺的藝術,是不是理性的,理性不能指導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