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一家健身房內景。 白雲飛攝
健身房裡學問真不少,除了鍛鍊身體、塑造體型,健身房的設備設施和健身人群,也從側面折射出一個地區的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水平。
筆者前不久去韓國採訪,閒暇之餘去了幾趟韓國的健身房,揮灑汗水的同時也感受了一下韓國的健身氛圍和文化。
清晨,筆者來到位於酒店高層的健身會所。本以為7點多鐘應該還沒有什麼人,沒想到一進門,十幾臺一字排開的跑步機居然無一空閒,人們穿著統一的粉色T恤和白色短褲在奮力奔跑。看著全場唯獨自己穿著不一樣的運動服,略顯尷尬,回想起剛剛服務員嘰裡呱啦地說了一通韓語,似乎應該問的是:「需不需要換衣服?」
健身數次後,筆者發現,韓國健身房的一個特點是,7點至9點期間,鍛鍊身體的人群基本以中年人為主,很多頭髮都已經發白。在器械區,幾位中年大叔正在賣力地舉鐵,一個體型偏胖年紀大約50歲的大叔請了一名私教,私教很健壯,話不多,說話很客氣,年齡也偏大,與國內私教普遍是20多歲年輕人形成了較大反差。
而且,健身房面積很大,設計比較人性化。除了運動器械比較全之外,還有專用的衣物、毛巾、飲用水、補充能量的食品,以及運動後拉伸、放鬆肌肉的專用器械,在門口還有一處醫療急救房間。健身房裡的運動器械維護得比較好,很多部位都有人工修理加固過的痕跡,看得出,健身房的管理者在用心經營這家店。
其實,韓國健身行業起步比較早,而且氛圍較為濃厚。有調查數據顯示,韓國健身人口滲透率達7.3%,健身對韓國人而言已經習以為常。前些年,韓國的健美業異軍突起,很多運動員拿下了一些國際頂尖的賽事名次,讓一向以歐美人主導的健美業中出現了新鮮的亞洲面孔。
無論健身還是健美,場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程度上來說,健身房能夠很客觀地反映出一個地區的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水平。為啥?因為一般吃得好、穿得好、過得好,生活條件提高了,人們才有心思追求更健康、更高標準的生活方式。
一方面,消費者要能夠承受得起日常生活開支之外的健身費用,如健身房的會員卡、健身服裝、器械,甚至定製的私人課程。據了解,在首爾找一名私教的費用大概一小時在5萬至10萬韓元之間,約合人民幣330元至660元。
另一方面,消費者要對健身有科學系統的認識,懂得健身塑形的重要性,並且有足夠的閒暇時間去從事這項運動。例如,良好、健壯的體型需要高質量的飲食。一個專業的健美運動員,每天大概要吃掉20個至40個雞蛋清,大量的雞胸肉、牛肉、蛋白粉以及蔬菜,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連肚子都填不飽,健身也就無從談起。
從韓國的情況來看,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是韓國經濟高速增長的30年,在此期間,韓國在出口導向型戰略下,從一個傳統、封閉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國家。人均GDP也從上世紀60年代不足100美元上漲到2018年的超過3萬美元。經濟社會發展為韓國健身行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尤其是近年來,韓國的健身業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增長階段。韓國國稅廳發布的《百種行業商家現狀》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9月份,韓國瑜伽訓練場、網球場等專業健身場館明顯增加,從2014年9月份的2132家增加至6465家,增幅達203.2%。其中,健身房的增幅達51.5%。
韓國健身房裡中年人居多,那韓國的年輕人都去哪了?2017年以來,韓國經濟增速持續走低,韓國央行和國際機構近期也分別下調了2019年韓國經濟增長預期。同時,收入兩極分化,出生率低、老齡化等諸多問題,也給韓國經濟前景蒙上了一層陰霾。
一位在韓國工作多年的同事說,韓國年輕人生活工作壓力比較大,每天早晚要忙於奔波和應酬,就業情況也不甚樂觀。同時,他們的創業成本很高,風險很大。迫於生活和工作壓力,很多年輕人沒時間也沒精力泡在健身房。看來,能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也是有不少條件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赴韓國採訪組 本文執筆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常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