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伯翔北碑書法的「趣」

2020-09-02 書畫家影像網

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清人尚態,今人尚什麼?有的書法理論家概括為尚趣。我認為這種概括有合理成分,但也有偏頗之處。


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也是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復興的幾十年。在復興之初始階段,大部分書家承碑學遺緒,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曾一度出現了崇尚情趣的時尚風氣,對於這種醉心於童趣、稚拙之趣、自由散漫之趣的時風,有人名之曰「流行書風」;近十幾年來,風水輪流轉,由於各種原因,帖學之風重新興起,好多人又一窩蜂地湧向所謂「新帖學」之時風,又釀成新的「流行書風」。近來的「流行書風」雖然也有「趣」的成分,但其主流已非「情趣」可以概括了,更多的是瀟灑而取「巧」獻「媚」然而無主見的書法家愈來愈多,真正懂藝術之「巧媚與情趣」的書家越來越少。


沈鵬先生在2009年《中國書法》發表的《碑趣》一文中指出:「寫碑要得趣不容易。」「有以謝無量書法為『孩兒體,僅接觸到邊緣的一角倘認定『孩兒體』為起點抱住不放,可能走入僵化乃至末流。從事藝術講究理、法、趣、當今真正得『趣』的人太少」。作為北碑大家的孫伯翔先生,是當代書壇寫碑而得真趣的少數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在森嚴的法度制約、法、趣下,能夠出奇不意地將詼諧性、稚拙性和情趣性的用筆和結字造型融入其中,寫來從容不迫,大智若愚,增加了作品的節奏感、幽默感、輕鬆感和品讀感,使本來容易僵化刻板的方筆造型,增添了幾多靈動的情趣,讀來既莊嚴博大,又會心親切。

「形質由古取,性情應時生。」孫伯翔先生真正追求的是「法」的書寫性與情趣性的統一,抓住北碑的雄強與南帖的隨意而進行有意與無意的情趣發揮。因此孫伯翔筆下的情趣,不是簡單的「孩兒體」所能涵蓋。他的書法與在當今書壇的青年人中流行的未老先衰、譁眾取寵、故作稚拙的「孩兒體」不可同日而語。


孫伯翔先生指出:「魏碑字體的平正是『重法度而出於自在』,是平中生奇,穩中寓險的。」「一幅比較滿意的作品,往往是有意的追求和隨意的自我結合的產物。一是筆法技巧的駕馭,主觀地追求自有我在,儘量做到我神的展示,儘量減少先人的痕跡。二是情感的抒發,達到形式與自我的合二為一,以物及我。是寫大字楷書或行楷書應該要有意地挑起矛盾,第一個字做個未知數,依次延伸開來,當縱者縱,當者斂,或依形順勢,或自然反詰,使筆筆之間,字字之間,全幅之內、靜中寓動,再使它動中寓靜,達到不盾統一和諧的效果。」有意地挑起盾再平和矛盾,是楷書和行楷書靜中寓動動中寓靜動靜自然生趣的關捩所在,也是孫先生在以北碑方筆為主的書法創作中能夠得大趣、得大自在的創新法寶。


孫伯翔

1934年出生於天津武清縣。

晚號「適叟」。

一生以魏碑書體立足於當今書壇,

2013年獲中國文聯第十一屆造型藝術成就獎,

2015年獲第五屆蘭亭獎終身成就獎。

關於書法創作時的心態

學書法,莫求名利,學書法的目的千萬不要想著有一天成為大書法家,這樣你反而會為其所累一無所獲。作為書法人,我們一定要擺正位置,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之寶,千百年來傳承至今,在我們手裡要在繼承中有所創新,不要墨守成規。要繼承也要變化,因為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正所謂:萬象皆點線,無處不方圓。


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要做到專家點頭,群眾鼓掌,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虛懷若谷這才是前進的方向。


關於怎麼寫好書法

書法要先從橫平豎直開始,藝術性是後話,先從臨摹仿照古人開始,學古出古,一提一頓皆有道理,要把每一筆每一畫,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它們都是活的,就像壯闊的錢塘江大潮其實是大自然寫的「一橫」,長白山百年蒼松是大自然的「一豎」。


關於「繼承」和「創新」

學書法要走好自己的路,還要繼承和創新並行。只繼承,圈在裡面出不來;只創新,就會是無源之水。就拿我自己的學書道路來說,我過去是寫唐楷的,後來寫魏碑,現在我又把帖的東西也吸收了一些。此次書畫展我寫蘭亭序、聖教序,就是有意嘗試碑帖契合。


我有一副對聯:「品酒醇醅迥異,學書碑帖無町。」現在我更趨向於寫得和諧、清涼,最後追求的是清涼之境。所謂清涼之境,就是想讓人越看越舒服,越看,越清涼,這是我的目標。


關於「帖學」和「碑學」的看法

人人都有偏愛,偏愛乃為自然,偏見則是極大錯誤,誤人誤己,書法人應該有包容寬廣之情懷。我學魏碑,愛其將軍之體,健將之軀,雄而不猙,威而不猛,切忌狂怪。一生長旅,轉益多師,既喜碑又喜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我一生理想。對任何一種碑帖,只要「咬定青山不放鬆」,追至底,自會成家,也自然有變。


現在寫碑與寫帖的人都不少,光寫帖就會缺少剛強與渾厚,光寫碑就會缺少韻味與精微。寫碑與寫帖的人不能互相貶低,對於碑與帖都應該衷愛它,它們沒有截然的界限,關鍵是「拿來主義」為我所用。換句話說,碑有碑的優勢,帖有帖的長處,碑帖結合就是優勢互補整合,使書法的形態更多變化,內涵更豐富,美感更強烈。

相關焦點

  • 孫伯翔北碑書法的「意」
    孫伯翔專攻北碑,進而融入帖學之書寫性,也經歷了這三種境界,在每一種境界都有超出尋常習碑者的難得之處。無論是用筆,還是結字、章法,他的作品在法、理的牽制下,始終不忘對情趣與意境的追求。所謂「發於心,達於意,有君子坦蕩寧靜之風」,是對其晚年書法意境的高度概括。
  • 孫伯翔北碑書法的「法」
    孫伯翔先生是當代書壇重「法」、尚「法」的一個代表人物。唐代書法與唐詩所創造的高峰一樣,是一種「戴著鐐銬跳舞」的藝術。 宋代以後,尚意、尚態書風風靡,名家佳作疊出。但是,明清至民國,尤其是當代,過於強調意、態、趣以至以此來掩飾功力不足的現象愈演愈烈,於是無視筆法的醜怪惡札比比皆是。儘管改革開放後書法復興已經三十年了,但是在書法史的長河裡只是一瞬而已,後起書法家的功力不足,筆下「法度」差,在某種程度上說亦屬自然。
  • 孫伯翔北碑書法的「理」
    如果說對「法」的強攻是孫伯翔先生成功的首要因素,那麼對「理」的善悟則是其能夠取得大成的關鍵。 用北碑的精神,將自己的作品寫成鋼鑄的、鐵打的,並且極具毛筆的書寫性和藝術性,這種具有挑戰性的高難度技術係數,在既能強攻又能善悟的孫先生筆下終於成功完成了。
  • 走近北碑大家——孫伯翔
    他自覺地把北碑書法帶入了當代的審美視覺之中,經過了幾十年不斷地反覆與錘鍊,他的北碑書法已經具備了某種符號性的意義,他的北碑書法甚至不用署名,都知道是誰寫的。幾十年來我們圍繞著繼承與創新的命題不斷爭議,孫伯翔以他的創作實踐回答了這個問題。
  • 超邁清真 | 孫伯翔北碑書法的「趣」
    有的書法理論家概括為尚趣。我認為這種概括有合理成分,但也有偏頗之處。 沈鵬先生在2009年《中國書法》發表的《碑趣》一文中指出:「寫碑要得趣不容易「有以謝無量書法為『孩兒體,僅接觸到邊緣的一角倘認定『孩兒體』為起點抱住不放,可能走入僵化乃至末流。從事藝術講究理、法、趣、當今真正得『趣』的人太少」。
  • 孫伯翔的新碑學書法創作
    「碑中求碑」指的是以北碑為核心價值取向的北碑書法創作觀念或創作方法。北碑不僅僅是一種書體、書法圖像樣式,更在於蘊含其中強烈的民間化、非主流即邊際化特徵。因而碑學運動其意義就不僅僅是挖掘了種被深埋已久的書體樣式,更重要的是它蘊含著一種鮮活的精神,它為非主流的書法圖像樣式獲得中心話語提供了一個通行證。
  • 超邁清真 | 孫伯翔北碑書法的「法」
    唐代書法與唐詩所創造的高峰一樣,是一種「戴著鐐銬跳舞」的藝術。 宋代以後,尚意、尚態書風風靡,名家佳作疊出。但是,明清至民國,尤其是當代,過於強調意、態、趣以至以此來掩飾功力不足的現象愈演愈烈,於是無視筆法的醜怪惡札比比皆是。儘管改革開放後書法復興已經三十年了,但是在書法史的長河裡只是一瞬而已,後起書法家的功力不足,筆下「法度」差,在某種程度上說亦屬自然。
  • 超邁清真 | 孫伯翔北碑書法的「意」
    孫伯翔專攻北碑,進而融入帖學之書寫性,也經歷了這三種境界,在每一種境界都有超出尋常習碑者的難得之處。無論是用筆,還是結字、章法,他的作品在法、理的牽制下,始終不忘對情趣與意境的追求。所謂「發於心,達於意,有君子坦蕩寧靜之風」,是對其晚年書法意境的高度概括。
  • 碑中求碑 | 孫伯翔的新碑學書法創作
    「碑中求碑」指的是以北碑為核心價值取向的北碑書法創作觀念或創作方法。北碑不僅僅是一種書體、書法圖像樣式,更在於蘊含其中強烈的民間化、非主流即邊際化特徵。因而碑學運動其意義就不僅僅是挖掘了種被深埋已久的書體樣式,更重要的是它蘊含著一種鮮活的精神,它為非主流的書法圖像樣式獲得中心話語提供了一個通行證。
  • 超邁清真 | 孫伯翔北碑書法的「理」
    如果說對「法」的強攻是孫伯翔先生成功的首要因素,那麼對「理」的善悟則是其能夠取得大成的關鍵。 用北碑的精神,將自己的作品寫成鋼鑄的、鐵打的,並且極具毛筆的書寫性和藝術性,這種具有挑戰性的高難度技術係數,在既能強攻又能善悟的孫先生筆下終於成功完成了。
  • 新理異態,出之自在|論孫伯翔書法的審美特徵
    清代碑學晚期,隨著獨尊北碑陷於絕境,碑學後期代表人物趙之謙、沈曾植、康有為的書法立場發生了明顯轉換,由獨尊北碑轉向碑帖兼融。這種轉換不是審美意義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帖濟碑之窮的無奈之舉。碑帖兼融一途的開啟,挽碑學狂瀾於既倒,為碑學別開一面,而這也成為清末民初書法創作的主潮。
  • 新理異態,出之自在 | 論孫伯翔書法的審美特徵
    清代碑學晚期,隨著獨尊北碑陷於絕境,碑學後期代表人物趙之謙、沈曾植、康有為的書法立場發生了明顯轉換,由獨尊北碑轉向碑帖兼融。這種轉換不是審美意義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帖濟碑之窮的無奈之舉。碑帖兼融一途的開啟,挽碑學狂瀾於既倒,為碑學別開一面,而這也成為清末民初書法創作的主潮。
  • 孫伯翔的「變法」
    談起孫伯翔的書法,人們都會為那磅礴的氣勢所折服。多年以前前,正當他在中國書壇名聲大噪時,他卻以藝術家的勇氣拋掉故我,尋求變法新路。如今,同道們為他超凡脫俗的書法意韻大聲喝彩,譽他為當代北碑書風筆法的集大成者。
  • 陳葉新枝—孫伯翔 孫永志師生書法藝術展開幕
    今天上午(10月29號),由天津市書協、江蘇省書協、淮安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陳葉新 枝 」孫伯翔、孫永志師生書法藝術展在市美術館開幕。 孫伯翔先生潛心翰墨七十餘年,傾心北碑,是當代碑學大家,弟子眾多,孫永志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其自幼學習書法,博採眾長,形成了溫潤清朗的個人書風,是淮安書壇的中堅力量。
  • 孫伯翔書法高明還是醜陋?為中央黨校題匾,似乎就是答案
    孫伯翔先生是當代書法家中比較獨特的一位,獨特之處在於他對魏碑書法的執著。孫伯翔的書法得於魏碑,同時又不同於清末以來魏碑書法的寫法,所以他所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對魏碑書法有了新的演繹。書法出新之難,盡人皆知,有稍許演進,都是不容易的。
  • 孫伯翔的書法是「醜書」?人家把魏碑吃得透透地
    孫伯翔,以一手魏碑體書法享譽書壇,也曾獲得中國文聯第十一屆造型藝術成就獎,第五屆蘭亭獎終身成就獎。這可是中國書畫界的最高獎項。可是,孫伯翔的書法在民間的認同感卻並不廣泛,很多人說是「醜書」。孫伯翔書法對於孫伯翔的書法,爭議點一是其所寫的字並不美觀;二是魏碑本是不成熟的書體,學魏碑是不是合適。第一種觀點,僅僅是停留在寫字的層面,可以說這些人對書法的了解並不對。
  • 陳葉新枝秀芳林——寇北辰、孫伯翔及弟子書法展
    寇北辰、孫伯翔兩先生以耄耋之年偕任雲程、竇寶鐵、王樹秋、餘海翔、肖慶黨五弟子,於古都洛陽聯袂展出煌煌精品力作二百餘件,正可謂:沽水連河洛,古都燦然春。古詩云:「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由展覽的「陳葉新枝」想到古詩名句,此尤可見中國傳統書法師承薪傳之美德彰顯。
  • 師從孫伯翔,他以雄強魏碑書法獲獎
    肖慧是當代書法大家孫伯翔的徒弟,他和孫伯翔一樣,選取北魏《龍門二十品》作為宗法對象,尤以《始平公造像》為模範。他的作品也曾在全國第七屆楹聯書法展中,被評為優秀獎。不難看出,劉熙載力倡北碑與南帖相融,以此論衡之肖慧此副對聯亦足以當之。縱覽當代書壇,習北碑者多以北人為主體,南方習北碑者則寥若晨星,何以如此?既有南北書學歷史傳統相異的緣故,也有地域文化觀念的差異影響,帖學為南人的傳統,碑學為北人的傳統,在以二王書法為傳統的江浙之地,肖慧可謂另類。
  • 他是蘭亭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其書法有北碑之骨,透著廟堂正氣
    眾所周知,蘭亭獎是中國書法界裡的「奧林匹克」,每四年舉辦一次,從蘭亭獎設立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五屆蘭亭獎,每一屆蘭亭獎都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重要談資,每一屆蘭亭獎也會造就不少的書法明星,他們也成為人們仰慕的對象,而他卻是蘭亭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不僅是書壇裡的佼佼者,而且還是人們羨慕的對象之一,從蘭亭獎設立到現在,能夠獲得蘭亭獎終身成就獎的書法家,屈指可數,有我們熟知的啟功先生
  • 老腕椽筆——孫伯翔情境書畫藝術展在天津美術館開幕
    獲中國文聯第十一屆造型藝術成就獎,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孫伯翔自幼學書,臨池不輟。曾得王學仲、孫其峰指導。崇尚碑學,傾心北派,兼涉隸、篆、行、草、書作雄強古拙,形散神聚,氣質不凡。被譽為碑學巨擘、魏書大家,是繼鄧石如、趙之謙、康有為、于右任之後又一位寫碑集大成者。他成功破解了北碑書法筆法的千古之謎,使湮沒千載的北碑書法藝術在當代中國書壇重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