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本端記者暗訪模特公司「騙局」:想做模特?先交1680元)
「對模特感興趣,年齡18歲以上,身高152cm以上,主要整體形象氣質好,無相關拍攝經驗均可嘗試,利用休息時間即可,薪資日結每小時百元以上……」
投遞了無數份簡歷後,這份淘寶模特的招聘,讓安徽姑娘陸珂動了心。
「從沒覺得自己能做模特。」可優厚的待遇擺在眼前,身材不算高挑、愛發自拍、剛剛大學畢業的陸珂還是著了眼。為了入行,並不富裕的她一咬牙,湊出了入行前對方要求的「模特卡」製作費。
在交納了1680元「拍攝費」後,陸珂原本設想的兼職模特生涯還未起步,就差不多結束了。
最近,錢江晚報記者接到陸珂的爆料,稱自己疑似遭遇了所謂招模特的騙局。錢報記者隨後進行了暗訪,發現確實存在問題。
昨天,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和江幹警方聯合執法,涉事公司已停業整頓。
錢報記者來到涉事公司暗訪,圖為記者拍到的場景。
入行可以,先交錢
陸珂來杭州已經有5個月。
周六,她沒有賴床,而是花了一個小時仔細化妝。按約定,這天是面試模特的日子。此前,陸珂一直在企業實習,薪水大半填了房租。為了在杭州立足,她一直在找兼職。
好運似乎來了,她剛發在朋友圈的自拍裡,忽然有個不熟的人點評「照片拍得不錯,形象過關,想做淘寶模特嗎?」
對方的邀請讓她有些意外,儘管喜歡自拍,但她還從沒覺得自己能做模特。她決定試一試。
剛過兩點,陸珂趕到了杭州藝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藝線文化」)。公司在杭州東站旁的邁達商業中心,乘電梯上4樓,沿著走廊最裡邊靠左一間就是。「進進出出的人還挺多的。」填完登記表之後,很快就有一位經理為她安排面試。
她向陸珂暗示,公司目前業務正在擴張,機會難得。緊接著她又點明,入職前得先拍套模特卡,用來推廣,「別家拍的也行,但一般我們都是自己拍的」。
經紀人向陸珂開價,1680元一套。
陸珂退卻了,這對她來說不算一筆小數目。「貼心」的經紀人看出她的難處。「你可以花唄先轉給我1000元,其他錢從你薪酬裡扣。」說完,她還承諾,下個周末就可以安排檔期,「90元拍一件,一次至少拍三四十件,你一天就賺回來了。」
面試結束,陸珂很快從花唄裡貸出1000元,交給對方。
目前該公司已停業
40多分鐘的模特生涯
剛交完錢,陸珂就後悔了,但她騎虎難下,簡單的攝影化妝,又收了她100元。拍攝場地很簡單,一大塊背景白布,模特換上四套衣物,擺上幾個造型就大功告成。陸珂記得,整個拍攝時長還不到20分鐘,陸珂看了下,「還沒我自己修得好。」
在微信上催問數次後,經紀人隔了兩天答覆她,來拿模特卡,「直接拍個廣告」。接到通知,陸珂有些欣喜。那天下午2點,她再次趕到工作室,依然是交費化妝,換件擺拍,只不過這次拍的是包。二十分鐘後,完成拍攝的陸珂出門去找同行的朋友。朋友驚訝:「做模特這麼快?」
接下來是一周後,又是提前一天通知,又是同樣的流程,這次拍攝道具換成了三件大衣。每次拍攝完,除了經紀公司的抽成,陸珂可以拿到一百多元的報酬。「但因為我的模特卡還沒付清,這兩筆錢都被拿來抵費了。」換言之,她沒有拿到一分錢。而陸珂幻想的模特生涯,也在這兩次加起來40多分鐘的倉促拍攝後,戛然而止。第二次拍攝後,經紀人讓她「回家多練練動作」。之後,就再沒有消息了。
小陸當時交錢後的憑據。
錢報記者暗訪:不交錢就被趕了出來
根據地址,錢江晚報記者直接來到了邁達中心417室的藝線文化。工作室不大,一百多平方的空間內隔出了總經理室、模特部、演藝部、攝影棚、化妝室等7個房間。牆上貼著幾張模特照。
兩間化妝室都有人,除了一名正在工作的化妝師,其他人正在吃飯。幾盒開封的辣條、泡麵騰著熱氣,擺在梳妝檯前。隔壁的攝影棚內,兩名攝影師胸前掛著相機,百無聊賴地刷著手機。
繞了一圈,記者回到前臺,接待小哥愛理不理。「來面試的嗎,哪個老師介紹的?」當得知記者並未預約,他遞來一份報名登記表。填寫完成後,很快一名男經紀人就為記者安排了面試。
面試開始,按照要求起身做了幾個簡單動作後,經紀人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起兼職模特這份工作。「一般是從內景拍攝做起,一件衣服幾十元報酬,每次拍攝1-3個小時,熟練後,就可以出外景拍攝,按時長收費,一般一小時在300-500元左右。」
「我這就算通過了嗎?」記者有些奇怪。
「我們已經看過了,你底子不錯。」隨後他又保證,籤約後第二天就能給記者派單。但籤約的前提,就是必須有一套模特卡。
隨後,他向記者展示了一份清單,羅列著各類模特卡的清單。「你剛畢業,就收你最便宜的1680元一檔吧。」經紀人已經變成了推銷員。
「我現在沒錢,考慮幾天可以嗎?」記者嘗試拖延。「不行,今天是我們招聘最後一天,本來就快招滿了。」經紀人回絕了記者的請求,並幫記者想了個辦法。辦法和陸珂的遭遇一樣,先交1000元,剩下的從報酬內扣。在記者拒絕交錢後,他臉色一變,很快將記者打發出辦公室。走出工作室前,大門前的一幅海報吸引了記者。上面寫著,作為三家協辦機構之一,藝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與舉辦了嵩元杯2018年世界超級模特全明星冠軍賽浙江總決賽。記者隨即致電大賽主辦方,其回復稱,藝線傳媒並不在協辦機構名單中。
記者隨後從陸珂處了解到,和她一樣遭遇的還有不少。
錢報記者隨後向有關部門反映了這一情況。
新聞深讀
模特圈亂象:10個新人9個被騙過
陸珂不是第一個受騙者,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受騙者。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從2014年起,收費拍攝模特卡的淘寶模特騙局就不絕於網。作為「電商之都」,杭州集聚了全國最多的淘寶模特與直播網紅,市場需求催生了行業發展。
據統計,2010年,杭州專門為電商服務的圖片攝影公司不足200家,而現在的數字至少翻了10倍。
市場大了,泥沙俱下。採訪中,不少從業者告訴記者,這一行水太深。
在58同城等招聘網站上,所有模特招聘頁面上都會有置頂一條提示:建立模特檔案、辦法收費、試鏡押金都有欺詐嫌疑,請警惕!
就在昨天,錢報記者了解到,陸珂投訴的那家模特公司,已經停業整頓。
新華社資料照片(圖文無關)
市場監管局:已接到多起投訴
杭州的馮女士和陸珂有一樣的遭遇。她比陸珂早一周面試,也更早發現自己可能被騙了。
而經紀公司一直以不再派單威脅,禁止模特們私下聯繫。
直到兩人在地鐵站碰頭,陸珂這才明白,自己也上當了。
在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共收到模特招聘投訴32起,其中4起涉及藝線文化。其辦公地所屬的東站樞紐市場監督管理所也接到過6起投訴,「上周就有一起,基本都是交錢、拍照,說是做模特,最後不了了之。」一位負責人表示,涉訴金額多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最多一筆,投訴人一年內陸續花費9480元,用於辦理模卡和宣傳。
更多的人沒有投訴,而是在網上尋求維權。在豆瓣,網友們總結了自身被騙經歷,羅列了近十家「杭州的騙子模特公司」,藝線文化名列其中。
在百度「模特卡」貼吧內,幾乎都是哭述被騙的。記者翻了幾頁,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發生在杭州。
「宇哥」是貼吧的常客。「你說的是杭州東站那家吧,我去過。」對錢報記者提起的藝線文化,他並不陌生,此前想做網紅的他,也面試過多家模特公司。
相比其他人,他還算幸運,因為他要回了錢。「回家一查我就知道上當了,第二天就去鬧,開著免提報警,對方怕了,很快就退了錢。」宇哥告誡記者,別拍模卡,也別接活,「否則要回錢的概率很低」。他說,這幾個月,來找他諮詢的人不下十幾個,大多沒有下文。
東站樞紐市場監督管理所負責人告訴記者,藝線文化辦理過營業執照,也具備相關營業資質,在日常檢查過程中,藝線文化也確有模特業務展開。因此,在今年6起投訴中,除1起處理前雙方已協調撤訴外,基於當事人訴求,市場監管所採取了協商調解的模式。「投訴人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就是退還部分費用。」該負責人表示,協商雙方意見後,投訴基本都解決了。
昨天,記者再次來到位於東站附近的藝線文化公司,卻發現大門緊鎖,海報已被撕下。透過門縫向內張望,辦公家具還在,但人已不見蹤影。
根據招聘信息撥打該公司電話,也無人應答。邊上辦公室員工表示,「昨天警察來過,今天就關門了。」
記者從江幹警方了解到,警方今年已接到多起投訴,對該公司早有關注。通過多部門合作,從昨日起,該公司進入停業整頓階段。
新華社資料照片(圖文無關)
模特:10個新人9個被這樣騙過
「太常見了,10個裡有9個新人被騙過。」安娜是一名有4年經驗的車展模特。類似套路她見過太多,「前段時間,我高中同學想做模特,還問我要不要交2000元做張模卡?」
其實,大二剛入行時,她也上過當。校外的一家廣告公司收了她1000多元的建檔和宣傳費,並拍了套模特卡。結果幾個月後,她一次單子也沒有接到。
她告訴記者,所謂模特卡其實就是模特的作品集,是接單時的「敲門磚」。模特卡所體現的,應當是模特的個人實力與工作經驗,「既要體現模特的五官、身材、膚色等特徵,又要表現應對不同拍攝的風格與鏡頭表現力。」
即便有了模特卡,多數企業還是會要求模特本人前來面試,「換上衣服亮個相,他們滿意了才行」。安娜說,多數模特的模特卡,來自於此前的工作積累,「這種臨時拍的藝術照,對於接活幾乎沒一點用處。」
這些公司的套路可不止模特卡,形象卡、試鏡費、宣傳費……?「即便你在別處已經拍過這些,他們也會以不符合標準為由讓你再拍一次。」?安娜表示,說白了,就是要你掏錢。
「在業內,拍攝模特卡,費用一般也由經紀公司出,而不是自己負責。」另一名職業模特Emily也認為,「既然經紀公司看重你,就不會在乎這點小錢。」?她自從籤約上海某家大型模特經紀公司後,一系列包裝宣傳費用均由公司負責,「只有幾次請專業老師授課,是我們自己湊的錢。」
業內人:模特行業的坑有很多
阿瑤做淘寶模特8年,從2011年入行到現在,她自稱已經是「半退圈」的老人。
最早做婚紗攝影模特,當時正值淘寶模特大火,一家杭州工作室看中了阿瑤,以每月一萬元的薪酬挖來了她。「杭州本地的模特不夠了,就有公司開始各地招人。」她印象裡,剛來杭州時,淘寶模特還不到現在的五分之一。
短短幾個月,從最初的50元一件,阿瑤的模特費很快翻了3倍,在整個四季青都算小有名氣。「2012年是我最火的時候,那時我拍一件衣服,最貴要收400元。」在拍出幾款爆款後,阿瑤的身價水漲船高,旺季時一天要拍百來套服裝,光模特收入就是兩萬多元。2015年後,阿瑤就很少再接新單,按她的說法,就是「過氣」了。「這個職業生命周期很短,」她解釋說,時尚風格永遠在變,店商和消費者也會很快厭煩看到同一張臉。
「很多時候,都缺乏明確的規則。」模特卡之類的坑,在阿瑤看來,只是冰山一角,她給記者舉了兩個例子。
「就拿合同來說,不僅有些經紀公司不籤合同,過去接單時也往往是口頭協議。」像阿瑤這樣的獨立模特,多時每月接單近百份,「我不可能每次拍攝都和客戶籤合同,很多時候當場忘了收錢,就再也收不回來了。」
另一方面,對模特的誤解也時有發生。「以前,微信裡偶爾會接到『商務單』的邀約。」阿瑤解釋說,所謂的『商務單』就是邀請模特陪同參與一些社交活動,「有的還註明『綠色局』,誰知道有沒有貓膩?」在阿瑤看來,這個行業火了很多年,但規範幾乎一直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