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解析
【漢字】懲前毖後
【拼音】chéng qián bì hòu
【基本釋義】懲:警戒;毖: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使以後謹慎些,不致再犯。出處:《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近義詞】先來後到、小懲大誡
【反義詞】重蹈覆轍
【造句】我們要從錯誤的經驗中學習智慧,懲前毖後,以避免再犯。
▼點擊下方綠色音頻符號播放故事
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我們刪除。
懲前毖後
周朝的開國君王周武王姬發死後,他的兒子成王繼承王位。當時,由於成王年紀很小,便由叔父周公姬旦幫助他管理國家大事。
成王的另外兩個叔父——管叔和蔡叔,對此很不滿意,就到處講周公的壞話,說周公要廢成王,奪王位。周公為了不招惹是非,就主動離開了成王,暫住到別的地方去了。
這時候,管叔和蔡叔又暗中勾結殷紂王的兒子武庚共同發動叛亂,企圖奪取王位。成王便命令周公帶兵東徵,經過三年的徵戰才平息了叛亂。周公又幫助代管國事幾年,待成王年紀稍大後,就把政權交給了他。
周成王在真正接管政權那天,朝廷裡舉行了盛典,成王還講了話。有一首《小毖》的詩,就記述了當時的情景。成王在講話中,曾回顧管叔等散布周公的流言蜚語的事,說:「予其懲而毖後患。」
意思是說:我一定要從以往的事情中吸取教訓,小心謹慎,以免再生禍患。
爸爸媽媽們
趕緊關注我們故事欄目
為寶貝們創造一段美好的
『晚安故事』時光!
長按下方二維碼
查看《安親小故事》欄
即可收聽更多好故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