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之謎:它真的存在嗎?

2020-12-19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太陽系第九行星的想像圖。這可能是一顆大約比地球大10倍的行星,但由於距離遙遠,目前還沒有被發現。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8日消息,過去幾年來,關於太陽系最外層區域存在一顆新行星(而且體積很大!)的可能性令科學家和公眾都十分好奇。但是經過多年的搜尋,天文學家在這個領域並沒有發現新的行星。「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目前仍沒有定論。

 幽暗的太陽系邊緣

近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試圖對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太陽系邊緣進行研究,但發現的問題要比結論多得多。其實這也不難想見,因為對該區域的天文學研究充滿了挑戰:首先,天文學家要尋找的天體可能非常小;其次,這些天體距離我們也非常遙遠,使得它們很難被發現。

在1930年基本靠運氣發現冥王星之後,人類對太陽系最外層空間的了解一直沒有進展,直到1992年情況才有所改變。這一年,天文學家在柯伊伯帶中發現了第一個外海王星天體。這是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殘留的一顆冰凍小行星(15760 Albion),在近乎完全黑暗的環境中,懶洋洋地繞著太陽旋轉。

從那以後,天文學家又發現了數千個這樣的天體,並不斷地對它們進行分類和再分類。接下來,我們將關注一類被稱為「極端海王星外天體」(extreme trans-neptunian objects,簡稱eTNOs)的神秘天體。

2003年,天文學家發現了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奇特的極端海王星外天體——塞德娜(Sedna)。這是一顆小行星(編號為90377),體積很大,大約相當於冥王星的一半,而它最奇特之處是具有非常極端的公轉軌道。據計算,塞德娜的公轉周期約為11400年,相當於有記載的人類歷史的兩倍。賽德娜的公轉軌道是一個離心率很大的橢圓,近日點約為76個天文單位(AU,一個天文單位是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遠日點則超過900天文單位。

賽德娜太奇怪了。有天文學家認為,它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外海王星天體中最重要的一顆,了解其特殊的公轉軌道將有助於研究太陽系的起源及早期演變。

第九行星

在天文學家看來,賽德娜的軌道實在太奇怪了,必須有某種合理的解釋。如此巨大的、近似行星的天體為何會具有跨度如此之大的軌道,而沒有被完全逐出太陽系?

也許在太陽系更外層的地方,還有別的什麼東西一直在牽制著塞德娜。近年來,一些天文學家開始注意到其他一些特別的極端海王星外天體。具體而言,這些天體有著相似的軌道——大致相同的橢圓率,而且這些橢圓軌道往往聚集在一起。

想像一下,當我們隨便拿起一朵花進行觀察時,通常情況下,花瓣會均勻地分布在花朵周圍;但是,如果你看到花瓣一簇簇聚在一起,那可能就意味著發生了某種特別的情況。這些奇怪的極端海王星外天體也是如此:沒有理由認為這些軌道是隨機的。一些天文學家聲稱,最好的解釋是一顆新的行星——即第九行星——正在塑造和引導著它們的軌道。

這是個不錯的論點。海王星的發現正是由於天文學家無法解釋天王星的軌道,因此這個推論有歷史可循。後來,天文學家發現了更多的極端海王星外天體同樣具有奇特的橢圓軌道,並聚集在一起。

然而,儘管聲稱存在第九行星的新聞時不時見諸報端,但天文學家仍沒有拍攝到它的圖片。當然,這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第九大行星存在,它的體積會很小(相對而言),而且非常遙遠,很難被發現。

與此同時,其他天文學家也加入了討論,認為這些極端海王星外天體其實並不特別。我們之所以覺得奇怪,可能是由於調查設計和執行的方式,使我們更有可能看到具有這些奇特軌道的天體,而不是那些有著正常軌道的類似天體。換句話說,這些極端海王星外天體並不是由太陽系外層的某個神秘實體控制的。它們的軌道也沒什麼好解釋的——它們如此與眾不同只是因為我們看到的還太少。

更重要的是,我們很難把第九行星的存在與目前所了解的太陽系形成過程聯繫起來。當然,天文學家還是可以將第九行星納入太陽系,比如說,可以認為這是一顆被「彈射」出去的行星內核,或者是被捕獲的流浪系外行星。但是,情況越複雜,解釋就越難以成立。

因此,在獲得這顆行星的確鑿圖片之前,天文學家還需要尋找其他證據,來解釋外太陽系這幾顆冰凍小行星的「任性」軌道,而尋找第九行星的工作也仍將繼續。(任天)

相關焦點

  • 太陽系邊緣真的存在第九大行星,而且它是一顆胡柚般大的黑洞嗎?
    最近有人驚呼,科學家們正在執行一個LSST搜索計劃,讓太陽第九大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邊沿的黑洞現身。那麼如果這顆黑洞真的存在,地球有危險嗎?這個說法當然有些驚世駭俗。一直以來,一些人認為太陽系存在著第九大行星,甚至有一種理論認為,這個第九大行星是一顆葡萄柚大小的黑洞,其質量為地球的5~10倍。他們認為這個黑洞就存在於奧爾特雲帶。
  • 我們的太陽系或許存在第九大行星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取消在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後,我們常識中「太陽系具有九大行星」便變為了「太陽系具有八大行星」,按距離太陽從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然而科學家們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在距離太陽很遠的地方有一個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它尚還沒有發現,但是假如它真的被探測到,那麼就可以解釋很多困擾科學家多年的問題。比如太陽的自傳軸與在天王星外圍聚集著的小型冰凍彗星的公轉軌道存在的傾斜角。這塊區域被稱為柯伊伯帶。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2006年國家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做了新的定義,需要滿足三個必要的條件:1、繞太陽公轉;2、清除臨近軌道上的天體;3、自身質量足夠大,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狀態,保持自身球體形狀。新設定的行星標準讓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黯然神傷,它被降級成矮行星,至此太陽系變成了八大行星。
  • 太陽系出現第九大行星?神秘天體闖入太陽系,被太陽「控制」
    眾所周知太陽系是有八大行星的,這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不過大家知道嗎?太陽系曾經是有九大行星的,這第九顆行星就是冥王星,只是後來它被重新劃入了矮行星行列,從此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由於當時的觀測手段十分有限,科學家對冥王星體積進行了錯誤的預估,科學家們認為冥王星是一顆直徑比地球還大的天體,科學家們也認為冥王星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這樣,太陽系被一直認可的八大行星變成了九大行星。然而當時冥王星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觀念都已經深入人心,好多科學雜誌甚至地理教材都已經將冥王星稱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想再次修改冥王星的天體類型也顯得十分麻煩,僅以天體直徑大小判定冥王星不屬於太陽系九大行星也沒有說服力。所以,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也就一直保持了下來。
  • 太陽系可能真存在第九大行星,只是它的形狀並非常見的圓形球體
    自從冥王星因為體積太小被取消第九大行星的名號,科學家一直相信太陽系裡一定還存在一個未被發現的行星,那顆未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可能藏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區域,柯伊伯區域處於太陽引力的最遠端,這片區域裡圍繞著數以億計的隕石和小行星,然而科學家發現這些小行星軌道不一致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來自其它星系
    天文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究竟存在嗎?如果存在,它究竟長什麼樣?這也是今年以來天文學家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近日,瑞典隆德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的研究表明,所謂的第九大行星,有很大的可能性實際上是一顆系外行星。
  •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或是撿來的,原本並不屬於太陽系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或是撿來的,原本並不屬於太陽系文/曦軒眾所周知,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曾經冥王星被人們認為是第九顆行星,只不過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冥王星被科學家踢出了行星的行列,而在前兩年又有學者稱發現了太陽系中很可能卻是存在第九顆行星
  • 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確實存在
    【ALENG 自媒體】3月13日午間自媒體專稿,儘管冥王星被開除出太陽系行星之列,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遙遠的海王星軌道以外,一定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行星,被稱為「第九行星」,也被稱為「X行星」。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天文和物理學系教授加裡·伯恩斯坦(Gary Bernstein)說,這些新發現的天體,很可能是形成第九行星的「麵包屑」,這個黑暗的行星潛伏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正在等待科學家找到它。
  • 太陽或曾有「孿生兄弟」 第九大行星與它有關
    8月20日,有媒體報導稱,太陽系外圍物質的奇怪特徵,讓科學家推測,或許在很久以前,太陽有一個「孿生兄弟」,這個「兄弟」或許能幫助科學家尋找第九大行星。  太陽系真的有個「兄弟」嗎?科學家根據哪些線索提出這一可能性?如果地球真的擁有2個太陽,人類將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 太陽系邊發現「極端物體」 或第九大行星
    ­  【環球網綜合報導】歸功於科技的發展,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許多「極端物體」(extreme objects),它們群集的情況讓科學家猜測,它們有可能是在一個像木星一樣的大型行星的軌道上迴轉,天文學家因此猜測這個行星可能就是「第九大行星」。圖為藝術家繪製的第九大行星可能的模樣。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表親」給天文家提供了重要線索
    在太陽系的遠端,海王星之外,存在著一簇被稱為「極端海王星外天體」的冰冷天體,它們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移動。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天體是在響應一顆尚未被觀測到的行星的引力,這顆行星被稱為第九大行星,它在非常、非常遙遠的軌道上運行。另一些人認為這些奇怪的物體是對其他小物體累積的引力做出的反應,而不是一個大的行星。
  • 系外超級行星確認!離奇的運行軌道或暗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第九大行星。1992年後在柯伊伯帶發現的一些質量與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體使人們對冥王星的行星地位產生疑問。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定義行星概念,新定義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
  •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微型黑洞
    這是真的,特別是在我們所在的星系邊緣,那裡黑洞的數量大大減少。像上面這樣的噩夢般的場景自然是聳人聽聞的,但不太可能。相反,可能存在於我們太陽系的黑洞呈現出一種非常不同的形狀。五年的光學引力透鏡實驗數據揭示了大量的透鏡現象。在這些事件中,前面的物體被大質量的物體放大,這使天文學家能更好地觀察後面更遠的物體。這項調查試圖探測來自遙遠恆星和星系的亮度變化。
  • 太陽系將有大變動發生,第九大行星會出現,這是瑪雅人的預言?
    在宇宙太空中有非常多的星球,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只是其中的一顆,甚至比較的普通,毫不起眼,但正是因為地球中有的生命的存在,才使得地球的存在變得不平常。人類如今的科技水平也只能夠在太陽系中活動。太陽系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動,第九大行星也即將誕生,瑪雅預言難道是真實的嗎?
  • 冥王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將被取代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對於太陽系之中運行的行星,相信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之前雖然說是太陽系之中有九大行星,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冥王星」其實是屬於矮星的,冥王星於1930年被發現,被科學家稱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於1930年被發現,被科學家稱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最遠的天體,公轉達上千年,它的真身或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你知道太陽系最遠的天體是哪顆嗎?過去,人類認為最遠的天體是冥王星,並將其認為是太陽系的邊緣,而到了近代,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我們所能觀測的距離也在不斷擴大,因此,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在冥王星之外,還有很多星球,而在去年的12月,我們就發現了一枚距離超過100AU的天體。
  • 太陽系存在另一個太陽嗎?或許還有第九顆行星?科學家發現證據!
    太陽系存在另一個太陽嗎?或許還有第九顆行星?科學家發現證據!相信全世界的天文愛好者都記得2006年,因為這一年不管是對整個科學界還是所有的天文愛好者來說,都是不同尋常的。在2006年之前,我們的認知都是太陽系存在九大行星,但從這一年開始,冥王星的體積由於太小,而且天文聯合會重新解釋了行星的定義,於是冥王星從此不屬於九大行星之列,九大行星變成了8大行星。雙星系統在那一天之後人們也接受了現在的這個決定,但是也有很多人反對這個意見。
  • 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HD 106906 b行星擁有超遠公轉軌跡,該行星距離母星的最遠位置是地球距離太陽的730多倍,科學家認為超遠公轉軌道的存在或許也能證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存在。由於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的一些小天體擁有異常的運行軌跡,似乎受到了某大質量天體的磁場影響,科學家認為有軌跡特殊的天體在遠離太陽的地方運行,這顆大型天體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由於這顆天體大多數時間在很遠的位置上緩慢行進很難被人們發現,科學家希望能證實這顆天體就是造成太陽系行星異常的原因,只是大型天體在如此遙遠的位置上還會圍繞太陽運行嗎?
  • 第九大行星是一種特殊黑洞?體積是地球30倍,它比行星恐怖多了
    然而在十幾年前,關於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深入人心,通過嚴謹的科學探討才將冥王星排除出去。直到冥王星被劃分為矮行星,人們才漸漸接受這個概念。最近,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太陽系的邊緣地帶發現,柯伊伯帶有部分小行星的軌道最遠距離太陽幾百個天文單位。如果說是海王星的引力散射效應,或許仍然有些牽強,於是人們推測,太陽系存在第九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