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審美」綜述:解讀中國式審美特徵

2020-12-09 搜狐網

  一、 中國式審美研究的緣起

  中國崛起,中國逐步開始了面向全球的文化輸出。近年來,孔子學院的設立體現了中國文化輸出的戰略,但僅僅是向世界普及漢語教學是不夠,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中也應包含視覺審美的影響力,而國家的視覺審美則通過本國當代的產品、服飾、建築、城市景觀、圖形符號等多方面視覺載體得以體現,這不僅是一個藝術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涉及國家文化安全的一個重要部分。

事實上,西方發達國家普遍重視對國家審美體系的建設,我們可以從西方現代藝術在全世界進行推廣的系統化行為中看到審美意識的傳播。近年來,國內外學界對「審美權力」、「國家美學」的重視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研究現象,但大多數的研究是從文學文化領域、主流媒體的知識話語以及精英意識支配下的高端形象等角度展開審美文化探討。中國式審美的研究存在何種新鮮的角度?中國傳媒大學的吳學夫教授及其團隊(波普客)從日常生活的視覺審美入手去研究國家的審美意識,。

  全球化導致消費文化的泛濫,拜物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現象,人類越來越依賴物品來感知現實世界、確認身份和位置,中國也不例外。通過對物品的細緻觀察,從而達到對國家審美意識的發掘,這是中國式審美的最初切入點。在此基礎之上,將物的概念擴展到更廣泛的具體事物:使用物品的人、人所生活的空間、空間中所發生的事件……具體的事物將有助於更好地證明一種抽象的文化概念,即審美的習慣和特徵。研究中國式審美的工作就是在以上動因的促使之下而展開。

  二、 中國式審美研究的背景

  國家形象傳播的新思路:視覺文化是最直接最強有力的文化輸出手段,在對中國國家形象描述以及對外宣傳上,歷史遺留下來的諸如故宮、長城、京劇臉譜、如意、鼻煙壺等建築或物品常常被作為標準的國家視覺形象不斷出現;或者,喜歡從宏大敘事的角度去展現一個被過度包裝的中國高端形象,繼而完成一個自我陶醉的想像。雖然這些國家形象的傳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向世界打開了一個了解中國的窗口,然而歷史標本只是一個片面的符號,畢竟不能等同於「現在進行時」的真實中國,影像包裝只是反映少數人的審美,畢竟不能代表擁有13億人的中國大地上呈現的常態事物所體現出來的真正的審美價值觀。無論是用於對內還是對外的文化乃至國家形象的傳播,這都是一種惰性的引用或想像地描述,長久以往就容易引起對真實中國的誤讀,失去對中國審美觀的正確判斷。真實中國的形象不存在故紙堆之上,而是存在於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當中,在日常生活中才能發現最真實的當代審美,是在與那些新鮮的、先進的、當代的、外來的等等林林種種的審美文化的交匯融合過程中,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日新月異。存在於其中的內涵和精神才是真實的中國式審美,是開放、包容、容納百家的審美文化。這最真實的中國式審美也正是最真實的國家形象。

  中國商品輸出和貿易摩擦:中國傳統審美的世界化古已有之,通過絲綢之路等渠道輸送到其他國家的中國商品和藝術品,曾代表著精緻的生活和高貴的審美,受到歐洲上流社會的追捧。在當代,中國同樣通過大規模的商品輸出,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入到全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去,中國式審美也附著在那些物品當中幾乎遍布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今天的中國影響世界的標誌是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的分量感不斷加重,通過中國商品輸出的強勢途徑、挖掘商品背後的意識形態和審美意識成為一個有效的研究方向。中國以它巨大無比的經濟總量引起世界關注,中國商品衝擊國外市場的威脅論在金融危機下轉變為積極開發國內市場的倡導,十幾億中國人共同擁有的中國式審美將成為全球貿易必須重視的一種消費需求,審美研究具有了現實的意義。

  城鎮化的政策導向:2005年中國政府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到一個「城鎮化」的概念,「城鎮化」是對中國根深蒂固的農業文明特徵進行的客觀思考,農村與城市的關係同時隱喻傳統與現代、農業化與工業化的關係,而「城鎮化」是一種折中的方法,這也意味著滋養中國式審美的土壤是廣泛存在的。

  三、研究方法

  實證調研: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建築、服飾裝扮、圖像等最顯露元素,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抽取恰當的調查樣本,進行田野調查,匯總並分析中國當代日常生活中的審美。

  文獻分析:對國內外現有的資料進行詳細的梳理,把握中國傳統審美和相關的國家形象研究狀況和成果,為後續研究奠定基礎。

  圖像分析:運用圖像志的研究方法,結合社會學原理,從圖像中挖掘文化意義。

  三、 什麼是中國式審美特徵

  一直以來,世界對中國的國家形象通常是這樣的理解:以京劇、長城為代表的古老中國形象;或者是嚴肅刻板的政治形象,甚至是中國威脅論。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真正的當代中國形象,展示輕鬆的、人性化的日常中國,中國式的審美就包含在中國的日常生活之中:

  •它是常態的、真實的,存在於廣大城鄉村鎮的日常事物裡;

  •它是現在進行時的,活著的,不只是歸為歷史標本的古典審美;

  •它是平民的,普遍化的,而非小範圍的精英審美或者矯飾的獨特樣本。

  「波普客」研究團隊試圖對中國這個如此廣博國家的日常生活作一次全面的篩選、記錄,進而完成一個展示和描述的審美體系。這是一次社會學意義上的考察,從商品製造、廣告、城市文化、時尚、科技、體育、傳媒、社會政治等各個方面入手,那些普普通通的日常物品、名不見經傳的房子、隱藏於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人、尋常百姓家裡以及街頭巷尾的圖像裝飾,都是我們傾心考察的對象。我們工作的首要目的便是去記錄,在日常生活中符合條件的樣本如恆河沙數,它們集合起來便是一股清晰的、真實的中國式審美。分析中國式審美的形成原因可以獲得它的清晰特徵:

  •傳統遺產的影響:東方的,民間的——民族性特徵;

  •政治基因:革命傳統,戰爭年代,政治體制——嚴肅、單一性;

  •生產力決定:農耕文明遺風——粗放型、未完全的工業化;

  •外國影響:西方審美,崇洋心理——衝突性、模仿性;

  總體特徵——混雜性。

  四、 發現中國式審美的積極意義

  在當代世界格局存在一個中心與邊緣的態勢下,我們需要正確審視自身的審美意識,不是全面地模仿西式審美,而是將在自身的視覺審美特徵中發現其積極的意義,改變人們一味認為的中國大眾審美的「土」和「俗」的印象:

  民族性特徵——東方之美,根本之美;生態,自然;

  嚴肅、單一性——幽默化解,集體回憶;

  粗放——隨意的美感,有機設計,對技術主義困境的反思;

  衝突和模仿——消解能力;吸收普適性原則,如安全、環保;

  混雜性——包容性、隨意性、和諧性。

  中國式審美是與多種審美文化的交匯融合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日新月異。同時,審美背後隱含著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傳播。中國式審美體現了強烈的包容性、開放性,也是植根於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傳統精神審美。這項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探索中國式審美如何成為主導世界的審美文化。

相關焦點

  • 「中國式審美」審丟了什麼?
    「醜」的事物存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人們意識到「醜」卻仍舊無動於衷近日,某電影節海報因「審美不合格」遭到網友吐槽和戲仿,引發了又一場關於「中國式審美」的大討論。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關於「中國式審美」的批判文章都會引起新的輿論發酵,各類批駁國人審美能力不足的名言引句更是屢見不鮮。然而,即便這樣的討論從未斷絕,但與之相應的配套改進舉措卻又鮮見成效。那麼,在「中國式審美」的過程中,我們到底審丟了什麼?首先我們必須思考的一點是,我們真的處於一個「不知美醜」的時代嗎?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 被中國式審美毀掉品味的少男少女
    這半個月都在被「中國式審美」刷屏,後臺也收到蟬粉留言:「蟬主,想聽你盤中國式審美。」妥,今天就盤一盤:「中國式審美」對少男少女品味的荼毒。「低美感社會」刷屏引發熱議最近看了不少「辣眼睛」的文章,大多聚焦「低美感社會」:「毀容式修復」、奇葩建築、Word設計、洗腦廣告、土味視頻被輪番點名批評。
  • 「汽車文化」車輪中的中國式審美
    從車輪中的中國式審美到方向盤的精緻情懷再到汽車門把手的工藝之美甚至小到後蓋鎖的設計精妙,汽車的零部件處處彰顯出人類工藝文明的藝術之美。本期「汽車文化」將為您介紹那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汽車零部件,探討那些不起眼的零部件背後令人嘆為觀止、目不暇接的藝術之美。一起走進「汽車藝術指南」,享受一場藝術與工藝結合的快樂旅程吧!
  • 「中國式」審美真的太可怕了
    我們還是要正確的審美,讓孩子多接觸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的美,豐富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心靈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和創造美。我們不要誤導我們下一代人的審美,如果我們一味追求經濟上的審美,不注重美學教育,將會導致「中國式」審美的畸形。
  • 很久以前,中國式審美是個褒義詞
    但一到現代,人們都忘了他們擁有的,整個中國式審美蒸發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留在博物館和半真半假的影視劇裡邊。▲ 《揮扇仕女圖》,周昉,唐奢侈不只用價值衡量,我更想從審美上談。中國式奢侈品,曾經在全世界風靡一時,我去歐洲看老藝術家、老作家們的故居,家裡塞了各式古董,陶瓷,漆畫,木雕……雨果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迷。
  • 自媒體《審醜記》:流量至上的年代裡,中國式審美正在被摧毀!
    中國式審美,從來都不是熱衷大紅大紫,豔麗俗氣;也不是偏愛土味段子,千篇一律。在這個流量至上的年代裡,中國式審美正在慢慢被摧毀。一打開手機,自媒體輸出的各種審美價值觀,簡直讓人懷疑人生。其實,魚少俠覺得,文盲很可怕,美盲更可悲!
  • 用陶瓷來回答你,到底什麼是「中國式審美」
    前兩天,有一篇《中國式審美真的太可怕了》的文章在網上廣為流傳,文章吐槽了當下醜得整整齊齊的街道店鋪照片;毫無辨識度的電視劇妝容;和家裡災難般的裝修風格。文章中說得雖然是當下現實現象,但也有以偏概全之嫌。今天,我們就從陶瓷這個從古至今都貫穿了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器物出發,來看看什麼是真正的「中國式審美」。
  • 「編劇式觀影」:數位化時代的審美接受
    「編劇式觀影」:數位化時代的審美接受 2019年03月04日 07: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於宏英 字號 所屬學科:文學關鍵詞:編劇式觀影;網絡
  • 為什麼「中國式審美」和「道德」無法分離?
    這些乍看起來都是生活中瑣屑的小事,但這種心態如此普遍的存在,證明其中有著某種更意義深遠的社會潛意識:在中國式審美中,「美」本身包含著道德因素,甚至受制於它,簡言之,「美」必須要合乎「禮」。一個女孩子也許是美,但如果她高調的打扮在別人看來是招搖的,那她得到的評價很可能不是「美」,而是帶有道德貶義色彩的「妖」。
  • 中國雕塑藝術審美特徵,寫意的藝術效果,直覺式聯想與抒情
    所以這種思維的表述也是形象化的,正因為此,中國沒有出現西方式的具有嚴密的邏輯關係和系統性的宏篇理論著作,中國豐富的美學思想以短篇輟集的形式表述出來。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民族的思維方式必然反映在民族的語言當中,因而民族思維的特徵可以從民族語言中得到某種程度的印證,文字源於原始人的象形的標記符號。
  • 李子柒「豪宅」公開,網紅的中國式審美竟吊打富豪無數?
    前段時間更是並肩袁隆平,受邀擔任首批「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可謂是當之無愧的爆款網紅。01網紅是什麼如此網紅公布她的「豪宅」,卻讓人不禁感嘆這樣子的裝修吊打無數富人區金碧輝煌的豪宅。這種樸實無華的美,才是真正的中國式「豪宅」!
  • 宋式極簡審美,何以一眼千年
    宋《虢國夫人遊春圖》如果要問「在中國歷史上,你看到哪個朝代的風物與遺蹟最有親切感?」不過,在筆者看來,宋代簡約淡雅、寧靜飄逸的審美取向更值得稱讚,其領先世界千年,直接奠定了今人的審美。史學大師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意思是說,宋代是千百年來華夏文化的巔峰。宋代國祚綿延三百餘年,雖戰亂不斷,家國沉浮,卻是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人民最富裕的朝代。那麼,為什麼宋代審美能夠領先世界1000年呢?
  • 沉浸式展覽:多重體驗還是審美疲勞
    如何看待沉浸式展覽,是提供了多重體驗還是會造成審美疲勞?業內有不同的思考。核心是參與和創造「玫瑰之約 走進赫本時代」大展是一場新概念全媒體展覽,也是一個沉浸式體驗劇場。11個互動體驗場景,把2000平方米的chi K11美術館打造成一個造夢空間,觀眾進入館內就像進入劇場。
  • 從「禁慾系」男神被追捧看中國式審美
    難怪張馨予東北花棉襖一出來,惡評如潮,除了逆時尚潮流而行,大約也挑起了很多人鄉愁似的懊惱,好像聞到了鄉土中國中自家炕上那股熱烘烘的,混雜了諸多氣味,會讓處女座、處女座的隔壁、隔壁的隔壁們都抓狂的氣息。這種冷淡風的審美,從「禁慾系老幹部」男神們的被追捧似也可窺見一二。這一票爺們的最大特點是,不那麼爺們,反倒清淡偏禁慾,網上流傳的對他們的總結是:話少面癱表情屌。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精神文化,意象的審美特徵
    書法藝術精神在繪畫上,認為「妙於形似無可賞" ;品賞藝術,以「如食橄欖"者為佳;園林造景,設曲徑以通幽,不似西方式的一覽無餘;作畫,講畫中有詩;作詩,講詩中有畫因此自硬筆傳人中國,便很快在日常使用中取代了毛筆,但在硬筆未曾出現之前,毛筆的揮寫,在宇宙生命意識指導下形成的揮寫意識,使其形象產生了非具象再現卻有儼如具象的審美意味。
  • 中國式偶像
    AKB48的誕生與走紅代表了彼時日本社會的審美流行與文化,秋元康也精準地在此時看到了一個時代的消亡與一個時代的開啟: 昭和時代建立在日本民族自信心之上的,樸素真誠卻富於力量的審美徹底走向「崩壞」。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追求爽感,更加纖弱卻浮誇的流行文化——除了AKB48,輕小說、御宅,這些雖是早已誕生的文化符號卻都在這一年往後得到了爆發式地擴散。
  • 從玉器的發展看中國人的審美特徵
    從此,中國玉器在其自身發展的歷程中不但留下了難以數計的藝術珍品;而且還以它豐富的內涵,優美的造型、瑰麗的圖紋、精巧的工藝,顯示出泱泱文明古國的風採。眾所周知,藝術是人的精神世界和社會面貌的表現形式,作為中國古代的玉雕藝術當然也不會例外,它的發展,同樣也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物質文化的提高和人們生活方式,審美意識的演變而不斷變化的。
  • 中國式照相館審美:從寫實到「PS」_書評_新京報網(1)
    《中國照相館史(1859-1956)》 作者:仝冰雪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胡蝶是當紅影星,她刻意擺出一種迥異於傳統中國審美的正面、端莊的姿勢,呈現出一派現代風情。這也影響了大眾的審美和照片拍攝。
  • 寄情天地一尺茗——中國式審美
    原文來源:故宮文化官方旗艦店,原文發布於2018年11月22日原文標題:小雪安康,寄情天地一尺茗在生活儀式感極強的中國古代,時令節氣的轉換,也體現在室廬的營造之中。正如李漁所見:「門庭雅潔,室廬清靚,亭臺具曠士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
  • 廣告美學的審美特徵!
    既反映或滲透著一定時代的審美觀念、審美區位和審美理想,也是具有一定審美意識的主題欣賞的對象。真正美的廣告,是將實用屬性和審美屬性緊密結合起來的廣告。受眾在對廣告的審美欣賞過程,接受了其向社會傳播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等美學觀念,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