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何喜歡罵人是狗?背後原因是魯迅的性格缺陷

2020-12-16 紅樓不紅

關於魯迅,雖然對他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歇,但是對他的評價基本上都是褒大於貶的,畢竟魯迅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的很多作品都被當做中小學的教材,簡單來說,如果魯迅的貢獻沒達到一定程度,也不會有今天這種對他的推崇,但是畢竟人無完人,魯迅雖然在文學和教育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他本人還是有很多缺陷的,就比如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魯迅喜歡罵人,而且經常罵別人是狗。

大家又會想了,既然大文豪魯迅都罵的人,那肯定是該罵的人,但是事實上可能跟大家想像得並不一樣,我們來說說魯迅都罵過哪些人?

胡適被魯迅罵作是「毒蛇」、「出賣廉恥」、「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陳源被罵是「臭茅廁」、「謊狗」;梁實秋被罵是資本家的走狗,還說他知識低下;林語堂,魯迅認為他太過淺陋,只因為林語堂提倡「小品」這種體裁;馬寅初、李四光等人又被魯迅罵做是「城狐社鼠之人」,還說他們到北京來就是為了騙口飯吃;甚至連自己的親兄弟周作人,魯迅也不放過,罵他是「頗昏,不知外事」;三弟周建人也被魯迅罵「逼錢頗兇也」。

以上這些人我們聽起來都有些耳熟吧,那都是在中國文壇上赫赫有名的大文豪,但是在魯迅筆下他們絲毫一文不值,魯迅罵人的成分肯定是誇張的,這個毫無疑問。如果說上面這些人被魯迅是因為學識或者人品方面出現了問題,那麼魯迅還罵了一個人,那就是魯迅在廈門大學的同時顧頡剛,因為顧頡剛有「酒糟鼻」的生理缺陷,所以就被魯迅起了個「紅鼻」的綽號,魯迅在很多文章中都對顧頡剛進行人身攻擊,還幸災樂禍地說這是「天實為之」,意思就是這個老天爺在懲罰顧頡剛,甚至攻擊顧頡剛的父親,「乃父不知何名,似應研究,倘其字之本義是一個蟲,則必無其人」這就是明目張胆地罵顧頡剛是一個「無父之人」。

魯迅還罵廈門大學是一個「不死不活的學校」,認為學校裡的大部分人都是壞人,這些話都是毫無根據的,是魯迅自己主觀的感覺,可是就是這樣,他還是把這些話說出口,甚至把林語堂比作是「明朝的太監」,有人在會上唱崑曲,魯迅就說他們是「只能在會場上唱崑腔,真是受夠了所謂誹優蓄之的遭遇」,魯迅甚至在跟許廣平的通信中還埋怨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公宴太虛法師,魯迅又看不慣了,說這些作陪的教員們真是愚不可及,連他們在宴會上的聊天也被魯迅頻頻吐槽。

關於魯迅為什麼總喜歡罵別人是狗,他自己在《論語一年——藉此又談蕭伯納》一文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現在指人是狗,變成摩登了,也算是一句惡罵。意思就是說,在魯迅看來,罵人是狗是最高程度的侮辱,只有這樣罵,才能解他的恨,這樣他的心裡才會痛快。

魯迅也許確實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作家,但是也並不能因為一個人的成就之大就將他其他的缺點一以蔽之,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們對魯迅產生很大的誤解,要麼是只看到他的缺陷,要麼只看到他的貢獻,從而形成兩個極端,卻忘記了魯迅也是一個人,他總是優缺兼而有之的,只有樹立這樣可觀的心態沒才能幫助我們對魯迅能有一個正確的了解。

相關焦點

  • 魯迅為何喜歡罵人是狗?郭沫若是被他罵的最慘的一位
    大家都知道魯迅是出了名的喜歡罵人,像胡適、梁秋實這樣的大家基本上都被他罵過,但是罵得最兇的還是郭沫若。網上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但是魯迅的確喜歡罵人是狗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魯迅為何喜歡罵人是狗?魯迅從小就不喜歡貓,母貓叫春的時候,他就會用竹竿去打,還曾拿氰化鉀毒殺貓。但是狗不同,魯迅喜歡聽狗叫,說「犬吠如豹」。但是魯迅十分厭惡叭兒狗(哈巴狗)的叫聲,所以他常常罵人是叭兒狗,這也是他喜歡罵人是狗的原因。
  • 魯迅為何喜歡罵人是狗?郭沫若是被他罵得最慘的一位
    大家都知道魯迅是出了名的喜歡罵人,像胡適、梁秋實這樣的大家基本上都被他罵過,但是罵得最兇的還是郭沫若。網上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這句罵語被很多網友稱作經典之作,但是要告訴大家的是,這是現代人編撰的,並不是魯迅先生說的。但是魯迅的確喜歡罵人是狗,罵得最兇的的確也是郭沫若。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魯迅為何喜歡罵人是狗?魯迅從小就不喜歡貓,母貓叫春的時候,他就會用竹竿去打,還曾拿氰化鉀毒殺貓。但是狗不同,魯迅喜歡聽狗叫,說「犬吠如豹」。
  • 大文豪魯迅罵人無數,為何從未罵過這三人?而且還有些肯定
    當然,魯迅這樣好鬥的性格,在當時自然免不了樹敵頗多,梁實秋就是其中之一。他和梁實秋的論戰持續了八年之久,若不是魯迅因病去世,估計這場論戰還會繼續,而兩人之間的罵戰,無出其右,大同小異,他曾說梁實秋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 魯迅當年如何看待日本,日本人又為何喜歡魯迅?
    魯迅當年是怎麼對待日本人的?為何如今會有人說,魯迅不敢罵日本人。魯迅真的沒有罵過嗎?了魯迅對待日本人的態度如何?為何日本人會那麼喜歡魯迅?敢於怒懟的魯迅魯迅先生有著一個懟天懟地,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他罵人有理有據,所以那些明事理的人哪怕再恨他也也不會多說什麼。除了一些思想不太成熟,或者是另有目的,一股腦想黑魯迅的人,才會不分青紅皂白,羅列協議不起眼的「罪證」來攻擊魯迅。而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蘇雪林。蘇雪林在魯迅去世之後怒懟魯迅,這顯得沒有多大意義。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魯迅的名聲之大。
  • 魯迅為何挖苦學者顧頡剛的「生理缺陷」?
    歷史上,魯迅與顧頡剛是一對冤家,尤其是魯迅,甚至不惜在歷史小說《理水》中,在各種通信中,都對顧頡剛發難,並且多次稱之為「鼻」。魯迅為什麼這麼挖苦顧頡剛的「生理缺陷」?照說,魯迅不是這樣的人。因為和魯迅發生爭執的人多了,用聶紺弩的話來說就是「有文皆從人著想,無時不與戰為緣」。可無論爭論的人有多多,也不管爭論得如何激烈,我們都沒有看到過魯迅公開或私下裡拿對方生理缺陷做文章。
  • 魯迅罵人無數,為何卻從沒罵過這三人:慈禧、袁世凱和老蔣
    這句名言道出了魯迅先生一生地性格,他從來不會委婉和退縮,永遠都在爆發但怪異的是,魯迅先生罵遍民國人物,但卻沒有波及到慈禧,袁世凱還有蔣,那麼這又是為何呢?一、魯迅先生的罵人之道魯迅先生和不過有一點很多人不能理解,那就是魯迅先生針對所有的文人和政客,都進行針砭時弊,為何放掉了三個最重要的人選?
  • 陳思和:三論魯迅的罵人
    (一)一點說明  本文之所以要用「三論」做題目,是因為筆者在前幾年曾經做過《魯迅的罵人》和《再論魯迅的罵人》兩組隨筆,都是有感而發的。第一篇寫於1991年底,那時軟性讀物流行一時,梁實秋的小品與情書改變了人們原來從教科書裡獲得的「乏走狗」的印象。魯迅一生積怨甚多,宿敵成行,其中最負惡名的是梁實秋,如今最被人同情的也是梁實秋。
  • 魯迅罵郭沫若是狗,無從考證,卻罵過對方是「才子」
    魯迅先生素來就有一個愛好,那便是罵人。魯迅的這一張嘴巴,如果放在現在估計也能在社會上罵出一片天地。當下有哪一位文人能夠和魯迅一樣,天不怕地不怕,逮著誰就開罵,才不管你是否有靠山,是否是同行。一個不如他意,他就能把對方罵得狗血淋頭。
  • 魯迅罵人無數,為何卻沒有罵過這三人:慈禧、袁世凱和老蔣?
    按說,魯迅思想之激進,眼光之銳利,任何有「問題」的人都不會逃脫他的眼睛的,為何這三個做過壞事,至少是很有爭議的人物,他視而不見呢?咱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這首先得明白魯迅為什麼喜歡罵人?其實魯迅的罵人「本領」也不完全是他自己的發明,而是天生的,或者是祖上遺傳下來的。
  • 魯迅一生罵人無數,卻從沒罵過這3人:慈禧袁世凱和老蔣!為何?
    二、魯迅為何喜歡罵人作為一個文人和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不能夠像罵街潑婦一樣撒潑、胡攪蠻纏,邪門歪理,被罵那一方必須得是該罵的,有過錯的地方。因為魯迅在當時的眼光和思想境界過高,因此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魯迅給人的感覺顯得很孤立無援,他對待問題的穿透性都顯得很長遠。
  • 魯迅一生為何極少寫白話詩?除了不喜歡,原因可能更現實
    然而魯迅前期白話詩的發表僅僅只有6首,後期白話詩的創作更是罕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首先魯迅自己針對這個問題也做出過解釋,他曾在《集外集》的序言中寫道:「我其實是不喜歡做新詩的——但也不喜歡做古詩——只因為那時詩壇寂寞,所以打打邊鼓,湊些熱鬧;待到稱為詩人的一出現,就洗手不作了。」
  • 看魯迅先生罵人
    十幾年前,我曾買過一套《魯迅全集》,好像是六冊還是八冊,記不清了,擺在書櫥很壯觀。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拿出一本翻一翻,就像在聽老朋友談話。這樣說有點「我和魯迅是相通的」之嫌,但我確實愛讀他的書。我也讀過許多人的著作,到頭來還是覺得魯迅的文章實在,說一聲像聽老朋友談話不算過分。
  • 魯迅為何燒掉了祖父的日記?|紀念魯迅逝世84周年
    總而言之,魯迅跟祖父周福清,一生中加起來見面的時間,最多只在一年上下,是兄弟三人中,跟祖父相處時間最短的一個。這會不會影響到魯迅與祖父的情感關係?1946年10月,周建人寫了一篇《魯迅去世已經十年了》的文章,主要講述了魯迅與祖父周福清的關係,將倆人作了一番比較。周建人在文章中說:「魯迅非常與父母要好,但不大喜歡祖父」,「魯迅不喜歡他的祖父」。
  • 魯迅嫉惡如仇,卻一生沒罵過慈禧、袁世凱、蔣介石,這是為何?
    既然文章的行文風格都朝著批評、諷刺走的,作為作者性格中也肯定包含濃烈的革命意識,可有細心的讀者發現,魯迅如此之多的文章,沒有一處大罵過慈禧、袁世凱、蔣介石,這是為何?魯迅罵人魯迅喜歡罵人,但這種罵不是字面意思的破口大罵,吐字粗魯,而是看似彬彬有禮的話語裡夾槍帶棒。
  • 魯迅為什麼不罵蔣介石?但願原因沒有讓您意外
    但願原因沒有讓您意外俗話說:「武夫好打,文人好罵」,習武之人大多性格直率、脾氣火爆,遇到事情容易衝動和動粗;相反的,文人則普遍講究「君子動口不動手」,凡是喜歡講道理,喜歡搞口舌之爭。歷史上因為「罵」而聞名的文人很多,但魯迅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
  • 大師魯迅狂熱崇拜一人,不惜手撕陳西瀅,去世前還痛罵:狗東西
    這一次,他索性公開身份來爆料:「他常常挖苦別人抄襲……可是他自己的《中國小說史略》(作者為魯迅)就是根據日本人鹽谷溫的《支那文學概念講話》裡面的《小說》一部分……」這消息簡直太勁爆了,那到底是什麼讓西瀅吃了熊心豹子膽,向民國首席罵人專家魯迅公開發起挑戰?真實的原因是這樣的。
  • 魯迅與林語堂究竟有何矛盾?林語堂為何罵魯迅是大菸鬼和神經病?
    魯迅與林語堂二人的關係,用時下一句流行的話來說,那便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在魯迅與林語堂相識的11年裡,魯迅日記中記錄與林語堂相交的次數有127次之多,平均一年有12次,每個月1次。這樣的交往,不可謂不多。那麼,魯迅與林語堂是如何從朋友變成陌生人的呢?二人之間到底有何矛盾?為何林語堂要罵魯迅是大菸鬼和神經病?
  • 魯迅罵人太有學問,被罵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被怎麼罵的
    有個日本人翻譯魯迅的作品全集,遇見好些詞彙,不懂其意思,也找不到出處,請內山書店的內山完造幫忙,內山是非常著名的箇中國通,當然,他也是魯迅的朋友。內山也不是全部明白,因為這些奇怪的詞彙往往出於一些與人對罵的文章中,於是內山就想出一個辦法,不如乾脆就找那些被魯迅罵的人來講講,這個詞彙是什麼意思。結果好些人也看不明白,或者根本就不懂。內山納悶,這些人怎麼能連人家罵你什麼也沒有弄明白就回罵呢。
  • 魯迅的經典著作,為何慢慢從教科書裡面找不到了?這些原因很關鍵
    魯迅的經典著作,為何慢慢從教科書裡面找不到了?這些原因很關鍵文/小辣椒「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在小編上學那會,一讀到魯迅的文章就頭痛,總是感覺他很偏執,很壓抑。而現在隨著經驗的不斷累積,想想當初真是羞愧,魯迅確實是中國人的」民族魂「,時間越久越覺得他難能可貴,可是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感覺呢?還有現在我們很難在教科書裡看到魯迅的文章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 魯迅先生「罵人沒有髒字」的10句名言,下次碰到熊孩子就能用了
    魯迅先生「罵人沒有髒字」的10句名言,下次碰到熊孩子就能用了曾經在學生群體中流傳過一句話,說是「一怕奧數,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而這裡的周樹人就是大文豪魯迅,小的時候覺得他的文章東一句西一句的很難理解,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發現魯迅先生的思想有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