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董哲自編自導,付辛博、董琦、李感、蘭海蒙、鞠帛展、劉翰陽、孫浩涪等主演的抗美援朝戰爭劇《戰火熔爐》(又名《我們的戰爭》)今晚登上央視八套黃金檔播出。

該劇拍攝於2018年,本來是一部優酷網劇,因為廣電總局的倡導,曾經被限制的「抗美援朝」電視劇正式脫敏,所以這部網劇《戰火熔爐》在補拍部分內容後轉成上星劇,同時剪輯出一部院線電影。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被俘的國民黨軍連長,陰差陽錯中,他被當成志願軍戰士帶到了朝鮮戰場,在槍林彈雨中他見證了志願軍的偉大,也感受到了精神信仰的力量。
《戰火熔爐》首播後給觀眾的感覺是有誠意,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駕馭抗美援朝這個題材還是有些困難的。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戰火熔爐》首次啟用即時軍械裝甲,還原真實戰場狀態,著力刻畫戰爭戲份,把觀眾迅速帶入戰爭劇情中,這對於一部小成本網劇來說著實不易。
其次,作為抗戰劇,《戰火熔爐》製作理念上有創新,大膽借鑑了美劇《兄弟連》的表現方式,幾位主要人物塑造豐滿,通過一個連隊的抗戰「以點概面」的方式展現抗美援朝戰爭。

但是很明顯,製作有些粗糙,可能在創作之初沒想到能上星播出,《戰火熔爐》在服道化上並不嚴謹。
汽車上還有「一汽」的標誌;
女志願軍精緻的妝容也與劇情格格不入;
部分橋段的設計有抄襲《彭德懷元帥》的嫌疑,比如第二集中被俘美軍對夥食不滿意,本意是表達志願軍戰士的艱苦,但是也暴露了編劇的中庸。

另外,可能是為了體現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的勇猛和智慧,《戰火熔爐》讓觀眾有一種在看抗日神劇的感覺。
在戰爭場面的拍攝中,幾位主角幾乎是彈無虛發,能自由穿梭在槍林彈雨中,面對美軍精良的裝甲部隊竟然不會受傷;

痞子兵的出現是一大敗筆,男二號陳天放總是表現出一副「年輕版李雲龍」的模樣,動輒大吼大叫,甚至有些流裡流氣,對於塑造志願軍形象是有害無利的;
從劇情發展來看,男女主角會有感情戲出現;
再者,不知道導演是怎麼想的,《戰火熔爐》中有些橋段的設計是輕喜劇風格,本意可能是表現志願軍的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然而總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當然,對於這樣一部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挑刺」是很不好的做法,畢竟這是近些年少有的抗美援朝作品,我們不能單純地從戲劇角度評判它的意義。
除了正在播出的這部《戰火熔爐》,很多抗美援朝影視作品正在拍攝中,其中央視牽頭製作的《跨過鴨綠江》值得關注。

《跨過鴨綠江》將全景展現抗美援朝戰爭,包括長津湖之戰、上甘嶺戰役等等,著力塑造中央領導決策層、志願軍將領、前線志願軍戰士(包括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楊連第)等人物,體量和內容類似於2000年拍攝的《抗美援朝》,預計會在明年登上央視播出。

電影當面,管虎執導的《金剛川》已經上映,未來張藝謀將執導電影《最冷的槍》,陳凱歌、徐克、劉偉強、林超賢將聯合執導電影《長津湖》,這些作品會在2021年集中上映,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貢獻一份力量。
【本文由「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非著名影評人宋胖子撰寫】
創作不易,轉載請註明本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