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蕪湖(繁昌)高峰論壇暨2020年中國增材製造...

2020-12-18 金臺資訊

人民網蕪湖8月22日電(陶濤)20日上午,「中國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蕪湖(繁昌)高峰論壇暨2020年中國增材製造產業年會」在蕪湖市召開。此次年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蕪湖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增材製造產業聯盟主辦,繁昌縣人民政府協辦。

此次年會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同探討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趨勢,推動增材製造產業化發展和應用進程。年會期間,舉行了增材製造與雷射製造發展論壇、增材製造與醫療應用推進論壇和增材製造與產業化推廣論壇,各路專家與行業內人士交流分享各自的發展情況和發展經驗。會上還舉行了長三角增材製造聯盟成立儀式,並開展高端對話,對長三角增材製造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進一步深化了各方對加強長三角區域合作的認識。

相關焦點

  • 2017國際增材製造博覽會暨技術高峰論壇在西安召開
    9月27日上午,西安市高新區都市之門A座會議中心嘉賓雲集,高朋滿座,這裡正在舉行「2017中國(西安)國際增材製造博覽會暨技術高峰論壇(簡稱CAME)」。本次大會為2017歐亞經濟論壇科技分會重點活動之一,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陝西省人民政府指導,西安市人民政府、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增材製造國家研究院、中國機械製造工藝協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全國增材製造(3D列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單位聯合主辦。
  • 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在佛山三水園布局
    7月1日,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增材製造佛山論壇暨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佛山分中心成立大會、「智博薈」年度總結大會,集中展示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佛山分中心成立、智博薈成立周年、海外招商中心(東京、曼谷)設立等鎮、園發展新成果,推介園區招商環境,進一步吸引高科技人才及優勢資源落戶園區
  • 增材製造技術在工業製造領域中的意義是什麼
    對我國製造業發展的啟示 我國的增材製造產業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已經形成可觀的產業規模,發展勢頭迅猛。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原創技術的掌握、研發上還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例如軟體開發能力不足、關鍵硬體依賴進口、列印材料品種較少等。未來如再不加以重視,產業發展勢必受到嚴重製約。
  • 安世亞太增材製造業務的系統論
    系統性思維是安世亞太這些年來發展壯大的秘訣之一。何為系統性思維?系統性思維就是根據系統論,把研究和處理的對象當作一個系統,分析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系統、要素、環境三者的相互關係和變動的規律性,並優化系統觀點看問題。任何事物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分子和有機組成部分,不可能脫離這個世界獨立存在,系統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性質。
  • 傳統製造工藝與增材製造有何區別?
    打開APP 傳統製造工藝與增材製造有何區別? 智能製造網 發表於 2020-12-09 10:20:52 3D列印產業發展火熱,從國家創新中心建設就可以得到驗證。
  • 雷射/電子束增材製造技術用於金屬材料的多材料增材製造
    同時對採用該技術製造的多金屬材料的增材製造也做了介紹。在這裡,我們為大家呈現一種通過冶金的辦法製造多材料的手段,即採用送粉雷射增材製造和組合式合金成分設計兩種手段結合在一起來製造多材料金屬材料。作為案例,首先為大家展示混合兩種不同類型的工具鋼:Cr-Mo-V熱作模具鋼和含Ni馬氏體時效硬化鋼。然後展示其他的案例。
  • 盧秉恆院士出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增材製造技術分會第一屆主任委員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2015年年會在廣西南寧召開之際,11月19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增材製造(3D列印)分會成立會議也同期召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周濟院士、監事長宋天虎先生、秘書長張彥敏先生、副秘書長左曉衛女士參加會議。會上,西安交大盧秉恆院士當選為分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教授等任副主任。西安交大李滌塵教授任總幹事。周濟理事長為主任和副主任委員頒發聘書。
  • 智匯八方 | 增材製造創新發展 助力傳統製造業智能化轉型
    ,增材技術也逐漸在全球大放異彩。作為增材行業的新興參與者和技術主導型公司,位於重慶金鳳電子信息產業園的重慶安德瑞源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用增材思維帶動以先進設計、智能製造為核心的產業變革,助力中國製造業智能化轉型。
  • 中國首臺增材製造衝擊式水輪機真機轉輪研製成功
    中國首臺增材製造衝擊式水輪機真機轉輪研製成功 哈電電機供圖中新網哈爾濱11月17日電 (張弘 記者 王琳)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於17日發布消息,中國首臺增材製造衝擊式水輪機真機轉輪在該公司研製成功並交付,標誌著哈電電機增材製造(3D
  • CSA集團攜手CAMT成功舉辦增材製造產品研討會
    無錫2016年7月21日電 /美通社/ -- 全球知名的測試、認證和標準發展機構 CSA 集團攜手 CAMT 在江蘇省增材製造(3D列印)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CAMT 舉行了「2016年增材製造產品專業研討會」,針對3D列印相關的國內外標準、法規、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相關內容進行了交流探討。
  • 美國國防部增材製造路線圖分析:向規模化應用邁進
    這需要為增材製造的持續保障應用開發相應工具、標準和規程。此舉將推動增材製造發展,使作戰單元更加自給自足,並增強戰場用戶的創新能力。四、制定面向功能性的設計(基於應用的設計)的指導方針。這需要評價需求並確定如何針對增材製造工藝設計組件。此舉將增材製造的好處與設計需求匹配,滿足指定武器系統的需求。
  • 航發綜述:增材製造典型複雜結構的種類及應用情況
    在複雜結構製造方面,增材製造技術解決了傳統減材和等材工藝難加工或無法加工的局限,而且其製造成本並不隨零件複雜性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具有「免費複雜性」的特點。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3D列印研究與工程技術中心的研究人員綜述了增材製造可加工的複雜結構種類及其應用情況。本期,3D列印技術參考對此進行介紹。
  • 增材製造」與組織工程支架:複雜幾何結構的實現
    什麼是「增材製造」? 「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或稱3D列印)技術是新型的材料加工製造技術。與傳統的材料製造技術(如切削、打磨、組裝等)不同,「增材製造」過程是材料逐漸累積的過程。相比於傳統製造方式,該技術的優點為可製作複雜的空間幾何結構,實現個性化定製,進而有望滿足生物材料的複雜要求。
  • 3D列印和增材製造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3D列印和增材製造是不是一個意思?是不是就像一個人有兩個名字,大名叫增材製造,小名叫3D列印? 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這種說法是成立的,也就是增材製造等同於3D列印,3D列印=增材製造,這個可以說是目前的現實和現狀;可是在書面標準定義上,兩者是有微妙的區別的,我們來看看國際標準化組織
  • 新拓三維CEO唐正宗博士受邀出席漢江流域增材製造技術產教融合高峰...
    12月24日,湖北汽車工程職業教育集團2019年會暨漢江流域增材製造技術產教融合論壇在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辦。襄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丁亞琳、中國工程院王天然院士及襄陽市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領導參加了論壇。各行業企業技術人員和合作院校代表、學生共計800多人聆聽了講座。
  • 南科大:金、銀、銅等典型高反射材料的雷射增材製造
    雷射增材製造金銀材料可用於藝術品、首飾、手錶等的定製化製造。銅是傳統工業的重要材料,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銅的雷射增材製造材料被廣泛用於電子設備、熱管理系統、交通運輸、工業製造等領域。金、銀、銅的雷射增材製造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也面臨著重要問題:金、銀、銅材料對雷射的吸收率很低。
  • 美麗與智慧(功能)並存的仿生增材製造
    最近的增材製造技術的應用使得仿生學的工程應用日趨增多。增材製造技術的應用在近年來也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這是因為隨著AM近乎日趨成熟和完善,得到的材料性能有時還會優於傳統工藝製造的同等材料。這就導致AM製造的部件可應用於關鍵且重要的場合,最為顯著的典型的應用就是航空航天、汽車和醫療。能夠製造複雜形狀的產品是AM技術最重要的優勢之一。
  • 北理工&上海交大:增材製造微納點陣超材料取得重要進展!
    傳統的FDM、SLA、DLP、SLS、SLM等增材製造技術在列印大尺寸結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製造精度有限,難以滿足許多精密工業產品對製造精度的苛刻要求。我國十三五規劃綱將超材料技術確定為國家科技戰略層面需要重點發展的前沿科技領域之一,得到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材料重大專項的持續大力支持。為了應對西方主要軍事強國在超材料基礎研究和技術應用的快速發展,我國在2019年成立中國超材料大會,從國家層面宏觀布局規劃我國超材料基礎研究,並推進超材料技術的重大工程應用研究。
  • 華曙高科攜手先風三維、東華大學共同成立常州增材製造研究院
    2019年9月26日,工業級3D列印領航企業華曙高科、金壇經濟開發區、先風三維、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江蘇省常州市舉行籤約儀式,共同成立常州增材製造研究院,聚焦於3D列印材料、設備、產品的全產業鏈研發,致力於打造華東地區最大的汽車行業應用服務商,促進增材製造創新研發與產業化。
  • 從磨削到精加工:增材製造的後處理解決方案
    增材製造在航空航天和醫療市場的廣泛使用促使人們不斷提高對精加工增材部件表面的要求,以滿足最終應用需求。增材製造工藝能夠生產出接近最終形狀的組件,顯著降低了最終精加工的需求。通過增材製造,可以降低材料浪費率,有利於整體製造工藝,但是這也意味著後續的精加工過程對後處理技術和一致性的要求越發嚴苛。因此,需保證後處理的一致性,滿足部件公差和表面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