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

2021-02-08 傳統文化研修院

  歷史的車轍延續到今天,褪去了浮華之後,留下的是精華的沉澱!


  悠悠千年,歷史的光輝星星點點,多少人物,多少輝煌,多少往事……


  儒學,自東周春秋時期起,就開始書寫她源遠流長的歷史。從先秦時期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的先秦儒學,到漢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儒家的正統地位,再到宋明的程朱理學,以及清末康有為等的近現代新儒學,至今已經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歲月裡,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儒家學說並逐步形成了自己別具一格的文化內涵。伴隨著全球祭孔的聲勢浩大,對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的探討也愈發激烈。


    西方物質文化、科學主義在近代的興起,無疑對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產生和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這種物質文化統治世界幾百年後的今天,已發展到了其文化體系的頂點,並表現出了極大的缺陷:第一,人類對物質財富的無限度追求,必然導致對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生態失衡。第二,個人主義的膨脹,必然導致對社會組織和他人的威脅,道德淪喪、社會秩序混亂。第三,社會產品越多,社會結構越擴張,人就越淹沒在物質生活之中,世俗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盛行。從而,人失去了其主體性和人自身的價值。西方文化的缺限為東亞的儒家文化提供了再生的契機。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也被人們所認知。


一、道德價值


    <1>仁。作為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並以之作為治國使民的基本原則。「仁「作為儒家道德理論的基本原則,是各種道德規範,道德要求的基本出發點,在眾德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


    <2>孝。「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特徵之一,同時也是儒家倫理思想中基本行為規範和重要道德範疇。在儒家道德體系中,孝悌是仁德的開始和基礎。「孝」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準則。一個不「孝」的人,何談為人,更何談什麼道德品行?


    <3>義。義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價值。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取義者也。」這裡生命和道義是合理的存在的,但當兩者發生衝突或利害關係時,對道義的追求就高於了對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犧牲生命才能堅持道義的時候,人就應該捨生取義。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信」與「義」作為一枝獨秀,將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崇尚道德的傳統,而嚴格說來,道德意識與法治意識並不矛盾。一個具有高度道德修養和道德自覺的人,也就是一個奉公守法的人,他在從事經濟活動中自然能做到誠實守信。因此,我們認為,儘管儒家所論道德,它的那一套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不一定都切合現代社會和現代經濟,但中國作為文明之邦,在發展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崇尚道德的優良傳統卻萬萬不能捨棄。



二、社會價值


    <1>和諧。儒家文化中的和諧意識包涵天人關係與人際關係的和諧兩層意思。關於天人關係的和諧,儒家提倡「天人合一」。關於人際關係的和諧,儒家提倡「中庸」。


  當今的時代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和平與發展既離不開人與自然的和諧,也離不開人際關係的和諧。小至家庭,大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發展,都是同樣的道理。可以想像,如果片面照搬西方的「戡天」思想而對自然進行掠奪性開發,其結果只會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並最終招致大自然的懲罰和報復。


    <2>人本。所謂人本意識,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一人為本。宏揚人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和主體獨立自覺的價值。而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樂道和汲汲追求的東西。無疑,儒家不像西方文藝復興時代的思想家那樣,突出人的個性自由與解放和個體的獨立與發展。


    儒家的人本意識突出人的主體性,主張把人當人來看待。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於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觀念是通過對人性的肯定來論證人格尊嚴,民主觀念是通過對人權的肯定導出人格平等。人性與人權、民本與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我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有必要從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養分。


三、政治價值


  儒家的思想,不僅是道德的哲學,生活的哲學,當然還是政治哲學。重要體現之一就是孟子的「仁政」主張和民本思想。眾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僅是一種政治手段,還是一種政治目的、政治價值,即儒家學者理想中的社會至少是一個和諧、團結、和平的社會,這與時下的和諧社會建設相似。儘管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它「禮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張,都對當今政治有借鑑意義。



四、經濟價值


    「利」與「義」是市場經濟中始終存在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見利思義」,還是「見利忘義」,是兩種對立的價值觀。在香港,出現了以李嘉誠為代表的一大批成功的商家,是他們支撐著香港經濟的騰飛。他們為什麼能把事業做強做大有的甚至擠進世界500強呢?究其成功的緣由,簡單地講就是儒家的倫理加上現代化的管理。為此,他們獲得了「當代儒商」的殊譽。這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見利思義」,走的是一條「以其義而得之」的致富大道。


  不可否認,從一個歷史的角度看,每一種文化都有糟粕,需要遺棄。儒家文化也不例外,比如它的森嚴的等級觀念,比如它的歧視女性的思想,比如它狹隘的香火觀念,比如它對商業的歧視等等,因而它引起了清醒者的反抗。然而,毛主席老人家告訴我們要古為今用、洋為今用,原則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所謂拿來主義是不錯的。我們知道秦朝採取了法家思想來治理國家,漢初用黃老思想發展了一段時間後至武帝則摒除各家獨尊儒家,當然這樣利於統治者鉗制人們的思想從而更好的奴役黔首,但其中也不可否認自有它的優勢,至少它從思想上讓你認可讓你接受從而能更心悅誠服。


  曾任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總幹事的泰勒博士,對儒家思想作過這樣一段評述:「當今一個昌盛成功的社會,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於孔子所確立和闡述過的很多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是超越國界超越時代的,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屬於過去,也會鑑照今天和未來」。1988年1月,在巴黎召開的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會議的《宣言》中說:「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二千五百四十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儒家思想及其價值觀是世界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棵璀璨的明珠,其思想之精華,不僅對過去,而且對當今和未來都是重要的精神財富。


  往事越千年,還有一種思想仍在蔓延……


  這才是我們民族真正的自豪所在!


學習弟子規 做好中國人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

義工志願者 微信號:cn50008


為了你家族的命運,值得珍藏!


↓全57集《目錄索引》

相關焦點

  • 儒家文化精神及其價值的現代透視
    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要了解中國的歷史與現實,構建具有中國風格的社會主義新文化,就必須對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現代價值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把握。儒家文化中的和諧意識、人本意識、憂患意識、道德意識和力行意識對中國社會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遠的影響。
  • 儒家文化的價值和價值系統
    孔子和蘇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紀的東西方文化巨人。「希臘三賢」(蘇格拉底和他學生柏拉圖及亞裡斯多德)的思想曾經影響了希臘文學、藝術和哲學的發展,也影響了西方的文化和科學。儒家文化孔子是東方文化的傑出代表,被尊為「萬世師表」,在我國家喻戶曉 。他創建的儒學,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華夏文明的發展方向,甚至也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
  • 儒家思想能否為現代價值觀提供資源
    現代價值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儒家還能否為現代價值提供資源?儒家是否有普適性?現代價值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儒家還能否為現代價值提供資源?儒家是否有普適性?價值體系與經濟體系如何協調?儒家與市場經濟是否相衝突?在政治治理結構當中,精英與大眾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關係?如何看待儒家的精英主義?
  • 崔默:用儒家文化守護現代文明
    「網絡名人孔子故裡行」系列評論之四  用儒家文化守護現代文明  作者:崔默  山東泗水縣的聖水峪鎮的鄉村儒學講堂裡農村群眾一起觀看話劇《借婆婆》,山東廣播電視臺「國學小名士」
  • 儒家文化背後的現代管理思想
    孔子是中國文化的化身,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很多人有一個感受,似乎孔子的思想和現代管理格格不入。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講講孔子的思想背後所透露出來的現代管理的思想。現代管理有一個理論叫這個持續改進的理論,日本人提出來的叫PDCA,就是計劃實施檢查改進,基本的思想就是工作通過不斷的做檢查和不斷的改進提升。孔子說君子當三省吾身。
  • 儒家禮文化及其現代迴響
    原標題:儒家禮文化及其現代迴響 然而,一年復一年,在並不太長的時光中,它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無可置疑的受保護對象。變化是極其顯然的,「儒家禮文化的現代迴響」也已成為再也不能視而不見的重要社會現象。   儒禮的形成及其制度化   儒家也好,儒家禮文化也好,對於歷史,我們追究的是它本來的一種狀態;對未來,它則會有一些是屬於填充項,是有待填進去的,是開放的。
  • 中華文化的現代價值
    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理探討,近年來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焦點,在這一研究領域,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陳來無疑是重要學者之一,其新作《中華文化的現代價值》集中呈現了近年來他對於中華文化的深度思考。
  • 儒家「禮」制文化的當代價值!
    一,什麼是儒家文化?這個問題很難從現代科學文化體系的學科分類中找到答案,現代科學文化體系概念是西方文化發展形成的,它分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門類,各個門類項下又分為多個單科學科。從現代科學文化體系中再看儒家文化,它是融合了哲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教育學、心理學等諸多因素於一身的一種思想體系,不能簡單地將其歸於西方文化體系中的哪一學科,但是沒有比較,就無法更好的從兩種文化比較研究中找出各自的優點與局限性。從這樣的角度講,我認為儒家文化對應於西方文化的社會學,則更為適宜,才能更準確地把握儒家文化的精髓。
  • 開掘儒家人生哲學的現代價值
    儒家學派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漢唐儒學、宋明新儒學以及現代新儒學等幾個發展階段,許多理論見解和闡釋幾經嬗變,但其基本精神卻貫穿始終,其中包含著儒家關於人生問題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和基本看法。可以說,儒家學說的主體就是關於人的學說,是關於人生及其相關問題的哲學。
  • 《儒者的智慧》:發掘與實踐儒家文化的當代價值
    一方面系統解讀了傳世儒家經典《禮記》中的《中庸》《禮運》《王制》諸篇以及出土儒家文獻《五行》;並博採中西,探討了《論語》中「親親相隱」的倫理觀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論語》中「親親相隱」的倫理觀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還系統梳理了「新儒家三聖」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的人格境界及學術影響。
  • 從現代新儒家到現代新儒學研究
    研究者力求在弄清楚每一位現代新儒家主要人物的思想狀況的基礎上,捕捉他們提出的具有普適性的問題意識,並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研究者自己的看法,形成超越現代新儒家的新結論。例如,本項目從現代性向度、全球化向度、本體論向度、價值論向度對現代新儒家作整體的、綜合的考察,在提煉出他們的基本觀點以後,都闡述了研究者的看法。我們認為,現代新儒家已經成為歷史,而現代新儒學仍然在發展。
  • 儒家責任倫理及其現代價值——塗可國先生訪談錄
    我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儒家倫理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系統,它既是一種規範倫理,也是一種意圖倫理;既是一種義務倫理,也是一種結果倫理。它們之間是相互統一的。儒學不像西方的現代學科體系分得那麼細,可以說,儒學是將許多學科融為一體的,其思想中事實和價值是不分的,儒家經典更多強調的是這些事實和價值的重要性。既然這麼重要,就要照其而行,即德性必然付諸德行,也就是從「 是」推出了「 應當」。
  • 現代新儒家為何無法解決傳統儒學的現代轉換?
    儒家的核心價值「仁義禮智信」,在西方文化特別是啟蒙價值「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的衝擊下,已基本上失去了話語權。而以梁漱溟、熊十力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就是面對西方「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的衝擊之下,殫精竭慮地思考傳統儒學的出路,發展出現代新儒學。
  • 解讀丨儒家人生哲學的現代價值
    儒家的人生哲學是儒家思想體系的重要內容和主體部分。儒家學派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漢唐儒學、宋明新儒學以及現代新儒學等幾個發展階段,許多理論見解和闡釋幾經嬗變,但其基本精神卻貫穿始終,其中包含著儒家關於人生問題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和基本看法。
  • 樂而忘憂,儒家「樂道精神」的人文價值
    儒家的「樂道精神」無一不彰顯著現代人文精神的氣息,對人生意義的堅守,對生命價值的關懷,對困頓境遇的超越,對內在良善本性的發掘。儒家「樂道精神」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的辯證價值,其樂道精神注重社會的現世價值,強調人性的「有為」和人本的力量,從社會整體的倫常綱用上契入人的心性發展,從而充分發揮其社會教育的功用和價值。
  • 儒家文化大眾讀本|品味儒家文化經典,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編撰《儒家文化大眾讀本》(9冊)系列叢書,主要目的是向讀者傳播有關儒家文化的知識,了解儒家文化的優點和特點以及儒家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價值。融匯創新,契合時代精神為了把有現代價值的、有助於人們認識儒家文化的內容更好地呈現在大眾面前,在素材選擇、主題提煉、行文風格上,都融入了現代意識,力求與時代精神相契合。
  • 韓愈文化的內涵與現代價值
    韓愈文化的內涵與現代價值歐陽峻峰提 要:本文從文化的精神、物質、行為(實踐)三個層面,解讀了韓愈文化蘊含的豐富內涵,並分別闡述了它們在當今三個文明建設中的意義和價值。關鍵詞:文化 韓愈文化 思想 資源 借鑑 教育 價值凡是文化,總是與一定的精神價值和人文意蘊相聯繫。既然文化具有一種價值的屬性,價值是滿足於人的某種需要的事物的一種性質,是與人的需要相聯繫而存在的,因而必然與人的價值觀念具有一種對應的關係。
  • 儒家思想的當代價值
    原標題:儒家思想的當代價值我從來不認為儒家思想都是正確的,都適應現在的社會。但儒家思想是我們民族精神之所在,是我們文化傳統之所在。打斷這個傳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儒家思想中對解決人類的三大問題都有很好的資源。第一、人與自然的關係。西方自笛卡爾後就講「主客二分法」,一直主張認識自然,利用自然,讓自然為人類服務,所謂「人類中心論」。
  •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 挖掘傳統體育文化價值
    體育文化產業屬於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的交叉融合新業態,因而具有雙重屬性,既具有體育文化的健康價值、教育價值和娛樂價值等本質屬性,又具有文化產業的文化傳播、文化傳承、產業價值和精神效能。體育文化產業兼容體育、文化於一體,並蓄經濟、精神於一爐,其價值主要包括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兩大方面。
  • 餘英時:價值荒原上的儒家幽靈
    「在這個價值荒原上如何把儒家價值重新整頓起來,和現代社會系統進行有機的配合,最後使它們能進入多數人的識田之中,這實在是一個艱巨無比的大工程」,「今天提倡儒家價值的在位者和輔治者也必須先從自己做起」。  今天又可以談談儒家在當前中國文化景況中的問題了。這是因為近幾十年來,借所謂「亞洲價值」說的聲勢,儒家的地位在中國大陸上陡然上升了。大陸官方對儒家的態度發生變化,在這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最近官方更提出「和諧社會」的口號,與以前「階段鬥爭」的觀點形成最尖銳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