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男子7年前寄出跨海峽拜年封 今年才從臺灣退回
7年前寄出的信還保留完好
背面的郵戳顯示,這封信去了臺灣好幾個地方。
2008年春節前夕,家住泉州市區的陳青林從郵局寄出一封拜年信,發往臺灣花蓮。今年7月11日,當年寄出去的這封信竟然出現在家中的信箱,這讓他又驚又喜。
陳青林當年為何要寄這封信?是寄給誰的?又為何在7年之後才再次被退回到他手中?從泉州到臺灣,再從臺灣被退回泉州,這封信到底經歷了怎樣的神奇之旅?昨日,記者來到陳清林家中一探究竟。
7年前寄出拜年封 今年才從臺灣退回
今年44歲的陳清林家住中心市區豐澤新村小區,在晉江一家銀行上班。7月11日上午,他像往常一樣,用鑰匙打開自家的信箱,拿出當天的《泉州晚報》。此時,他意外發現報紙內夾著一封信。誰給自己寄信了呢?細看之下,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封信竟然是2008年2月5日,除夕的前一天,他從市區九一街郵政局寄往臺灣花蓮縣的一封拜年信。時隔7年之後,這封信竟然才被退了回來。
7月15日,記者來到陳清林家中,見到了這封神奇的信。「這是2007年春節的拜年封,當時特意託朋友從北京寄過來的。」他興奮地向記者介紹,當時上面貼著一張狗年的生肖郵票和拜年戳。
記者看到,在這封信的正面貼郵票處,分別貼了狗、豬、鼠三種生肖郵票,上面蓋的郵戳清晰地顯示著寄信日期:2008年2月5日。信的背面右側,則蓋有臺灣臺北的郵戳,日期顯示為2008年2月12日;背面左側則蓋著臺灣豐濱的郵戳,日期為2015年6月15日;在背面中下方,又蓋著泉州的郵戳,日期為2015年7月10日。此外,在背面的正上方中間位置,還蓋有臺灣長虹橋、北回歸線標誌、磯崎灣3個大大的紫色風景戳,裡面均是繁體字。
揭秘 寄信就為了退 地址隨便填
那麼,陳清林當初為何要寄這封信?原來,陳清林還在讀初二時,就開始對集郵感興趣。「當時喜歡上集郵的原因,就是單純覺得郵票上的圖案很美。」他說,當年通訊工具不發達,大家互相聯繫基本都是靠寫信。每次看到有人收到信之後,他會主動向身邊的人索取不要的信封,再將信封上的郵票剪下來,蘸水後貼在玻璃上風乾,然後再小心翼翼地貼在簡易的集郵冊上。集郵的過程中,他不斷地學習,發現收集貼有郵票、蓋有郵戳的整個信封,更有紀念意義。
2008年春節,他買了多個拜年封,貼上有紀念意義的生肖郵票等,來到郵局寄送。「信封裡只放著一張空白的賀年卡。信封上的地址是我網上隨便查的,名字也是我弟弟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封信到臺灣遊一圈,蓋個郵戳再退回來。」他笑著說,當時往臺灣寄了好幾封信,都是如此。其中兩三封信時隔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就被退了回來。
那為何這封信在臺灣逗留了7年之久?陳清林表示,具體過程他也不知道,這還有待於諮詢郵政部門。
「泉州與臺灣一水之隔,同根同源。當初之所以選擇臺灣,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兩岸之間的交流,祈盼兩岸和平。」如今已是泉州職工集郵研究會一員的他,今年4月還與其他會員一起到臺灣,與當地的集郵愛好者一起交流。
講述 為收集紀念封 曾給馬英九寫信
陳清林表示,2008年至今,他通過寄信退信以及朋友寄信交流等方式,收集了不少省份和地區的紀念封。
在他帶來的這些信中,記者意外發現了一封2008年5月12日寄給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退信,信封是當年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泉州站的紀念封,這封信在當年5月28日被退回泉州。此外,還有2011年7月1日,兩封寄給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及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的建黨90周年紀念封。
「郵票很小,每一張都有它豐厚的文化內涵,通過收集這些貼有郵票的信封,以及與其他集郵愛好者交流,我也學到不少地方的文化特色。」陳清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