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ToB行業頭條,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
只要你的目標用戶是B端用戶,那麼無論你是做運營、做市場還是做銷售,你都需要對B端用戶畫像有清晰的認識,這會讓你的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來源/ 鳥哥筆記(ID:niaoge8)徐瑩瑩
編輯/ jenny
但是很多人對B端用戶畫像是模糊的、零散的認知,甚至是不知道怎麼構建B端用戶畫像。今天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B端用戶畫像的見解。
01
定義
我認為,B端用戶畫像,是企業和多個核心角色共同構成的畫像。建立B端用戶畫像,需要三部分的信息,分別是企業信息、角色信息和用戶路徑。
你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才能在這些信息的基礎上,提煉出B端用戶畫像。在收集之前,要先有框架,不能為了收集而收集,而是要收集最有價值的信息。
02
企業信息
企業信息包括所處行業、人員規模、商業模式(靠什麼賺錢)、業務模式(業務怎麼運作的)、收入規模(年營業額)、在用或用過哪些同類產品。如表1所示。
這些信息能幫你快速定位目標企業,讓你的工作更有方向。
03
角色信息
當你收集完企業信息之後,就需求去收集角色信息了。哪些角色才有價值?答案是,只有在決策鏈上的角色,才有價值。
以某SCRM軟體為例,起步價20萬元/年,作用是幫助市場部提高營銷效率和業績。我想把這款軟體賣給某企業,首先要打動該企業的市場總監,再說服CEO和董事長,再讓市場部員工體驗試用。
那麼這條決策鏈就包括了市場總監、CEO、董事長、市場部員工。如表2所示。
確定了角色之後,要了解他們的話語權,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這個案例中,市場總監是決策鏈的關鍵人物。如果取得了市場總監的極度認可,成功率就達到了70%。因為他認可之後,就會在CEO面前誇這款軟體,而董事長是聽取CEO和市場總監的意見。
為什麼市場部員工的意見也很重要?因為他們是最終的使用者,是這款軟體的檢驗者,檢驗這款軟體是不是真的適用。也許在企業決定購買這款軟體之前,市場部員工沒有話語權,但是在續費的時候,他們的話語權最大。
了解了話語權之後,就要收集各自的特徵,這樣有利於我在跟他們交談的時候,能打動他們。主要特徵包括他們的年齡、學歷、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04
用戶路徑
用戶路徑是指從用戶接觸你,到最終離開你,這中間經歷過的每一個環節。如果你不知道環節有哪些,建議你多和客戶或者業務員聊聊,梳理出用戶路徑,這點非常重要。
在整個路徑中,可能會有多個角色參與,每個角色又有自己的顧慮點和場景故事。
以某進銷存軟體為例,面向小B商戶,售價5000元/年。小B商戶的決策鏈很短,基本上老闆會去找軟體,老闆決定要不要買軟體,老闆是決策鏈的核心人物甚至是唯一人物。
那麼老闆從不認識我,到離開我,會經歷哪些環節呢?主要有7個環節,如表3所示。
梳理出用戶路徑之後,這事還沒結束。我們要去收集每個路徑之下的場景故事,這些故事能幫助我們更深刻的理解用戶。
舉例來說,張三是某零食批發店的老闆,店裡有2個員工,貨品信息和客戶信息都記在員工腦子裡。上個月1個員工離職了,店裡的工作變得手忙腳亂。(產生需求)
張三外出進貨的時候,看到上遊商家在用一個智能機器,員工不用記任何信息就能開單列印,速度非常快,工作有條不紊。於是詢問這個是什麼,上遊商家只說了名字。(無意中看到我們的產品)
張三上網搜索,找到了該機器的廠家,詢問了很久。功能有哪些?能解決什麼問題?性能穩定嗎?容易學嗎?是否簡單好用?你們公司靠譜嗎?有技術實力嗎?你們客戶多嗎?價格是多少?(權衡利弊)
張三和他老婆商量,覺得這機器能減少對人的依賴,不用再擔心員工離職。張三決定購買一套試試。(決定購買)
廠家業務員上門安裝調試,手把手教張三和員工使用。建了微信群,張三和員工有任何問題都丟群裡,廠家業務員第一時間解答。張三很滿意,一直使用。(使用、續費)
但是後來業務越做越大,張三有了更多新需求,廠家無法為他定製功能,張三轉向了另一款功能更完善的產品。(流失)
以上就是場景故事,每一個路徑的場景故事都不盡相同。收集每一個付費客戶的場景故事,再從這些故事中提煉共性,這就是有血有肉的B端用戶畫像了。
05
總結
總結,如果你需要建立B端用戶畫像,需要做到以下4點:
1、明確目標用戶(企業信息)
2、釐清決策鏈(決策鏈角色、話語權、基本特徵)
3、梳理用戶路徑
4、提煉共性(場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