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垃圾分類全鏈條固效提升,鑄就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新名片」

2020-12-10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歐嘉福 通訊員 成廣聚)小區實行定時定點投放後,環境變乾淨了,居民每天拎著垃圾下樓還能順便鍛鍊腿腳。實行垃圾分類後,廣州市民深切感受到了生活發生的改變。記者從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獲悉,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廣州因地制宜,構建出「三化四分類」的垃圾分類體系,即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建立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全鏈條,初步探索出一條適應超大城市發展和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路子。

目前,廣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居民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分別達到99.1%、95.5%。3653個物業管理小區、2907個非物業管理居住區全部完成樓道撤桶、定時定點投放,配置1.6萬座垃圾中轉站、3501輛分類收運車輛,1492條分類運輸線路,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提前完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試點目標,在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考核排名中位居前列。

桶點細節體現「廣州溫度」

自動感應式垃圾桶走進城中村

2020年以來,廣州市著力推動全市1.8萬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升級改造,截至11月底,升級改造率已超過90%。這批改造後的生活垃圾投放點樣式新穎,外形美觀,配套齊全,成為了宣傳垃圾分類「新時尚」的城市獨特風景線。

在車陂村,自動感應式垃圾桶切實給居民帶來了方便。自動感應式垃圾桶安裝有感應器,只要人靠近垃圾桶,垃圾桶的蓋子就會自動打開,無需動手操作,扔垃圾十分方便。天河區車陂街垃圾分類辦主任貝劼表示,車陂村是天河區最大自然村,居住人口超過12萬人,具有人口密度高、房屋樓宇密集、基礎設施薄弱、垃圾分類工作難度大等典型特點。車陂村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立足路巷點位基礎條件、人流量、配套設施完善程度,採取安裝定時投放亭、設置掛牌投放點、安排公交穿梭流動式投放車等不同形式,方便群眾就近投放垃圾。這套自動感應投放垃圾桶已設置一個多月,受到周邊居民的好評,將進一步覆蓋村中所有投放點。

人性化的桶點設計,切實提高了居民投放的積極性,也改變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觀感。在越秀區廣九社區,垃圾投放點還加裝了伸縮雨棚,方便居民雨天投放,小小的細節彰顯了垃圾分類的「廣州溫度。」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桶點優化提升已經完成了階段性工作,下一步還將繼續加強桶點投放的監管,鞏固廣州垃圾分類的成效,進一步提高廣州垃圾分類投放的準確率,參與率,知曉率,從源頭上做到垃圾減量,提高廣州垃圾分類的水平。

收運監管運用「智慧大腦」

大數據分析破解收運監管難題

在廣州市番禺區大龍街餐廚垃圾處理站,餐廚垃圾收運路線、收運動態、收運量等各類圖表數據,在餐廚垃圾收運線路信息化管理平臺上一目了然。這正是大龍街網格收運體系的「智慧大腦」。

「我們的收運指標全都用數據量化,並且通過計算生活垃圾減量率,對各個收運點進行考核。」大龍街武裝部部長王文喜告訴記者,大龍街通過強化收集管理,倒逼前端達標增量。街道轄內共設278個分類投放點,各村(居)分別按網格或樓宇進行分片收集。規劃5條餐廚垃圾運輸路線,配置5輛可實時精準測定運輸重量的餐廚垃圾運輸車。根據人口產生的生活垃圾估量,與餐廚垃圾收運量進行對比,得出生活垃圾減量率,按照生活垃圾減量率對物業小區、村居進行星級評定,對餐廚垃圾運輸線路落後的落實掛圖督辦、插旗標識,持續提高前端分類環節的精準度和收運總量。

大龍街的餐廚垃圾收運監管是廣州不斷完善分類收運監管體系的縮影。據介紹,廣州現在已經形成了「家裡分好類、定時拎下樓、定點精準投」垃圾分類投放原則,「專桶專用、專車專收、專線專運」垃圾分類收運原則,「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填埋兜底」垃圾分類處理原則等三方面共識。目前2907個非物業管理居住區全部完成樓道撤桶、定時定點投放,配置1.6萬座垃圾中轉站、3501輛分類收運車輛,1492條分類運輸線路。

補齊終端短板 提高處理技藝

力爭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

垃圾被運輸車倒進卸料區後,在儲坑中密封發酵脫水,最後被送進高溫爐膛充分燃燒,餘熱回收發電,最後經過脫銷,除塵一系列處理,垃圾爐渣被製成了環保磚,垃圾滲液製成再生水,氣體無害化排放……在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第三資源熱力電廠,這一垃圾處理流程令參觀者驚嘆不已。

據介紹,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是廣州生活垃圾處理規模和建設難度最大的園區,園區佔地約1600畝,生活廢棄物總處理規模1.26萬噸/日,分兩期規劃建設,一期工程包括設計處理能力4500噸/日的第三資源熱力電廠、2040噸/日的生物質綜合廠(一期)和3250噸/日的汙水廠(一期),目前已基本建成投產試運營;二期工程包括設計處理能力4800噸/日的福山應急綜合處理項目、1260噸/日的生物質綜合廠(二期)和750噸/日的汙水廠(二期),計劃2021年建成。

廣州市城市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日產生活垃圾超過3萬噸,且每年仍以6-8%的幅度在增長,生活垃圾處理壓力巨大。目前廣州已建成16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焚燒處理能力達1.55萬噸/日,生化處理能力達4680噸/日。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接收處理生活垃圾3500餘萬噸,實現垃圾焚燒、沼氣發電超50億度,確保了全市垃圾終處理設施安全運行和環保達標排放。

「根據廣州城市高速發展形勢和垃圾增長趨勢,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仍是實現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實踐,也是減輕垃圾終端處理壓力的關鍵所在。我們要力爭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不增長,甚至負增長。」市城管局相關責人表示,廣州目前正加快一批資源熱力電廠二期工程的建設,補齊終端處理短板,提高終端處理工藝,提高垃圾資源利用率。

相關焦點

  • 廣州垃圾分類全鏈條固效提升 鑄就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新名片」
    記者從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獲悉,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廣州因地制宜,構建出「三化四分類」的垃圾分類體系,即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建立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全鏈條,初步探索出一條適應超大城市發展和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路子。目前,廣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居民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分別達到99.1%、95.5%。
  • 廣州:匠心鑄就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新名片」
    一個好習慣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生活「新時尚」——垃圾分類,正讓老城廣州煥發新生。當前,廣州市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市民、學生組團到資源熱力電廠觀光「打卡」,街坊鄰裡、黨員和志願者們站桶指導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成為了廣州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 廣州 匠心鑄就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新名片」
    原標題:廣州 匠心鑄就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新名片」   一個好習慣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生活「新時尚」——垃圾分類,正讓老城廣州煥發新生。
  • 穗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當前,廣州市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市民、學生組團到資源熱力電廠觀光「打卡」,街坊鄰裡、黨員和志願者們站桶指導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成了廣州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 打造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今年來,車陂村率先在全市開展城中村垃圾分類優化提升試點工作,建立了「街居—村社—房東—租戶」四級聯動機制,如今,村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村內餐飲店垃圾收運量也增長了6.07倍。垃圾分類是城市發展的「關鍵小事」,也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
  • 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廣州召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總結交流各地生活垃圾分類好的經驗做法,部署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記者從會議獲悉,會議全面總結了2019年上海現場會以來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一是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堅持黨建引領、加強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切實從娃娃抓起、注重宣傳引導,這些經驗做法在各地複製推廣,有力推動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北極星固廢網訊:12月9日至11日,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代表齊聚廣州。這一次,廣州的垃圾分類模式成為全國其他城市學習的榜樣。大會的前一周,來自國內25個省及自治區的垃圾分類觀摩團實地走訪觀摩了廣州多個區的垃圾分類現場。
  • 實現發電超50億度 垃圾分類成廣州城市文明風貌「新名片」
    當前,廣州市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市民、學生組團到資源熱力電廠觀光「打卡」,街坊鄰裡、黨員和志願者們站桶指導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成為了廣州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 廣州全鏈條提升、全方位推動、全社會動員實現城鄉垃圾分類全覆蓋
    這封信背後,是芳村花園垃圾分類工作的真實寫照,也是廣州持續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個縮影。日前,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突出抓好垃圾分類的關鍵環節,全鏈條提升,全方位推動,全社會動員,實現城鄉垃圾分類全覆蓋。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精心組織,統籌安排,以落實主題教育總要求為抓手,以解決城市管理面臨的重點難點焦點問題為突破,確保用真情、下真功、使真勁。
  • 縱觀四大城市樣板 探索垃圾分類「中國模式」,垃圾分類,固廢處理...
    為響應國家號召,住建部城市建設司於日前召集13個重點城市在寧波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座談會, 籤署《垃圾分類城市聯盟宣言》,同期垃圾分類城市聯盟正式成立,以此建立城市間常態化溝通機制。今年《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頒布和實施,又一次在全國各城市掀起了新一輪的垃圾分類熱潮。   北京   作為全國生活垃圾產量大的城市,北京市於1996年在西城區大乘巷開展垃圾分類試點,成為個垃圾分類試點的城市。2011年3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始施行。
  • 廣州垃圾分類的經驗與思考
    垃圾分類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環境,也關係到資源節約,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垃圾分類政策的落實,有賴於社區治理的實踐。廣州將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社會文明水平的目標與社區治理相結合,用協商治理實現社區善治,積極優化垃圾分類工作,踐行新風尚。
  • 垃圾分類是新時尚
    孟德龍攝(人民視覺)在中國,垃圾分類已成為新時尚。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 垃圾分類廣州經驗讓人開眼界
    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昨日下午安排現場觀摩,來自全國的與會代表分三條線路走訪了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參觀過程中,與會代表對廣州垃圾分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還現場進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不少好建議。11日上午,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廣州日報APP作實時播報。
  • 「垃圾分類廣州經驗讓人開眼界」
    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昨日下午安排現場觀摩,來自全國的與會代表分三條線路走訪了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參觀過程中,與會代表對廣州垃圾分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還現場進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不少好建議。  11日上午,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廣州日報APP作實時播報。
  • 西湖區全力打造垃圾分類杭州樣板
    杭州日報訊 「垃圾分類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是一種新時尚。」垃圾分類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部署、著力推動的「關鍵小事」。西湖區將堅持把做好垃圾分類作為事關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作為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內容,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全力踐行生活垃圾分類杭州模式,努力爭做全市乃至全省生活垃圾分類的標杆和樣板。「四端」驅動,完善垃圾分類體系「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垃圾分類工作也是如此。
  • ​垃圾分類「廈門模式」列入全國推廣清單
    近期,廈門進一步總結過去、借鑑兄弟城市經驗做法,制定了《進一步加強垃圾分類工作若干措施》(16條),對全市垃圾分類工作做進一步提升。【連結】全國46個重點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召開
  • 縱觀四大城市樣板 探索垃圾分類「中國模式」
    為響應國家號召,住建部城市建設司於日前召集13個重點城市在寧波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座談會, 籤署《垃圾分類城市聯盟宣言》,同期垃圾分類城市聯盟正式成立,以此建立城市間常態化溝通機制。今年《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頒布和實施,又一次在全國各城市掀起了新一輪的垃圾分類熱潮。   北京   作為全國生活垃圾產量大的城市,北京市於1996年在西城區大乘巷開展垃圾分類試點,成為個垃圾分類試點的城市。2011年3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始施行。
  • 橫琴打造多個垃圾分類優秀示範樣板用「新時尚」打開「新窗口」
    風景宜人、遊人如織的背後,一場垃圾分類「攻堅戰」正在轟轟烈烈地打響。《珠海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於明年6月1日起生效施行,橫琴新區正逐步建設成為珠海市垃圾分類示範區。在推進垃圾分類過程中,橫琴新區打造出艾樂兒幼兒園、向陽村、新家園、橫琴碼頭驛站、企鵝酒店等優秀示範樣板,並逐漸將這些先進的經驗做法,複製推廣到全區各類場所。
  • 江蘇南通紮實開展垃圾分類 提升城市環境品質
    北極星固廢網訊:「城管部門既是城市生活的『管理者』,也是城市環境的『守護者』。」南通市城管局局長陳如海介紹,近年來,南通市城管局圍繞垃圾分類管理標準化、規範化、精細化和全鏈條閉環管理等目標,重點在生活垃圾分類責任壓實、建築垃圾處置監管及資源化利用、餐廚廢棄物規範處置等方面下足真功夫,在省內率先編制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規劃,同步編制建築垃圾、餐廚廢棄物處理規劃,進一步為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去汙增色。
  • 百聞不如一見,垃圾分類廣州好犀利
    「廣州垃圾分類水平很高,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9日起在廣州舉行,10日下午,來自全國的與會代表們,分三條線路現場觀摩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參觀過程中,與會代表都對廣州垃圾分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還現場互相深入交流,提出不少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