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意識形態問題

2020-12-08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 張國祚

  近期以來,有一種誤解,以為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就是要回到「左」的年代。於是,一些人對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工作不夠理解,甚至產生一些困惑。針對這些困惑,需要回答以下問題:意識形態問題為什麼不能迴避?為什麼要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如何判斷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形勢?為什麼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的指導思想?我們應當堅持什麼樣的馬克思主義?怎樣才能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一、意識形態領域的紛爭是客觀存在,迴避不了

  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是經濟基礎的必然反映。經濟基礎是客觀存在的,意識形態也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對世界和社會的系統看法、見解、信仰、追求,以及對哲學、政治學、社會學、新聞學、法學、史學、文藝學、宗教學、倫理學,包括經濟學中涉及生產關係的思想理論觀點等,都是意識形態的具體表現。

  一般來說,社會經濟地位、政治利益和立場不同的人們,其意識形態的傾向也會有所區別。古今中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主流意識形態。即便同一國家、同一民族、同一歷史時期,不同社會階層的意識形態結構與傾向也會有所區別。不能把世界上一切矛盾和鬥爭都歸結為「文明的衝突」,歸結為意識形態鬥爭。但是,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不同利益群體的個人,其意識形態價值取向,肯定有區別,甚至尖銳對立。因此,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的今天,在國際形勢紛繁複雜的今天,在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匯、交融、交鋒的今天,無論是觀察、思考、處理國際問題,還是國內問題,試圖不加分析地「去意識形態化」的做法,都是一廂情願的。這樣做的結果,安撫不了別人,只能麻痺自己。

  意識形態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特別是在社會轉型、變革時期,這種反作用尤為巨大。引導得好,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引導不好,也會起巨大的破壞作用。君不見,從杜勒斯「和平演變」政策的提出到美國「西化分化」戰略的實施,從紙介傳媒、電臺、電視臺的仇共、反共、醜共宣傳到網際網路的無中生有、移花接木、惡意炒作,從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到煽動「顏色革命」,從臺灣的「太陽花」學潮到香港的違法「佔中」,某些西方政治勢力,無不傾力發動意識形態戰。他們在意識形態戰中的常用手法是,炫耀西方價值觀,顛覆傳統思想體系,抹黑當局的歷史和現狀,混淆是非判斷標準,造成意識形態紛爭,打亂社會心理平衡,最後達到製造政治動亂的目的,以推翻他們不喜歡的政權或其認為是自身潛在對手的政權。

  上述令人觸目驚心的案例,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和紛爭,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意識形態問題是個真命題,並非人為炒作的偽命題。

[責任編輯:李貝]

5

1

相關焦點

  • 張國祚:怎樣看待意識形態問題
    近期以來,有一種誤解,以為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就是要回到「左」的年代。於是,一些人對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工作不夠理解,甚至產生一些困惑。針對這些困惑,需要回答以下問題:意識形態問題為什麼不能迴避?為什麼要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如何判斷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形勢?
  • 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意識形態問題
    原標題: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意識形態問題 「意識形態」是當今政治和社會生活的熱門話題,但人們對意識形態問題的認識並不一致,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亂。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 傅吉奎: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意識形態問題
    為學習領會好講話精神,有必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意識形態問題進行辨析,更好地做好黨的宣傳思想工作。 兩種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觀本質上是唯心主義的 意識形態問題是歐洲工業革命和啟蒙運動的產物。自產生以來,其權威性和真實性一直備受質疑。核心的問題:一是依據問題。意識形態有沒有事實依據?
  • 楊金海:關於做好當前意識形態工作若干問題的思考
    大家知道改革開放我們在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是在思想文化建設方面問題還比較突出。精神懈怠成為我們黨和國家穩定發展的首要威脅。再一個,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國家安全概念正在悄然的發生變化。過去國家按照主要是支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現在又加了一個文化安全。特別是作為文化安全核心的意識形態安全,已經上升為國家安全的主要內容。
  • 以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意識形態問題
    非馬克思主義或反馬克思主義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從根本上敵視馬克思主義,想徹底摧毀它;另一種情況是,總體上贊成馬克思主義,想發展它,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某一問題或某些問題上發展錯了,走錯了「房間」。對於以上兩種情況,要加以區別,不可一律看待。當然,不論哪種情況,都不應該視而不見,而要認真對待。怎樣對待呢?不妨看看恩格斯的態度。
  • 如何看待當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形勢
    近年來,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等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從黨員幹部到普通民眾,網絡上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力量正在迅速出現、匯集,覆蓋率、影響力也在不斷上升。
  •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形勢、問題及應對
    作者:石河子大學黨委書記、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夏文斌,石河子大學研究生 趙彩霞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直接關係到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大問題,關係到高校的辦學方向,關係到中國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 切實提升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能力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積累了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豐富經驗,形成了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基本態度、根本原則和具體方法,為新形勢下處理意識形態問題提供了方法遵循和意見指導。
  • 新時期文藝意識形態論爭反思
    「文學是什麼」,這是文學理論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科學地認識這一問題,是文學理論研究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前提。改革開放以來,圍繞這一問題,理論界產生了曠日持久且影響深遠的論爭,焦點集中在文學的審美屬性與意識形態屬性之關係上。隨著討論的深入,學界逐漸形成了兩派即「審美意識形式派」和「審美意識形態派」對立的局面。
  • 【科學防控】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無症狀感染者」的問題?
    【科學防控】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無症狀感染者」的問題?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們應該怎樣看待
  • 網絡時代的輿論和意識形態問題
    【摘要】信息、輿論和意識形態密切相關,又有所差別。輿論是人們對特定事件的態度、看法和情緒的集合,源於現實事件而成於信息傳播。通過製造輿論形成社會壓力,可以推動社會治理改革甚至促使其發生轉向。意識形態能夠預置人們觀察世界和分析問題的立場、方法,左右人們對信息的認同或排斥,從而控制信息傳播和輿論生成演化。
  • 逄先知:關於意識形態問題的一些看法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一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情況非常複雜,相當嚴峻。多少年來,鄧小平同志批評的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沒有解決。
  • 《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編輯問題
    最近,隨著MEGA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的先行版和日本學者廣松涉編譯的《新編輯版〈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文版的出版,如何編輯《德意志意識形態》(以下簡稱為《形態》)再次成為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焦點。
  • 夯實意識形態安全的思想基礎
    原標題:夯實意識形態安全的思想基礎(熱點辨析)   意識形態安全關係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安全,關係國家安危、民族存亡和百姓福祉,須臾不可忽視。然而,當前一些人對意識形態工作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虛無論」「無用論」「教條論」等認識誤區和錯誤論調。這不僅影響和幹擾了意識形態工作,而且威脅到意識形態安全。對此,必須正本清源、以正視聽。
  • 網絡時代的輿論和意識形態問題 - 人民論壇
    意識形態能夠預置人們觀察世界和分析問題的立場、方法,左右人們對信息的認同或排斥,從而控制信息傳播和輿論生成演化。利用時間重置、用戶畫像、信息推送等技術,網絡足以有效操縱輿論,影響意識形態的生成及其作用發揮,因而必須因勢利導,興利避害,建構充滿生機活力的意識形態,為民族復興、人類解放築好堅不可摧的精神堤壩。
  • 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領域的「中國問題」
    ,以及十六個倫理道德狀況資料庫,二十六個大眾意識形態狀況資料庫,共兩百多萬字。兩部報告反應了我國當前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總體狀況與發展態勢,提供了當前我國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領域的新發現與新解釋。並對反應出來的「中國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中國戰略」。
  • 意識形態沒有終結——「竊聽故事」中的意識形態表述
    這些影片中往往摻雜著較多的意識形態因素,常常通過「竊聽」故事將敵對的竊聽者和竊聽機構描述為「自由」的敵人。然而在斯諾登事件中,我們看到,恰恰是美國這個以「自由」為標榜的國家,在實施著最為隱秘而廣泛的「竊聽」,這與上述影片中的意識形態指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也讓我們思考影視作品中的意識形態表述問題,以及在新的科技條件下人類的自由與安全、民主表象與現實真相之間的矛盾關係。意識形態及其鬥爭沒有終結。
  • 著力解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意義,科學謀劃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建設的策略。網絡宣傳工作人員肩負在網絡空間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網絡輿論、佔領網絡意識形態陣地、防控網絡意識形態風險的重要任務,是推動廣大師生成為淨化網絡空間重要力量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當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存在的問題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
  • 朱繼東:非公有制經濟領域意識形態工作問題及對策
    當前非公有制經濟領域意識形態工作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主要問題,該如何應對?帶著這些問題,北京統戰理論研究基地《非公有制經濟領域意識形態狀況及對策研究》課題組專家,深入北京市石景山區、西城區、東城區、海澱區、大興區和山東省、江蘇省、河南省、河北省有關部門、單位進行調研,並走訪了北京市工商聯、民建北京市委等單位,對非公有制經濟領域意識形態工作的現狀進行了深入了解,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根源,尤其是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討論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
  • 高校教師意識形態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首先,教師意識形態能力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與抉擇。「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核心任務。「三個事關」表明,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但意識形態不能脫離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具體工作,也不只是思政課教師或政工人員的責任。按照全員育人要求,所有教師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