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曉華
巴黎鳳凰書店外景。
位於巴黎市中心第3區的鳳凰書店因專門經銷有關中國的圖書而聞名遐邇。11月22日周六一早,書店總經理菲利普·梅耶利用開門營業前的時間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梅耶先生現年61歲,一頭短髮,顯得幹練。記者此前曾多次來書店買書,見他或在書店窄小樓梯下的辦公室裡帶著老花鏡裝幀舊書,或忙著處理大批包裝成捆的新書。他告訴記者,他前天剛與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籤署了合作協定。由於業務上的聯繫,他幾乎每年都去中國。應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邀請,他將於下周三赴北京出席中國圖書海外發行高峰論壇。聖誕將至,書店會舉辦多場作者籤名售書和與讀者見面的交流促銷活動,店裡人手緊缺,所以他這次不能在中國逗留,周日會議一結束就得返回。
據介紹,鳳凰書店與法中建交同時期,即將年滿50周歲。書店創始人雷吉斯·貝爾日隆曾是法共《人道報》記者和文化專欄負責人,1959年至1961年在中國任法文教師和編輯,回法國後創建法共(馬列)黨。1964年1月27日戴高樂總統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法國人渴望了解新中國,1965年鳳凰書店在中國人聚居的巴黎三區誕生。
書店成立初期只有租用的50平方米營業面積,主要銷售翻譯成十多種語言的《毛澤東選集》和「小紅書」《毛主席語錄》。此後,經營數目和品種逐漸豐富,到20世紀70年代逐漸成為以介紹中國文化、語言和宗教為主的多文化、多學科的綜合書店。作為一名大學心理學和英語專業學生,梅耶到書店打工助學,從此與貝爾日隆先生和鳳凰書店結下不解之緣。
1980年3月7日,鳳凰書店遭遇大難,幾名暴徒衝進書店四處放火,書店瞬間化為灰燼,幾名店員也被嚴重燒傷,包括後來擔任書店經理的「中國通」克萊爾·於連女士。在讀者的關懷、支持和贊助下,書店猶如涅槃的鳳凰浴火重生,一年後再次開門營業,並在克萊爾經營下發展壯大,營業面積擴大到200平方米,達到目前規模,分佔整棟樓地下、地面和二樓共三層,按漢語教學、中國歷史、文化、宗教、學術等種類經營並實現了多媒體和網絡信息化經營,形成了一隻開放和專業的銷售團隊。
梅耶先生深情地說:「克萊爾·於連直到幾年前去世一直是書店的支柱,她為書店的發展奉獻了畢生的激情與才智。」梅耶告訴記者,儘管縱火行為至今無人承擔罪責,罪犯始終逍遙法外,但經歷如此磨難的他們卻看到書店受到法國人和在法中國人、亞洲人的熱愛,給了他們無窮的勇氣與力量,也成就了鳳凰書店劫難後的新生。
菲利普·梅耶繼克萊爾·於連之後繼承鳳凰書店不畏艱難和開放與包容的傳統,發揮自己在管理、經營方面的特長,不僅使書店取得了對全法大學和各主要城市圖書館中文教材、書籍獨家供貨商的權威地位,還通過定期舉辦作者籤字售書活動和關於中國歷史與現實問題的學術討論,以多種形式吸引讀者和顧客進入書店。
目前,鳳凰書店幾乎每周舉辦新書推介會。中國知名作家中不僅巴金等早年前來過,今年9月底莫言應邀前來書店與讀者見面,書店容納不下200多位來賓,便徵得到3區政府支持,改在政府禮堂舉辦。10月份,書店又邀請到餘華來巴黎籤名售書,近百人把書店樓上樓下擠得水洩不通。今年12月,書店還計劃邀請五六位作者籤字售書。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衝擊下圖書發行行業的艱難環境中,鳳凰書店能每年盈利,並於2005年依靠自身積累終於將所在房產收歸名下。2009年,鳳凰書店榮獲法國文化部頒發的「獨立參照書店」(LIR)稱號,這是法國專業書店的最高榮譽。梅耶說:「讓書店成為讀者聚會的場所,讓有關中國乃至亞洲各方面、各領域和不同思想意識、派別的圖書在這裡有一席之地,讓各種對中國的學說和觀點都在此交鋒與碰撞,使讀者產生對中國深入了解的興趣,才能促進法國人對中國歷史、文化和現實的理解和熱愛,願意掏錢買書,這是鳳凰書店的傳統和價值所在。」
梅耶先生對記者表示,他並非中國問題專家,通過在鳳凰書店幾十年的工作經歷,他才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生興趣,並有了逐步深入的了解和感情,是鳳凰書店教他逐步完善自己,提升知識與能力,積累團隊經驗。面臨退休的他很有成就感,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仍熱情挽留他繼續擔任總經理。他為鳳凰書店即將迎來展翅騰飛的新發展機遇由衷地欣慰。
(本報巴黎11月23日電 本報駐巴黎記者 梁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