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失而復得的經典之作,一開篇就別具一格,詞中之帝果然夠高明

2020-12-06 美詩美文

唐代詩壇,星光璀璨;宋代詞壇,高手如雲。而在唐宋之間,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李煜。作為君王李煜是不少人眼中的笑話,作為詞人李煜卻讓文壇名家推崇備至。李煜在寫詞上是有極大天賦的,因為在他之前還沒有人能將婉約詞寫得如此行雲流水。

李煜的詞意境優美,語言清麗自然卻又富有表現力。無論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還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亦或是「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都讓人印象深刻。唯一遺憾的是李煜平生的詞作不多,目前存世的只有30餘首,還有不少是早期醉臥花叢時所寫。為了找到更多的李煜詞,歷代文史學者們費盡心力。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煜失而復得的一首經典之作,詞名為《浪淘沙·往事只堪哀》。當年這首詞本已散佚,後來在白池州一位姓夏的人家中找到。這是李煜的一首悽美之作,全詞將悲情與悽景完美融合,短短幾句美得令人心醉。

《浪淘沙》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詞的上片一開篇就別具一格,以「往事只堪哀」直抒胸臆,這樣的寫法在後來的兩宋是很少見的。因為愁苦太盛,所以對著眼前的美景也難以排解。而後的幾句詞人開始寫景,這是一幅悽美的秋景。庭院裡秋風瑟瑟,青苔爬上玉階。秋風、臺階、青苔,每一樣都是悽情下的愁景,詞人不用點出「愁」字,意境已全出。這幅悽涼之景令詞人不忍相看,便拉上珠簾,反正平時也不會有來。

詞的下片,以虛景起句。此時李煜被囚於府中,有專人看管,是看不到江的,所以「金鎖已沉埋」是他的想像。金鎖已沉暗示著以前的風光早就煙消雲散,往日的豪情也就早付與了野草。這兩句與上片開篇的「往事只堪哀」,不但意境上互相照應,對仗也是工整的,這是詞人的高明之處。

接下來幾句寫的是夜景,詞人由白天愁到月亮升起,只覺得晚間的天氣更涼了,想起那昔日的舊時宮苑,如今肯定早就物是人非了。最後一句其實是一語雙關,既是由月光遙想月宮,也是暗指自己以前的宮殿。下片中一共寫了4幅景,金鎖沉江、天淨月華、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除了第二個景色是實寫外,其它三景都是虛寫,但它們都是由眼前之景產生,都能與小院月景完美融合,不可謂不高明。

縱觀全詞,以首句的「哀」統領全篇,再用虛實相間的悽美之景渲染心中的愁苦,讀來令人動容。清代文人陳廷焯對這首詞的評價是:「悽惻之詞而筆力精健,古今詞人誰不低首」,這話說得確實是沒錯的,只能說在悽情上詞中之帝果然夠高明。

相關焦點

  • 李煜洗盡鉛華之作,開篇就別具一格,最後5個字多數詞人寫不出來
    沒有經歷錐心之痛,似乎很難寫出打動人心的情詞。當年蘇軾寫出《江城子》,是因為經歷了喪妻之痛;而李清照的經典情詞,多數都是飽受相思之苦後所寫。因此在很多人眼裡,詞中之帝李煜其實是寫不好情詞的。被俘後他的感情是空白的,所以他晚期的經典作品寫的都是物是人非的傷感,基本不提感情。
  • 李煜如夢如幻之作,開篇驚豔,無一生僻字卻寫出後世無法模仿的美
    作為詞人,李煜卻是不少人眼中的詞中之帝。他的詞不需要用生僻字,也不需要用典,但卻總能用最平淡的語句,寫出最美的意境。讀李煜的詞就是一種享受。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煜的一首如夢如幻之作,詞名為《憶江南·多少恨》。
  • 李煜月夜登上高樓寫下這首詞,一開篇就驚豔了,結尾更是神來之筆
    生在皇家,當個弱地的君王,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個詞中之帝,卻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來說,讓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來說,有了他的加入,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煜的另一首經典詞作,詞名《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被囚於宋國後的一個月夜,李煜登上高樓寫下了這首詞,全詞僅開篇6個字就夠驚豔了,結尾更是神來之筆,短短4句美得令人心醉 。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相見歡》南唐.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 李煜的「封神」之作,開篇驚豔,無一生僻字,詞中道出他無盡愁苦
    王國維評價李煜時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在中國文化長河中,「不務正業」的君王也就李煜了,提到李煜想到的不是他是什麼皇帝,而是他那30多首詞作品。的確如此,出自他手的只有這30首作品,他在文壇留下的作品加起來也只不過幾千字,但是就是這區區的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最的地位!聽到小編這樣誇李煜,是不是覺得他比蘇軾,辛棄疾牛多了。不管是不是小編誇的有點大了,但本人始終認為李煜的有些詞確實高於他們。
  • 詞中之帝李煜父親的一首絕美之作,被譽為「詞中神品」,不輸兒子
    相信說起南唐後主李煜,很多讀者都不陌生,畢竟在古代文人中李煜的身份具有特殊性,不僅曾是南唐君主,在詞壇也是闖下「詞中之帝」的美稱,他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至今仍為人所傳唱。不過相信很多讀者並不知道李煜的父親,南唐中主李璟其實也是一位詞人,而且名氣也不小,這對父子的詞作曾編訂為《南唐二主詞》。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詞就是來自南唐中主李璟,這首詞曾在王方俊的《唐詩宋詞賞析》中被譽為「詞中之神品」,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詞。
  • 李煜平生經典之作,從開篇美到結尾,一共4句就有兩個千古名句
    其中拔尖的兩位當屬南唐後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 趙佶雖然也能寫詩填詞,不過他的成就主要還是體現在書法和繪畫上,他獨創的瘦金體在書法史上自成一家,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而李煜雖然也是六藝精通,在音樂、書法、繪畫上也都有著頗高的造詣,但是這些和他在詩詞上的造詣相比卻也不值一提。所以單論文學成就,李煜毫無疑問是歷朝歷代皇帝中成就最高的。
  • 李煜平生經典之作,從開篇美到結尾,一共4句就有兩個千古名句
    而李煜雖然也是六藝精通,在音樂、書法、繪畫上也都有著頗高的造詣,但是這些和他在詩詞上的造詣相比卻也不值一提。所以單論文學成就,李煜毫無疑問是歷朝歷代皇帝中成就最高的。李煜年少時其實對於皇帝之位是沒有太多想法的,他的興趣都在詩詞書畫之上。還沒登基之時,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於他,當時的他便一心撲在詩詞書畫上,對於朝中之事從不過問,更是自號「鍾峰隱者」「蓮峰居士」,表明自己真的是無心政事。
  • 詞中之帝李煜,這首詞頗具爭議,是相思之苦,或是不雅之豔詞?
    李煜的詞是充滿哀怨的,可謂滿腹愁腸,也正是因為他的經歷,也使得他的詞有了更多的悽美的感覺,即便是落花也有了悲涼之感。李煜在早期的作品中也是很清新的,也有讓人陶醉的絕美詞句。而李煜在早期的一首《長相思·雲一緺》可以讓大家解讀他的絕美之詞,有著欲言又止的相思之感,這首詩是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角度去解讀的。
  • 李煜——詞中千古帝,「帝」中傷心人
    正如近代學者俞陛雲言:李、劉、秦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後主之「春江」九字,真傷心人語也。李煜在詞壇的地位和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暫不論宋、元、明、清無數對他推崇備至的文人學者,單從「詞帝」這一公認的別稱,也可見一斑。那麼李煜憑什麼被譽為詞帝?他的詞,是何種風格,又是如何形成並影響後世之詞人的呢?
  • 朗誦:「詞中之帝」——南唐後主李煜
    當亙古的長風吹開歷史的扉頁,滾滾的大浪淘盡帝王霸業的泥沙,沉浮於一江春水時,我們只能捧起滿腔遺恨和憂傷的詩詞,那些不堪回首的歷史風雲、家國心事,根本就是我們作為讀者承受不起的歷史之重。李煜是文人的心胸和情懷,沒有帝王的霸氣和謀略,他崇尚的不是武力與徵戰,而是一種江南煙雨,落絮飛雁的詩意生活。他天性柔善,不願介入嫡親宗族的政治紛爭,可命運偏偏讓他生在帝王家,並順應大局接下了先帝丟給他的那個半倒不倒的後唐王朝,做起了皇帝。而,這時的後唐早已沒了當初富麗堂皇,當初的繁榮昌盛,叫他如何是好。但天命難違,天降大任,唯有應了宿命的安排。
  • 李煜的「流水帳」詞,前幾句越讀越覺得沒水平,最後5字神來之筆
    李煜,一個被皇位耽誤了的頂級詞人。對於他為君王的種種,不少人是連連搖頭;而對於他的詞,後世則給了他一個「詞中之帝」的美名。讀李煜的詞,就能明白什麼叫悽美,而這對兩宋的影響巨大的。《虞美人》中的 「問君能有幾多愁?
  •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拿來一改便完勝原詩,詞中之帝已入化境
    他就是詞中之帝李煜。一曲《虞美人》,讓宋太宗再也容不下他,這個生於七夕的才子,在42歲生日當天殞命。估計連他自己也想不到,自己的詞作會影響文壇多年。李煜一生的詞作30餘首,早期風格綺麗;後期因人生處境的變化,詞風一下子變得沉鬱。所以基本上,他後期的詞作內容只有一個:愁。為了寫這個愁,他開創了很多寫法。
  • 「詞中之帝」李煜的十首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 李煜這首詞一開篇便是令人驚豔,而且把相思之情描寫的淋漓盡致!
    李煜作為一代帝王,雖然在現實的生活中,他可能並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但是在文學的創作上,他卻是獨樹一幟,反而創造了奇蹟,成為了「詞中皇帝」,而且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描寫的極為傷感,尤其是他後期的作品,寫得更是哀婉動人,處處散發著自己對於亡國之後的那份憂愁,以及自己內心的苦悶。
  • 李煜這首詞僅27個字,蘇軾寫4首同類型的都比不過,開篇就有水平
    這一點,其實在文壇也一樣適用,而將這一招使得「出神入化」的非李煜莫屬。為何這樣說?且聽筆者分析。 但是真正喜愛李煜詞的朋友知道,這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讓我們來品一品: 《漁父》 浪花有意千裡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事實上,這是一首題畫詞。當年南唐著名畫師衛賢畫了一幅《春江釣叟圖》,李煜給題了這首詞。如今畫沒傳下來,但這首詞卻傳了1000多年。
  • 亡國後的李煜寫下一詞,只是開篇7個字,便道盡了人生愁苦
    它出自於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之手,是李煜亡國後被囚汴京期間所作。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虞美人》也是李煜的絕命之詞。據宋代王銍《默記》記載,李煜於七月七日生日當晚,命故妓作樂唱此詞,宋太宗知道後,便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
  • 李煜:亡國之君和詞中之帝
    說起李煜大家都知道。他作為一個皇上不是稱職的。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他卻是一個造詣很高的文人。李煜的詞作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多是聲色犬,馬。後期的詞作則在藝術上和格局上都上了一個很高的臺階。李煜的詞作後期就完全和前期不一樣。他的詞作價值也主要體現在後期,由一國之君而淪為國家易主、妻子不保、人盡可辱的囚徒,其心理落差是可以想見的。所以在這個時期他所寫的詞作大多都有對人生的探究。比如【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餉貪歡。
  • 古代著名皇帝的一首詞,與李煜同為亡國之君,詞中的悲哀勝過李煜
    李煜,宋徽宗。其餘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皇帝,大都喜歡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自己的造詣可能也頗深,但是還達不到大師的層次。至於乾隆皇帝一輩子40000首詩,就更下一個層次了。這兩位其中,李煜被稱為「詞中之帝」,既是現世身份,也是文壇地位。宋徽宗開創瘦金體,至今為人所效仿。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只是開篇9個字,讀後便令人叫絕!
    它出自於南唐後主李煜之手,是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身為階下囚時期所創作的一首經典詞作。在這首詞中,李煜便將自己失家亡國的無限悵恨寄寓在了暮春殘景中,所以它表面上是傷春詠別,實際上是抒寫深切的人生悲慨。即景抒情是李煜這首詞最主要的手法,也是最能體現詞人藝術水平的地方。
  • 李煜出水芙蓉式的經典,開篇就是神來之筆,繁華過後是一片狼藉
    能達到這個境界的,除了李白、杜甫等巨匠,還有一個南唐後主李煜。詞中之帝用平生幾十首詞作,就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平淡中見奇絕」。李煜的詞篇幅都不長,詞面上很難看出雕琢的痕跡,卻有一種清新雋永之美,一字不可換。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李煜的一首如出水芙蓉般的經典,詞名《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