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祖道信大師圓寂紀念日
道信大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3年10月8日,農曆九月四日,是道信大師圓寂紀念日。
道信大師(580~651),為中土禪宗第四祖。是三祖僧璨大師之法嗣,又傳法於五祖弘忍。俗姓司馬,是蘄州廣濟人。據《景德傳燈錄》記載,道信大師幼時即慕空宗諸解脫門,因而出家,隋文帝開皇十二年(592),入舒州皖公山參謁三祖僧璨大師,言下大悟,奉侍九年(或說十年),得其衣缽。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道信大師領徒眾至吉州廬陵,遇群盜圍城有七旬之久,其時泉井枯涸,眾皆憂懼,道信大師勸城中道俗念摩訶般若,盜賊遙望城內如有神兵守護,認為「城內必有異人,不可攻矣」,於是解圍而去。
其後,道信大師欲往南嶽衡山,路出江州,道俗懇請大師留廬山大林寺。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歸蘄州,住破頭山三十餘年,並傳法於五祖弘忍,另有弟子法融,立牛頭禪。破頭山後來改稱雙峰山,因此世人又稱師為「雙峰道信」。貞觀十七年(643),太宗聞其道風,三詔入京,道信大師上表辭謝,太宗派遣使臣,謂若不起命取首級,道信大師伸頸就刃,神色儼然,使者異之,還奏太宗,太宗更為嘆慕,遂賜珍繒。永徽二年(一說永徽元年)九月(閏月)四日垂誡門人,安坐而寂,世壽七十有二,建塔於東山黃梅寺。大曆年中代宗敕諡「大醫禪師」,塔銘「慈雲」。禪宗講究不立文字,不重著述,為此道信大師只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菩薩戒作法》等書流傳於世。道信大師嗣法弟子五祖弘忍居於黃梅東山弘傳禪法,世人遂並稱道信大師與弘忍大師之道法為「東山法門」,遙尊師為東山法門初祖。
《楞伽師資記》說:「信禪師再敞禪門,宇內流布,有菩薩戒法一本,及制入道安心要方便門,為有緣根熟者說,我此法要,依《楞伽經》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說般若經》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印順法師認為:「禪宗四祖道信,在中國禪宗史上是值得重視的、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達摩禪進入南方,而推向一新境界的,正是道信。……道信以《文殊說般若經》為心要,也與神秀所說相合,如《楞伽師資記》說:『則天大聖皇后問神秀禪師曰:所傳之法,誰家宗旨?答曰:稟蘄州東山法門。問:依何典誥?答曰:依文殊說般若經一行三昧。』《楞伽師資記》所傳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門》,代表了道信的禪門,是確實的、難得的珍貴資料!」呂澂先生在《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中也說:「道信所倡導的禪法,經過他的嫡傳弟子弘忍的努力宣揚,傳播四方,被譽為『法妙人尊』,博得了『東山法門』的稱號——道信晚年住在黃梅雙峰山(破頭山)的西山,以後弘忍遷到東山,由此得名。事實上,東山法門這一稱號是包括這兩代禪師在內。」
二、近代高僧弘一法師圓寂紀念日
福建泉州清源山弘一法師坐像(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曹立君)
2013年10月8日,農曆九月四日,是近代高僧弘一法師圓寂紀念日。
弘一法師(1880~1942),是中興南山律學之高僧。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俗姓李,名廣侯,號叔同,又名成蹊,字惜霜,其他別署甚多。法師出家之前,性情倜儻恬醇,於詩文詞賦外尤好書畫,又工篆刻,書法頗得漢魏六朝之秘。二十六歲東渡日本,入上野美術專門學校並研究音樂,創立春柳劇社,為我國新劇運動之先驅。回國之後,任教天津工業專門學堂,後赴上海主持《太平洋報》,借書畫文字以宣傳革命。又應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之聘,主持圖畫、音樂等科,前後七載,介紹西洋戲劇、音樂、繪畫,實開風氣之先。
三十九歲,將一切書籍、字畫等贈給好友、學生,將平生所雕金石封於西泠印社石壁中,於杭州大慈寺出家,投禮了悟法師為師。未久,於杭州靈隱寺受具足戒,法名演音,法號弘一。弘一法師慨嘆僧界為世所詬病者,皆以不守戒律之故,於是發願畢生精研戒法,初學有部之律,其後專弘南山律宗。法師操行至苦,常年跣足芒鞋,孑然一擔,雲遊各處,講經弘法,以在閩南為時最久。民國十六年間,弘一法師去函杭州官員,止息「滅佛」之議。民國二十五年,閉關於鼓浪嶼之日光巖,並向海外請藏經萬餘卷。其後,又閉關於永春普濟寺、泉州福林寺。晚年自號晚晴老人,又號二一老人。
民國三十一年,弘一法師在晉江溫陵養老院,中秋節還曾為大眾講經,並向院中老人講說淨土法要。八月二十三日,示現微疾,拒絕醫藥、探問,專一念佛。二十七日,絕食,只飲清水。二十八日,撰寫遺囑,交代妙蓮法師負責後事。九月一日下午,在一張紙上寫「悲欣交集」四字交給妙蓮,囑咐注意:如助念時見我流淚,並非留戀世間、掛念親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說完這一番話,依然默念佛號。九月四日戌時,遂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世壽六十三,僧臘二十四。
弘一法師堪稱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藝術全才,在書畫、詩文、戲劇、音樂、藝術、金石、教育等各個領域都有極深造詣;出家之後精修律宗,又成佛門一代高僧。弘一法師平生最推崇淨土宗高僧印光大師,效其不收徒眾、不主寺剎之風,惟以寫字與人結緣,其清純恬淡、孤高耿介之風範,對民國佛教界影響極大。出家之後,著有《彌陀義疏擷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清涼歌集》《華嚴聯集》《戒本羯磨隨講別錄》《四分含注戒本講義》《南山道祖略譜》等書。因為弘揚南山律宗,被佛教界尊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