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術大師、螳螂拳傳人,因在電影《少林寺》中飾演反派「王仁則」而被觀眾熟悉的著名武術演員于承惠昨晚因病去世,享年76歲,他的告別儀式今天在濟南舉行。
「識君少林禪寺,身懷絕技,從不輕視他人,江河大地存風骨;佩兄笑傲江湖,胸藏美德,始終敬待友朋,哀淚悲思悼英雄。」這是導演張子揚聽聞于承惠去世後為他撰的輓聯,基本上概括的他一生。
1939年8月16日出生於蓬萊,1951年進入青島業餘體校學習中國武術。1960年,21歲的于承惠參加青島市武術比賽並奪得全能冠軍,入選山東省體育學院武術隊。1963年參加華東地區武術比賽,以一套「醉劍」獲得冠軍。同年,因在訓練中腿部受傷,離開武術隊並進入某機械廠工作,在工作時利用業餘時間習武。
1975年9月15日凌晨一場雷雨,他從螳螂在林中遇到傾盆大雨後「運巨斧與天搏鬥」的動作中獲得了靈感,設計了後來的「雙手劍」套路,並在1979年最終完成了這套武術動作設計。著有《「雙手劍」二十法》,其要點為:抽帶雲抹提,點崩撩刺擊,絞截斬格劈,挑撥掛錯洗。
1979年,于承惠受邀寧夏武術隊擔任武術教練。1982年適逢全國武術比賽,于承惠一手絕世「雙手劍」,被慕名來山東為電影《少林寺》選角的導演張鑫炎嘆為觀止,當即邀請于承惠加盟《少林寺》。1982年,于承惠因出演電影《少林寺》大反派王仁則而一戰成名。當時43歲的他,成功由武林人躍進影視圈。同年他就被山東電視臺盛邀參與電視劇《武松》的武打設計,轟動一時。緊接著,于承惠連續參演電影《少林寺》的延伸作品《少林小子》、《南北少林》,均取得極大成功。
1988年,他在張鑫炎、張子恩執導的電影《黃河大俠》中飾演男主角黃河大俠馬義。這是他為數不多的擔任男主角的電影。電影《黃河大俠》的武術風範和表演特色奠定了于承惠在銀幕上的「大俠」地位。
此後30年間,于承惠參演了大量的影視作品,大部分演的都是絕世高手、武林宗師等形象。比如有《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李小龍傳奇》中的葉問、《神鵰俠侶》中的黃藥師、《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等。他的最後一部跟觀眾見面的作品是去年由範冰冰、黃曉明主演的《白髮魔女之天國傳奇》,他在片中飾演「紫陽」,成為「一代宗師」的代名詞。
最近幾年跟他合作最多的是作家、導演徐浩峰,兩人曾合作《箭士柳白猿》、《倭寇的蹤跡》兩部片子,但遺憾的是,《箭士柳白猿》並沒有在院線中公映。徐浩峰在採訪中將他比作是美國演員馬龍·白蘭度。而他創立的「雙手劍」的實戰能力也被很多圈內的武術高手們認同。徐浩峰說,「雖然他在競技類武術中的動作姿態漂亮且難度係數極高,但他在電影外的修為卻是內家拳實搏。」並讚美他在表演方面的悟性很高。
于承惠晚年生活在山東,生活中的他更像是一個文人雅士,他去世後,很多朋友貼出他寫字的照片,認為他在書法上也有不錯的造詣。
延伸
謝幕電影《老炮兒》年底公映
華誼兄弟:于承惠曾出演過《少林寺》、《黃河大俠》等影片,將於今年12月24日上映的電影《老炮兒》,將是他在大銀幕上的謝幕演出。願一路仗劍走好,江湖再見!
王洛勇:在拍攝《神鵰俠侶》和《李小龍傳奇》時常跟他在一起談傳承武術、談運動美學、談人生……收益頗多。一次劇組給他派的車晚了3小時,他不但不生氣,還笑著說:演員一生就是個修煉的過程:無論演戲做人,還是練習技藝都要如此!榜樣,我會永遠記住你!
鄧超:有幸在《倚天屠龍記》、《四大名捕》和於老合作,他的敬業、他的演技、他對武術對藝術的痴迷,歷歷在目。師公,一路走好!
陳數:十年前有緣和於老師認識,您是真正的武術大家!老爺子一路走好!
陳國坤:在《李小龍傳奇》中我的師父(于承惠)今天去世!一路走好!
吳樾:有幸曾與老前輩在《連城訣》合作,於老師,一路走好。(記者王金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