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愛丁堡都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城市,一年一度世界最盛大的藝術節之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就在這裡舉辦,為期大約3~4周的時間,堪稱是世界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國際藝術盛會。
在這期間會有:
·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 愛丁堡藝穗節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
· 愛丁堡皇家軍樂節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
· 愛丁堡國際電影節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愛丁堡國際圖書節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
· 愛丁堡爵士與藍調音樂節
Edinburgh Jazz and Blue Festival
等活動同時在愛丁堡舉辦。
整個八月的愛丁堡,幾乎可以說是一場藝術饗宴,也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創新精神的藝術節之一,充滿各式各樣的街頭即興演出或極為專業的藝術表演者齊聚一堂。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在二次大戰期間,歐陸藝術家面臨空前浩劫,英國Glyndebourne歌劇經理Rudolf Bing與許多英國藝術界知名人士談到藝術家在戰爭期間所面臨的困境,也想用藝術來治癒戰爭創傷的節日。
因此興起在英國找一個大小適中,同時具有如畫風景及能吸引遊客前來的小鎮,想重新為歐洲藝術家找到一個可以互相交流的舞臺。
最終選定愛丁堡,在1947年舉辦了第一屆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創立理念為「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flowering of the human spirit」。
此藝術節都是比較頂級及專業的表演像是古典音樂、戲劇、歌劇、芭蕾,當時全歐最富盛名的音樂家及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都在首屆藝術節齊聚,可說是相當的成功。
愛丁堡藝穗節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因國際藝術節門檻較高,許多獨立表演團體不得其門而入,因不滿此制度讓整個活動不夠多元,於是結集起來在國際藝術節舉行期間,也在愛丁堡市內和藝術節周邊,舉行開放式的「邊緣」表演藝術節,讓各式各樣的表演者都可以享用這個表演平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因此,藝穗節便這樣誕生。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原有邊緣藝術節的意思,經歷了50年,也躍身節慶要角。愛丁堡藝穗節的節目種類較多元,涵蓋劇場、音樂、舞蹈、脫口秀、歌劇等表演。
愛丁堡皇家軍樂節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在1950年,軍樂遊行加入。當時想說軍樂節跟Tattoo(刺青)有什麼關係?覺得很好奇查了一下,沒想到真有其典故的由來。
「Tattoo」一詞是源自荷蘭的一種奏樂傳統Tap-toe。早年荷蘭每當啤酒廠關門前,都會奏樂提醒關水喉(荷蘭語Doe den tap toe)。英軍於17世紀派兵駐守低地諸國(如荷比盧),秉襲了此傳統。
每晚當士兵準備收假歸隊前,兵營中的鼓手會穿梭於城鎮擊鼓,告訴所有在城鎮中的士兵歸隊,同時提醒酒吧的老闆關掉酒桶龍頭,停止供應啤酒讓士兵歸隊過夜。故Tattoo一詞,也就成為鼓號樂隊、操軍的象徵。
往後,又有國際電影節、爵士與藍調音樂節、書展等加入。使原本國際藝術節變成多元的綜合藝術節。
這也是為什麼和世界其他藝術節相比,愛丁堡藝術節算是規模最大的藝術盛會及節目類型最廣泛且包括最多元的藝術節,演出範圍甚至遍布整個城市。因此每年八月都會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眾多的藝術家、音樂家和觀眾與遊客齊聚在愛丁堡。
當時在愛丁堡待了快一個禮拜,住的地方就在舊城區Royal Mile主要的街道上,所以每天一出門馬上就沉浸在歡慶與濃厚的藝術氛圍裡。
街頭上充滿音樂家、藝術與即興表演者,而各個戲劇、脫口秀或是小型演唱會..等表演也都遍布在整個城市,還有許多裝扮奇特發宣傳單的人或是滿街遊走的活廣告,告訴你他們的秀什麼時候表演。
也可以在節目表上看好你有興趣的表演及時間,依照地址去尋找,有時候好像在尋找寶藏一樣,很有趣。
《春之祭》亮相愛丁堡
2017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4月12日與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就著名舞蹈家楊麗萍新作
《春之祭》籤訂合作
通過聯合製作,《春之祭》於2017年10月19日—21日第20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舉行全球首演,2018年8月亮相第72屆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春之祭》用現代舞的世界語言講述東方古老故事,融合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與西藏元素,獅子、女人、祭師成為主角,楊麗萍最廣為人知的舞臺形象孔雀將在尾聲涅槃重生,呈現全世界觀眾關注的生死、愛恨、自由等主題。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節目總監當即與楊麗萍團隊洽談邀請演出事項。
在文化部外聯局和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的支持下,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承辦了愛丁堡藝穗節「聚焦中國」首次系列活動。通過藉助國際高水平的藝術節平臺,中國當代優秀表演藝術得以集中展示。
為了整合優質資源,更好地在愛丁堡藝術節平臺上展示中國優秀表演藝術,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2018年對「聚焦中國」活動完成全方位的品牌化打造,提升了中國文化在國際舞臺的集體形象。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起源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起源於二次大戰期間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在二次大戰期間,歐陸藝術家面臨空前浩劫,英國Glyndebourne歌劇經理Rudolf Bing與許多英國藝術界知名人士談到藝術家在戰爭期間所面臨的困境,也想用藝術來治癒戰爭創傷的節日。
因此興起在英國找一個大小適中,同時具有如畫風景及能吸引遊客前來的小鎮,想重新為歐洲藝術家找到一個可以互相交流的舞臺。
在愛丁堡舉行節日的第一個想法可能是一個浪漫的想法,一個月夜,在戰後的背景下,我們旅程的早期刻骨銘心。通過偉大的藝術使人們重聚在一起是創新的動力。
成立之初的理想願景從未像在就職那一年那樣清晰地體現過,那一年是在納粹迫害之後,著名指揮家布魯諾·沃爾特(Bruno Walter)與維也納愛樂樂團重新團聚。
在結局時,節日委員會主席約翰·福爾科納爵士(Sir John Falconer)先知沉思:「歷史將決定1947年是否是我們城市歷史的焦點。」 隨之而來的70年接待世界各地藝術家的歷史,也點燃了更多的節日。
1947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災難之後,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成立願景是通過偉大的藝術團聚人們,並「為人類精神的發展提供平臺」。在這些歷史性的早期時刻,人們克服了戰後黑暗,分裂和緊縮的節日精神。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我們的願景激發了整個藝術領域令人興奮的令人驚嘆的文化體驗的廣度。我們的願景與2017年的相關性產生共鳴。在世界節日之城,國際音樂節繼續呈現一些當今最激動人心和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
節日的傳說: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源於童話的美好
根據節日的傳說,愛丁堡國際音樂節的想法誕生於1942年的一個繁星之夜,當時魯道夫·賓(Rudolf Bing)和女高音奧黛麗·米爾德瑪(Audrey Mildmay)在觀看了約翰·蓋伊(John Gay)的《乞s歌劇》之後,沿著王子街漫步。
根據節日的傳說,愛丁堡國際音樂節的想法誕生於1942年的一個繁星之夜,當時魯道夫·賓(Rudolf Bing)和女高音奧黛麗·米爾德瑪(Audrey Mildmay)在觀看了約翰·蓋伊(John Gay)的《乞s歌劇》之後,沿著王子街漫步。
歷史還原:
Rudolf Bing的故事
Glyndebourne的創立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誕生
Rudolf Bing是Glyndebourne的總經理,並在戰爭中尋求解決財政緊縮的解決方案。其他因素是使這個想法更加緊迫和痛苦。1942年,戰爭的全部恐怖尚未被發現。薩爾茨堡和慕尼黑的舊藝術節的住所已被納粹殖民,然後被盟軍炸毀。
倫敦的老維剋星光熠熠。世界一流的藝術家們需要一個新的家園,以激發來自全球各地飽受困擾的觀眾。愛丁堡擁有眾多的藝術設施,古老的美景,安全的氛圍和可步行的大小,是理想的人選。
當時在愛丁堡待了快一個禮拜,住的地方就在舊城區Royal Mile主要的街道上,所以每天一出門馬上就沉浸在歡慶與濃厚的藝術氛圍裡。街頭上充滿音樂家、藝術與即興表演者,而各個戲劇、脫口秀或是小型演唱會..等。
表演也都遍布在整個城市,還有許多裝扮奇特發宣傳單的人或是滿街遊走的活廣告,告訴你他們的秀什麼時候表演。也可以在節目表上看好你有興趣的表演及時間,依照地址去尋找,有時候好像在尋找寶藏一樣,很有趣。
繪製新的藝術藍圖,節日誕生: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開啟新篇章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愛丁堡國際音樂節的創始願景變得更加引人注目。魯道夫·賓,主教長,愛丁堡市議會和英國文化協會就他們的建議進行了研究。他們想在戰後調和人民,讓偉大的藝術刷新人們的靈魂,超越所有政治和文化邊界,這些理想在當今不確定的世界中依然存在。
推出前一年,臨時計劃委員會成為了節日協會理事會。教務長閣下擔任主席。Rudolf Bing被確認為電影節導演,Ian Hunter被確認為助手。成立了負責財務,方案編制,住宿和餐飲的小組委員會。所有這些都克服了戰後的挑戰,以確保能夠舉辦第一屆國際音樂節。
在文字的推波助瀾下
藝術之花的綻放: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輿論的推波助瀾
1945年11月24日星期六,《蘇格蘭人和晚報》(後來成為《晚間新聞》)的三則報紙文章宣布了在愛丁堡舉行國際音樂節的計劃。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節日的概念,愛丁堡居民的來信紛紛湧入編輯的辦公桌。
大多數人都熱衷於這個想法。回應確認了對「人類精神的開花」的壯觀慶祝的渴望,這是普羅佛斯特勳爵在慘烈的世界大戰之後表達的創始願景。
初綻即大放異彩: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首秀即驚豔世界
首屆愛丁堡國際音樂節是布魯諾·沃爾特(Bruno Walter)事業的關鍵時刻,布魯諾·沃爾特(Bruno Walter)是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也是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的密友。
沃爾特經歷了反猶太人的襲擊,最終導致納粹黑名單和暴力事件的爆發,而當時他還遭受了嚴重的個人悲劇。但是在1947年的愛丁堡,他在一場充滿情感的戰後團圓中指揮了維也納愛樂樂團。
沃爾特(Walter)於1907年首次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並定期與他們進行演出,直到40年代初,由於希特勒的敵意而愈演愈烈。1947年9月8日,他們在愛丁堡團聚,在Usher大廳舉行了狂熱的表演,他們演奏了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施特勞斯的維也納華爾茲舞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和馬勒的地球之歌,與格林德伯恩一起歡樂地表演梨。
當樂團被納粹殖民後,他的一些同事就沒有倖免於難。因此,這場音樂會首先體現了國際音樂節的內在宗旨。沃爾特當時的衷心聲明體現了國際音樂節的精神,超越了慶祝人類最美好的障礙。
當今影響力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世界盛況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創造龐大經濟效益每年8月的愛丁堡,幾乎所有能用於表演或者展覽的地方都會被佔領,所以也有不少當地居民會暫時離開去避開人潮。
看到2016的新聞提到,當年將近有450萬人參與了愛丁堡藝術節,當然相對也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當月就為愛丁堡增加了5千多個工作機會,同時也為整個蘇格蘭地區帶來了高達3.13億英鎊的收益。
如此龐大的經濟效益,也歸功於愛丁堡藝術節提供了一個多樣性和創新性的表演平臺。這對於推動全球劇場藝術蓬勃發展功不可沒。
你可以隨意走走逛逛,仍可不經意的發現許多有趣的表演。遊客也充斥在各個角落,不時都會聽到來自世界各國不同的語言,好像來到了世界村一樣。
你可以隨意走走逛逛,仍可不經意的發現許多有趣的表演。遊客也充斥在各個角落,不時都會聽到來自世界各國不同的語言,好像來到了世界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