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請不要神化鍾南山、捧殺鍾南山,也請不要質疑、詆毀鍾南山!
來源:醫脈通
作者:蘇暄
本文由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昨晚(29日)22點,「藝人沈佳欣在社交平臺公開質疑鍾南山院士」的新聞登上熱搜。她的不當言辭一時間惹得網友洶湧怒潮,目前已因惡意營銷被禁言15天。
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應封殺沈佳欣,並認為這種人太無知。鍾南山院士的貢獻有目共睹,而這位藝人無底線博關注的行為,封禁15天的懲罰顯然太輕了。網友還聲討華誼兄弟,質問其公司是否真有這樣的藝人。28日晚,華誼兄弟在社交平臺發聲明,表示網上關於「沈佳欣是華誼兄弟旗下藝人」為不實信息,沈佳欣與華誼兄弟無任何關係。
怎麼回事呢?
11月27日晚上,女演員沈佳欣在個人認證的社交平臺上,發了一條涉及鍾南山院士的動態,質問鍾南山有什麼研究成果、發明了什麼藥、治好過幾個人、提出什麼合理的建議、在武漢一共才待了幾天、做了什麼貢獻?
而在沈佳欣的簡介中,寫的是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演員、華誼兄弟旗下藝人。但搜遍全網,卻並未發現有該藝人的信息和作品,而從她的發文來看,也都是各種蹭熱度,用尖刻極端的語言來博取關注。
而這條言辭偏激尖刻的動態,讓網友們炸鍋了。
01
採訪鍾南山院士是很多記者的願望,我也不例外。自SARS之後,鍾院士在國人心中始終佔據無法被取代的位置。
放眼看去,真正踐行了幾十年錚錚鐵骨,保持初心的人寥寥無幾。很多人走著走著,便磨去了稜角,丟失了意志,泯然眾人矣;還有的人丟失了醫生的本分,往功名利祿上去用心,少了幾分純粹,多了幾分計較。
而最諷刺的便是,越急功近利想要得到什麼,往往得不到;心系蒼生,淡泊名利,反而成就大事。
鍾南山曾經在全國人大呼籲做霧霾檢測:沒有人的健康,再多的GDP都沒用!呼籲PM2.5檢測數據全部公開。沒人愛聽的話,他偏要說:PM2.5直接侵入肺中,人體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對PM2.5沒有任何過濾。關于禁煙,他懟過:相關機構又管賣煙又管控煙,這怎麼可能?這完全是對立的事情!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一方面是敢於質疑,言辭激烈;另一方面,鍾南山院士本人的性格卻很隨和、謙遜,84歲的他,始終帶著孩子般的童心(很多人活得太世故,早早丟失了童心)。
比如,分享「共和國勳章」獲獎感受時,他頑皮地透露了一個可愛的細節——「我自己故意在走紅毯、領獎的時候走快一點,顯示我還沒老。」
雖有一些人出於種種狹隘陰暗心理噴他(酸葡萄或「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但鍾南山的光輝之奪目,誰也遮蓋不了。
02 我所見的鐘院士
饒是時光流逝模糊了一切,我卻始終記得5年前見到鍾院士的很多細節。
2015年,在一次會議上,當時鐘院士的講座結束後,幾名記者把他團團圍住。對每個人的提問,他都會微微一笑,用親切的目光看著對方,言簡意賅予以解答。
當時剛披露了我國首例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輸入性病例的消息,我提出採訪要求時,他欣然同意,並給予了解答。
稿子出來後,需要請他審閱。當時他很快回了一條簡訊,告訴我在國外,隨後會看,口吻很親切,像當年導師對我說話一般。
習慣了一些出名專家覺得無足輕重不予理睬的待遇,鍾院士的態度讓我意外而感動。當時內心很暖(比鍾院士更忙的人不多吧),所以這條簡訊我保留了很久,直到換了手機才丟失。平時並不熱衷合影,後來卻總有些後悔,真該請鍾院士合個影。有圖有真相,將來給孩子們吹吹牛也有說服力。我想告訴他們,他是多麼了不起的人。
見微知著,不難想到他平時必是這樣對待所有人,親力親為,從不自矜身價,從不區分人等,儘可能關照他人需求。
這樣的人,怎可能不成為一名了不起的醫生,又怎可能不在國家危急之中擼起袖子就上,冒個人前途命運之風險,說真話做實事?
他在做這些事的時候,是沒有想到自己得失的,是不抱有個人目的的。
為啥我敢這麼說?他的每一個舉動,他通紅的眼眶和腮邊的淚水,他眼神裡的熱烈、同情、悲憫,他的初心和主張,他的憂心和快樂,大家都看得懂。
03 「南山風骨,國士無雙!」
現在來回擊一下這位藝人的質疑,鍾院士做了什麼,才夠格稱為無雙國士?(雖然可能是對牛彈琴,無知無腦的人能懂嗎)
鍾南山兩次大膽說出「人傳人」的事實,扭轉了抗疫的形勢,拉開了全國抗疫的序幕。
2020年1月20日,「圍繞著一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人,因為護理各方面,有14名醫務人員感染。」鍾南山當時說,出現人傳人和醫務人員感染的情況,是非常重要的標誌。
但更難得的是17年前,2003年第一次冠狀病毒疫情(SARS)爆發時,他還沒有今日的地位,是個地方醫院(廣州)的院士(我國的院士不少,他在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只是副主任),說真話需要多少勇氣,大家可以自行腦補。
他卻敢冒著風險說出與權威聲音相左的事實,「2003年有關部門要我糾正『錯誤看法』,但我堅持了自己觀點」。
原來,2003年2月18日出現過一次病原體之爭。SARS病例在快速增加,結果一些權威專家宣布,SARS的病原是衣原體,用抗生素治療非常有效。
但事實上,鍾南山已經把能用的抗生素治療方案都用過了,沒用。所以在廣東省的緊急會議上,鍾南山堅持說:SARS的元兇不是衣原體,而是病毒!
會後,有朋友悄悄問他:「你就不怕判斷失誤嗎?有一點點不妥,都會影響院士的聲譽。」
鍾南山平靜地說:「科學只能實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則受害的將是患者。」
因為他是講真話的大炮,所以不無爭議,有人罵他,甚至切齒痛恨。即使如此,鍾南山始終堅持最真實的自己,做最正確的決定。
到了4月,鍾南山又在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外記者舉辦的發布會上,大聲質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說法:
現在病源不知道,怎麼預防不清楚,怎麼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辦法,病情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我們頂多叫遏制,不叫控制!連醫護人員的防護都還沒有到位!
除了糾偏,2003年1月22日,60多歲的他與其他專家連夜奮戰,整理出一份調查報告,「非典型性肺炎」這個詞首次出現。那年春節過後,SARS在廣東快速蔓延,很快突破了1000例。鍾南山卻向廣東省衛生廳申請,把所有危重病人都送到他所在的廣州醫學院附一院去,集中治療。
他說,這是排雷的遇到了地雷陣,你不上誰上。從2002年12月22日收治第一位SARS患者,到2003年7月2日最後3位非典病人出院,鍾南山院士所在醫院醫務人員連續奮戰193天,創下全國醫院SARS防治工作的紀錄。收治SARS病例302例,治癒出院率達到93%。
期間,鍾南山院士過度疲勞,38小時沒合眼,出現了發燒等症狀。幸運的是,他得的只是普通肺炎,而自己又是這方面的專家,在家裡隔離治療一周,輸液吃藥,把自己治好了,又回到了一線。
17年後他還是英雄不改本色,敢發聲,敢負責!這事容易嗎?你試試就知道了!
此次疫情爆發後,84歲的鐘南山,不顧個人安危,再度出徵。2020年1月18日,鍾南山夜馳武漢疫情一線,連夜調查、討論和研究疫情。
鍾南山趕赴武漢金銀潭醫院了解病人。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召開發布會,鍾南山任專家組組長。
1月21日,新型冠狀病毒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組第一次會議,鍾南山任組長。
9月3日,鍾南山入選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評估專家組。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新冠病毒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組專家組組長,這些頭銜聽起來並不高大上,但這副擔子有多重?
可以想像下,如果國內的疫情在醫學防控層面出了紕漏,板子首當其衝會打在誰的身上?過去的功勞,很可能煙消雲散,一世英名盡毀可能還落個罵名。他高齡,早已功成身退,何必重出江湖?
但鍾南山不是計較這些的人,計較這些就不是鍾南山!
至於「鍾南山有什麼研究成果、發明了什麼藥、治好過幾個人、提出什麼合理的建議、在武漢一共才待了幾天、做了什麼貢獻?」這些都是微觀的、普通專家和醫生層面的工作(當然並不是說微觀貢獻不重要,畢竟病人是一個個醫護人員救下來的),他的大腦高速思考運轉的,是如何給出扭轉整個國家抗疫形勢宏觀層面的建議。
可以說,沒有鍾南山的建議,打贏抗疫第一戰肯定要付出比現在昂貴得多、且難以想像的沉重代價。
鍾南山用自己的膽識、數十年的經驗和醫學利器,與新冠病毒展開殊死搏鬥,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的健康。
狹路相逢勇者勝,有這份勇往直前、不計代價的犧牲精神和鬥志,病毒也得嚇退!
在研究成果方面,鍾南山院士團隊也發表了多項研究。美國時間2月28日,鍾南山院士團隊論文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研究團隊收集了自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29日,從全國30個省、市的552家醫院中所提取的1099例實驗室確認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信息。研究指出,嚴格、及時地採取流行病學措施,對遏制疫情迅速蔓延至關重要,近一半患者入院時尚未出現發熱、但隨著疾病進展,88.7%的患者相繼出現發熱,因此僅依靠發熱作為診斷標準則容易漏診疑診病例;指出消化道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較為少見,但也指出了新冠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的證據(在糞便、胃腸道破損黏膜、出血處分離出病毒),提示需要注意預防糞口傳播。這些研究成果對防控新冠疫情起到了重要貢獻。
看看共和國勳章裡對他的評價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敢醫敢言,提出存在「人傳人」現象,強調嚴格防控,領導撰寫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關等方面作出傑出貢獻!
如果這還不是最大的貢獻,那什麼才是?在微博裡發表無知愚見,通過博流量、抖機靈、裝質感才女才是貢獻嗎?
我們固然要說,請不要神化鍾南山、捧殺鍾南山(他是醫生,但首先是個人,如果貢獻價值足夠大,就值得過好的生活!誰規定醫生就必須一生清貧、兩袖清風?明星、富二代可以無限奢侈,掛號費1200元、兒子戴塊名表就成了罪過?)(愛護一個人要給他正常的生活,避免給他太大的壓力、不要道德綁架),也請不要質疑、詆毀鍾南山,因為鍾南山的精神世界,你懂嗎?!
參考文獻
科技日報、中國新聞網、百家號/金錯刀、新華社
責編 | 蘇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