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壇,星光璀璨;宋代詞壇,高手如雲。而在唐宋之間,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李煜。作為君王李煜是不少人眼中的笑話,作為詞人李煜卻讓文壇名家推崇備至。李煜在寫詞上是有極大天賦的,因為在他之前還沒有人能將婉約詞寫得如此行雲流水。
李煜的詞意境優美,語言清麗自然卻又富有表現力。無論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還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亦或是「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都讓人印象深刻。唯一遺憾的是李煜平生的詞作不多,目前存世的只有30餘首,還有不少是早期醉臥花叢時所寫。為了找到更多的李煜詞,歷代文史學者們費盡心力。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煜失而復得的一首經典之作,詞名為《浪淘沙·往事只堪哀》。當年這首詞本已散佚,後來在白池州一位姓夏的人家中找到。這是李煜的一首悽美之作,全詞將悲情與悽景完美融合,短短幾句美得令人心醉。
《浪淘沙》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詞的上片一開篇就別具一格,以「往事只堪哀」直抒胸臆,這樣的寫法在後來的兩宋是很少見的。因為愁苦太盛,所以對著眼前的美景也難以排解。而後的幾句詞人開始寫景,這是一幅悽美的秋景。庭院裡秋風瑟瑟,青苔爬上玉階。秋風、臺階、青苔,每一樣都是悽情下的愁景,詞人不用點出「愁」字,意境已全出。這幅悽涼之景令詞人不忍相看,便拉上珠簾,反正平時也不會有來。
詞的下片,以虛景起句。此時李煜被囚於府中,有專人看管,是看不到江的,所以「金鎖已沉埋」是他的想像。金鎖已沉暗示著以前的風光早就煙消雲散,往日的豪情也就早付與了野草。這兩句與上片開篇的「往事只堪哀」,不但意境上互相照應,對仗也是工整的,這是詞人的高明之處。
接下來幾句寫的是夜景,詞人由白天愁到月亮升起,只覺得晚間的天氣更涼了,想起那昔日的舊時宮苑,如今肯定早就物是人非了。最後一句其實是一語雙關,既是由月光遙想月宮,也是暗指自己以前的宮殿。下片中一共寫了4幅景,金鎖沉江、天淨月華、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除了第二個景色是實寫外,其它三景都是虛寫,但它們都是由眼前之景產生,都能與小院月景完美融合,不可謂不高明。
縱觀全詞,以首句的「哀」統領全篇,再用虛實相間的悽美之景渲染心中的愁苦,讀來令人動容。清代文人陳廷焯對這首詞的評價是:「悽惻之詞而筆力精健,古今詞人誰不低首」,這話說得確實是沒錯的,只能說在悽情上詞中之帝果然夠高明。