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裡的白露
作為全年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代表著幹支歷申月的結束以及酉月的起始。2020年9月7日22:07:54起,迎來白露。
曆書上記載是「鬥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
白露,二十四節氣之十五個節氣,是仲秋之始。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之後,秋季從略有悶熱轉向涼爽,夏風被秋冬風取代,冷空氣分批南下,降溫明顯。清晨時分在地面和草葉上多見露珠,古人又以四時配五行,故稱「白露」。白露伊始入秋,整座城忽的被澄洗如練的青空圍住,風裡也帶了微涼。
詩經裡的白露
《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這是《詩經》中的名句。蒹,指沒長穗的蘆葦;葭,指初生的蘆葦。此詩的意境,需要置身水邊才能深深體會到。《詩經》開始就吟唱了兩千多年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肅穆之美。
秦人很早便有祭祀水神的傳統。自秦文公遷都汧渭之會後,秦人便一直沿著渭水向東發展,渭水成為早期秦人的「生命之河」。《石鼓文》等資料表明,《蒹葭》是秦人「渭水時代」的產物。
《蒹葭》中的表現了對「伊人」追求的是始終可望而不可及,一次次的上下求索,道路的艱險、高遠、崎嶇,絲毫不能阻擋前進的腳步。「所謂伊人」行蹤是那麼飄忽不定,忽在河水邊,忽在河下遊,又忽在水中央,又忽在水草邊,來無影,去無蹤,撲朔迷離,虛幻朦朧,給人一種「雲深不知處」的朦朧美。
白露為霜之悽美絕豔,只是當年盤桓於渭水的伊人,無意間隔了煙水淼淼,輕聲喟嘆,些微思緒踟躕於山隅。
眼中的白露
白露伊始入秋,整座城忽的被澄洗如練的青空圍住,風裡也帶了微涼。
層層荷濯水,瓣瓣玉流香。豪傑青霜色,佳人白露光。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蒹葭彌望,白露為霜。所謂伊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曇花一現的是空靈縹緲的思慕。千裡沃野上傳誦的故事任由時間褪去塗抹的顏色,淡成水墨,暈開在眉間天青底色裡,秋水邊的人便有了世俗煙火不可逾越的溝壑。
今天又是二十四節氣中白露的節令,白露過後,丹桂飄香。
秋高氣爽,玉露生涼,從《詩經》裡走出來的伊人,披著一層薄薄的紗衣,天地之間瀰漫著晨霜霧靄,面對「伊人」可望而不可及。令人神往的伊人啊,中國詩歌中吟唱了千年,天地間,好似撥動心靈的琴弦,餘音嫋嫋,尋找生命的歸宿。
白露時節,蒹葭蒼蒼;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面對白露,人生皆為過客,逝者如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