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推進基層治理「十百千」工程創新經驗之一
為落實「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津,堅決築牢首都政治「護城河」,市委、市政府確立了抓區、帶街道(鄉鎮)、促社區(村)的工作機制,啟動了平安建設「十百千」工程,各個點上經驗將陸續推出。
和平區慶有西裡社區堅持黨建引領,樹立以文「化」人理念,創新實施文化「親」民、文化「育」民、文化「為」民、文化「安」民、文化「惠」民的「五民」文化工程,以樓門文化,促樓門治理,走出了新時代群眾路線的新路子,提升了社區治理實效。社區自1997年建立22年無命案,近10年來保持治安案件「零發案」,共獲得 「全國睦鄰文化示範村居」「全國和諧鄰裡建設示範社區」「天津市平安示範社區」「天津市文明社區」「五星級社區」等國家、市、區級近百個榮譽稱號。
01
文化「親」民,築造社區紅色陣地
慶有西裡社區積極構建社區「大黨委」制,建立社區「黨建+物業、業委會」模式,在每個樓棟建立黨支部,每個樓門建立黨員活動小組,每個樓門棟建立以黨員為骨幹的「一長五員」隊伍,叫響「一名黨員一面旗」,把黨的旗幟插到樓門棟、覆蓋到社區各個角落,為加強和創新社區管理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證。
02
文化「育」民,構造溫馨書香社區
慶有西裡社區堅持用先進的文化佔領社區,用先進的文化教育人、引領人、鼓舞人。
2003年開始,堅持了15年,每年藉助「中秋節」,舉辦「舌尖上的慶西」「美麗慶西鄰裡節」,居民自編自演話劇、小品等節目,澆築了「鄰裡團圓一家親」的濃厚氛圍。建立樓門文化展覽館,組織開展大型展覽近百次,舉辦了首屆中國社區樓門建設高層論壇,獲得全國知名專家學者高度評價。通過文化創建,實現了「樓門客廳化」「小區家庭化」「社區公園化」,居民由陌生變熟人,促進了家庭和美、鄰裡和睦、社區和諧。
03
文化「為」民,織造黨群聯繫紐帶
針對社區物業矛盾難題,慶有西裡社區黨委探索出「社區黨委領導、居委會扶持引導、業委會協調監督、物業公司服務」四位一體的「紅色物業」管理新模式。通過對社區服務力量的整合,形成合力共同為居民提供「零距離」、「精細化」服務的新格局,為黨員接受鍛鍊鋪了「路」,為黨員發揮作用搭了「臺」,為黨員群眾溝通建了「橋」,為破解社區治理難題開了「方」,使社區黨建和社區管理服務資源得到加強,使黨員幹部主動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所需,解決居民熱點難點問題,贏得了居民群眾的信賴、認可和理解,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進一步提升了社區黨組織管理服務水平。
04
文化「安」民,營造平安社區環境
慶有西裡社區黨委堅持「傳統方法+科技手段」相結合,築起社區治安的銅牆鐵壁。每個樓門棟實行「樓門棟長」制。打造「智慧社區」,建設「雪亮工程」,提高社區安全防控能力。成立貼近群眾具有法律效力的「社區小法庭」,不僅化解了棘手的矛盾糾紛,還讓居民學到了法律知識,每次庭審都是一堂別開生面的法制宣傳教育課,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05
文化「惠」民,締造美好幸福社區
慶有西裡社區黨委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寓服務於管理,贏得了社區居民的信賴。「有事找社區黨組織」成了居民的共識。社區建立了「居民服務大廳」,打造「10分鐘服務圈」,實現13項服務進樓門,讓居民享受細小服務不出樓門,一般服務不出社區的便捷。社區黨委把社區當「家」建,開展文明創建;組建千人志願服務隊伍,形成了「愛心助空巢」「關愛到家」「愛我家園」等志願服務品牌;關注特殊人群,建立社區心理諮詢室;引入「靜安」養老院,探索社區「嵌入式」養老模式;依託社會力量,新建社區「幸福食堂」,為社區孤寡老人免費供餐,其他居民低償服務,服務文化讓慶西成為友愛之地、溫暖社區,增強了「慶西人」的認同感、歸屬感、幸福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