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強對流家族重要成員冰雹,在雲南、廣西、廣東等多地刷遍存在感,預計,未來幾天上述地區或仍有冰雹天氣。對於冰雹你真的了解嗎?多大的冰雹會砸傷人?
入春以來,雲南多次遭冰雹襲擊。
冰雹來去匆匆 哪些地區被襲概率大?
「噼裡啪啦」、「DuangDuang」…冰雹總能自帶BGM(背景音)出場。當無數個小冰球砸向地面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即冰雹為何能從天上掉下來?
冰雹的形成需要水汽、不穩定能量積蓄、冷空氣入侵等因素共同影響。冰雹雲(能夠產生冰雹的積雨雲)是冰雹形成的「加工廠」,冰雹核在雲中隨氣流「上竄下跳」,不斷吸收水滴並凍結,當氣流託不住時,就以自由落體姿態墜落到「凡間」。
由於不穩定能量等因素變化快,產生又需要多種條件密切配合,所以冰雹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持續時間短,且局地性強,算得上是個「急性子」。對於固定地方來說,一般一次冰雹過程持續時間僅為2分鐘至10分鐘左右,影響範圍多為幾十米至幾千米左右。
那麼,冰雹最常墜落到哪裡?據氣象資料顯示,高原、山地是冰雹最常出沒的地方。1961-2005年青藏高原一年冰雹日數最多一般有15~30天,其中西藏那曲甚至高達53天,雲貴高原、華北中北部、東北等一般有3~5天。
在我國,發生冰雹天氣最多的省份是西藏和青海,省會城市中,拉薩、呼和浩特、西寧、哈爾濱、長春等比較容易遭冰雹襲擊。而甘肅東北部、南疆等地,由於水汽條件較差,缺乏冰雹形成的「原材料」,所以發生冰雹天氣的概率非常低。
冰雹最大如飯碗 直徑超過多大能傷人?
有人說像黃豆、雞蛋、硬幣、拳頭…還有人說冰雹像西米露!冰雹大小不同,「威力」不同,致災情況也會有所差別。同為冰雹,為何會有大小之分?
冰雹雲是冰雹的「加工廠」,冰雹在雲中不斷翻滾,似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時間越久,冰塊越大,「體型」也越大。當冰雹的重量超過上升氣流所能託住的重量時,冰雹便下墜至地面。因此,上升氣流越強大,最後形成的冰雹「塊頭」也就越大。
目前,我國出現的冰雹大多為直徑2釐米以下,5釐米以上的冰雹較為罕見。據世界氣象觀測資料顯示,世界上公認的雹塊「冠軍」是1970年9月3日在美國堪薩斯州發現,直徑為11釐米~12釐米左右,重776克。Emmm…個頭像碗一樣大!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冰雹家族是有嚴格限制的,當冰塊直徑小於0.5釐米時,則不屬於冰雹家族,可能是霰(xian)。
塊頭大小直接決定冰雹「殺傷力」的大小,一般來說,冰雹越大,質量越大,下降速度越快,「殺傷力」也越大。
當冰雹直徑達到2釐米,落地速度約20米/秒,相當於時速70公裡左右,會砸傷農作物、水果、蔬菜。當冰雹直徑達到6釐米及以上,重量100克左右,落地速度達到30米/秒,也就是時速100公裡,相當於雞蛋大小的冰雹以像高速奔馳的汽車一樣的速度砸向地面,此時汽車、門窗屋瓦等都會「遭殃」,甚至會造成人畜傷亡。
「神出鬼沒」也有規律可循 冰雹最常什麼時候搞突襲?
冰雹喜歡在較小範圍地域玩「閃現」,來去匆匆,如果將天氣比喻成打仗,冰雹就像是「遊擊隊」,蹤跡難尋。此外,由於冰雹雲團並不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周邊往往有多個雷雨雲團,容易被強降水、雷雨大風等掩蓋,導致能夠提前捕捉的難度較大。既然如此,冰雹現身時間就真無規律可循了嗎?
並非如此。據統計,我國降雹多發生在4-10月,平均而言,華南和長江中下遊地區3月冰雹最多,西南地區4月冰雹最多,而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冰雹多集中在5-9月。此外,一天之中我國各地降雹時段相對集中,約70%出現在下午13-19時,其中14-16時最多。
春夏之交,空氣中水汽條件逐漸改善,地面接收太陽輻射增多,近地面極易形成不穩定的溼熱空氣,冷空氣在這一時期仍比較活躍,當冷暖空氣交匯,導致溼熱空氣快速上升,氣溫急速下降,引起空氣的強烈對流。而午後太陽把大地烤得滾燙,近地面極易形成不穩定的溼熱空氣,為冰雹的形成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冰雹「閃現」功力較強,增加了預報的難度。但是近幾年,隨著預報技術不斷進步和氣象科技的逐漸發展,目前,在發布強對流預警期間或發生區域性、大範圍的強天氣過程時,冰雹預報的準確率會相對較高。
冰雹鋪滿地 夏天也能堆「雪人」?
一般來說,冰雹墜入「凡間」後,由於地面的溫度較高,再加上地面有水,冰塊很容易就融化了。但有時冰雹被層層包裹成冰球,冰塊緊緻密實、塊頭大,且地面氣溫較低時,會出現「冰雹鋪滿地面如雪」的場面,「分分鐘能堆成雪人的那種」。
像是2016年6月中旬,哈爾濱午後冰雹突襲,晴朗的天空突然開始陰雲密布,哈爾濱上空降下冰雹,起初冰雹是黃豆粒大小,漸漸變大,部分冰雹達到1角硬幣大小,路面積水短短幾分鐘就沒過了轎車半個車輪。冰雹停後,行人竟開始堆起了「雪人」,穿著涼鞋堆「雪人」,也是沒sei了!
春夏冰雹多發,需要提醒各位朋友當遭遇冰雹天氣,應當迅速進入建築物等可抗擊墜物的設施中躲避,若無法躲避,也應順風前行,及時尋找物體遮住身體,以免被砸傷。(策劃、設計:楊興 審核:王靜 劉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